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七章授徒

「孔明~」

「孔明~」

床榻旁,劉備輕拍諸葛亮的臂膀,喊道。

身體一顫,諸葛亮睜開雙眼,只見離別十余年的劉備,坐在榻側,一臉笑意地看著自己。

「主公!」

諸葛亮來不及多想,從榻上爬起行禮,喊道︰「主公!」

劉備連忙扶起諸葛亮,拍其肩膀,說道︰「自永安托孤以來,年有十六載,來往奔走,甚是辛勞。」

諸葛亮眼楮泛紅,拱手應道︰「亮奉主公遺詔,南討南中,北克涼秦,東定荊北,還于舊都。且陛下已壯,上可治國理政,下可仁愛百姓。只可惜洛陽未克,曹魏未滅,東吳尚存,不能以定天下以報當初隆中之言,恐有負主公之托。」

劉備握著諸葛亮的手,說道︰「公倦也,備托一幼子,並疲弊之州而于公。而至今漢乃天下翹楚,子乃華夏雄主,公有何負備也。是乃備有負先生,三顧茅廬于隆中,委以敗師以效力;後敗夷陵,又托困苦之任于先生。」

「今見先生憔悴至此,備于心難安矣!」

「主公~」

諸葛亮念起十余年以來的傷心難事,淚水忍不住地下流,提袖抹淚,說道︰「實不相瞞,亮屬實疲倦,能至今日,乃此二事所持。一受主公三顧茅廬知遇之恩,永安托孤之任;二受陛下所喚相父之名,匡左漢室之責。故不敢懈怠,日夜愁思,恐有負二主之所信也。」

十余年無所傾訴的諸葛亮,終于在劉備面前,展現了自己的柔弱,泣不成聲。

劉備順著諸葛亮被責任壓彎的 梁撫慰,說道︰「漢有孔明,實乃備父子所幸。」

說著,劉備用袖子抹著諸葛亮臉上的淚水,說道︰「先生辛苦了,先生若有委屈可一一傾訴。」

听著劉備的寬慰,閉著眼楮,試圖阻止淚水下流的諸葛亮偏過頭去,自己獨自擦拭著淚水。

簡單擦拭後,諸葛亮紅著眼楮,拱手說道︰「亮有失儀態,望主公見諒!」

劉備拉著諸葛亮坐下,說道︰「先生年歲已長,重病纏身,不如早些休息吧!至于平定天下,興復漢室之責,不如由阿斗一人為之。」

諸葛亮沉吟少許,搖了搖頭說道︰「暫且等等,今有一子資質甚好,才華橫溢,品性達優。以臣觀之,其若勤學,日後之才當不在臣之下也。故臣還需教一二,屆時臣可安心休息也!」

「先生自知即可,備心難忍也!」

言語從近至遠,聲音飄散。

諸葛亮在轉頭一看,那還有劉備的人影,而自己也從榻上驚醒。

睜開眼的諸葛亮,看了眼沉迷于八陣圖的杜預,便喚道︰「元凱,所學如何?」

趴在地上學習八陣圖的杜預听諸葛亮喊自己,則是應道︰「上丞相,八陣圖玄妙,其間步騎配合精妙,還需好好推之,方能明白。」

「扶我起來。」諸葛亮說道。

「諾!」

杜預連忙從地上起來,弄了個枕頭靠在諸葛亮背後,讓其舒服些許。

諸葛亮閉著眼楮,說道︰「八陣圖起于黃帝五陣之法、姜尚兵陣之術,上承司馬穰苴五行陣,順接孫武八卦陣。你初入兵門,不識此術,實乃正常。」

「八陣圖者,有天、地、風、雲、龍、虎、鳥、蛇此八陣,合中軍一陣,當為九陣之術。中軍一陣由十六個小陣而成,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共計六十四個小陣。」

「八陣之中,天、地、風、雲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騎兵之陣布于後方,以為機動之用。」

