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的豬頭,只是把栗取了下來單獨掛好,豬頭只是砍成了兩半,殺豬師傅不在處理,主人家或會豬來涼拌,或是燻起來,這個就不在多談
到此一頭豬就給削完了,但是後續處理,一個家庭起碼要忙上三天左右,甚至一個星期左右才能處理完.
按照規矩,殺豬師傅這時候可以歇工了,洗手喝茶等著吃飯,等吃了飯後在把大腸等內髒清理出來,沒辦法內髒都比較髒,這清理豬糞後還有個屁的心情吃肉啊——
快
這個時候家里的婦人就得度快,不然會惹閑話,傳出去就是不夠賢惠了,所以這農村的媳婦其實難做啊,這也導致農村的媳婦一般都比較賢惠,外面城里的女到農村當媳婦,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當然如果這媳婦家里有錢,或是長得漂亮屬于是鮮花插在牛糞上,這待遇自然就不一樣了
方文也示意大胡兩人歇息會,一起喝茶聊天,約莫十一點左右,這飯菜就好了,主人家招呼眾人吃飯
其實也沒幾個菜,但甚在鮮,分量也足,一大盆的泡椒豬肝,一大盆回鍋肉片,合著排骨一起煮來回鍋炒的,兩盤精炒瘦肉,還有一大盆的豬血白菜湯
當然也有花生等下酒菜,這就是這日中午用來招待殺豬師傅的了一般殺豬都喜喝酒,這頓飯時間會吃比較長
方文也吃得相當滿意,也不矯情,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胡兩人也差不多到不是這飯菜味道有多少,關鍵是氣氛啊,殺豬過年的農家氣氛,當然也拍攝了一個鏡頭下來
飯後幸黎叔跑去清理內髒了,把上鏡頭的留了給女婿方文也發現了小五的家庭地位貌似已經大大的不同,也為這個同學高興
因為拍攝需要,這戶主人家自然有所準備,請來的老媽終于有了表演的機會了
當即,在亮堂的壩里擺放好了長板凳上面放著大圓簸箕,足有兩三個平米大,放了好幾個,然後里面放著菜板,把剛才劃下來的肉也放了進來
約莫十來個人一起開工,這度自然不用說了,第一步就是把豬毛給清理干淨村里的老板就是用一塊木炭來夾毛,一夾一個準
等把毛清理干淨後,就是下刀改肉了,當然如豬種就不用改刀了
所謂改刀就是把一些多余的瘦肉給割下來,這個用來小煎和灌制香腸用今兒下午就是為了等候這香腸的灌制等等
十來個人,里面有好幾個老媽,刀法不說有多少,但是動作確實夠麻利飛快的割下肉來,好,和不能亂割不然刀時候燻出來的臘肉就不好看了,也會很肥以後不好吃
要割得均勻啊,處理了約半個小時就ok了也是為了鏡頭需要,一些不拍攝的暫時就不處理
這時候鏡頭又分為兩個,一邊負責拍攝腌制臘肉,一邊負責拍攝灌制香腸
村里做臘肉一般鹽放得比較重,因為儲存的時間會比較久,這鹽自然要多一些才能不過也沒關系,吃的時候換兩鍋水煮一下就能去鹽味
這邊臘肉比較簡單一頭豬約莫要用掉五包鹽,把鹽均勻的碼在肉上面,然後放進壇里腌制就可,這里的壇就是大缸,恩,古代時候司馬光砸爛的那種大缸,如此形容,汗顏了
這里也要注意了,因為豬肉一旦腌制成臘肉就區別不出好壞了,就算有些發臭的肉,腌制後也吃不出來,所以要賣臘肉來吃,一定得到正規的店面里面
如今市場上一斤帶肥肉的豬肉都要賣十三塊錢一斤左右,而灌制好的香腸才賣十四左右一斤,為何香腸價格如此便宜,這是因為豬老板會用賣不掉的肉,或是什麼亂七八糟的豬脖肉,豬肚肉等等灌制在里面,小鎮上豬脖肉只賣七元左右,如此一算自然有搞頭
