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76,天人大討論

田豐三人聞言,互相看了一眼,然後哈哈一笑︰「元嘆所言甚是,是我等著相了啊。」

這個時代,佛教已經傳入中國,一些文人也開始研究佛教文化了。

所以,說出著相這種詞並不奇怪。

就此,四人略過這個話題就沒再討論。

顧雍說的話不錯,誰還沒有點秘密啊。

只要陳元是自己人這不就夠了嗎?

至于他有什麼秘密,如果非要追尋的話,那可就要得罪人了。

難得糊涂。

書信都發出去了,至于效果如何,那就全憑運氣了。

不過,陳元自信,就算不能全部邀請來,來個七八成問題應該不大。

畢竟襄陽書院這邊師資力量恐怖啊。

蔡邕、司馬徽、龐德公、向朗幾人名聲都很響亮的。

也就是向朗稍微弱一點,但是在荊州,向朗名聲一點不弱。

武科方面,童淵和李彥,也許一般人不知道他們,但是那些豪強們肯定清楚。

這兩個人的實力是何等強大。

如果能被這兩個人教導,那絕對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啊。

至于蔡家的事情不能操之過急,須要緩緩圖之。

先把張溫給辦了再說。

簡雍在洛陽也都把一切打點好了,只要彗星襲月一發生,張讓他們就會讓人彈劾張溫。

這種事情,基本一彈一個準。

就算是不彈劾,出于避嫌,張溫也要自動辭去三公之位的。

這種傳統就來源于漢武帝時期的董仲舒。

禍根就在于天人感應。

這個鬼學說起源很早,散見于古文獻之中。

《洪範》說︰「肅,時寒若」,「乂,時若」,認為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

這是天人感應思想的萌芽。

孔子作《春秋》,認為災異是國君失德而引發的。

孔子曾說︰「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又勸國君「正刑與德,以事上天」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有德必能感應上天。「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另一方面,孔子強調「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墨子曰︰「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

董仲舒繼承了儒家傳統中《洪範》講五行的思想,並發揚光大之,建立了一套囊括天人的宇宙學說。董仲舒認為,宇宙由木、火、土、金、水五種不同的屬性組成。

在董子看來,不僅天時依五行構成,人事也依五行構成。

總之,到最後,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之際,合而為一,也就是天人一體。

彗星襲月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天象,意味著有災禍發生。

而到了這個時代,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系統的說法。

彗星襲月,主災變,三公失德。

三公有三,本來不一定必須是張溫被罷官。

但是要是有人推波助瀾,那張溫必定躲不過去這一劫了。

而在陳元的記憶中,彗星襲月似乎馬上就要發生了。

陳元的記憶沒有錯,三日後,夜中。

本來是一個月光靜謐的冬夜,整個神州此時都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廢話,半夜三更誰不睡覺啊。

除非別有他圖之人。

陳元就是這種別有他圖的人之一。

陳元沒有睡覺,而且還邀請了好幾個人在自己府中小酌。

這其中有劉備、顧雍、沮授、田豐、戲志才以及典韋。

典韋之所以跟來,那是因為典韋現在是劉備的護衛統領。

只要劉備出行,典韋必然跟隨。

這一次小酌的目的,便是見證彗星襲月這一天文奇觀。

說實話,陳元對于天人感應這一套是不怎麼感冒的。

當然雖然不感冒,但是陳元並不是覺得沒有一點道理。

人本來就是天地所生,自然跟天地有聯系,天人感應自有其道理。

但是過分的應用或者把經胡亂念歪這就有點扯淡了。

彗星襲月不過是一個正常的天文現象而已,就因為這個就要罷免三公,這就很搞笑了。

陳元之所以把這些人喊來,有兩個目的。

一個是讓大家知道,對付蔡家的事情已經開始了。

還有一個就是要破除大家心中對天人感應的錯誤認知。

陳元可不想日後劉備集團也會發生此類狗屁倒灶的事情,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因為天象異變而帶來的一堆麻煩。

所以,就在等候的時候,陳元起話頭了。

「大哥,諸位先生,元有一惑還請諸位教我。」

听到陳元說話,眾人皆看向陳元。

陳元看了大家一眼後說道︰「諸位,不知你們對天人感應如何看待?」

眾人眉頭一皺,不知道陳元是什麼意思。

天人感應可是董仲舒神學目的論體系的核心。

董仲舒可是公羊學派的代表,陳元問這個是什麼意思?

顧雍出于照顧師弟的目的說到︰「子初,汝此言何意?」

陳元一笑︰「師兄不必緊張,今日閑聊,談論一下董子的思想而已。」

看到陳元這麼說,其他人也就沒有多想。

就以為陳元是想鑽研一下董子的學說,畢竟陳元贊賞公羊學派理論的事情也早就傳了開來。

他與羊續在洛陽城外的那一番對話,並不是沒有其他人听到。

這自然而然的就傳了出去啊。

眾人便開始就天人感應談論起自己的看法來,什麼災異譴告啊,什麼天人同類啊,談論的是不亦快哉。

災異譴告就是認為自然災害和統治者的錯誤有因果聯系。「凡災異之本,盡生于國家之失」。天子違背了天意,不行仁義,天就出現災異,進行譴責。若「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天人同類」說呢認為「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

實際上,天人感應學說一個巨大的進步在于什麼?

在于給無上的君權套上了一個枷鎖。

那就是天。

董仲舒把「天」塑造成至上神,以「天人感應「說來限制無限的君權。

當然,這也給天子統治天下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理論依據。

這套理論已經被天下人承認了。

最為典型的證據就是張角喊出的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蒼天是誰的天?

