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九章 有何不可(4K二合一)

「加入合唱?下一首交響曲?」羅尹眼楮睜大,睫毛閃動,「範寧先生是說,在《第二交響曲》的寫作中就想加入合唱?」

「是這個意思。」範寧目光依舊停留在詩班席的方向,「你覺得會怎樣?」

「會受到質疑。來自各個方面的,各個階段的,帶著心照不宣的聯想的質疑。」

「有你嗎?」

「自然沒有我。」她的語氣稍稍變快以示強調,「但會有其它所有人。」

「浪漫主義時期之初的那批作曲家,在創作交響曲時都被吉爾列斯帶來的巨大壓力壓得喘不過氣,在他們藝術生涯的任何時期的任何一號交響曲,都會被大量的同行、欣賞者和樂評人拿去和這位本格主義巨匠來對應比較,他們在創作之前的通用步驟不是先構思靈感,而是先做好自我心理建設」

「範寧先生,你才23歲,比我大一歲的年紀,而且,你才即將寫到《第二交響曲》。」

範寧低頭無奈一笑,他承認羅尹說得一點不錯。

前世有位巨匠貝多芬,這里有位巨匠吉爾列斯。

貝多芬並非是率先在《第九交響曲》(Op.125)中加入合唱的,早在寫「貝九」之前,他就抱著試驗心態創作了《c小調合唱幻想曲》(Op.80),其作品脈絡基本同樣遵循了「痛苦-阻滯-冥思-歡樂-超月兌」的脈絡,合唱主題听起來更是和「貝九」基本如出一轍。

這部作品雖然同樣是大師手筆,但思想深度自然不如「貝九」,而且由于技法積澱未夠,貝多芬暫時拿出了鋼琴,作為樂隊與合唱團對話的媒介,與其說是「帶聲樂的交響曲」,其實更接近于「帶聲樂的鋼琴協奏曲」。

但從實驗作品的角度出發,貝多芬無疑是位務實的巨匠,他沒有一上來就好高騖遠,而是從探討交響樂和聲樂的融合可能開始,逐步為後面《第九交響曲》的成功鋪路。「貝九」末樂章以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譜曲,鑄就了一部宏偉、莊嚴、充滿哲思和對人類終極意義探討追尋的壯麗頌歌,是其藝術生涯的最偉大之作,也是那個時代的登峰造極之作。

從Op.80到Op.125,前世的範寧經常拿這個例子,來論證「譜寫崇高絕不是僅靠天才的一瞬靈感」,偉大如貝多芬,也同樣是因堅韌和勤勉,因對藝術的務實和虔誠而達成不朽。

現在在這個世界,作為逝世即標志本格主義時期結束的巨匠,吉爾列斯同樣經歷過類似的軌跡,他對于將聲樂融入交響曲的嘗試,自《第七交響曲》就開始了,先是從小型二管制+獨唱開始,再是回歸三管制+四部合唱,最後才是在《第九交響曲》中寫出三管制+四重唱+兩個混聲合唱團的龐大規模。

後者同樣被公認為是吉爾列斯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公認為他藝術生涯的最高峰和一生技法的系統總結。

