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八月底的一天。

一支略顯雜亂的車馬隊伍伴著晨曦,出現在了開封城的西面。

這支隊伍里面多是些精干的漢子們,也有幾名成熟穩重的老人家。從他們打出的旗號來看,應當是一支押鏢的商隊。

這年頭出門在外的,都喜歡結伴而行,路上好有個照應什麼的。所以還有一些明顯看著就不是一起的路人也跟在商隊的後面,讓整個隊伍看著聲勢不小的樣子。

于是這支隊伍很快就被守城的禁軍們給注意到了, 老遠的就有幾名騎士打馬上前將他們給攔了下來。

「你們是什麼人?」

隊伍里一個看著挺伶俐的男子上前拱手道︰

「幾位軍爺好,我們是蜀地來的客商,至于後面那些都是同路的旅人,這是我們的行文。」

「蜀地來的?」

幾名騎士略帶驚訝的接過了行文,邊查驗邊問道︰

「不是說蜀地那邊亂的厲害嗎?你們還能做生意?」

那人回答道︰

「亂的都是錦城府那一片,我們這些人都是漢中的,那邊可沒亂過,我們可都是良民。」

「哦,都把戶籍路引準備好吧。」

騎士檢查了行文, 又大概翻了翻馬車上的東西,發現只是一些茶葉、錦帛、香料之類的貨物之後,順手拿了一點之後便讓開了去往城門的道路。

那名答話的男子見狀絲毫不氣惱,反倒是笑著又塞了一些銅錢給到帶頭的騎士手中。

等到那名騎士收下之後,男子才開口問道︰

「軍爺,小的叫劉祖輝,第一次來開封城做生意,也模不著什麼門路,不知道軍爺能不能透點風,讓我知道該去哪座廟,拜哪個神?」

騎士看著劉祖輝這麼上道,也沒遮掩,開口道︰

「你這外鄉人在開封城里做生意, 第一個要去拜的那必須是復興社, 只要那邊關系走通了,那就萬事大吉。」

劉祖輝略感驚訝,要知道他雖然才開始接管家里的商隊沒多久,但也是听家里長輩們說過的,在異地他鄉做生意,黑白兩道,大大小小要打點的多了去了,故而他才投石問路一番。

可是這名軍士卻說只要找復興社打點關系就行了,這讓劉祖輝有些不太相信。

但劉祖輝並沒有表現在臉上,而是一臉奉承的說道︰

「多謝軍爺指教,祝軍爺步步高升。」

說完吉祥話,劉祖輝就準備走了。

才轉了半個身,劉祖輝突然想起來,又問了一句︰

「軍爺,麻煩問您一聲,那個昭王府上在哪,您能給指個路嗎?」

騎士原本對劉祖輝的追問有些不耐煩,可是听完之後他就有些愣住了。

「昭王?哪個昭王?」

……

開封城里來了一支商隊。

這原本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畢竟作為大宋京城,每天來開封的商隊多如牛毛。

只不過這一支商隊的到來卻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並非是這支商隊帶來了什麼稀世珍寶,或是什麼新鮮物什,而是因為他們來自于蜀地。

更是因為他們口中所說的「昭王」。

從四月底開始,關于蜀地,關于趙德昭的流言蜚語就在開封城里瘋傳,一直持續了數月之久。

用後世的說法,那就是熱搜持續霸榜。

所以哪怕是趙德昭已經離開了十多天,相關的話題熱度依舊是沒有消退多少。

反倒是因為趙匡胤把花蕊夫人送給趙德昭的操作,讓市面上的劉備又多了一些。

之前關于蜀地的情況,大家都是從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流言,以及傳回的軍情報告里面知道的。

現在有了真人過來了,自然就有不少好事之徒想去驗證一下事情的真相。

順便提升一下自己的談資。

用以後的話來講,那就叫蹭熱度。

結果就是不談不知道,一談嚇一跳。

從這些蜀地客商們口中講出來的情況,和他們之前听到的消息幾乎就是兩個截然相反的版本,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互換了一輪身份。

