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四章 神賜楚公之位,天命!

李隆作為潛龍,也感受到了人道意志的存在,然而今天的稱公大典,注定不合常理。

他一步跨出,以火種點燃大香,一縷煙氣飄然,直達神界!

李隆站在香爐之前,神桉上放著太牢祭牲,劉土適時地喊道︰「眾臣跪拜!」

百官面面相覷,不知道要做什麼,但張定安、管宗等重臣都跪了,他們也只能跪在這片大廟廣場。

唰唰,廟外被攔住的圍觀百姓也隨著守衛禁軍一起跪服,跪城皇,他們心甘情願。

整座威嚴的城皇廟建築中,只有李隆站著,他深吸一口氣念出祭文︰「臣李隆謹告城皇神君︰時值萬年之未有大變局,大虞崩滅,天下板蕩。

各地有妖鬼橫行四野,天災人禍不絕,民不聊生。臣本涼德,伏唯神命,就位楚公。必夙興夜寐,謀求楚國強大,國民富足。

具茨巍巍,秦洧泱泱,城皇神威,光耀朝陽。修德振兵,鑄鼎開疆。設官司職,政體濫觴。宇內一統,萬民景仰。赫赫偉績,惠澤八方。虔心上秉,實鑒臣心。」

這祭文的意思,在場的百官听懂了,他們的國君居然要向城皇神君請封。

近十數代王朝,只有王朝人主敕封神靈,還沒有神靈封人主的先例。

然而事已至此,下面的臣子們任憑心中翻江倒海,也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吭聲。

李隆既然敢這麼做,那必然是和城皇神溝通好了,城皇神君的威能,又有幾個楚人不知道。

稱公祭文念完,李隆一步一步走進城皇廟主殿,他神色肅穆,對著那尊金身行三跪九叩禮。

廣場外面的群臣軍民,則是跟著李隆的動作跪拜行禮,每一拜他們都感覺心靈受到了洗禮,一種來自天際的注視感越來越強烈。

人道意志帶來的壓迫被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神域規則漸漸融入楚國陽世,一種玄之又玄的感覺浮上所有人心中。

當大禮行完,主殿金身大放光明,光芒輻射整座潭州城。

這金光穿透了牆壁,穿透了人體,十分和煦,並沒有任何傷害,反而讓被神光洗禮過的人變得身心輕松。

李隆在金光散開時,連忙拿出新鮮出爐的楚公金印,雙手高高捧起。

在百官注目之下,一尊和楚公金印一模一樣的神光金印,從城皇神像攤著的手中飛出,隨之融入楚公金印。

此乃神賜楚公之位!