另外有一個讓方文很詫異的市場調查,這是露露反饋回來的數據,那就是在城里的市場上,居然見不到豬脖肉這些差等肉出售,這是啥情況?當然不可能這些差一些的肉就給仍了,而是因為這些肉要麼做成了臘肉香腸高價出售,就是讓餐廳食堂給買去了,尤其是做大肉包的,最喜歡這種差等肉因為可以節約成本啊
嘆息一句︰打工族在外面吃飯傷不起啊
鏡頭回轉過來,放到了香腸上面,相比臘肉,香腸很麻煩,一頭豬的小腸,約莫能灌制出五十節香腸出來,每一節約莫十五厘米左右,所以這小腸真的長啊,汗……
首先就是配料了,香腸可以灌制肥肉在里面,但是要好吃,最好是瘦肉和肥肉的比列為10比1就可,之所以要點肥肉也是增加點油水味,在燻制的時候就會把油給燻出來了
肉不用切細,約莫半兩,甚至一兩左右一塊都可以,大媽度飛塊,把削下來的瘦肉改刀了一下,就堆放進了大盆里,滿滿的一大盆用來灌制香腸,而且灌制一多,基本上能把一頭豬的瘦肉用光
就算只灌制五十節左右,也會用掉一頭豬一小部分的瘦肉,沒辦法,村里的豬,肥肉層太多了,這不這頭三百斤的豬,肥肉就有三根手指這麼寬,所以一些村民過年會殺兩頭豬來取瘦肉灌制香腸,這才不至于灌完香腸後,全是剩下肥肉,當然也可以選擇少灌制一些
切好的肉要混上︰花椒粉、辣椒粉、重頭戲其實是清油,也就是菜籽油,這個一定要混進里面,也可以選擇購買外面的香腸調料包,其實相比之下還是自己取材比較好,可以自己在混進︰八角、小茴、山奈、草果、百合等等香料的粉末,不混也沒關系各地口味不一沿海一帶比較喜歡制作甜香腸,里面會放糖,放了糖自然就不會放辣椒
而花椒其實是作為川菜的一個大特點,因為味道很麻,外地一般很少會用到花椒
當然必不可少就是鹽這個直接可以用手沾點放嘴里嘗味道就可以試出分量了
攪拌均勻後,這時候旁邊也準備好了,小腸看著還沒小指粗,但是卻可以撐得乒乓球這麼大,越大的豬小腸也越好越適合灌制香腸
好,又了為了畫面感,削來幾個竹筒,然後把小腸的一頭從竹筒里面穿上去,在翻過來套在竹筒的邊緣,這時候就可以放小腸里面灌肉了
竹筒口上可以用筷配合往里面狂插,一切以把肉插進去為準進了小腸里面就可以用手擠壓,腸分了四份,由四個經驗豐富的老媽灌制,鏡頭也對準了
灌制的過程其實也簡單,關鍵就是這個氣氛汗,老生常談了
也沒多久,就灌制好了,這個時候就是下繩套,把繩套好把香腸分為一節一節的,主人家覺得多長合適就套多長的一節不過最好不要短過十厘米和長過三十厘米
而這個繩也有講究,是用「麻」做的細繩,屬于純天然的東西就算放進鍋里煮,甚至是人吃了點也沒關系而且麻很堅韌,不會斷了或是散掉,用來套香腸簡直太合適了
灌制好了,這個香腸就放在竹竿上晾曬起來,這個時間會很長村里一般會晾曬半個月左右,甚至還會長一些所以會在冬月就殺豬,這樣才能趕上過年吃香腸恩,臘肉的腌制時間是七天左右,然後會取出來曬上幾天就可以燻制了
掛起來後,又一個傳統辦法,用橘樹的「刺」,在香腸上面扎一些小洞,讓里面的空氣跑出來,這樣才能晾曬得干
現在的香腸有乒乓球這麼粗,但是最後燻制出來後就會縮水一半,也就是體積會小一半,煮好後切出來,嚼勁十足,吃口味回味無窮,村民一般吃一頓只舍得煮一節,即便招待客人也最多煮兩節,分散開擺在盤里其實沒多少塊當然曬得越久,香腸縮水就越嚴重
