簡體版

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作站位

但是皇家的名聲,在當世不好只是慣例,莫能逃過這一定論的。

而那些妄圖控制輿論的當朝統治者,必將遭受更加嚴重的反噬。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所以歷朝歷代,除了那些大逆不道的造反言論之外,基本上逼迫百姓都不會太過。

這也造成了,皇家的八卦,反而是世家流傳最廣的新聞。

而如今,作為最有前途的宗室年輕人,趙猛的部下,卻捅了一個天大的簍子。

簡直再沒有比這件事情,更加適合人們討論的八卦了。

事情本身具備極大的傳播性,加上事件又牽扯到了皇家。

可以說,一切謠言的基礎都已經具備了,稍有不慎,可能從朝堂當中傳出來的八卦,就能走樣到,讓人瞠目結舌地地步。

蘇青這個二貨根本就不去考慮這個問題,但是柳承宗作為丞相,哪怕是一個不被皇室待見的丞相。

但是職責所在,卻不得不讓他去考慮這個問題。

事業失敗了無所謂,畢竟換一個家老板就行。

所以大乾會不會被人造反,柳承宗從來都不在乎。

但是名聲不行!

為一個爛到根子里的王朝效力的丞相,估計也好不到哪里去,這就是大部分人的心聲。

柳承宗不希望大乾皇室揭下最後一塊遮羞布,不想讓大乾皇室的名聲直接爛掉。

因為作為大乾大管家的柳承宗來說,大乾的基業可以爛,但是大乾的名聲不能爛。

這將影響到他換下一家老板的大計,所以柳承宗斷然拒絕了蘇青的謀劃。

可是柳承宗如此深遠的打算,蘇青根本就猜不透,他也不想猜。

既然柳承宗不願意配合,那麼能夠配合他的就只剩下一個人了。

而這個人,就是戶部尚書潘和志!

雖然他們的團體當中,還有鄭廉這麼一個禮部尚書。

但是因為禮部的職權,使得這位同為尚書的鄭廉,一直都處于團體的邊緣,沒有什麼地位。

所以遇到事情之後,蘇青甚至都從來沒有考慮過鄭廉。

一個禮部的尚書,卻彈劾一個郡王,你是嫌棄別人牙笑掉的太少?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郡王也就罷了,但是一個帶兵的郡王,那是一個清水衙門的禮部尚書能夠招惹的麼?

就算是蘇青也只是冒險一搏,沒有證據的時候,頂多也就是惡心人家一下。

看在沒有證據的份上,別人對于一個兵部尚書,還能夠給幾分面子。

可是如果證據齊全,那麼恐怕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分量就有些不夠了。

甚至加上潘和志的分量,同樣不夠!

但是陳展的奏折就不同了,作為天下第一軍的統領,別說一個區區郡王了,就是一個帶兵的親王,一個天下百官之首的丞相,他可以照參不誤。

就因為他是天下第一軍!

任何事情說道最後都是要講實力地!

沒有證據,蘇青可以隨便參;有了證據,蘇青反倒需要別人分擔風險。

這不是諷刺,而是事實。

因為如果沒有證據,頂多也就是一陣虛驚,以蘇青的地位,不至于讓趙猛去針對他。

可是如果鐵證如山,那麼蘇青的出手就是要不死不休的態度,那麼趙猛針對他的反擊也將不死不休。

很可惜,對于趙猛,蘇青不認為自己是對手。

沒辦法,兩人的實力對比,就是如此地鮮明。

而同樣的,面對與陳展的助攻,趙猛同樣不是對手,更加沒有辦法。

這,同樣是實情。

否則,真以為蘇青是白痴不成,就憑借一個伍長幾句好話,加上送來一個證人,就值得他送給折沖府那麼多的物資?

要知道,那可是兵部調配半個大乾剩下的物資,光是想象一下都知道規模了。

什麼憐憫渝州,什麼感懷折沖府的功績。

只不過是蘇青,對于陳展對于他支持,投桃報李行為罷了。

雖然陳展的支持是無意識的,並非是有意的。

甚至趙猛都未必會因為這件事情,將蘇青和折沖府聯系在一起。

可是如果陳展要是收了這份禮物,那麼趙猛就要考慮一下陳展的立場了。

沒有禮物,頂多還可以說是誤打誤撞,可是如果一旦接受了蘇青禮物的話,那麼就只能說明,這是一場交易,一場陳展明白的交易。

既然是交易,那麼就不可能只有好處,沒有責任。

責任是什麼?大概率所有人都會認為,責任就是和蘇青站邊,一起彈劾趙猛了。

如果蘇青此時,知道遠在千里之外的渝州邊境,陳展恰如其分地,和趙猛打了一場慘烈地大戰,那麼他說不定會更加的高興。

而且,面對蘇青的大禮,陳展會拒絕麼?

如果是曹亮的話,還有可能會猶豫,但是陳展,恐怕只會嫌棄蘇青送的少。

至于得罪郡王,渝州的立場之類的事情,在陳展看來,這完全都不是事!

這只能說是連老天爺都在幫助蘇青了!

畢竟在恰如其分的時刻,所有天下間的巧合,都緊急地湊到了一起,然後,形成了一場針對于新元帝的朝堂風暴。

最近新元帝的心情原本還算不錯,畢竟各地地烽煙,更像是一場鬧劇一樣,不過是看似聲勢浩大,結果連組建起來十萬的大軍都沒有幾處。

如果不是造反的數量實在太多的話,恐怕新元帝無論如何都不會派出皇家的底牌。

看到造反的災民如此不堪一擊,新元帝都有些後悔,如今放兩兄弟出來,實在有些太早了。

但是奈何,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吃。

但是好歹結果也算是好的,叛亂平息了,江山穩固了,大臣也听話地多了。

就在新元帝興致勃勃地準備大展宏圖,一舉將柳承宗壓得無法翻身之時,北方卻出現了屠城的事情。

這簡直就是讓人無法相信的事情。

新元帝剛剛興奮起來的血脈,瞬間又涼了半截。

如果不是程德祿幫他想了一個主意地話,恐怕今天大朝議他都不敢上朝了。

畢竟已經一兩千年都沒有出現的屠城事件,竟然就發生在他的天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