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

有關于朱雄英先天性心髒病的事情,在當時知情人不在少數,因此被暴怒的朱元璋處死的知名太醫,更是多達十多個。

十多個看似不多,但能夠坐到太醫院太醫的大夫,在整個天下,都是屬于響當當的人物,在大夫這個行業里,都是頂尖的大佬了。

不過先天心癥只能維持,無法痊愈,這是自古以來的共識。

呂氏,包括寧妃,對于當時的情況都非常的清楚,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佐證朱雄英身份的一個方式。

就算是退一萬步說,哪怕是活了下來,也只能變成一個藥罐子。

呂氏和寧妃都沒有見過朱雄英,呂氏這樣的說法在寧妃看來合情合理,一個去世十年又復活的人,誰心里都會有猜疑。

「陛下跟本宮說過,近些日子就會讓雄英到皇宮一趟,讓本宮也瞧瞧,並且極為肯定的告訴本宮,當本宮看到雄英的時候,就肯定會認定是真的雄英。」

「如此看來在長相上, 必定是極為相似,才會讓陛下這般認定。」

寧妃跟呂氏說道。

其實在寧妃的心里, 現在對于所謂的朱雄英, 也是保留懷疑的態度……

雖說是孝陵虞王陵墓的事件, 看似有一定的可能性,讓雄英有存活的可能。

但當初那可是連尸身都涼透了, 當初因為馬皇後臥病在床,是寧妃親自上手給其換的衣裳。

那可是完完全全,整個身體都已經僵硬了, 如果不是有特殊的藥劑,怕是身體都已經開始腐爛。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還有假死的可能,真是死得不能再死了。

不過當陛下說出的時候, 寧妃並沒有反駁去辯解,他對于陛下的脾性極為明白。

對于自己帶大的長孫,尤其還涉及到馬皇後,陛下幾乎有些陷入魔怔之中。

在這個時候誰要是敢去質疑雄英的身份,那可真就是找死了,哪怕是寧妃,恐怕都會受到非常嚴厲的呵斥。

寧妃保持沉默, 一切還是想等到看到雄英後再說。

「若是真的雄英回來, 自然是沒有其他問題,但這其中, 若是有人假冒,趁此機會鑽空子, 就有些恐怖了。」

呂氏語氣中帶著非常明顯的擔憂。

寧妃點點頭,對于這樣的說法, 還是認可的。

她也情況呂氏作為朱允炆的生母,目前又是太子正妃的關系, 有這樣的想法是人之常情。

允炆這才被立為太孫多久, 突然就冒出一個大哥, 任誰心里頭都會有其他的想法。

不過寧妃最終只是微微嘆息一下,她一介婦人, 哪里又能左右陛下的決定呢。

唯一能夠左右陛下決定的人, 也唯有馬皇後和太子朱標。

甚至是,長孫朱雄英。

呂氏一直在觀察寧妃的表情,看到面色中的遲疑, 就明白自己的目的已然達到, 說得太多就不好了。

沒有多說, 呂氏就跟寧妃告辭離開了。

回到春和殿的時候,呂氏看到允炆正在跟黃子澄商議著什麼。

「娘。」

「臣見過娘娘。」

朱允炆和黃子澄見到呂氏,連忙起身行禮。

呂氏微微點頭,看了眼黃子澄,對朱允炆吩咐道︰「允炆隨為娘到後殿來,有些事情與你細說。」

並不是說呂氏不信任黃子澄,而是作為太子妃,現在又是寡婦,避嫌對于呂氏來說非常重要。

宮里的宦官婢女,可都是看著的,多說幾句都很容易引起誤會。

所幸完全不接觸,這才是最好的,在這方面,呂氏也很在乎自己的名聲。

黃子澄躬身行禮,看著呂氏帶著朱允炆進入後殿。

眼神中不由展露出一絲佩服。

本來他都已經黔驢技窮,認為就目前來說,允炆皇孫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和未曾出現過的朱雄英相提並論。

陛下的態度,就是決定一切,連龍攆都坐上了,其中喜愛程度完全可以猜出。

沒想到在這個時候,呂氏突然就將皇孫允炆開導出來,甚至提出了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當朱允炆將呂氏的一些話轉述給黃子澄听的時候,他都被驚呆了。

