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漢紀•王鄧姜霍傳》︰「建興二十五年,三月曹彪叛,于壽春自立為帝。中祖命驃騎將軍霍弋,統五路大軍南征討。四月,攻其外黃,王昶出戰,弋破其軍,斬昶首級,滅其三族……六月,弋進至豫州,斬毌丘儉,譙、陳二郡降。」

「既至壽春,會吳、越之師。越大將軍諸葛恪曰︰「秋季多水,可作圍,決潁水灌城。」弋納之,使軍士作土木。王凌聞之,欲阻,出城多擊圍,皆被文鴦所破。凌懼,使徐州刺史令狐愚乞降,弋不許,斬愚。起土山地道,楯櫓鉤橦,發失石雨下,晝夜攻之。」

「大雨半月,大水,平地數尺,潁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凌再乞降,弋不準,為圍益急。使揚州刺史諸葛誕為先鋒,率本部攻城,戰事急,誕欲撤,弋斬之,命吳、越二師攻城。凌攻南圍突出,弋縱兵敗之,斬于壽水……」

因引潁水淹壽春城,城內積水甚多,渾濁異常。角落間溺死的家禽散發著惡臭,餓死的尸骨曝露荒野。漢軍將士捂著口鼻,將這些家禽與尸體搬動到城內集體焚燒。

霍弋踩在泥濘的積水上,吩咐說道︰「非流水不可用,凡飲水必熱之,當命將士小心疫病。」

「諾!」

此次王凌、毌丘儉掀起叛亂,看似聲勢浩大,但實際上並未對大漢構成特別大的挑戰。在大漢強大的軍力下,叛軍被大漢一一瓦解,王昶、毌丘儉陸續戰死。王凌率領殘部退守壽春,負隅頑抗。

而唯一具有挑戰性的也就是壽春包圍戰了,壽春在王凌的長期駐守下,早已經被打造成銅牆鐵壁,大漢對其展開了包圍。不過壽春包圍戰也成了大漢削弱歸降魏軍及吳軍的戰場。

歸降的叛軍以諸葛誕為代表,霍弋為了削去諸葛誕手上的兵權,命他為先鋒強攻壽春。霍弋也不準王凌投降,而是將他逼上絕路。數日攻城之下,因手下將士死傷太多,諸葛誕請求撤軍,被霍弋以違背軍令,尋機殺了。

同時還有王基、文鴦等魏軍將領,在平定王凌的戰事中,他們付出了大量的傷亡,幾乎所有的頭陣都是他們打。幾場硬仗下來,歸降的魏軍死傷頗重,漢軍將士幾乎沒有傷亡。

魏軍抗完了,輪到諸葛恪、全琮統御的越、吳兵馬當耗材。最終在大漢的人海戰術下,壽春扛不住了,城池被大漢攻破,王凌出城逃竄。

「啟稟霍驃騎,曹彪被我軍擒獲,當如何處置?」鄧芝問道。

霍弋沒有任何猶豫,說道︰「將曹彪及其家卷,並叛軍公卿全部處斬,誅其三族。將曹彪首級送至長安,以向陛下報喜。」

「諾!」

大漢對于叛軍首惡的處決秉持斬草除根的原則,同時除了參與叛亂的曹魏余孽也少有放過,當然前提是進入碾壓局上。比如在戰役焦灼時候,為了盡快平定叛亂,對于諸葛誕的歸降也是接納。

但到了包圍壽春之時,大漢進入了碾壓局,霍弋為了削弱降卒的力量,也為了懲處首惡王凌,霍弋還是不準王凌投降。

總之大漢不會太死板,因勢而導。

羅憲從身後策馬前來,稟告說道︰「霍驃騎,王凌出逃至壽水,被我軍騎卒趕上,將其當場圍殺,將士已帶其首級歸營。」

霍弋微抬眉目,說道︰「將其首級與曹彪首級一同送至長安。」

「諾!」

羅憲應後,並未離開,而是支支吾吾,好似有些話想說又不敢說。

「令則但說無妨!」霍弋看出了羅憲的心思,說道。

「將軍,請借一步說話!」羅憲說道。

待羅憲與霍弋走到角落處,羅憲見是四周無人,大膽說道︰「將軍,吳、越二國盤踞江左,雖為藩國,但仍非我漢所轄。今我大漢已剪滅曹魏,一統中原。大軍又至壽春,不如破吳、越二師,揮師南下,兼並江左,以定南事。」