于是乎,關于到底哪一個說法才是真的,就成了這段時間里開封城中爭論不休的主要話題。

而身處漩渦中心的,便是商隊的主事人劉祖輝。

劉祖輝自己也沒想到,當初在城外他就是那麼隨口一問,就問出來了這麼大的問題。

現在自己帶來的貨物倒是清售一空,可是自己卻不能離開開封城了。

因為他和他的商隊都被禁軍給看押在復興社安排給他們的貨棧了。

劉祖輝要找趙德昭,倒不是想巴結趙德昭的門路,因為他覺得自己這樣的商戶,像趙德昭這樣的人應該瞧不上眼的。

他找趙德昭,單純的就是為了感謝而已。

他劉家在漢中一片世代行商,在利州有不少的商鋪,劉祖輝的父親就在利州坐鎮。

宋軍攻蜀破利州之後,劉祖輝的父親一時間舍不得偌大家業,結果被亂兵給抓了起來,好一頓折磨。

最後還是趙德昭來了利州,將他父親給放了出來。

只不過劉祖輝的父親也因此落下了病根,不能再跑商路了,劉祖輝這才不得不接下了家里的擔子。

劉祖輝本想趁著這一趟,順道拜謝一下趙德昭的,沒成想卻變成了現在這樣。

就在劉祖輝惴惴不安的時候,一名宮人走進了貨棧,對著劉祖輝說道︰

「你就是劉祖輝?」

「正是小的,不知道?」

「別問那麼多,跟我走,陛下要見你。」

「陛陛,陛下?」

宮人的話讓劉祖輝呆住了一下。

劉祖輝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宮人給一路帶著穿過大街小巷、宮門禁地,來到上朝的大殿之外的。

到了大殿外,劉祖輝的思緒反而變得冷靜了下來,他甚至都悄悄地打量了一下大宋的皇宮。

比起自己小時候遠遠看見過的蜀國皇宮好像差了一點。

劉祖輝心想。

「宣劉祖輝覲見。」

傳喚聲打斷了劉祖輝的胡思亂想,他努力的壓住自己的情緒,強作鎮定的走進了大殿,隨後拜首道︰

「草民劉祖輝,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

「謝陛下。」

起身後的劉祖輝不敢抬頭,低著頭等待著那位陛下的吩咐。

「劉祖輝,你是蜀地的人,把你知道的,關于蜀地的事情都和大家說一說吧。」

「是,小的遵命。」

收拾了一番思緒之後,劉祖輝結結巴巴的開始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給說了出來。

中途似乎有不少人都想要出言質詢,但是剛開了個頭就被趙匡胤的眼神給攔了回去。

直到劉祖輝有點前言不搭後語的說了大半個時辰,實在講不出更多的東西之後,趙匡胤才讓他退下了。

走出殿外的劉祖輝撫了撫自己快跳出胸膛的心,暗自雀躍道︰

爹,你兒子出息了,都上過朝堂,見過皇上,還和皇上說過話了!

且不管那一邊的劉祖輝如何,朝堂上在他離開之後就吵嚷的如同年節的集市一般了。

劉祖輝剛才說的話,實在是太有顛覆性了,若不是對方真的是一個蜀地人,他手底下的那些人也都有差不多的說辭,朝堂上只怕沒人會相信。

趙匡胤看著下面亂糟糟的場面,並沒有太大的反應。

蜀地的情況他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之前只不過是自己不適合安排人去澄清罷了,畢竟不管自己怎麼做,痕跡都會很明顯,有著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現在有了劉祖輝這個蜀人的話,倒是可以把自己那個兒子身上的髒水都給洗一洗了。

