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六章 幾幾開合適?

既然是自己人了,陳堯也不吝嗇,一道神力射入邵思的體內,將邵思的身體凝實,還順帶化出了一套吏員公服。

「你生前是令吏,現在依舊當令吏,待立下功勞再行提拔。」陳堯看著變得精神抖擻的邵思道。

邵思是如何感激的暫且不表,倒是在接下來的交談中,讓陳堯完善了解了不少信息,之前了解的還是太籠統了。

比如這個世界人死之後,就會有七日之劫,普通人往往只能熬到七日就會魂飛魄散,但還有還一些特殊的人能將魂體穩固的更久。

一類是朝廷之人,朝廷體制內的官員,他們體內有一點靈光護身,能穩固魂體幾月不散。

比如邵思就已經死了超過十天,頭七之日回了一趟家中這才出城,憑借著一點殘留的官氣,他能保持半月魂體穩固。

二類就是大家族之人,他們家族氣運庇護,還多半是讀書人有功名傍身,家族嫡系死後魂魄往往能存世數月,如能成為祖靈更不用提。

三類就是修行之人,他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往往就已經鍛煉了魂魄,死後轉為鬼修也是輕松,存世時間隨生前修為而定。

……

「主公,我這些消息都是在城內之時,听大家族死後之人說的,如有不妥之處,還請主公體諒。」好不容易找到個了解縣城情況的人,陳堯哪里還不逮著使勁問,不知不覺間居然聊了幾個時辰。

「不用擔心,具體我會再行確認,差點忘了交代你正事了。你拿出一個條陳,看怎麼解決信徒願望繁雜龐大的問題。」陳堯看了一眼外面已經操練地熱火朝天的陰兵,徑直說出了自己現在最需要解決的事。

一天後,一個賬簿以及一個條陳就放在了陳堯的書案之上。

陳堯打開略微一瞅就眼前一亮,喃喃道︰「這邵思是個實干之才啊。」

原來在他早就定下的一個基調,公平之上,邵思設計了一套神力返還體系。

一個虔誠的信徒每天正常祈禱信奉土地神,能產生十縷香火願力,那就十抽一,每滿十縷香火願力給信徒存下一縷記賬。

等到信徒祈禱相應的願望時,再視其存下的香火願力完成全部或者部分,這樣一來就能做到公平公正。

至于那些「偽信徒」,有事土地爺爺沒事土地老兒的,就暫且擱置,等他們能每天產生十縷香火願力再行登記造冊。

陳堯很滿意這樣的做法,東方神道體系中沒有對信徒的評級,他也不準備建,只要你能產生正常的十縷香火願力,那你就是土地神的真信徒。

反正累計十縷返還一縷,管你狂信徒真信徒偽信徒的,他土地爺給「錢」就辦事。

但是想了想,現在還處于基業的開創期,十返一還是太過分了,就定十返二,陳堯拿起毛筆在條陳上面批示。

接著陳堯打開賬簿翻閱,也讓他十分滿意,這是他給邵思的一個測試。

現在陰兵一共五十六人,每人每月所需的神力,每次外出發生戰斗額外消耗的神力,都被邵思給造冊登記好了。

名目清晰,一目了然,既然做賬也沒問題,陳堯就準備開放神域權限給邵思了。

有多少信徒,每天每人產生了多少香火願力,邵思以後都能查到,當然具體的管轄調整權限他是沒的。

而且陳堯也不擔心邵思會背叛,作為他們的主神,生死全都操控于他手,不然最開始彈入體內的神力是干什麼的。

好處自然很大,神力洗滌,祛除雜質穩固魂體,但是只要你有一點背叛的想法都能被陳堯所察覺。

自此之後,陳堯每天就只需要看一下匯總的情況,這將他從一堆願望文書中解放了出來。

整個治平三年的冬天,陳堯除了積蓄轉化神力,就是拿著一個願望冊子看,冊子上面是邵思整理好達到標準的信徒名字。

陳堯可以視情況支出神力,達成信徒所願,效率不知道高了多少倍,但也有邵思把握不準的,只能交由他來評判。

一天陳堯照常在處理信徒願望,突然感應到了一個強烈的祈禱之心。

「土地神土地神,保佑我這次縣試通過,請您保佑,拜托拜托,我可是香火日夜不斷啊。」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正跪在土地神像前祈禱,其衣著華麗應該是家族子弟。

看著有些晃動模糊不清的畫面,陳堯訝異不已,他的信仰什麼時候都傳到縣城去了,最關鍵的是不求別的求過考,他又不是考神。

看這小家伙的情況信仰還很堅定,不然也不能突破縣城法網的封鎖,讓陳堯听到他的心願之聲。

在書房內踱步了一會兒後,陳堯將隔壁小房間辦公的邵思給叫了過來,情況得問清楚了。

「沅南縣城,一共有多少信徒?只有顏振一人?」陳堯對面前束手而立的邵思問道。

邵思顯得對業務很熟悉,不假思索就答道︰「縣城每天達到信仰標準的確實只有顏振一人,但據屬下了解,很多縣城之民也請了神像回去,不知為何每天只能供奉一縷到五縷不等的香火願力。」

「那你給其他縣城信徒登記造冊了嗎?」陳堯知道這不怪縣城的信徒,都是王朝法網在作祟,可能顏振剛好是法網認為的自己人。

邵思不知道陳堯何意,謹慎地說道︰「凡是累計達十縷的,都已造冊登記,共有三十六人。」

陳堯點點頭道︰「縣城信徒也要一視同仁,不能放棄,他們有困難。」

說完陳堯翻了翻桌上的雜賦合集,看了邵思一眼,話音一轉道︰「這次顏振所求你怎麼看?」

「主公還請吩咐。」邵思在衙門混了一輩子,哪里還不知道陳堯有了決斷,直接揖禮,拱手听命。

童生試第一關是縣試,在縣衙舉行,共五場,分別考制藝(八股文)、試貼詩、經論、律賦、策論等。

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場,也稱正場,一大半的縣試過關的都在這第一場產生。

接下來就是喜聞樂見的事了,有個身經百戰的「讀書人」在這,陳堯哪還不利用起來。

據邵思自己說,要不是家境不好請不起老師,他怎麼也能當個秀才,止步于州試是他一生遺憾。

縣試過後是郡試,郡試過了才能稱為童生,邵思怎麼的也是飽讀八股的老童生,有哪些常考的文章還是知道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