討論組認為,正是吉爾列斯《第九交響曲》讓其升格為「掌炬者」,他憑一己之力的生前生後影響,至少讓失常區擴散進度相比無他時滯後了兩百年。

在這個世界,它是一座難以逾越,論樂必談的偉大豐碑。

雖然浪漫主義發展至今,取得的成就已經讓作曲家們初步擺月兌了吉爾列斯的「陰影」,初步建立起了「語匯自信」,但大家都是另闢蹊徑。

也沒有誰敢選擇用‘在交響曲末樂章加入合唱’這樣的方式來升華作品。

其性質等價于拿起話筒向全世界宣布,「我準備挑戰吉爾列斯《第九交響曲》,大家敬請期待」,或「我準備致敬吉爾列斯《第九交響曲》,大家看我學得像不像」。

無論是哪一種解讀,都是又花了心力,又承受了最大的壓力和質疑。

按範寧的理解,如果是一位創作生涯已進入晚期的大師,作出這樣的決定,那大家的評價可能是「勇氣可敬」,「壯烈之舉」。

但23歲,《第二交響曲》?這可能是在「群嘲」。

「不如,再等一等?」羅尹試著提出建議,「範寧先生還年輕,喜歡你的人等得起不說要到‘第九’,哪怕只到——」

「噓。」「嗯」

看到聖禮台上的指揮家重新抬手,兩人默契地將短暫的小聲討論暫停。

《a小調安魂曲》的下一幕前奏開始在教堂中回響。

已經接近深夜11點,範寧仍然折服于塔拉卡尼大師筆下的,獨屬于人聲的震撼表現力。

在參加詩人巴薩尼的吊唁活動前,範寧從未有哪個時刻,受到如此直接而又強烈的聲樂的審美沖擊。

從尼曼大師用管風琴伴奏的隨心吟唱,到听聞更多的藝術歌曲,再到如今大型宗教安魂曲的親聞。

高貴、聖潔、每一個音節都彌漫著神性的榮光與芬芳的香氣。

範寧心中的那種想法,正在一遍又一遍地被強化︰

「交響曲就應該包羅萬象,一部交響曲就應該像一個世界,我的藝術生涯必然會在進行龐大交響樂作品的建構並不斷修改的錯綜復雜過程中度過而詩歌,那些令人景仰的詩人們寫出的詩歌,如果它們能成為我的意圖、觀念和樂思的儲備庫,任我調用支配的話這很難,難以積累素材,難以轉化語匯,但或許唯有如此,我的《c小調第二交響曲》才能支撐起對于死亡討論的宏觀敘事。」

「別那麼寫,會撲的。」另一方面,吉爾列斯的各種畫像、銅像和凋塑時不時在眼前浮現。

交響曲已經夠復雜了,要不老老實實用器樂完成自己的積累,收獲更多樂迷的認可?

時至今日,範寧總算是親身感受到,當年的勃拉姆斯寫交響曲時有多難受了,難怪他的《第一交響曲》寫了21年。

範寧確信,這樣的嘗試還不如直接自己把「貝九」拿到這個世界上來。讓貝多芬和吉爾列斯這兩位「掌炬者」去對轟,「贏面」比現在大得多。

三條道路擺在自己腳下,不知踏上何方。

安魂曲落幕,離詩人所指示的新舊交替之時已近,裝載靈柩的車隊行出教堂的布道廣場,方向是離此處約15分鐘步程的郁金香中央公墓。

仿佛和近一年前的某次場景類似,範寧沉默地在人群中行步。

若放在平日,郁金香中央公墓應是樹木蔥蘢,氣勢顯赫,大理石碑縱橫交錯,但它在午夜時刻難見其形,四周昏暗而沉寂,唯獨近處嶄新石碑上的墓志銘在自己眼中可見,那是詩人在16歲時就向世界發出的宣言。

詩歌是對語言的反叛。

米爾主教在安魂曲演奏之前的引言,再次浮現在範寧心中。

「每個人都必須遵從內心的自由意志一次又一次地生產真理,否則他就會枯萎即使那不是終極真理,但至少不會被歷史判定為失格。」

自由意志?

範寧再一次明確地意識到,在交響曲中加入合唱,是他在動筆寫出第一個c小調調號後就在尋找的東西。

「貝九」雖偉大,但自己對人生的理解還未上升到「宇宙的終極歡樂」之層次,這不是當前的自由意志,在這個人生階段,想探討的東西和「貝九」不一樣。

探討死亡雖也算是宏大敘事,但範寧預感在自己的藝術生涯中,會不止一次地探討到它。

「21號晚的音樂會,你的听眾可能會比想得更多。」在道別時,麥克亞當侯爵夫人對範寧說的話頗含深意。

每場演奏都會在尊客席預留一定的內部票,邀請地位更高的知名人士位臨。

「即使只有一個听眾,演繹起來也要對其負責,不是嗎?」範寧澹然一笑。

「羅尹,你送範寧先生回去吧,車在廣場西北方向洗禮堂等著。」麥克亞當揮了揮手。

「好的爸爸,再見媽媽。」

望著夜色中兩人的背影,麥克亞當不苟言笑的臉龐上浮現思索之意。

「能讓聆听者銘記一生的探討演奏更難以置信的是,這位範寧先生竟然婉言謝絕了三位大師的提名建議,全世界不過堪堪現存一百余位的‘波埃修斯藝術家’提名名額唾手可得之際,他就這麼澹定嗎?」

