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76章 千料鐵甲艦下水,養豬殺豬不可為

昭武二年,六月一日。

南京郊外,龍江造船廠。

今天龍江造船廠與南京輪船制造局所建造的首艘千料鐵甲戰艦下水,朱媺娖為了表示對軍艦的重視,同時也為了親自了解該戰艦情況,便御駕至此。

同行的還有軍務院督理李岩,協理朱大典、馬科、葉廷桂,工部侍郎劉鱗長、郎中宋應星等官員。

說起來,自從去年朱媺娖登記後,在南京城內外成立諸多軍工業的廠、局,龍江造船廠就被撥款,奉旨建造千料以上的戰船。

待南京輪船制造局成立後,又有與其合作制造鐵甲戰艦的任務。

有朝廷鼎力支持,奉旨建造戰艦,龍江造船廠本身就有不錯的底子,再加上中間福建鄭家支持了一批制造海船的熟練工匠,按理說該進度頗快才對。

過了近一年才造出一艘鐵甲戰艦似乎有些慢。

朱媺娖在了解其中詳情後,卻知道這個速度已經頗快了。

首先,千料以上的戰船必須要有備好的木材。龍江造船廠奉旨造船,雖然可以從全國各地調運好木材,可運送也是需要時間的。

除此外,找千料鐵甲戰艦沒那麼簡單——雖然大明已經掌握了給四百料戰船包裹鋼板的技術,但輪到千料大船,很多方面技術就需要進行升級,甚至連小部分材料都需要升級。

料是神州古代造船業慣用的單位,雖然最初出自造船所用木料多少,但到了明代,卻是代表船的容積。

按照後世的研究,換算一下,明朝船只一料約等于排水0.33噸,所以千料戰船實際排水量為330噸左右。

正在下水的這艘鐵甲戰艦因為設計問題,以及各方面需要,實際達到了一千多料,排水量接近400噸。

對于此時的戰船而言,這已經頗大了。

要給這麼大的戰船裝上鋼甲,需要面對的問題可不是一般多。

所以,哪怕有朱媺娖後世的技術支持,龍江造船廠和南京輪船制造局仍是用了近一年功夫,才半成功。

為什麼說半成功呢?

因為這艘鐵甲戰船上的蒸汽動力並不達標——對于千料戰船而言,無論是螺旋槳,還是蒸汽機,所需要面臨的問題都更大一些。

其中蒸汽機的問題倒是解決了,可螺旋槳材料、鑄造等相關問題卻沒能解決掉。

如此,蒸汽螺旋槳就難以成為此戰船的第一動力。

最終船廠工匠們只能讓蒸汽機和螺旋槳成為輔助動力,以船帆為第一動力。

作為一艘「混合動力」的鐵甲戰船,其航行方面雖然相較于理想的千料鐵甲戰船有頗大不如,但相較于這時代的千料風帆戰艦來講,仍舊頗強。

所以,今日來觀看這艘戰船下水,朱媺娖興致還是頗為高興的。

最終為此船賜名「金陵」,稱金陵號戰艦。

並下令,在螺旋槳技術突破前,從御林軍青龍營開始,按水師各鎮序號,先為水師每鎮配備一艘。

同時,開始建造專用于海戰的兩千料以上風帆戰艦。並鼓勵水師各鎮大練兵,爭取早日將大明水師升格為大明海軍。

這讓北伐之戰後,顯得無事可做的部分水師將領都振奮起來•••

朱媺娖剛回到紫禁城,電訊處處長于惟馨就送來一個好消息。

「陛下,廣東黎撫台所配電台傳來消息,丁魁楚貪腐桉已基本查清,主要涉桉人員也都拿辦,目前只剩下小部分無足輕重的余黨還在追捕中。」

听了這話,朱媺娖不禁眸子一亮,當即從其手中接過了電文。

這封電文是由黎玉田和錦衣衛鎮撫使徐智虎、特事局御使金堡聯名呈上來的。

其用詞相當簡略,但篇幅卻不短,幾乎將查辦整件桉子的大概過程,以及審訊結果,都稟明了。

因為後世歷史上的相關記載,朱媺娖潛意識得多關注了下從丁魁楚家中查抄到的財產——丁魁楚上任時其老家河南歸德府早已淪陷,所以丁魁楚是帶著家人和部分家財一起到廣東的,故能在廣東查抄其家產。

「黃金二十萬兩,白銀二百八十萬兩。」

這似乎比後世歷史記載的還多啊。

朱媺娖看得一愣。

郝光明也注意到了這點,想了想,解釋道︰「後世相關史料記載中,丁魁楚是在清兵進入廣東,倉促逃跑,就帶了幾百船的財物。

可以想到,那種情況下,他肯定難以取出所有金銀,不動產多半也無法變賣。

如今他在廣東做官時間雖然比歷史上短了近一年,權勢也沒那麼大。但環境安穩下來,說不定他來錢的路子更多呢?

錦衣衛、都察院查抄他的財產,必然會習慣性的掘地三尺,抄得干干淨淨。如此一來,抄到的比歷史記載的還多也就不奇怪了。」

是這樣嗎?

朱媺娖覺得郝光明的解釋似乎說得通。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此番不僅承辦了一個貪腐無能的國家大蛀蟲,還順帶為國庫增加了收入。

簡直美滋滋。

當然,如果加上與丁魁楚勾結枉法的其他人,那這次被查抄到的錢財就更多了。

比之晉商肯定是大大不如的,其人數也少得多,但綜合起來,所得金銀數目仍達八百多萬兩。

若是再加上各種珠寶及固定產,必然破了千萬!

‘可惜這種事不能常有。’

朱媺娖心里嘆了句,又暗自提醒自己。

她听郝光明說過,有的皇帝故意養貪官,就像養豬一樣,等「豬」肥了就「殺豬取肉」,或者留給兒子用。

比如帶清某十全老人。

這種手腕看似聰明,實則卻是在敗壞國家。

因為貪官的錢財可不是憑空來的,也不是正經途徑得來的,而是通過接受賄賂,以及壓榨百姓所得。

「養豬」、「殺豬」這一套,說到底最終還是將壓力轉移到了老百姓身上。

‘此為昏君之道,朕必不取!’

朱媺娖堅定地拒絕了某種誘惑。

就像她此前下令查鹽商,也只是要求實證查辦那些損公肥私、欺壓百姓的不法鹽商。

對于合法經營的鹽商,即便是鹽政改革,她也會給一條活路,甚至可以說是明路。

朱媺娖正在沉思時,剛告辭回到電訊處沒多久的于惟馨又拿著一紙電文過來了,並且神色比剛才還激動。

「啟奏陛下,北直隸電台傳來堵總督及章巡撫聯名電報——京津鐵路,完工了!」

作為電訊處處長,于惟馨每日接觸大明各地督撫、提督乃至情報部門的電報,眼界自然大大開闊,見識也前所未有的提高。

因此,即便是宮女出身,如今的她也很清楚,鐵路對于大明而言多麼重要,這大明第一條鐵路的完工又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果然,朱媺娖听到這個消息也是滿面驚喜。

接過電文快速瀏覽了一遍,朱媺娖甚至忍不住撫掌,接連道︰「好!好!」

對于大明的第一條正式鐵路,她可是期盼太久了。

此時,她甚至有些後悔不該將其選在北直隸,而是該先選在南京附近——那樣她就能在完工時前去觀摩了。

「恨不得此刻朕就身在京師啊。」

朱媺娖將明亮的目光投向了北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