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8章 楊相罷官

宰相情緒激動,看著帝王動容的道,

「帝王,16年前,贏無殤被賜死,贏家軍舊部被朝廷遣散,西境諸族興兵作亂,攻克虎牢城,東都危在旦夕,百姓生靈涂炭,這些血淋淋的教訓難道您都忘了嗎」,

帝王聞言一征,臉上略微的流漏出猶豫神情,宰相說的是事實,當年鎮西大將贏無殤被賜死,為了以絕後患,他頒布詔令,遣散了贏家軍舊部,

可誰成想虎牢關東窗事發短短的三天後,西戎軍便大舉犯境,朝廷先後兩次派出的守城大將死的死,逃的逃,

西戎軍見朝廷勢弱,便一舉攻佔了虎牢關,東都城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帝王只好頒令詔書

,請贏家軍舊部復出,這才阻止了敵軍攻勢的蔓延,

帝王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但太子態度決然,對宰相楊館的說辭表現的毫不在意,

「這有什麼好擔心的,本太子率30萬大軍征討叛逆,待剿滅贏家軍之後,留下10萬王朝軍隊鎮守西境邊關就是了,將王朝西境和東都洛陽的安穩交給一伙叛賊之手,那才是會留下天大的禍患」,

太子言辭鑿鑿的道,他沒有經歷過西戎犯境的那段歷史,因此忽略了西戎軍的殘暴,在他看來,贏家軍也並不像傳言中的那般驍勇無敵,

至于天下無雙的傳言也不過是朝臣和世人神話了他們的功勞罷了,再加上他現在一門心思的想要出兵西境,對宰相的一番說辭壓根就听不進去,

楊館喟然長嘆,沉默良久才看向太子怔怔的道

「你以為憑借30萬軍隊就能剿滅贏家軍嗎,要真是這樣的話,西境諸族又怎麼可能會被打的10多年都抬不起頭來」,

「你」,

太子臉色難看,手指向楊館,卻是沒有說出什麼話來,後者的話一語中的,而且說的卻是實情,這讓一直以來大權在握,心高氣傲的太子一時間竟無從辯駁,

正待他思索說辭怎麼反駁楊館時,帝王臉色一沉,率先對著楊館發話道,

「朕心意已決,10日之後,發兵西境,征討贏家軍,此事不必在議,宰相也莫要再多說什麼」,

帝王語氣決然,讓人不可質疑,剿滅贏家軍,王朝很難抵擋西戎犯境,他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帝王執意發兵西境,圍剿贏家軍只因為一個不可抗拒的理由,

那便是纏繞紫薇王朝千百年的詛咒,帝王多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魘,……青龍煞星轉世,若沒有煞星轉世的存在,

帝王不會一意孤行,非要置贏家軍于絕地,但只因凌倉的出現,讓皇室與贏家軍之間保持了16年的微妙平衡遭到了破壞,

剿滅贏家軍,王朝要承受西戎犯境的風險,但這一世的煞星轉世之人一旦成為氣候,王朝將注定在煞星轉世掀起的浩劫中走向滅亡,

這也是為何帝王對贏家軍舊部容忍了16年,可如今卻不惜承受西戎犯境的風險也要徹底鏟除贏家軍,

因為在帝王心里,有一個宰相楊

館與太子在內所有朝臣都不得而知的度量,對王朝而言,煞星降世的威脅遠遠超過了西戎犯境以及那些擁兵自重的節度使,

宰相楊館不知道煞星降世的玄機,也不明白帝王此番一意孤行,執意發兵西境的真正原因,

楊館陳詞激烈,縱然帝王態度決絕,可他還是看著後者據理力爭道,

「帝王,贏家軍是我王朝西境真正意義上的門戶,一旦沒有了贏家軍的存在,西戎犯境,東都受攻,這直接影響的是王朝當下的戰略時局,只有他們才能鎮得住西戎啊,老臣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楊館表情動容,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在大殿之上久跪不起,即使無法改變帝王與朝廷的抉擇,他也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心中的正義,