劉家的天。

劉家的蒼天已經死了,那麼劉家天子統治天下的合理性就沒了。

現在該是張家的黃天統治天下了。

這也是為什麼朝廷要暴力鎮壓黃巾的原因。

這是要掘了劉家統治天下的根基。

為什麼黃巾之亂之中會有不少的豪強的加入呢?

原因很簡單,張角這個口號是承認了天人感應的,是認可給天子套上一個枷鎖的。

至于說是蒼天還是黃天,對于豪強來說都一個鳥樣。

反正都需要依靠他們。

一些小說當中寫穿越成為黃巾,最後成為黃巾大頭目,想要招安。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劉家天子是絕對不會允許招安黃巾頭目的。

反正在漢靈帝這個時期,是絕對不會讓允許招安黃巾的。

至于後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黃巾軍被人招攬,那完全是因為中央權威喪失,再無力掌控那些豪強。

對于那些豪強來說,什麼蒼天黃天,無所謂,只要能夠增強自己的實力就行了。

比如說曹操大規模招募青州黃巾,那時候漢靈帝早就死了,中央權威早就喪失殆盡了。

漢獻帝哪里還有什麼權力去管這些地方上的諸侯啊,他自己都自身難保了。

眾人談論了一番之後,陳元最後說到︰「看來諸位先生都覺得這天人感應是非常正確的了?」

眾人點點頭。

這不怪這些人,時代的局限性。

而且天人感應學說給天子套上了一個枷鎖,這有利于他們這些為臣者啊。

不然的話,天子沒有制約,那後果就十分可怕了。

那還不是為所欲為啊。

陳元則是搖搖頭︰「元卻不以為然。」

陳元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好家伙,你這是要反對董仲舒嗎?

眾人面面相覷,還是劉備跟自己這個四弟關系好,直接呵斥道︰「子初,你在說什麼酒話。」

劉備這是給陳元打掩護了。

酒話自然不能當真了。

並非是劉備不信任眼前這些人,可是這個事情太過重大了,萬一傳出去,陳元就要受到萬夫所指。

陳元知道劉備的意思,對劉備笑了笑︰「大哥勿慌,元心里有數。」

劉備這個時候都想罵人了,你有個屁的數。

這種話豈能亂說的。

顧雍他們也都是愛護陳元的,也紛紛說到︰「子初酒量尚淺啊,這才喝了幾杯就開始說醉話了啊。」

看到眾人紛紛給自己打掩護,陳元心中甚慰。

都是正直之士,自己沒有眼瞎。

陳元擺了擺手對眾人道︰「大哥,諸位先生,不必如此,元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能不能先讓我把話說完,就算我說錯了,難道諸位先生還會傳出去不成?我相信諸位先生是不會的,既然如此,元還有何慮?」

眾人听到陳元這麼說,知道不讓他說是不行了。

也好,反正不管今天陳元說什麼,他們都打定主意,不會透露一個字出去。

劉備見此,心中稍安。

沒好氣的看向陳元︰「也罷,就讓你發一回酒瘋吧。」

到現在,劉備還在給陳元打掩護呢。

陳元清了清嗓子道︰「董子的天人感應,上承孔聖之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中闡墨子「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下引陰陽五行學,以之大成。以氣為本,天為至高,天子代天宣化,人間皆為天子所轄。諸位可想過這會帶來什麼後果?」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陳元什麼意思。

什麼後果?

沒有什麼後果啊,這一套理論很好啊。

不僅宣揚了天子統治人間的合法性,更為臣子限制天子留下了一個後門。

這有利于君臣制衡呢。

陳元知道這些人思維被限制,也沒期望他們能說出答案,只是提個話頭罷了。

「帶來的後果便是限制各種技術的進步啊。」

眾人繼續懵逼。

技術?

什麼技術?

進步不進步的又有什麼重要?

陳元看到眾人懵逼的神情,只能進一步說到︰「諸位,你們以為我們社會的進步是靠的什麼?」

「天子。」

「聖人。」

「英杰。」

眾人答案不一而足,但都沒有一個說到點子上。

陳元直接說出了答案︰「科學技術!」

陳元知道單憑這個名次是無法說服他們的。

所以,陳元開始解釋︰「燧人鑽木取火,伏羲衍八卦,結繩為網,教人打獵,倉頡造字以代結繩,神農嘗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黃帝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等,我華夏族之所以能夠發展現在,與先祖之創造技術息息相關。」

「試想,若無以上這些先祖之創造,我華夏族如今是不是還停留在茹毛飲血的野人時代,又如何能有現在這般燦爛之文明。」

「這些創造我都稱之為科學技術,也就是所謂的生產的力量,只要提高生產力,才能使我們華夏社會進步,文明進一步發展,若無科學技術,我等尚還是野人,何談什麼禮儀,何談什麼國家統治,諸位以為然否?」

陳元這一大段話總結一下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劉備他們接受的教育和思想本能的讓他們覺得陳元說的話不對,想要反駁。

可是,他們想了又想,竟然找不到反駁的點。

因為陳元這些話說的沒錯啊。

陳元又加了一個重擊︰「司馬公有言為學者虛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所謂的神靈皆為虛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未說過,天行健,君子以神靈為上。」

司馬遷這個家伙,其他的不去評論他,單說此人他反對在科學知識上面附上宗教迷信,使人拘而多畏,他批評巫祝禨(j ,音擊,迷信鬼神的舉動)祥的迷信思想,對天人感應的神學世界觀持批評的態度。

就這一點,就值得後世之人崇敬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