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305章 冬天土里種些啥

早飯後,方文本以為今日或許會有他的戲份,畢竟這麼說這十只奇特的雙頭雞是他搞出來的,結果領頭的程工說道︰「太早知道結果就沒有意思了,會嚴重影響收視率的!」

結果,方文這個正主被晾到了一邊,程工一行人另外找地兒探詢去了,這叫啥?明明簡單的事情偏偏要給復雜化,這十分鐘就能搞定的拍攝,足足要搞成一個連環節目,分為好幾個星期才能播放完,那撲朔迷離的氣氛,引人悚然又欲罷不能的大師級剪接,還有那宗師級別的標題黨!

最後答案揭曉時往往讓人相當無語︰如什麼水母的變種啊,牆內電線漏電啊……當然,這也起到了科學教育的目的嘛。【∣我∣搜小|說網】

拍攝組這邊不用他相陪也正好,這不另外有事情要處理嗎,至于幾女想跟這觀看拍攝情況的事情也先放在一邊,今兒只是取環境素材,不會進入正題,到也不急。

而老專家們也單獨走了,一是要去擬定合同的問題,二是還制定一套對雙頭雞的嚴密保護措施,還有就是要去準備「來抱」的母雞,這個孵化過程也會被拍攝,所以這攝制組短時間內也走了,估計要待個把月的時間。

如此,方文就把曉燕和謝桃叫到樓上的客廳里談了好一會兒,把飲料廠的股份確認了下來,嚴格說起來,這算是白混了百分二十的股份了,外加鳳凰山在今後五十年內的使用權。當然如果飲料廠破產。或是從村里搬走,這鳳凰山就會被政府收回去。

話說到這里,方文想了想出聲道︰「謝桃,你昨晚說想投資雙頭雞的事情,是真的有打算,還是在開玩笑?」

「是真的想啊?」謝桃笑著接話道。

方文也笑道︰「那成,等拍攝結束後,我們在詳細談談關于雙頭雞投資的事情。」

謝桃點頭道︰「恩,都听方文哥你的。」

方文打量了一下謝桃,也不由的有些感慨。還記得在五月初見謝桃時的情景,現在兩人卻已經是合作伙伴的身份。

搖了搖頭,現在也不是感慨的時候,接著又出聲說道︰「曉燕。你干脆最近就請幾天假吧,把飲料廠手續跟著一起跑了,也正好休息幾天。」

曉燕爽利的接話道︰「好啊,休息幾天也好,最近醫院也不忙呢。」

方文搖了搖頭,昨兒曉燕還說醫院有小寶寶出生,曉燕也剛好負責照顧這塊,怎麼可能不忙,不過如此氣氛當然不能掃興拆穿了,又點頭道︰「恩。那好,今天也沒什麼事,那就干脆你們兩人先把股份合同怎麼的完善一下吧。」

頓了下又說道︰「至于飲料廠需要的投入的資金,前期根本用不了多少錢,收購老鷹茶的成本也相當低,和酒廠差不多,花費都在後期的宣傳上面。不管之後投入多少資金,曉燕最多也就分配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過這個股份也不算白要,飲料廠之後的宣傳方面。這邊酒廠會配合一起搞,還有,我也會幫著制造些便利出來,當然如果後期資金投入過大,我可以用雙頭雞這邊的股份抵。也就是曉燕的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會變,謝桃。你看這樣成嗎?」

話一落,兩女都愣了片刻,還是謝桃先出聲道︰「恩,沒問題呢。」

曉燕仿佛想說什麼,不過這話一到嘴上,又止了回去,最後什麼也沒說。

方文跟著出聲道︰「那好,薛鎮長還在下面等著呢,過會謝桃你隨便問下修公路錢的時候,如果薛鎮長那邊確定能申請到資金,那今天把合同簽了也可以,對了,謝叔那邊需要另外派人來一趟嗎?」