在楊館看來,無論是贏無殤還是贏家軍舊部,都是真正的忠義之士,紫薇王朝的有功之臣,16年前的那次秘密議會,

朝廷為了從叛軍手中收回東都,答應了西乞的借兵條件,把鎮西大將贏無殤送上了斷頭台,將贏府上下屠了個干干靜靜,為了朝廷的名聲,不惜給鎮西大將安上了通敵叛國的罪名,

這些年來朝堂之上每每議起贏家之事,宰相楊館無不是沉默不語,一言不發,朝廷當年的做法本就已經足夠荒唐了,

現在為了朝廷所謂的聲譽,帝王和太子要又發兵西境,剿滅這支戰功顯赫的功勛部隊,若果真如此的話,天理何在,道義何存,

只是,當年的真相只有少數楊館等少數人知道,可就算知道,朝堂之上除了楊館還有誰記得那段淹沒在歷史當中那段不為人知的真相過往,

因為煞星轉世這個潛在因素的存在,帝王與宰相對于贏家軍的立場已經完全處于對立,

帝王此刻滿門心思的想要發兵西境,剿滅贏家軍以解決煞星對于王朝未來的巨大隱患,楊館在這件事情上已經是與帝王離心離德,帝王的忍耐也已經到了極點,

他猛的一拍龍椅,以幾近憤怒的口吻對楊館斥責道

「你要想朕收回成名也可以,只要贏家軍自願拆除英靈廟,親手交出贏無殤的兒子,朕就不再發兵西境,對于他們犯下的罪行既往不咎,他們還是我王朝西境的護國力量,如何?」,

帝王怒目圓睜,看著楊館怔怔的道,楊館在朝堂之上的博弈已經完全激起了帝王心中的情緒,他說這些並不是在跟楊館談條件,

完全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帝王在暴怒之下的決然態度的體現,因為贏家軍不可能交出贏家之子,更不可能拆除贏無殤的英靈廟,所以此次發兵西境勢在必行,

楊館滿臉悲憤,此刻的他面對帝王的憤怒沒有絲毫的畏懼,他直視帝王說出了在朝堂之上壓抑了16年之久的心里話,

「帝王,捫心自問,那個孩子有什麼罪,還有鎮西大將贏無殤真的如世人看到的那般是通敵叛國的反賊嗎?……」,

「夠了」,

帝王龍顏大怒,阻止了楊館繼續說下去,

…………

本是關于是否出兵西境的朝廷議會,此刻卻演變成了帝王與宰相兩人的激烈辯駁,其余臣子一個個低著頭,無人敢發出一點聲音,就連太子也沉默了,

眾人能清楚的感受二人此刻的情緒都已經激化到了極點,這種情況在朝堂之上是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

面對帝王的怒火,宰相楊館面無懼色,

他的目光直視帝王,

「對忠義之士趕盡殺絕,是在毀我王朝基業,帝王,切不可一錯再錯」,

兩朝老臣的預言在大殿之上回響,老邁的身影盡顯淒涼,可楊館的眼中卻滿是堅毅,自王朝建立以來,除了紫薇大帝時期的名相魏征,還從沒有人敢如此對君王說話,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沒有哪個臣子敢輕易違逆帝王的意願,更何況楊館今天的話語完全是對帝王的大不敬,

帝王臉色逐漸陰沉,面對宰相的辯駁卻是不再爭辯,他轉過身去,不再看向後者,眾臣看不到帝王此刻是何表情,只是听到帝王長嘆一口氣,

良久,他沉重而又略顯失望的聲音在大殿之上響起,

「楊相為我王朝社稷鞠躬盡瘁,操勞一生,任職期間政績卓著,深得民心,只是……只是……」,

帝王面色凝重,他的語氣略顯猶豫,

「只是楊相的年紀大了,朕實在不忍看到您為了國事而操勞過度」,

帝王轉身,此刻他面色凝重,再次長嘆一口氣,看向大殿一旁的史官,

「按為官年齡來算,楊相早就該頤養天年了,可這些年來卻仍要在朝堂之上奔波,這是朕的失職,回家好好歇歇吧,楊相隨時可以來宣政殿參政議事,修養期間,宰相俸祿照發,一錢也不許少」,

帝王的話被史官一字不差的記錄在案,大殿之下的官員一個個面色凝重,宰相罷官絕對是一件轟動朝堂的事情,

但此刻眾臣一個個低著頭,無人敢言語半句,無人勸解帝王收回成命,也無人恭送宰相楊館告老還鄉,因為在朝堂現在的氣氛之下,

說什麼都顯得不合時宜,無論是重臣還是親王都顯得人微言輕,

兩朝老臣目光空洞,眼犯淚光,此刻楊館也不再辯駁,跪在大殿之上的他把頭深深的埋了下去,

「臣,謝主隆恩」,

老相對著帝王久跪不起,後者也轉過身去,眾臣能想到帝王此刻的沉重心情,宰相楊館對他而言不單單是個朝臣那麼簡單,二人亦師亦友,帝王也從沒有想到有朝一日竟會跟後者鬧到如今這般田地,

良久,宰相楊館緩緩起身,最後再看了帝王一眼,老相眼神復雜,有不舍有憂慮,最後,宰相楊館老邁而又滄桑的身影消失在了大殿之外,

公園775年,一代名相楊館罷職離朝,楊館任職期間,愛民如子,疏議貢舉,為紫薇王朝中期的發展做出杰出貢獻,同時他為相清儉的作風被載入史冊,于罷官兩年後病逝,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