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97章 我們終于可以裝起來了

4月27日,星期六,調休補班。

傍晚時分,溫良乘坐自己的私人飛機趕回了羊城。

看著風塵僕僕的溫良,百忙中還抽空去接機的李澤帶著調侃問道︰「溫總這是從哪里回來啊。」

「西北。」溫良隨口回答道,「去那邊的荒漠公路體驗與大都市截然相反的光景,不是很妙。」

「怎麼個不妙法,一般大老去這樣的地方不應該是啊……心靈被洗滌了什麼的嗎。」

「那是對外裝逼的,我反正沒體會到,只覺得六七十年代的人們真強,那種環境下能搞出來橫空出世。」

「你還沒說怎麼個不妙法。」

「什麼都沒有,就已經很不妙了,氣候變化多端,哪有什麼鳥心思去洗滌心靈。」

「具體呢?」

「澤總,你說有沒有可能我一拳下去,你會死?」

「我覺得吧……對不起,我錯了。」

李澤對比了兩人的身材,果斷慫了。

他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溫良從去年五月份開始忽然就能一年如一日的堅持健身以及強度訓練。

安保又不是不靠譜,畢竟是強力關系找來的。

健身不是問題,強度訓練才是問題。

這個事情聯合創始人團隊沒人能理解,除了汪婉瑜,她知道實情是蘇儉同學從小跟她爺爺的安保人員過手。

所以,哪怕女生體格上有天然差距,但凡溫良敢懈怠,就又會被蘇儉拎起來錘。

溫良也不想的。

他只是不想被錘罷了。

當然,能讓溫良堅持下來的,不僅僅只有未婚妻那懸在頭上的‘威脅’,還有因此帶來的一點小好處。

男人嘴上說著這個那個都無所謂,但都希望核心實力強悍。

反正自古以來男人就不能說不行。

這個事情上存在感一直不高的宛安很有發言權,從一開始的勢均力敵,到後來像是怒海孤舟般,無依無靠,感覺能被創死。

……

兩人一路說說笑笑回往市區,提到的都是些閑話家常。

也沒著急說正事。

主要是李澤八卦溫良從1號到27號這差不多一個月的經歷,有私人飛機的溫總,可以在一天時間里從東北跑到海南再從海南跑到北疆。

經歷可以很豐富。

「去了多少個城市?」

「沒記,去的地方太多了。」

「羨慕啊,什麼時候我也能休假呢?」

「隨時都可以的。」

「真的嗎,我不信。」

「真的,反正現在都是信息化辦公,隨時隨地都可以處理公務,又已經用不著你去做具體執行了。」

「那跟在公司有什麼分別?」

「人不在。」

「……」

最終,李澤還是提到︰「感受了各地的風土人情,是不是已經迸發出了無數想法了?」

溫良搖頭︰「沒有,我真不是那種對外裝逼的大老,出門只是為了讓那些一把年紀的人安心,省了他們覺得我在公司能把天捅破。」

「其實他們想多了,我對他們那一屎真沒興趣。」

李澤不由嘆氣︰「經營公司的難度,今年我才開始體會到,去年還好,大概是影響不到什麼,關注的真不多,現在,唉……」

溫良無所謂的說道︰「科技樹沒有新結果子,都是在一張餅上分來分去,前人不想被分走,後人拼命想吃,吃相都一樣難看。」

「我們也沒比誰好看到哪里去,淦就完了。」

「沒人會束縛自己的手腳,跟你玩什麼公平競技,我們照樣如此。」

「所以,習慣就行了,難度嘛,誰都有,作為後來者,我們現在遠沒到做無人區探索的地步,我們也照樣會惡心人。」

听著听著,李澤忽然挑起濃眉︰「犧牲我們溫總一個,造福博浪千萬年啊。」

「夸張了。」溫良也是一樂,「我本來也很討厭上班,正好有這個機會休休假,攢攢資源,挺好的。」

「等老子夠本事了,跟踏馬抽老柳一樣,一手壓住對方的手,一手把耳光扇了。」

在溫良眼里,博浪是那只能壓住對方的手,而他,是抽巴掌的。

…………

…………

28號,星期天,調休補班,四月份最後一個工作日,溫良本月第二次走進博浪。

一些博浪的員工忽然看到溫良還有點驚訝。

從前溫良雖然基本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偶爾還是能看到的,這個四月份,是真除了1號當天短暫見到了人,之後再也沒看到過溫良。

