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11章、各自謀劃

艾莉森修女的一句話就讓瑪利亞搪塞住了。

當然了,作為福音教會的前修女,艾格作為神父的第一天就能想到擴展福音教會的權威,瑪利亞欣喜都來不及,她怎麼可能真的反對。

只是,這事情和瑪利亞想讓艾格當神父的初衷有點南轅北轍。

簡單地說,瑪利亞希望艾格等低調一些,先活到成年。

在這期間內,瑪利亞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發展福音團隊,等到有一定的自保實力,至少可以在軍方的面前自保了之後,再公布艾格的真實身份。

到了那時候即使引起什麼大的波瀾,福音團隊也能頂的過去。

也許人類最大的敵人是感染者,但是聖子最大的敵人是人類。

瑪利亞和莉莉都沒有上過學,但是相對于有一些「傻白甜」的莉莉,瑪利亞對于現實的認知並不差。

當然了,瑪利亞和莉莉並不是說就是沒有接受過教育,她們接受的是「在家教育」。

簡單地說,雖然阿美利堅規定了孩子必須接受義務教育,但是有三種方式可以讓家長進行自由選擇,即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和在家教育。

其中對在家教育的要求說很嚴格也可以很嚴格,說寬泛也可以很寬泛。

如果是聘請家庭教師的話,家庭教師必須擁有教師資格證,教師每天的指導至少不得少于3個小時,每學年不得少于175 天。

但是有兩種情況不需要教師資格證也可以很輕易申請到在家教育,比如說宗教教育或是傳統文化教育。

這里的傳統文化教育,寬泛到只要有一個理由就行了,基本上只要你是少數族裔都可以以自己教授孩子傳統文化為由,通過在家教育申請。

當然了,這種玩意其實就是變相輟學。

這種學習傳統文化的人群里面,美洲原住民最多,老墨位居第二,排在第三的是老黑。

這些原本就是底層的人還主動讓孩子輟學,以至于讓孩子失去了通過接受教育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做法,是廣大華裔不能理解的。

但是,人家也有人家的理由。

一是去了學校也學不到什麼東西,畢竟現在是連1+1=11老師都可以給你打個「ˇ」的時代。

二是雖然輟學了,孩子大概率會去參加各種幫派,不過就某種程度上講,進幫派的安全系數可能比在學校里讀書還高一些。

至于宗教教育,神父親自出面申請,簡直就是打一聲招呼的事情。

阿美利堅的宗教學校不要太多。

莉莉從小接受的差不多也是這種宗教教育,畢竟萬斯是以上學為理由將莉莉托養在福音教會的。

有一說一,洛克神父的學識雖然不如大學里的那些教授那麼淵博,但是他的知識面非常廣,很多課甚至不需要教材,只需要一盒粉筆和一個黑板就行了。

洛克神父並不是一個認為世界只有一種顏色的神父,他在宗教歷史課上對兩個孩子講述了在歐洲中世紀,宗教是怎麼禁錮人們的生活的,他甚至講述了現代天主教的由來,以及同為一神教的猶太教、天主教、還有綠教之間的繼承與發展,還有相互的血腥戰爭。

瑪利亞和莉莉兩個孩子在上這段課的時候,完全就是在听恐怖故事,比如說什麼獵殺女巫,什麼審判異端,什麼淨化異教徒。

在這種奇怪的宗教教育下長大,瑪利亞和莉莉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三觀和性格。

瑪利亞不願意艾莉森修女在電台宣讀艾格的教令,因為是她太了解這玩意一發出去,會引起多大的動靜。

別的不說,福音團隊內部就有不少新教徒,更何況本來阿美利堅就是新教徒佔絕對多數,這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成立。

至于莉莉為毛沒有阻止艾莉森修女,一是艾莉森修女的這個舉動太突然了,莉莉在驚訝中都沒有反應過來,第二嘛,莉莉認為福音教會有發布自己教令的自由,哪怕她有一些個人意見,但是不能無理阻撓。

事已至此,廣播都已經發出去了,這是沒有辦法收回來的。

瑪利亞只得硬著頭皮準備迎接驚濤駭浪。

然而十來天過去了,急溪鎮做生意的人絲毫沒有減少,來來往往的人還是那麼多,瑪利亞想象中的那種驚濤駭浪並沒有來臨,一切似乎平靜的很。

這是因為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泛信徒,無論福音團隊成員,還是剛遷入普多郡的那些人,大家正在滿懷希望的開展新的生活。