就在這一片紛擾聲中,趙匡胤結束了今天的朝會。

但是另一邊,趙匡胤則是讓武德司的人動了起來,把劉祖輝等人的說法在開封城里大肆宣揚起來。

趙光義那邊也是讓李涯的復興社安排劉祖輝的手下們在快活林里充當起了說書先生,講述起了趙德昭在蜀地的作為,全面的為趙德昭做洗白工作。

這一波反轉來的鋪天蓋地,把幾乎所有人都打了個劈頭蓋臉。

所有人都知道了,禍亂蜀地的原來是王全斌等一干北路軍將領們,而趙德昭才是真正維持公正,護國愛民的那個。

關于「昭王」的名號,越來越多的在人們的口中被提及。

就這樣,接下來幾天的朝會,氣氛都有些難言的壓抑。

以竇儀為首的,那些曾出言彈劾趙德昭的人站在朝堂上的時候,都感覺身上好像有螞蟻在爬,坐立不安的。

到了九月初一的大朝會上,終于有人提出了希望趙匡胤能召回趙德昭的建議。

並且,提出建議的人還希望趙匡胤能夠讓趙德昭擔任援軍的統帥,再次去蜀地一趟。

相信以昭王的名號,定然能夠讓蜀地盡快的平定下來。

這個提議一出來,很快就得到了以趙光義為首的一批官員們的支持,就連趙匡胤都有了些許的意動。

畢竟趙德昭去萊州那邊,窮山惡水的,想要做出什麼還是比較困難的。

而蜀地那邊一旦平定下來,大宋就能迅速的增強自身,為接下來的統一大業加快腳步。

同時趙德昭也能憑借這一份功勞,順理成章的封王。

甚至是冊立為太子。

考量了一番之後,趙匡胤準備例行性的詢問一下趙普,把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

「趙相,關于召回德昭之事,你怎麼看?」

趙普出列之後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啟稟官家,臣以為不宜召回二皇子。」

趙匡胤的臉色頓了一下,隨後又回復了自然,他開口問道︰

「趙相有何見解?」

趙普解釋道︰

「官家,二皇子升任萊州知州一事,是官家親口定下來的,如今無故更改,無異于朝令夕改,于官家,于朝廷威信有損。」

「其次,二皇子已然啟程半月,如今只怕是已經到了萊州了,此時再派人去召回,萊州該如何處置?這一來一回之間,又要花費多少時間?更不談還要從開封再去往蜀地,如此長途跋涉,費時費力,說不定二皇子還在路上,蜀地就已經平定下來了。」

「故,臣以為,不宜召回二皇子。」

趙普說完便退了回去。

趙匡胤考慮了一番,覺得趙普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不過他很清楚,趙普不希望自己召回趙德昭還有別的原因,只不過不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罷了。

又是一番思量過後,趙匡胤說道︰

「趙相言之有理,此事就此作罷。」

等到散朝之後,趙匡胤將趙普單獨叫到了御書房。

坐定之後,趙匡胤問道︰

「趙相,還有什麼原因,現在可以與我說了吧?」

趙普點頭道︰

「官家所想,臣自然是清楚的。但是官家可曾想過一件事︰那就是蜀地現如今的情況。」

「何解?」

趙普慢慢說道︰

「相信官家也知道,蜀地叛亂除了原本的蜀軍俘虜之外,還有不少我大宋軍隊。這些人因何叛變?無非是作惡過甚,擔心遭受懲處罷了。」

「之前污蔑二皇子的風言風語是什麼人傳出來的,相信官家也明了。若是再派二皇子去蜀地,只怕是會引得那些人狗急跳牆,對二皇子不利,甚至是對大宋不利。」

趙匡胤了然的點了點頭,趙普所言相當有道理,據他所知當初在蜀地,王繼濤就策劃過刺殺趙德昭的事情。

現在若是再讓趙德昭去蜀地,無疑是告訴那些將領們他們潑髒水的謀劃失敗了,一群人情急之下會做出什麼來還真的不好說。

趙匡胤可不想剛消滅蜀國的割據政權,轉頭那些宋軍將領們又在蜀地重建起一個新的割據政權來。

這些君臣猜忌的話,確實不適合在朝堂上面說出來。

得到了答案之後,趙匡胤便讓趙普回去了。

出了宮門的趙普轉頭看了一眼高大的宮牆,暗自送了一口氣。

剛才還有一個理由,他沒有和趙匡胤說。

因為不適合。

那個理由便是︰父子猜忌。

趙普自然看出了趙匡胤有了立儲的念頭,作為正統黨的他自然是希望趙德昭能夠成為太子的。

前提是趙德昭別這麼出色。

趙普听聞了趙德昭在蜀地的作為之後,心中莫名有些忐忑,因為趙德昭的舉止在現在的年代背景下,太過于出格了。

趙普並不是一個太守舊的人,但是他明白,太出格的人總是會四處樹敵的。

這讓他放心不下,尤其是古往今來,儲君和君主之間的關系都很難和諧起來。

一個出格的儲君,很容易會和君主產生矛盾。

尤其是趙匡胤現在正處壯年。

這樣過早立起的儲君反而更容易成為君主猜忌的對象。

所以趙普更希望趙德昭能夠在外面成長一段時間,變得成熟一些,識大體一些以後,再回來繼承儲君的位置。

這些話,都是只能爛在肚子里的。

……

千里之外。

伴著一陣海風,龐大的船隊停泊在了萊州灣的掖縣附近,再往內陸一點就是萊州城了。

到了地方,趙德昭自然就帶著人開始下船卸貨了。

一時間,海灘邊上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而趙德昭則是帶著腿腳好的差不多了的常孟,一路登上了海灘邊上的一塊大礁石。

放眼望去,海面波濤無垠。

回身看去,盡是起伏山嶺。

常孟有些不理解,為什麼趙德昭非要到這麼一片窮山惡水的地方來。

趙德昭似乎是看到了常孟眼中的疑惑,他笑道︰

「你看看周圍,看到了什麼?」

常孟掃視了一圈,他眼中看到的,盡是無法耕種的田地和不能飲用的海水。

沒等常孟回答,趙德昭便說道︰

「那你知道我看到了什麼嗎?」

「願聞其詳。」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第二卷伐蜀之戰結束,接下來第三卷︰南北經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