而且博浪也不是上市公司,溫良又沒有移交權力,自然沒什麼通告。

大家都默認溫總是忙什麼大事情去了。

畢竟溫總經常忽然閃現在什麼發布會上、別家公司視察的。

現在再見到溫良,大家又都認為集團可能要有什麼比較重要的舉措了。

當然,不乏一些知情人員老神在在,早有所料,一點都不意外。

「溫總好。」

「溫總。」

「溫總早。」

「早。」

與認識或者不認識,眼熟或者不眼熟的同事們點頭致意,溫良走進了熟悉的辦公區,進入了總經理辦公室。

宛安已經提前候在了辦公室,房間溫控、通風、茶水等等全都妥帖到位。

一切都是溫良最熟悉的樣子。

溫良也只是點頭致意,喝了口茶,坐到會客沙發,提了句澤總他們會過來開會,便翹起了二郎腿耐心等待。

與此前不同,桌桉上沒有任何文件夾。

最必要的那部分公務,在出門休假的間隙里,溫良會抽空在線處理,次一級重要度公務的權限都下發給了幾個副總統籌辦理。

宛安稍作準備。

李澤、陳嘉欣、辛黛三人就走了進來。

博浪一貫是這種小型會議,人多了反而容易意見各一,半天半天沒能有個確切結果。

照例是李澤當先簡要匯總︰「最近七天,星海1的全球日均銷量已經減少到8.6萬台,4月份累計出貨305萬台,總出貨量6940萬台,庫存75萬台。」

「代工廠的星海1訂單在4月30日結束,5月份由公司羊城實驗工廠全面接手,總計部署的5條產線分配3條生產星海1設備,剩余2條繼續用于生產平板設備。」

「目前產線產能已經穩定成熟,每小時可組裝手機400台,可組裝平板350台,一天分配三班累計生產19小時。」

說完這些,李澤看了眼手上的文件︰「截止4月15日,博浪十個工廠都已談妥,分別位于河南、AH、江西、四川、貴州、甘肅、廣西、遼寧、湖南、甘肅十省。」

「其中河南漯河工廠已經開始了廠房基建工作,依照公司戰略發展所需,廠房建設被拆成了四期工程,第一期工程5月中旬完成,6月底完成生產設備入駐調試,規劃為5條產線,8月初完成產能爬坡。」

「第二期工程7月底完成生產設備入駐調試,規劃6條產線。」

「3、4期工程分別于11月、12月完成,總計規劃5+6+13+15共39條產線,完成產能爬坡後,工廠日組裝最低可達28萬台手機設備。」

「其次是位于江西、四川、遼寧、湖南、甘肅五地的工廠一期工程將于7月底完成設備入駐調試,規劃是45條產線。」

「即︰各地工廠預計在9月1日起會有56條產線基本達到產能巔峰值,日產能最低40萬台手機設備。」

「第二批產線則最早也要在明年初才能完成產能爬坡了。」

听完這些,溫良隨口提了句︰「下一代星海手機發布會必須在8月底舉辦,至多9月初上市銷售,提前了這麼長時間規劃,投入百多億資金,初期產能還是不夠啊。」

李澤平靜的糾正︰「按照目前的產品規劃,初期將是嚴重不夠,根據模型推算,下一代設備的總銷量應該會破億,按照前三個月銷量佔總銷量達85%來算,日產能需要達到95萬台才能覆蓋銷售熱情。」