「不用了呢,我決定了就可以了。」謝桃接話道。

如此,曉燕、謝桃、薛鎮長、大胃英,四女就一起去了鎮上商談飲料廠具體的合同等程序去了。

至于方文嘛,今日左右無事,幾女也被支走了,正打算回家好好睡個回籠覺,今兒上午是不打算起床了。

可就在這時,忽然電話響了,有些意外,是楊支書打過來的。

「方文,你現在有空沒,有點事要找你談一下。」電話那邊楊支書開口道,語氣到是听不出什麼突發情況。

方文有些無奈的問道︰「有什麼事?要是不急,下午在談怎麼樣?」

電話那邊出聲道︰「說急也不急,我這邊也是剛剛才想到這個問題,開春的時候,酒廠的野果樹不是就要大面積種植了嗎,不過農田卻不會佔用。你有沒有想過,在這段空白時期,怎麼把土地和農田利用起來?」

方文愣了一下,這個問題還真沒想過,關鍵是,在以往村里就是這麼過來的,他的見識畢竟也有限,能想到大量發展全鎮養殖鴨子就已經不錯了。

不過現在楊支書這麼一提醒,一瞬間心理也多了些想法,不過都很朦朧,沒個主線出來,心思這一動,也無心在回去睡覺了,畢竟他現在是三兒溝村的支部書記,不談大範圍,他現在有責任帶了三兒溝村發家致富。

想到這兒就出聲道︰「恩,這樣,我現在就到公社了,見面在好好談談怎麼樣。」楊支書畢竟是村里的老干部了,單說種地來說,經驗可謂相當豐富。

「成,我在辦公室等你。」

掛了電話,方文跟著就出了魚莊,他需要點時間整理下思緒,索性就步行往公社而去,連大公路也沒走,從澱粉場上了田埂,打算一直從田埂上饒到公社去,自從素芬和家人回來後,他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單獨下過地了,更別說單獨去種地。想想當初剛回村里的想法。結果現在雖然是生活在村里,但貌似離種地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遠了……

看著一片片的農田,山地,方文不由得有些痴了,思緒也跟著飛了起來……

————————————————————————

稻谷四月育秧,五月種,九月收!玉米三月育苗,四月種,八月收!油菜十月撒種,來年四月開花。五月收。麥子十一月播種,來年六月收!紅薯四月育苗,六月種,十月開挖!————大概時間。不夠精確!比如某村民家里因為沒有糧食喂家畜了,可能在九月份就開始挖紅薯,又或是土地里種植了其它農作物,不得不推遲時間。

稻谷、玉米、油菜、麥子、紅薯。五種農作物,作為川內村里的主流種植物,各自有生長季節和所需環境。

到了如今,在川內麥子已經退出了主流種植市場,不過另外四種依然在大面積種子。[我搜小說網]

農田在收割稻谷後,選干旱的農田又種植下油菜,收獲了菜籽用來榨出一年所需的食用油。五月收獲後,秧苗又培育好了,又開始種植稻谷,農田一年年的循環下來,提供了村民所需的大米和油食。

而山地,在種植玉米後,又在玉米地里種植下紅薯,這個是可以重疊種植的,一般一株玉米根部旁邊就會種植兩株紅薯,八月收獲玉米後。紅薯也能安心生長兩個月,十月左右就開挖,十一月時就差不多挖完了,因為十一月天氣已經回冷,紅薯如果在地里不挖出來。就會爛掉。這也是苕窖洞子存在的必然性,用來保持溫度。才能在冬天把紅薯儲存更久一些,到了來年三四月份,又在苕窖里面挑選個頭大一些的培育苗種。

另外還有,因為需要挖了紅薯來種植牛皮菜,青菜等等豬在冬天吃的食物,所以這挖紅薯,也算比較趕時間。

換了在以前,村民依賴土地的時候,這時就會在這時候播下麥子,但因為麥子要等到六月才能收獲,生長周期實在太長,就會和來年玉米的種植時間相沖突,取舍之間,到了現今,川內的村民們幾乎都選擇種植玉米,畢竟麥子不是主流糧食,用來喂家畜實在太浪費了,玉米才是好東西,和紅薯才是喂家畜的主流糧食。