羅憲認為曹魏已經被滅,天下僅剩吳、越二國尚未歸附。如今霍弋統率大軍抵達壽春,與江東就間隔一條長江的距離,不如將降服吳、越二師,順勢進軍南下,徹底統一天下。

「哈哈!」

霍弋拍了拍羅憲的肩膀,笑道︰「令則之言,乃是良策。然江左之事,本將心自有定數,令則可觀後事。」

「諾!」

羅憲抿了抿應道。

其實不用羅憲這麼提,霍弋與劉禪往來的密疏,早已確定了兼並江左的計劃,甚至計劃已經在實施當中。

漢軍營帳內,諸葛恪與施績臉色不太好看,攻破壽春城後。他們被漢軍甲士‘請’到大營當中,鄧芝與他們溝通歸降大漢之事。

大漢一統天下,他們不是不知道。在劉禪詔令他們出兵北伐時,他們心里大概也有數了,王凌死後,他們越國離滅亡也是不遠了。

同時王凌也不是沒有聯系過他們,但是他們畏懼大漢的力量,擔心自己與王凌聯合,會被大漢一起解決。故而孫和也是猶豫,不敢出兵應和王凌。在劉禪的詔書送達之後,見越國出兵了,他們才慢慢吞吞地出兵。

當下王凌身死族滅,他們本以為過些時間才會輪到他們。可沒想到霍弋直接過河拆橋,向自己等人下手。

投降大漢,他們不是沒有想過,但被漢軍這麼挾持,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不過當下這個時候,也輪不到他們猶豫太久。在他們的另外一座營帳中,還有吳國的全琮、全緒父子也在思考著歸降大漢。

施績嘆了口氣,說道︰「今下大漢一統天下之勢明了,負隅頑抗實非明智之舉。今下我等若歸降大漢,主公仍不失公侯之位,宗廟仍可存之,江東百姓亦能幸免于難。」

諸葛恪也是應和說道︰「昔陛下遇刺身死,國家中分,二國戰亂不休,生靈涂炭,恪每每見之,于心不忍。今天下歸一,實乃大勢,我等當為百年大計而事。」

頓了頓,諸葛恪說道︰「大漢天子聖明賢德,能以西南一隅之地起兵,終定天下,非是凡君,當功蓋高祖,武勝世祖也!」

諸葛恪與施績互相給了台階,二人心有靈犀地走出營帳,卻見全琮父子也同時地走出營帳。

諸葛恪發聲冷笑,顯然他對全琮父子心生不滿。而全琮父子也是看不慣諸葛恪,怒目以視。經過孫和、孫霸長年的斗爭,二國士人從公事牽連至私事上,又從私事上升到公事上,相互仇視,相互廝殺。

四人對視之時,等候許久的鄧芝走了上來,笑道︰「陛下常言識時務者為俊杰,今下我大漢又得江左俊杰也!」

「驃騎將軍已在大帳設宴,慶賀平定曹彪之亂,並為吳越歸一慶賀。」

「多謝鄧君!」

在鄧芝的強壓下,諸葛恪與全琮放下了心中的不滿,友好地進入大帳內,拜見了霍弋。

次日,吳、越二國將領留在壽春,書信回國,勸降孫和、孫霸及眾人歸降大漢。

而霍弋也以便宜行事之權,在壽春救濟受戰亂影響的江淮百姓,減免江淮百姓的二年賦稅,二年後他們也僅需出一半的賦稅即可,五年後正常繳納賦稅。

「啟稟將軍,我軍在城外抓獲一人,此人收斂叛將令狐愚尸首,並為其安葬。敢問將軍如何處置?」侍從稟告說道。

「哦?」

處理軍務的霍弋站了起來,好奇問道︰「此為何人,敢如此大膽,將其押上來。」

「諾!」

身材壯碩,面容剛毅的年輕男子被侍從押了進來。

「令狐愚乃叛軍之將,你是其何人,敢為其收攏尸首?」霍弋問道。

「在下馬隆,泰山郡人士。令狐愚乃我故主,委任在下為牙門將。今見其曝曬荒野,心有不忍,特為其入葬。」

馬隆不緊不慢地說道︰「令狐愚雖有大過,但已曝曬三日,已達大漢懲戒之意。在下素聞大漢以忠孝仁義治世,方才斗膽為故主安葬。」

霍弋見馬隆不卑不亢,心懷仁義,對他心生好感,笑道︰「速為義士松綁。」

「謝驃騎將軍,在下字孝興。」

「孝興既為牙門將,不知有何所長?」霍弋問道。

馬隆沉吟少許,自信說道︰「在下少習武事,粗知兵事,善用弓弩,心慕忠武公用兵之法……」

霍弋見馬隆一個魏人,佩服諸葛亮的用兵之法,頓時來了興致,但礙于手上公務急需處理,只得說道︰「孝興既有所言,必有真才。今下某公務繁忙,君且退下,待會與你細談兵略。」

「不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