溫良給出了自己的意見︰「8月份與比亞迪接洽,友好磋商,如果市場購買熱情有那麼高,那就請他們幫忙代工生產。」

「不找富士康?」

「到時候的全球環境不一定有那麼友好,找比亞迪更靠譜。」

李澤沒再多說。

十個工廠不會只生產手機,還要生產平板設備,以及必將在合適時候開闢的其它產品線,甚至還有兩三個地方的工廠根本不針對消費電子,而是遠景規劃里的……汽車工廠。

而且這些工廠也是可以接外部訂單的。

不過現在考慮這些太早了,博浪終端自己的訂單現在都可能滿足不了。

然後辛黛簡要匯報了她的巡視巡查工作,提到︰「在楊總的配合下,應用互聯網生態所有組成公司、部門已經基本進入了正軌,BTI的運營磨合也基本結束。」

「國內市場的橙子系列已經全面步入正軌,成為行業最優質的產品服務商,市場份額佔比基本達到預期,市場份額利潤已超過預期。」

「海外市場的內容輸出,與預期的產品聯動也遠超規劃,目前哪吒大電影已經在籌拍中了。」

陳嘉欣沒有就應用互聯網生態的近況做什麼補充,而是簡單提了提公共關系方面的一些要務。

如羊城、廣東、江夏、湖北這兩個主要地方,至于京城方面……那不是他能對接的事情了。

其實現在還蠻有意思的。

辛黛本來是一個優秀的公共關系維護,結果發展成了生態聯席CEO,陳嘉欣本來主要是流程、後勤保障,硬是成了公共關系維護的一把好手。

只能說,公共關系四個字里面的關系道盡了一切。

這方面還真不是專業素養什麼的能完全把控的,還是看後面的關系,別說眼下,就再發展幾年,溫良也很難放心其他人代表博浪,所以最後只能落到陳嘉欣頭上。

人嘛。

誰還沒有個親疏遠近。

除了汪婉瑜外,博浪上上下下那麼多人,溫良關系最近的還是陳嘉欣,終究是錯付了的澤總都得往後稍稍。

簡要事務匯報之後,李澤提到了把溫良搖回來的重要事情︰「根據各方面的發展情況,計劃于5月19日舉辦首屆開發者大會。」

「目前是兩種方桉,以星辰系統為主,與直接以集團名義舉辦。」

「前者涉及到的事情很少,後者涉及到的事務會更多一些,比如在開幕式上發布第一款平板。」

溫良早思考過這個問題,直接給出決定︰「以集團名義舉辦吧,大會名稱就叫博浪研究,對應的英文名稱叫BoLang Study。」

「展示範圍可以廣泛一點,圍繞星辰系統、星光語言、星海硬件與掌上娛樂中心產生的化學反應、以及星空半導體等展開,可以適當秀一秀材料方面的肌肉。」

李澤看著溫良,最後還是沒忍住吐槽起來︰「你是覺得我們累不死吧。」

「我怎麼就想把你叫回來。」

「不對,我怎麼沒想早點把你叫回來。」

辛黛和陳嘉欣其實也沒好到哪里去,他們分管的應用互聯網生態也是逃不開的。

所謂的化學反應,也只是秀肌肉。

比如講一講國風研究出來的游戲引擎啦,展示一下應用于應用生態的高級算法啦,雲啦,有什麼得意的地方都得展示。

還要兼顧開幕式至多兩小時的時長,那可不是一拍腦門能搞定的,畢竟這種會議上不能搞什麼PPT。

溫良當然是不當回事,他已經打算拍拍走人了。

李澤他們也沒多說,沒必要留下這個心思已經飄出公司的玩意。

畢竟,一家公司最高層的決策,往往只需要簡單的三言兩語。

當晚,溫良帶上小李讓,再次坐上自己的私人飛機 了。

…………

接下來的時間里,日子還是像之前那樣過。

沒了溫良坐鎮主導的博浪,彷佛全面消停了一樣,讓一些坐辦公室的大老也是不得不生出了幾分好感來。

他們忽然腰不疼了,腿不酸了,一頓能吃半碗飯了。

有些人是因為被博浪的干勁卷得有點頭疼。

有些人是單純不希望博浪總是那麼銳意進取,發展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別動不動‘惹是生非’,搞得他們睡不好覺,生怕哪天醒來就要去規定地方了。

自古以來就有那麼一句話,不上稱,四兩不到,一上稱,一千斤打不住。

具體到一個背靠萎落的老柳被解除職務,鬼知道挑開了多少現在也收不攏的事情。

高盛•阿美這個名詞也不是說說而已。

它們在全球範圍內,具體到對國內的干涉,那是萬萬不能上稱的。

任何時代都不可能指望所有人一條心。

大概就這麼個事情吧。

所以,溫良在個人層面是一退再退。

從4月1號與老苗頭通話之後,溫良幾乎沒向外撥出過電話。

不僅是老苗頭,連老李頭也一次沒聯系,也包括劉遲平他們這些商界大老。

…………

眨眼便到了5月10號,農歷四月初一,這天是個黃道吉日,諸事皆宜,百無禁忌。

有單位宣布了個消息︰某實驗室在京揭牌成立,進入試運行階段。

溫良因此接到了一通來自老苗頭的電話。

老苗頭這個人吧,別看他只是個小部長,但他分管的業務在現代化的今天,可以說什麼事情都能插一手。

隨便舉個例子吧,比如航天科工隸屬的國防科工受工信管理。

就主要宣布消息的這個單位可以理解為工信的孫單位,因為只是國防科工下的一個軍工集團。

老苗頭這通電話也沒說什麼,只是表達了對博浪集團無償捐贈星辰系統內核,以及對某型半導體材料研究成果無私共享的感謝。

溫良也沒說什麼,只是表達了一句話︰我們終于可以裝起來了-

PS︰新開了本書,隨緣寫的,看到了的讀者姥爺別投資,指不定哪天就切了……為了這句話,我踏馬特地中斷休息寫了這一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