當然在以往,村民會選擇少種植麥子,或是把土地分成塊,一行麥子,一行玉米。等到麥子收割後,又趕緊在土地里補種上遲玉米,但是這樣會影響玉米的收獲量了。

也有把油菜撒在山地和玉米,紅薯等交叉季節種植,現在各家所需不一,土地的使用規劃也不相同。

另外還有如︰黃豆,土豆,花生等等,各種蔬菜的種植,也視各家所需來規劃土地使用。

說通俗一點,現在土地所產出價值已經沒辦法滿足村民家庭的負擔了,就是一年365天全部在土地勞作,也掙不了幾個錢,和付出的勞動力不成正比,大量的村民丟棄了土地,紛紛奔向城里打工去了……

也正是因為土地被大量的丟棄,現在農村又常住人口不足,這邊金堂鄉山溝里也是一樣,農田和山地都很有很荒置的,楊支書的意思就是問他有沒有想法利用起來,方文這才產生了一些凌亂的思緒!

方文此時漫步在田埂上,想著各種農作物的種植季節,之前剛回村里,因為在外打工時間太長,對于這些種植季節也不怎麼清楚,也是最近從素芬口中陸續回憶起的……

——————————————————————————————————————————

忽然,方文一下停止了腳步,眼前一塊農田里的作物讓他想到了「鹽」,沒錯就是「鹽」。

鹽這東西,作為生活必須品,不論是古代還是在近代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便到了當今社會,也偶爾會引起食用鹽的瘋狂搶購!

而鹽在抗戰期間,更是被嚴格控制的戰備品,從醫學上來說,人不吃鹽,這渾身就會無力,還打個鳥的戰爭啊。

抗戰時期,這個入黨是要交黨費的,約莫兩塊大洋,但是在當時這個「大洋」並不是那麼好存。一塊大洋的購買力相當嚇人。能買幾十斤的大米。

那這時候窮苦的村民想要入黨怎麼辦呢?那就是存鹽菜,存夠了鹽菜就挑去抗戰軍隊處,用鹽菜來抵黨費,而戰士們吃了鹽菜,不僅滿足了口感,而且這身體補充了鹽份,這戰士力直線彪升,打得鬼子哭爹喊娘,估計連「亞滅蝶!」也喊出來了。

即便不是充當黨費,但因為食鹽控制嚴格。老百姓能給戰士們提一籃子鹽菜去,不壓于送了一籃子的子彈啊!

所謂鹽菜在川內也稱為︰咸菜!沿海一帶稱為︰梅菜,「梅菜扣肉」相信很多人都吃過。有的地方也叫︰擦菜!

鹽菜在川內可謂生活必須品,城里就不談了。但在村里,絕對是家家戶戶的必須要做的。比較出名的易賓燃面,里面所用的︰芽菜,其實也就是鹽菜而已,常見的炒飯里面,有一道︰芽菜炒飯,味道也是相當不錯。

川內之所以鹽菜風氣濃厚,估計也是因為有鹽城的存在,這里的鹽是︰井鹽。也就是地殼變化的時候,在地底形成了鹽礦,挖出來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上好的食用鹽了。

鹽菜常見的有炒吃、生吃、蒸吃。在川內使用相當廣泛,如︰火鍋油碟里面加鹽菜,面條里面加鹽菜,哨子里面加鹽菜等等等等!

當然,最出名的一道壩壩菜席面,和梅菜扣肉有些類似,但是做法卻不相同。川內稱為︰咸燒白!