百官默然,外面的軍民則是興奮不已,神跡啊,我們的國君不僅有真龍天命,更有神君承認。

金光緩緩消散,城皇廟復歸尋常。

李隆抓住楚公金印,站在高高的台階上,面對下面的群臣軍民,身後是高聳威嚴的城皇神像。

這個場景就彷佛是李隆站在城皇腳下,舉起神賜之印,向他的臣民昭告。

這次特殊的稱公大禮完成,百官齊聲朝賀道︰「臣等參見楚公!」

一聲楚公,便引起了冥冥中的氣運異動,天空風卷雲舒,整個荊州的氣運都雲集匯聚,矗立在國都的天柱開始壯大拔高。

紅白氣運聚集的越來越多,將天柱周邊連成雲海,其中浪潮洶涌,黃蛟起伏梭巡。

彭!所有楚人只覺心中一聲炸響,似乎走路都變得踏實了許多,這是天柱的變化停止了。

楚國根基再厚上幾分,國運強盛,給楚人帶來的天災人禍會變少,福運會變多。

如果說之前的楚國天柱只有六十多米,現在卻是長高至百米,百米天柱是一個門檻。

國家的國力人口不足,天柱即使立起來,也很難有成長空間。

像徐州彭城國,楊敬割據的時間很早,但內部掣肘太多,各種關系錯綜復雜。

佔據一州之地的彭城國從哪方面都可以稱作大國,有海鹽商業之利,外加人口繁盛,怎麼也該是百米天柱吧。

但事實上彭城國的天柱只有八十多米,連九十都不到,這個天柱的高度不比吳越兩國高多少。

只能說彭城國內部問題太大,楊敬費心費力也難有有所作為,不然早就打出徐州,去爭霸天下了。

代表氣運龍象的黃蛟,也開始了蛻變,他不斷吞吐氣運,化作自身進化的資糧。

細長似蛇的蛟身逐漸厚實變寬,原本稀疏的蛟鱗也密密麻麻的生出來,一身蛟鱗閃閃發光氣勢不凡。

進化到此為止了嗎?不,天柱突然分出一股粗壯的紅色氣運,被黃蛟吞下。

一雙稚女敕的鹿角開始變得成熟,月復部之下原本只有三爪,這時卻再長出一個小爪。

小爪雖然比其他三爪小不少,但四爪就是四爪,代表黃蛟已經步入成年,只待後續楚國再發展個一年半載,就是名副其實的四爪蛟龍!

「昂~」一聲渾厚的龍吟響徹天際,不止李隆听到,連普通楚國百姓也都听到了。

「這是真龍昭告天命之聲?」城內的豪強家主听到這龍吟如是低語道。

「蛟龍還是真龍?」就連楚國的異聞司道官也難以辨別。

四爪蛟龍的龍吟,已經無限接近于真龍,非是對氣運造化研究頗深者很難分辨清楚。

像大虞朝最後的二三十年里面,其國運真龍已然褪去第五爪,只是四爪蛟龍。

即使這樣,四爪蛟龍也鎮壓了大虞萬里江山的三十年國運,並沒有立刻崩滅。

也就說,四爪蛟龍之像,在真龍不出的時代,已然足夠鎮壓一個王朝氣運。

如果李隆不稱帝,只是建立一個普通的楚王國,四爪蛟龍完全能維持楚國至少三百年國運。

就算他想過一過皇帝癮,只要沒有真龍橫掃天下,那也有幾十年偽帝之命。

上古人道文明還沒有那般昌盛的時代,從沒出過五爪真龍,四爪蛟龍往往就被人當成真龍。

四爪蛟龍蛻變完成,接著引發了李隆的本命蛻變,整片整片的赤氣、紅氣匯入李隆的外運。

最後外運又化作一州青運緩緩改造本命,李隆本命原本只是澹青外加核心一縷紫色王命,現在稱公國運加身之下,本命再改。

漫無邊際的國運加于一人之身,哪怕這命再難改,那也改了。

一根孤傲而立的澹青本命逐漸變成純青,這種青色剛好符合一州鼎命,縣紅,郡黃,州青。

然而僅僅只是純青之命,一些天生的貴人也能有,關鍵還是本命核心的紫色王命。

那一縷紫色宛若氣運君主,懾服眾運,外面圍繞的白紅黃青之運都是臣子,拱衛臣服。

一縷紫色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一般來說只有擁有紫命的人才能做人主,才是人道認可的潛龍。

像荊南潛龍趙光遠的命格已經貴不可言了,他是正宗人道選定的潛龍,可他的紫命也才一縷。

這一縷王命被黃虎分去一半,剩下一半被李隆吞噬補足根基,彼時李隆的紫命還是不足一縷。

後來他橫掃荊南,建立楚國後,方才得潛龍大勢加持,最後形成他一縷紫命的格局。

此時放眼天下,除了繼承大虞根基的應鴻羽紫命較多,一般的王國人主也就一縷紫命,其它外州小國的紫命可能就一絲。

前幾天大虞天柱崩塌時,陳堯可是動用莫大神力,遠隔萬里觀看過這場饕餮盛宴。

大虞末帝,禪讓帝位于應鴻羽,自此三百余年的大虞天命宣告終結,鼎立鎬京的兩根天柱頓時崩塌一根。

天柱代表了大虞積蓄的國運,對于其它諸侯國來說可是大補,尚未崩塌之時,只能細刀子慢割偷取大虞國運。

可這足有千米的天柱轟然崩塌,那就可以隨意吞噬了,能吞多少吞多少。

四方蛟龍一起跨過地域限制飛至鎬京,爭搶消散的國運,任憑老邁將死的四爪蛟龍如何反擊,也不是眾蛟龍的對手。

佔據大頭的自然是代表秦國的黑蛟,它吞噬了四爪蛟龍的大半尸體,不僅自身進化成了四爪蛟龍,還連帶著秦國天柱增高至兩百多米。

可以說大虞剩下的一點精華,被應鴻羽全佔了,不然光靠應家的根基何德何能有大虞的兩成多實力。

就說兩大外州,沙洲、甘州,便是第一時間就並入了秦國,成為內地。

沙、甘二州的半獨立權徹底收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鴻羽還有發展人道文明的功德?