竟然還可以這般,可見呂氏的心思,縝密到了什麼程度。

後殿中,呂氏坐下後,讓婢女關緊門窗,然後便屏退左右。

「為娘交代你的事情,今日下了早朝可是跟陛下說過了。」呂氏開口詢問道。

朱允炆搖搖頭,說道︰「皇爺爺今日在早朝上,提出了許多的改制策略,讓群臣開始商議是否可行。」

「早朝過後,皇爺爺就召集眾位大臣,直接到華蓋殿議事去了。」

昨天沒有跟皇爺爺聊關于大哥問題的朱允炆,今天這麼一看,好像也沒啥機會可言。

呂氏听完微微皺眉,她倒不是在乎這一兩天,盡快讓兒子跟陛下坦白有關于朱雄英的事情,就可以了。

有些事情放在明面上,總比現在暗地里要容易了解些。

朱允炆說完後,有些猶豫跟遲疑,不過還是說道︰「娘,今日早朝,皇爺爺講述的改制為攤丁入畝,意味著從此往後,大明講取消丁稅。」

「我有些想不明白,為何皇爺爺突然要取消丁稅,現在國庫的歲入並不是很好,這般豈不是更為艱難了嗎。」

呂氏皺眉道︰「後宮不得干政,是陛下曾經下過的諭旨,此事為娘沒法跟你多說什麼。」

不過話剛說完,呂氏突然一震,驚呼道︰「不好。」

「娘,怎麼了?」朱允炆有些不知所以的問道。

呂氏微微思索,而後沉聲說道︰「看來,我們都是小瞧了你大哥,若是我沒猜錯的話,這般改制的策略,便就是你那在宮外的大哥提出來的。」

「何以見得,早朝上皇爺爺提出此事後,便遭到了群臣的反對,不過皇爺爺執意要行,誰也不敢多說。」

「這等法子,如何可能是大哥提出的呢。」

朱允炆有些不相信的說道。

「整個大明的制度,都是陛下耗費無數心血所制定的,如今這般多年若非有大變故,定不會輕易做出改變,更何況是跟賦稅有關。」

「唯有他人干擾,陛下才會如此堅持。」

呂氏心中,此刻已然出現了一種不妙的感覺。

但現在朱允炆並沒有理會其中的意識,反而再次問道︰「那這不是挺好的嗎,若真是大哥提出的這般策略,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和區別。」

「攤丁入畝,取消丁稅,但凡有識之士都能看出,這便是在危害我大明利益,何其愚蠢。」

听到朱允炆的聲音中,還帶著一些興奮,呂氏不由訓斥一句︰「愚昧!」

呂氏感覺到有些心累,自己這個兒子除了像他父王一般仁和寬厚,在其他方面真是讓人失望了。

人雲亦雲莫過于此了,沒有一點跳出局外看待事情的能力。

若不是自己的親兒子,呂氏真想就不管了,隨他去算了。

現在呂氏唯一還在堅持的因素,只是作為母親,現在又沒了丈夫,不想允炆離自己太過遙遠。

若是允炆不能當皇帝,做了藩王肯定要就藩的,到時候一年到頭都不見得能看上兒子幾眼。

「娘莫要生氣,是孩兒說錯了什麼嘛。」朱允炆有些委屈的說道。

呂氏頗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無奈解釋說道︰「你首先要想一想,你皇爺爺是怎的人物,那是奪取天下的影響,大明的建立者。」