瑪利亞以己推人,認為每個人都把宗教看得比生死還重要,她當然想岔了。

如果是在前世,艾格的這道教令必然引起宗教界的人激烈發對,他們會扇動起自己轄區內的信徒,形成堪稱恐怖的抗議示威潮。

而在當下,這麼說吧,把兩本聖經擺在面前,一本是天主教的,一本是新教的,你說有啥不一樣。

當然了,確實有不同的地方,比如說新教的聖經要薄一些,但是這對普通人來講,沒有啥區別。

同樣道理可以用在那些差異性極小的競爭品上。或許就是因為它們的差異性太小了,小到了可以讓人忽略的程度,所以內部人士對于競爭才極為敏感。

作為門外漢的艾格,敏銳地發現了人們在生活穩定下來了後宗教又重新開始生根發芽,他的這道教令從時機來講恰是剛好。

反正我只想要可樂加冰,我不在乎是可口還是百事,你把可樂給我倒滿就是了。

這就叫牆頭草,迎風倒。

隨著唯一教令的推廣,原本瑪利亞覺得絕對要引起大問題的事情,就這麼輕飄飄地就過去了。

對瑪利亞而言,不可思議並不是偶然,也許這就是真正的神跡。

隨著福音教會開始正式傳教,信徒一下就呈現指數級增長,作為普多郡的新中心急溪鎮更是人滿為患。

艾莉森修女不得不請示艾格後,在急溪鎮新增了一個祈禱室。

瑪利亞看著每天忙碌到需要飛奔,渾身上下散發著活力的艾莉森修女,她心中突然充滿了難以抑制的嫉妒︰這原本是屬于我的一切。

……

迪娜的工作場所移到指揮部後,她已經在這里上了好多天的班了。

總體來講,這里的工作條件肯定比其他擁擠的區域里更舒服,至少這里有恆溫的空氣循環系統,而不需要和其他人擠在住宿標準為8人的悶熱小木屋里。

和拉斯烏爾堡一樣,克拉維爾斯堡也是按照最低攻略在運轉,這樣做是為了盡可能的降低能耗。

克拉維爾斯堡是三個末日地堡最大的那個。

克拉維爾斯堡有一套完整的指揮系統,它指揮著整個軍方的控制區,還控制著7個不同軌道的衛星。

當然了,克拉維爾斯堡的軍方只是阿美利堅那個龐大的,復雜的,分支多到難以計數的軍事系統中的一支,然而就它繼承的這一點皮毛,就已經強大到了極點。

克拉維爾斯堡就是指揮部,除了精銳守衛和雜工之外,其他都是將軍指揮部的成員。

畢竟要管理一個超過萬人的控制區,每天與感染者發生的交火至少都在10次以上,沒有這麼多人根本沒有辦法讓控制區運轉流暢。

在這個軍方控制區內,迪娜屬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在克拉維爾斯堡的V級管理員變成感染者後,目前V級管理員空缺,現在克拉維爾斯堡是由將軍以VI級權限進行越級指揮。

在克拉維爾斯堡保內,IV級權限者有三個,一個是迪娜,一個是將軍的另外一名秘書思琳娜,還有一個是佩克斯博士。

III級權限人員7人。

其他的都是小魚小蝦。

迪娜腦子里突然冒出了一個極為荒唐的想法,如果將軍和思琳娜在前線巡視時突然出了意外,只剩下半口氣的佩克斯博士又恰好嗝屁了,那麼豈不是自己成了軍方的最高指揮官了?

這種荒唐的事情並非不可能發生,而且出現的概率還很大。

比起中原的那種儲君地位獨一無二,剩下的都平起平坐的做法不一樣,阿美利堅的習慣是順位繼承。

一個人如果嗝屁了,他家里的所有親人會從1號開始往下排,把所有人,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排一遍,每個人領到一個編號,這個編號就是繼承順位。

同樣道理,在阿美利堅的公權機關,也是用的這套玩法。

艾格他們真沒猜錯,將軍在血疫爆發前只是一個中校,踫巧他作為視察員在克拉維爾斯堡進行視察。

當血疫爆發後,將軍所在的軍事機構比他官職大的人,不是變成了感染者,就是被變成感染者的同事給吃掉了,他從第21順位一躍而起,成為了這支軍事機構的最高長官。

這或許成了阿美利堅有史以來以及今後都無法超越的最快的升職記錄,只用了30分鐘,從中校變成了具有VI級權限的將軍。

突然被提拔到這個高的位置,將軍完全是懵逼的,他和最初的那些幸存者好不容易才殺光克拉維爾斯堡的所有感染者,這時候已經過了將近三天的時間了。

之後將軍才開始學習掌控地堡,等他發現那封從克里斯堡傳來的絕命信時,克里斯堡已經寂滅很久了。

其實那三人也並不是真的想死,但凡克拉維爾斯堡有點回應,他們也不會絕望到開著飛機去散財。

隨後,將軍利用克拉維爾斯堡里殘存的幸存者和地堡里的豐富物資一路招兵買馬,擴展自己的控制區,慢慢將軍方的控制區拓展到了城市群的邊緣。

迪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她不知道將軍在城市邊緣和感染者死磕的原因是什麼。

之前的福音廣播里有一個重要提示,想要在一個區域內戰勝感染者,必須要先摧毀控制這個區域的血疫之腦。

將軍有預感,這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里,極有可能存在像是克拉維爾斯堡這樣的司令部,擊毀它,就能擊敗感染者的控制網絡。

通過偵察兵小隊不斷的探索,他們終于已經確定了血疫之腦的位置。

然而想要攻擊這個血疫之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將軍這幾天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