還有一種極品香腸,就是把豬肚切好後灌制進小腸里面,一個豬肚只能灌制三節左右,當真極品,那味道也相當霸道,嚼勁是肉香腸的五倍,回味是肉香腸的十倍,對于喜歡吃內髒的人來說根本沒辦法抵擋
好了,鏡頭一變,腌好的香腸和臘肉都準備好了,扯淡了,因為這是事先準備好的半成品,為了畫面需要現在開始燻制了
當即,大伙轉移戰場,火搭建出了一個棚出來,不帶現代科技氣息,由兩個長高板凳組成,上面擺放著木頭棒,然後就把肉和香腸均勻的擺放在上面,而最上面可以用「芭蕉葉」,或是紙箱的殼蓋在肉上面
下面就開始生火,柏樹枝椏已經準備好了,這種樹枝因為青綠,不容易燃燒,又因含的毒素比較小,特別適合燻制臘肉,另外如杉樹枝條,松樹枝條也不錯,如果能找來橘樹的枝條就好了
先是生火,是大火,燒起來後,把柏樹枝椏往上面一放,這煙霧就出來了臘肉香腸要燻得好吃,出油是關鍵,不能全靠煙霧,有時候得用大伙燻射一下才行
而且燻制的時間一定要長,一般在五個小時左右,沒錯,就是五個小時,甚至時間還長,這個過程一定要看護好了,不能停火沒有煙霧,也不能真的燃燒起了大火,不然就不是燻肉而是烤肉了,可能會報廢一頭豬
過程就是火焰,綠色枝椏,煙霧,烤干後又是火焰,又來枝椏,煙霧……過程反反復復,如果為了求快,雜草其實最容易出煙霧但是毒素實在太強悍了
另外臘肉的顏色要好,可以加花生殼進火堆里,燻出來的顏色就跟花生殼一樣,顏色很漂亮
肝髒一般是加鹽煮好後在燻制,一燻干就可以吃了,刀不塊還切不下來,硬如石頭,但是吃一片進嘴里,那味道,比之吃干牛肉還霸道
畫面一轉,臘肉和香腸已經燻好了,當然不可能這麼快來,這是準備好的成品,由幾戶村民湊出來給鏡頭畫面的,拍攝完就要還回去,因為時間關系不可能一直等著燻制完了,鏡頭在就行
一般城里面要燻制臘肉就是用一個鐵皮筒,把肉放在里面,上面蓋好就慢慢燻,而且基本上是晚上,要燻半夜,甚至會燻一個通宵
如果晚上在城里聞到樹枝燃燒的煙霧,千萬別擔心,這不是火災,這是某戶在偷偷燻臘肉呢,因為晚上城管下班啦,汗……
「好啦,今天就拍攝到這里,麻煩大家了」方文拍了拍說道
大家都松了口氣,這一通忙下來,基本上把流程都走完了,變換了數次,雖然覺得有騙人的嫌疑,不過怎麼說鏡頭都是真實的嘛,只是把時間縮短了
按規矩,殺豬師傅是不送肉的,不過會招待煙酒,還有五十塊錢左右費用,不過今兒就給免了,方文耽擱這家主人半天,又讓別人提前殺了過年豬,心理過意不去,正要封個紅包給主人家
結果別人死活都不要,甚至還拿出一塊二刀坐蹲肉要送他,這讓方文怎麼好意思,最後這肉他當然也沒要,當然這份人情到是記下了,以後有機會在補償
隨後兩日,方文又奔波了一番,把劇本給走完了,最後一處就是鳳凰山,楊站長自告奮勇,帶著興奮的大胡和小帽兩人殺向鳳凰山
而方文因為這幾天一直沒空,就沒讓鳳凰山上面三戶人家過來,正好楊站長要上去,那就等拍攝完鳳凰山在說,他也得休息兩天了,這幾天拍攝累得個半死,雖然這客串導演的感覺貌似不錯,但是太折騰人了,干完這票以後實在不打算在搞啥拍攝了,還是交給專業人士去搞定
ps︰這幾章殺豬估計有點血腥,但是這是農村不可缺少的,也就比較詳細的描寫了出來,汗……當然也有今天要碼三萬字的關系,就寫得羅嗦了,汗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