「為娘前面就說過,整個大明的章程,都是在你皇爺爺主導下建立,你都能想到,難不成你皇爺爺就想不到嗎?」

「這麼多群臣都能想到的事情,你皇爺爺還能不清楚,即使是不清楚,大臣們也都提出來了,那為何你皇爺爺還要堅持呢?」

听到娘親的話,朱允炆恍然大悟,不過馬上又疑惑問道︰「對呀,娘,為何皇爺爺還要堅持呢,難不成是被大哥迷惑了不成。」

呂氏只感覺自己額頭上的青筋暴起,這一刻沒有其他的想法,只想召集太監,將在前殿的黃子澄狠狠的暴打一頓。

這什麼翰林學士,就是這麼教自己兒子的嘛。

感覺兒子允炆,在這儒家學問里,整個人都變得不好了,在智謀上跟本身的年齡,是相當的匹配。

兒子小時候多聰明呀,跟這些文人都學了些什麼東西。

除了會幾句之乎者也,其他的半點也無。

深深的吸了口氣,呂氏這才平靜下來。

朱允炆顯然也察覺到娘親的面色不是很好,不過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說錯了。

平緩了一下心情後,呂氏再次解釋道︰「既然你皇爺爺能夠懂得,卻還要堅持,只要一種可能。就是這件事情,本身還有後續相對應的策略。」

「陛下現在只是將前半部分推出來,借此試探一下群臣的反應和能力,如若為娘猜得沒錯,此刻華蓋殿中,陛下正在將後續的有關策略,講給真正的幾個大臣在听。」

華蓋殿中。

各部尚書,還有數位殿閣大學士,一臉的震撼,目光中全是不可置信之神色。

「這天下間,真有如此作物,能夠有畝產千斤,這不可能,這怎麼可能。」某殿閣大學士喃喃說道。

「好大的膽子,竟敢質疑陛下言語的真偽。」那位大學士話音剛落,立刻旁邊的大學士馬上就呵斥一聲。

顯然大學士之間,也並不是完全平和,中間矛盾不小。

先前說話的大學士,嚇得連忙跪地向朱元璋求饒︰「陛下,臣愚鈍,剛剛只是心中過于驚駭,這才失態。」

朱元璋看了一眼,隨口說道︰「無事,咱最初听到這事的時候,也是不敢相信,不過爾等也莫要急躁。這些作物的糧種,要不了多久就能送來。」

「是驢子是馬,拉出來遛一遛不就知道了嗎,不過爾等要提前做好準備,待糧種到了要妥善安置,並且準備好地方,馬上進行栽種。」

「待到明年開春,要有足夠的糧種發給百姓,關于作物的情況咱也跟你們說明了,看如何將此事完善妥當。奉承的話,就不必多說了。」

隨著朱元璋的吩咐,眾多大臣眼中精光,同時也明白了在早朝時候,關于攤丁入畝,取消丁稅的對策緣由。

這般安排下來,丁稅在這些作物上面,真的只能算非常小的一部分,大明將會有足夠的糧食儲備。

雖然有些疑惑,為何陛下能夠找到這些作物,如此作物,朝堂之中竟然一點風聲都沒有。

不過這些事情,也不是他們可以去插手的,顯然這其中定然是重大秘密。

朱元璋看著離開的大臣們,眼角都含著笑,不禁對著旁邊的劉和說道︰「咱大孫真是能耐,咱有時候感覺呀,便是現在讓他來干皇帝,都已經完全可以了。」

劉和听到這話,不由一個哆嗦。

支支吾吾的說道︰「殿下雖極為聰慧,但尚且年幼,大明整體事宜,陛下掌控才不會出現亂子。」

朱元璋听完,卻是說道︰「咱大孫吶,什麼都好,就是咱有時候感覺,他對朝堂上的一些議事完全沒有興趣。性格上比咱還要 一些。」

「咱跟大孫相處這般久,發現唯有在打仗上,大孫才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倭國那邊,恨不得立馬就開大軍壓過去。」

「大孫說的那些金山銀山,約莫是真有的,但咱看大孫的心思,並不是在那金山銀山上,仿若是另有所圖。」

朱元璋何其敏銳,作戰多年,又治理大明二十五年,什麼人沒見過。

朱英的一些想法哪里能夠逃得過朱元璋的眼楮,只是對于自己的大孫,朱元璋在很多時候,都是讓著的狀態。

這天下能夠讓朱元璋讓著的,除了朱英也沒別人了,哪怕是當年的馬皇後,有什麼意見都是好言相勸,如何也不會跟朱元璋對著來。

太子朱標要是讓朱元璋不舒服了,抄起棍子就一頓好打。

但這大孫,那就完全不同。

朱元璋感覺到,這大孫他是真跑呀,皇位不要了也有跑路的想法。

就算是猜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固執得很,都讓著自己。

只是朱元璋能有什麼辦法呢,這皇位不給大孫還能有誰。

至少從目前的表現上來看,最適合的便是大孫無疑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