【鑒于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八陣成時,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兵陣之間奇亦為正之正,正亦為奇之奇,彼此相窮,循環無窮。某曾用八陣圖之法于高平城大敗曹真所部,以步克騎,亦是可行。」

杜預越听越懵逼,說道︰「此乃周易六十四卦之術,如此繁雜,軍陣往來,當能暢通無阻?」

諸葛亮微睜雙眼,解釋說道︰「此便又是練兵之法,學兵事者,切忌好逸惡勞,不習根本之法。金鼓號兵之術,行進自如之法皆在《兵書二十四篇》當中。你若要習兵事,習《兵書二十四篇》之法為首,合《左傳》用兵之法。」

八陣圖看似名字玄妙,但實際上不難理解。玄妙的名字如今軍隊番號一般,在陣中各部隊都有編號。如此多的部隊,為將者想要驅使自如,首先之事就在于學習金鼓,讓士卒認清軍令,教會他們何時進,何時退。

行進自如之法乃是指大軍行軍過程中如何布置斥候,如何選擇合適的扎營位置,以及如何組織好大規模軍隊的營壘規劃。

至于左傳的用兵之法,不難理解。左傳之中隱藏著春秋發生的故事,對于戰爭的描寫頗是細致,被稱為不是兵法的兵法書,吳起也是因為繼承了《左傳》而成為一代名將的。這也是為什麼關羽喜歡讀《左傳》的緣故。

與《孫子兵法》這種學術理論的兵書相比,《左傳》是經驗集,閱讀可以迅速知曉其中的軍事理論。

「學成之後,再以從戎,以士卒為棋,操八陣之法,行伍廝殺之間,當可縱橫……」

「咳咳~」

杜預順著諸葛亮背,說道︰「若想如孫子、白起、韓信、上丞相用兵,預又當從何處可得?」

諸葛亮長舒了口氣,靠著柔軟的枕頭,說道︰「將十萬兵者,驅使自如,而能設計破敵者,非天資聰慧之人不可為也。某之用兵,尚不敢比肩白、韓。不過亮竊以為,兵者之事,當以不敗為上,不敗之後,方能求勝,謹慎用兵,實乃上策。」

說著,諸葛亮拍了拍杜預的手背,說道︰「用兵、治政一靠聰慧,二靠經驗所積。亮至南陽時不過十七,與元凱相彷,然早年戰事混亂,所學不多。今元凱所讀之書,遠多于亮也。」

「故元凱當以固本為上,讀古人治政之事,以為教訓。亮終身喜讀《管子》一書,其間奧秘頗多,若合商、韓之法,治國當時無虞。」諸葛亮擔心杜預少年心性過于著急,特別叮囑說道。

「諾!」杜預點了點頭,說道︰「請上丞相放心,預知也。」

「嗯!」諸葛亮問道︰「近日以來,潼關兵事如何?大漢國政如何?」

杜預沉吟少許,答道︰「句將軍固守桃丘塞,司馬懿屢攻不克。衛將軍對壘郭淮,姜朔方對陣陳泰。前將軍領關中之眾,前攻潼關,韋偏將領兵五百西入潼關,虛張聲勢以為恐嚇。」

「倒是辛苦孝興了!」諸葛亮頷首說道。

「至于大漢國政。」頓了頓,杜預繼續說道︰「陛下以董允為御史大夫,預父為御史中丞為左,整頓御史台管理,欲為監督臣下之用,以防江原官谷之事復發。」

杜預見諸葛亮沒有反應,繼續說道︰「不過,據湘州刺史諸葛喬所言,荊州內部當有內應附和,將于年關舉事,屆時將擾亂荊交邊界,可助南中伐交州之卒。」

聞言,諸葛亮欣慰地說道︰「治政之事,當有得有失。引以為戒,便是上上。有失而不為戒,吏治敗壞矣!」顯然諸葛亮滿意劉禪這樣的處理方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