這是一道,只要在川內辦酒席就不可缺少的菜品,做法就是精選一塊五花肉,先煮到八成熟,這時候為了顏色和口感。需要用「黃糖」把肉涂抹成金黃,恩。如果為了省事,可以用「醬油」涂抹代替。

涂抹好後,在下油鍋過一下,讓肉皮更糯口,同時也把「黃糖」或是「醬油」的滋味,顏色等收到五花肉里面。

這時候,在把五花肉切成片,下刀一定要薄,根據現代一桌十個人的座位,一碗剛好也就是擺放十塊肉,當然摳門的店老板經常擺放八塊。

把切好的五花肉貼在碗底放好,然後撒上幾顆花椒粒就可,這會在抓一把鹽菜,放在肉上面,碗稍微冒店尖就可以了,接下就是就把碗放在蒸籠里面去蒸,因為鹽菜本來就可以生吃,五花肉也差不多熟了,所以蒸不了一會兒,入味了就行。

最後的步驟,就是把這個蒸碗,反過來扣在另外一個碗或是盤子里面,這樣就成了鹽菜在下面,五花肉塊整理擺放在鹽菜上面了,色香味具全。哇哦,這時候夾上一塊肉,放進最里,那滋味,醬香的五花肉,肥肉適中,夾雜著鹽菜濃濃的味道,各種味道中和,可謂肥而不膩,老少皆宜,即便女子也能整上好幾片。因為鹽菜里面有鹽,也就無需在放其它調料了,味精也不用放。

同樣的這一道菜,在農村也延伸了另外幾道席面,如把鹽菜替換成「糯米」,而五花肉塊就要稍微厚一點,中間在切一刀,但是皮不要切穿了,肉片中夾上一塊「黃糖」,這要吃起來,甜而不膩,吃了肉,下午的糯米也是相當軟口,恩,這里的糯米,也是事先蒸得差不多熟了的,這道菜在川內農村叫著︰「甜燒白。」更傳統的叫法就是︰「夾刀客!」

另外這道菜里面的「黃糖」還可以用「紅豆」來代替,所謂「紅豆」也就是「豇豆」里面的紅色豆子。

還有一種,也叫「甜燒白。」,做法就是把上面的「糯米」用「紅薯」來代替,「黃糖」用「白糖」代替,這里的紅薯,也就是常用來「烤吃」的白皮紅心的紅薯品種,味道本身就很甜。

最後一種,也是一道傳統的壩壩席面菜,叫著︰「蒸膀!」,說「膀」可能大家不知道,但是說到「蹄膀」大家就清楚了,「蹄膀」也就是豬蹄子。

但這里用到的「膀」,卻是豬蹄子上面那一節,城里人叫做︰「肘子」,村里人叫著︰「膀枯枯!」

精選一塊肘子,去中間骨頭,然後切成碗面大小的方塊,接著把肉反過來切成拇指大小的小方塊。但是不要切穿了。皮要連在一起,這時候也是反過來,把皮貼在翻底放好,在碗里撒上一些豆瓣醬和花椒就可,蒸熟後扣進另外一個鍋里就成了,這道菜因為肥瘦相連,蒸得醬香糯口,比較適合肉食愛好者。

上面說的四道菜︰「鹽菜燒白,糯米甜燒白,紅薯甜燒白。蒸膀。」這四道菜,作為川內傳統的席面主菜,一直延續到了當今,只要是辦喜事。就不可或缺,而川內的蒸菜席面,多數需要蒸好後在另外扣在一個碗里面。

但是惟獨「鹽菜燒白」經久不衰,已經進入了各個小餐館,隨時都可以吃到,原因就是因為鹽燒白,相比另外三道菜沒有那麼油膩,還有鹽菜本身就很下飯,合著肉蒸過之後,味道更好。

而鹽菜的做法。因為太過流行,各家不一,但是川內的農村,依然堅持著傳統,味道也最正宗!