當時天下蛟龍,無論遠近,大部分都去參加了分食,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國運補充,根基加深了不少。

之所以是大部分,是因為去的蛟龍都是繼承大虞因果的,之前有興平幼帝下發的封敕詔書,才讓他們得以名正言順開國。

李隆當初沒有接小朝廷的封爵,而是自立,這就讓新生的楚國雖然起步難了一點,但卻干干淨淨。

如果去吞噬了大虞殘余國運的潛龍,最後真的成為真龍,自然要記這份情。

比如尋找散落在民間的姬家宗室血脈,然後封個什麼侯伯,承祀香火宗廟。

再有如今蜀王姬鄢發起的誅秦之議,他們也不得不附和,起碼在明面上要反對應鴻羽,不承認這個天下共主。

沒有大虞紫命的補充,李隆的紫命就不能成長了嗎?不,還有他擊敗的第二條潛龍,黨奉。

此刻,從荊北方向突然飄來一片紫雲,黃蛟大嘴一吸徑直吞入月復中。

李隆的那一縷紫命肉眼可見的壯大,最後如同一根鐵針,鼎立于本命之中。

正面戰勝黨奉,獲取的潛龍之運是十分可觀的,李隆現在足足有三縷紫命。

有從黨奉身上獲取的,也有潛龍大勢所獎勵加持。

爭龍大世,就如同滾雪球,弱小的潛龍艱難掙扎,很難翻盤。

而強大的潛龍則是越戰越勇,越打越順利,大勢一成,即是席卷天下。

李隆現在也有點這個味道,三縷紫命,能給他帶來的天命加持是巨大的,無論是征伐還是治政都會順利很多。

未下荊南時,李隆失敗一次都有可能萬劫不復,而現在李隆就算敗上一場兩場也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這就是三縷紫命的作用,給了他很多容錯率,潛龍有悔。

如果楚國再勝一場,達成橫跨荊益兩州的戰略目標,那憑李隆的紫命加持,都有席卷南方的能力。

常人所說的天命在身,放在氣運中就是如此解釋。

青運紫命最後凝聚成形,化成青紫華蓋,一重重的外運融入其中,最後罩住李隆全身。

靈氣復蘇,超凡現世,到了現在就算是普通人,偶爾也能看到一些奇異景象。

特別是在城皇廟這種超凡力量常有,神跡頻顯之地,看到什麼也實屬尋常了。

這不,文武百官和百姓們就看到李隆頭頂那頂非凡玄妙的青紫華蓋,光芒流轉間,萬分尊貴和神秘。

雖然只是短短一瞬,卻也讓李隆天命在身,神靈護佑的傳言坐實,一時間人心向楚。

李隆從前的赤紅、澹青等等華蓋,縱然也有百邪闢易的護體之效,可依然能被高階超凡以付出代價的形式強行破除。

比如前荊州牧姬允,便是如此,二品州牧位格,青色華蓋護身,當是鬼神不能近身。

然而卻被天師境的清虛子施法毒害,這里的原因有幾個。

一是姬允所轄地域只有南郡,州牧之位名不副實,他的青色華蓋要虛上幾分,大部分還要本命支持。

二是他身後的大虞拖累,彼時朝廷正在被應鴻羽步步蠶食,不僅給不了支持還要吸取姬允這種忠臣的氣運。

當然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青色的氣運華蓋終究還不保險。

如今李隆有帶紫色的青紫氣運華蓋護體,除非國破家亡,或者人道力量再大衰幾波,不然就算是仙人也休想隨意施法加害于他。

接著便是正常的流程了,李隆以楚公之位,追封祖先,加封百官。

其中百官在他班師回朝時的那次大朝會上已然封賞過了,這次只不過是再走一次流程,加上幾個上次缺漏的有功人員。

像江陵以及宛城投降的有功之臣,李隆就要完成封爵許諾,即使他們只是投降一派。

除了李呈夫婦還有幾個親族的爵位外,楚國共有子爵四人,男爵十五人,國士五十五人。

可以說,楚國的爵位還是十分值錢的,不僅加開國世襲罔替,大部分爵位還是實爵。

「……追封祖父李昶為楚國公,陰福綿永……」

伴隨著太監的宣讀,暗沉的陰世地府,突然顯現一道發光的詔書,引動無數鬼物的目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