旁邊的侯爵夫人微笑道︰「大師們的眼光自是不會錯,二十三四歲的準‘鍛獅’高度藝術家只是這樣一來,這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現場就更熱鬧了」

凌晨,夏風呼啦啦吹進車窗,街景與燈火從兩邊急速倒退。

「有沒有想吃點什麼?我知道帝都幾家不錯的深夜飯店或小酒館。」身旁端正而坐的羅尹問道。

「你也會去小酒館嗎?」範寧依舊看著窗外,這個時間點上的街邊行人已去九成,但聖塔蘭堡的城市建築群仍然燈火綿延。

「極少。看情況,也看檔次。」

「換一天吧。」

「好你剛剛好像下定了某個決心。」少女繼續聊到音樂。

範寧轉頭看了看她。

羅尹對視著他的眼楮︰「應是在葬禮返程的時候,似乎就是靈柩入土,新碑立起,隊伍轉身的下一刻,從原先的情緒中,衍生出的一種新的心境。」

「你觀察得好仔細啊。」

「我說的對嗎?」

「用合唱。」範寧直接點頭

只要是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有何不可?

之前自己仰望教堂穹頂的壁畫,那種帶著擠壓和顫抖的嗡鳴感,也正是在這種沖動來臨前的先驗性啟示。

他拉住車頂一側的扶鉤,帶著涼意的風從袖口灌入,蕩滌著自己的衣物,讓面頰和肌膚各處感到莫名的涼爽與暢快。

「有想好的文本嗎?」少女發絲飄揚,回應同樣直接。

範寧傳給她的意思十分果斷,這意味著,決定的確已經做出了。

她覺得這是一種層級很高的藝術討論,雖然本身是屬于範寧的心路歷程,但自己也是那個被開口詢問過的見證者。

「沒有。不過,總是先有沖動,再有構思。」範寧說道。

「你有在微微地笑。」

「是,怎麼?」

「此前全程都沒有。」

羅尹略帶好奇地模著自己鼻尖︰「嗯,當然,參會者大多都是情緒較為克制的,雖然這位詩人的吊唁活動不拘一格,但既然是葬禮,總的基調始終是肅穆莊嚴的,而現在終于結束了是因為一次成功演奏,並且提名在即的緣故嗎?我也感到十分開心,這在昨夜交流中是沒有想到的結果。」

「或者,是因為做出了難以做出的加入合唱的決定?」

「都不是,是第二樂章。」範寧說道。

他伸了個懶腰,松開襯衫的第一粒紐扣,將腿向車艙前方伸長,整個人換上了更加靠下的愜意姿勢。

「是嗎!」羅尹眼神一亮,替範寧感到微微興奮,「那你豈不是同時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樂章是c小調的話,它大概又是什麼調性的?」

「或許是降A大調。」範寧說道。

就像貝多芬《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那充滿抗爭的第一樂章結束後,溫馨如歌的第二樂章的調性一樣。

「可你告訴過我,第一樂章是葬禮,帶著莊嚴、肅殺和拷問之意的巨人的葬禮,為什麼第二樂章的靈感,是這樣的音樂性格呢?」少女特別敏銳地察覺到了。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或是曾經,或是剛才——」

範寧稍稍坐直身子,給她認真解釋道︰「你參加了一個所親近之人的葬禮,不能是像摯愛般的刻骨銘心之人,最好也沒有由意外打擊或誤會遺憾導致的巨大悲痛,一般是故人、老友、善終的人或所崇拜的英雄式的人物,帶有適當的感懷傷逝或澹澹的陰霾悵惘為好」

「然後,也許在歸途中,你的腦海里就就突然浮現出一幅溫馨時刻的畫面,很久以前的,雖沒忘記但也鮮有想起的,就像一線明媚的陽光,一縷清爽的微風,沒有任何雲遮霧障,于是你可能把剛才發生的事幾乎忘掉,短暫地忘掉。」

範寧描述到這里對她展顏一笑。

「這就是我的第二樂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