取用青菜,好吧,這個青菜在農村其實是種植來喂豬的,因為一顆比較大,剝了外面的老葉子喂豬後,很快新鮮的葉子又會長出來。能采摘很長的時間,特別適合種植來喂豬,汗……

而且這種青菜中間的稈子比較厚,也就是「睫」的部分,用這種青菜的稈子來燒肉吃。味道相當不錯,而且燒牛肉更是一絕。濃厚的青菜味比之牛肉還好吃。

某流行廣告詞︰「我只吃xx老壇酸菜牛肉面。」這里的酸菜就是青菜加工出來的,這個青菜也是做酸菜的主流蔬菜!菜市場內隨意就能買到這種酸菜。

鹽菜的傳統做法就是取用這種青菜,第一步︰需保留里面的青色睫稈,只需要把根部的老節去掉就可,接著就是劃開了,也不用劃得太爛,最好是一片大葉子劃成幾片,但是要連在一起,這樣直接掛在繩子,竹稈上就可以晾曬。

當然前提是要洗干淨了,村里一般晾曬在屋檐下,這樣就不用每天收了又曬,晾曬到半干時就差不多了。

第二步︰就是合鹽,也就是把鹽均勻的涂抹在半干枯的青菜內外,可以稍微用點力,畢竟這是菜,隨便狂揉。

揉好鹽後,這時候裝壇腌五天左右,讓鹽徹底入味,至于鹽的多少,就按經驗來的,也可以用手沾著放進嘴里嘗味道,記住一個核心就可以︰「可以咸了,但千萬別淡了啊!」

第三步︰把腌好的青菜,用溫水洗一遍,這是洗掉亂七八糟的發酵物啥的,然後晾干後,就可以裝壇子里面密封保存了,也可以放冰箱里面,當然掛起來一直晾著也可以。

裝壇的時候,最好是纏繞成一把把的,要吃的時候拿一把出來就可。

鹽菜還有一個非常霸道的菜品,那就是直接用鹽菜炒回鍋來吃!「鹽菜回鍋肉」,也算是比較有名吧,還有可以用鹽菜來炒黃鱔肉來吃,具體的吃法各家不一,但這個鹽菜僅僅是生吃味道就很霸道了。

————————————————

用來做鹽菜的青菜,在川內就是冬天種植的,屬于「芥菜類」,和廣地的梅菜是一個植物種類,外形也相似,只是因為環境不一樣,這叫法和植物模樣還是有些差異,不過腌制後,因為種類一樣,味道也就差不多了。

青菜,菜青頭,包包菜都是屬于「芥菜」品種,葉子和外形也差不多,但卻有三種不同的「吃法」。

青菜,只有葉和睫,沒有中間的稈子,但因為葉子比較大,長得快,又比較板實,特別適合種植來「喂豬!」,而這個特性,又特殊適合制作「鹽菜!」

菜青頭,在川內又叫「菜兜棒」「菜腦殼」,屬于菜市場常見的家庭蔬菜,外形和青菜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因為在根部有稈子,而人吃的就是這個「稈子」,用來炖湯味道很不錯,也可以切片燒菜,因為「睫干」部位比青菜更女敕,新鮮吃,味道也不錯,但用來作為鹽菜,又顯得太女敕了點,水分過多,當時做鹽菜也是可以的,只是沒有單純的青菜好。

包包菜,在菜青頭的基礎上,其根部位置會多了些小果子,川內稱為︰「洋果菜。」。這個果子如果新鮮吃。味道比較苦,但是如果作為泡菜,那味道馬上就上升了n個檔次,可謂脆香女敕滑。還有「榨菜」就是由這個包包菜加工而成的。

上面三種青菜種類,各個各有的實用性,不過現在方文直接忽略掉了後面兩種近親青菜,眼光只盯上了這一種純粹的用來「喂豬」和制「鹽菜」的青菜。

而且以方文的估計,很可能這個「菜青頭」「包包菜」等等這些根部有差異,可食用的青菜,都是由傳統農村的「老青菜」變異而出的。可能是屬于雜交,或是專門特別培育的使用品種。

因為傳統做鹽菜的青菜,可以在村里留種,也就是等青菜成熟了。開花結出的種子,來年在種植上就行了。但是菜青頭和包包菜這些青菜,卻沒辦法自己留種,就算留了種子,來年種植後也會收獲慘淡,要種植就必須在鎮上去買專門的種子。

搖了搖頭,等方文回過神來,才發現在田埂邊上蹲了半天了,而手上正捧著一顆傳統的「老青菜!」,這菜猶如一顆「生菜」。當然只是比喻,也就是這茂盛的睫葉都是由部根的主干上生長出來出,把葉子全部剝掉了,這顆菜就啥都剩不下了。

村里每年在這個時節都會種植上青菜,然後每過一段時間就剝一次外面的老葉子用來喂豬,等過年前後,這顆青菜的生長周期也到了,快徹底成熟了,這時候就直接把根部一起坎了,拿回家制成「鹽菜」。當然會留下一些仍其開花結果實。作為種子來年在用。

這時,方文徹底回過神來,現在這個狀態不是跟「偷菜」沒有區別嗎?雖然村里也有「偷青」的習俗,但是這不是還沒到日期嗎,趕緊匆匆把菜放在路邊上。沒辦法,都拔出來。在種回去已是不用,放在田埂上,給需要人看見拿回去吧。

就著腳底一磨油就閃人了,趕緊往公社而去……

————————————————————

冬季因為氣溫低,所以適合做腌制品,但現在的氣溫已經比較低了,鹽菜也不是非得等到過年前才制作,即便是現在這個季節也是可以加工的。

村里的農作物延續種植了這麼多年,方文也不想打破這個平衡,妄圖引進什麼新的農作物什麼的,就村里種植的這些,已經足夠折騰了。

現在這想到的就是大量加工鹽菜,因為鹽菜的儲存時間相當之長,放置一年的時間毫無問題,至于能不能放很久,村民沒試驗過,方文也沒方面的見識,不過想來儲存時間不止一年,這就有了緩沖期,即便暫時賣不出去,也不怕爛在手里。

而且鹽菜的加工只會用到鹽,也不可能造成中毒啥的,而且村民家家戶戶都做過,這就免了在特別建造加工場的事情,到時候由村民們在自己家里,把青菜加工成鹽菜就可以了,方文只負責收購。

最最關鍵的是,相比起經濟價值和食用價值更高的「菜青頭」和「包包菜」,傳統老青菜對環境的要求相當低,干旱的爛地的用可以種植,成活率相當高,生長快,幾乎不怎麼耗費肥料,只需豬糞一瓢就可。

好吧,其實豬糞是相當天然的肥料,如村里的俗語︰「沒有大糞臭,哪有大米香!」用豬糞澆灌農作物,這才是純天然的,甚過化學作物藥劑n倍。

想著想著,終于到了公社,而這短短十幾分鐘的路程,硬是走了一個小時,發呆就用了長達四十多分鐘,也不知道楊支書在辦公室是不是等得不耐煩了,不過這事方文還真不好解釋,總不能說,不好意思我在半路上走神了近一個小時?

搖了搖頭,當即也就不在耽擱,火速殺到了楊支書的辦公室。

好在他擔心的情況沒發現,楊支書對于他的「遲到原因」,並沒有追問,樂呵呵的招呼他入座,而這茶水早就泡好了,不過這會也早就冷了,方文也不在意,一口喝了一半,又沖了些開水進杯子里。

散上煙,兩人先是吞吐了一會兒,方文出聲道︰「楊支書,你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話一落,楊支書就說道︰「听你的口氣。是不是你也有什麼想法?」

「呵呵。我也就剛才在路上想了點,當不真,還是楊支書你先說吧。」方文接話道,確實也是如此,鹽菜這東西貌似方案不錯,但也可能經不住推敲,畢竟鹽菜的制作太過簡單,就是在城里的家庭也能自己制作,如果村里大量制造,這個銷路也是一個大問題。

不過因為作為材料的「老青菜」本來就是種植喂豬的。成本相當低廉,也不用擔心村民會有虧損,這算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方案吧。

楊支書點了點頭,出聲道︰「我是這樣想的。現在咱們這山溝的荒地可不少啊,雖然沒具體統計過,但絕對不是一個數目。不過更多的是一些半荒地,也就是每年只種植玉米什麼的,收獲過後,這地就不管了,不知道利用起來。」說到這里又感嘆道︰「想當初公社那會兒,就是拳頭大的一塊地,也得趕緊了給種上點糧食,哎。現在也不知道怎麼鬧的,土地是咱們自己的了,不用交公糧了,也不用在交稅了,國家有時候還能有補助,結果在村里,只要是年輕點的孩子們都不願意在種地了。」

方文搖了搖頭,關于種地與不種地的話題,實在是在深奧了,有牽扯到方方面面。不是咱們這一老一少兩個底層公社干部能商討明白的。

當即就插話道︰「楊支書,咱們還是說重點吧,中午我還要回去安排飯菜。」沒辦法,這安排飯菜就是薛鎮長剛才走的時候安排的政治任務,還牽扯到股級干部的考核。還真是扯淡了。不過他也有讓拍攝組幫著宣傳酒廠和飲料廠的意思,招待好了也是應該。在說發票也可以報銷的啊。

「好,那就說重點。」楊支書又道︰「這段時間能種植的經濟作物不多,絕大部分村民會種植上一些油菜和麥子,另外那些各家所需要的蔬菜就不多說了,你覺得這個油菜和麥子有沒有大量種植的價值?」

方文一听這話就差點把杯子中的水給噴出來,並且很想回一句︰「有個屁的價值啊。」

首先麥子直接給掉,你就算種植得在好,能比得上別人北方的精制面粉?而且麥子的周期太長了,從撒種到收獲,要長達八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樣就會影響到開春後的野果種植了。

至于油菜還好一些,開年五月份就能收購,但村民對「菜籽油」的需要並不是很高,用不了太多,並且殺了過年豬,會熬制一大缸的豬油,用來平時炒素菜足夠了,村民吃肉次數不多,所以用「菜籽油」的時間不多。

但是村民年年都在種油菜,從沒听說過誰家種發財了的啊,村里的氣候要低一些,菜籽的收獲並不大,榨不出多少油來。

關于油菜花,方文還是很喜歡的,大量種植油菜也不是不可行,但是還需要好好合計,暫時放在一邊了,稍後在考慮。

斟酌了片刻,方文出聲道︰「楊支書,我覺得吧,要大面積種植就能創新,要選成本低,風險小的農作物來種植。」

楊支書笑道︰「我也覺得油菜和麥子有些不合適。」

方文其實也覺得大量種植青菜,制作鹽菜有些不太靠譜,因為青菜種植了出來,除了做鹽菜,就只有用來喂豬了,但村里有這麼多豬可喂嗎?

用青菜喂豬其實並不長肉,就比如當年公社的時候,一頭豬也就一百斤左右到頭了,因為沒有糧食可喂養。

此時也就不好說出青菜這個想法來,因為這很扯淡啊。

想了片刻,出聲道︰「要不這樣,我們把冬天村里能種植的農作物都列舉出來,然後在來挑選,說實話,我個人不是很清楚冬天村里都能種些什麼呢。」

楊支書一听,就樂呵呵的笑了起來,也不知道是在笑這個方法好,還是在笑方文五谷不分。

不過笑過後,也贊嘆的說道︰「恩,是這麼道理,不過不光是你,我其實也能保證全部都清楚。這樣,我們就到下面大會議室,把公社干部都叫過來一起開會討論。」

方文點頭道︰「成,這樣也好。」

ps︰青菜還真不好表達了,因為潛意識里,大家會認為綠色蔬菜都叫青菜,但是做鹽菜的這個菜,他在川內的稱呼就是叫「青菜」,暈了!

這章中間有一大段是之前就寫好了的,因為今天趕時間保全勤,就嫁接進了章節里面,合成了一個大章!估計有些生硬,不好意思了。(未完待續……)

p

【注冊會員可獲私人書架,看書更方便!】

回到村里種地去的第305章冬天土里種些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