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三十一章 跨國公司對糧食的控制

林芳怡說得一點沒錯,豐和市做為全省的農業大市,收入卻排在最後,沒辦法,種植業收入最低,完全比不了服務業。

其他城市還可以賣地搞地產和工業,但農業是國家基礎,耕地有很大的限制,不允許輕易交易,于是豐和市就只能在農業種植這一個方向,好在糧食價格有國家兜底,農民種植出的糧食會被國家買走。

種植戶的日子很清苦,面粉廠這類企業也好不到哪里,做出來的面粉一部分被國家買走,這部分是賺錢,可賺的不多,但剩下的面粉就要自己找出路。

出路也不好找,特別是八十年代末,國外很多糧食企業進入國內,開始偷偷模模的搞起鬼來。

這幫外國企業賣給國內企業所謂的優良品種,什麼大豆、玉米、小麥、大米等種子應有盡有,還別說,這些種子抗病蟲能力的確比國內的種子強,還高產,雖然價格稍貴,可回報率更高。

所以很快就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特別是一些農戶,大片種植外國企業的「良種」,不僅種植「良種」,化肥也是國外的品牌,其中最著名的楓葉國的紅色鉀肥,還上了電視廣告,享譽全國。

總得來說,當下種植業領域,國外品種佔了很大份額,特別是南方農民,幾乎都開始種植外國種子,只有北方國有農場一直守著自營種子不放。

為什麼北方國有農場放著高產種子不用,一定要用自家的老品牌?原因很簡單,這是國家戰略。

老百姓的追求是多賺錢,吃飽飯、穿好衣,但國家的戰略則是保護好自己的糧袋子,不能把糧食安全放到別人手中。

外國的種子再好也是外國人的東西,而且國家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外國「良種」只能種一茬,結穗後的種子沒了再種植的功能,完全就是一次性種子。

也就是說,一旦國家種植了外國「良種」,那麼每年都要購買國外的種子真到了那時候,國家的糧食安全就完全被外國掌控,這可不是國家想看到的。

老百姓目的是多賺錢,國家的目的是保護自家的糧食,很多老百姓都覺得國家這樣做不可理喻,人家外國的種子又高產,又抗蟲害,自家的種子樣樣不如外國,為什麼還要保護?

為什麼呢?這就是戰略眼光的問題,普通人哪里有國家站的高?

其實在九十年代,國家也很迷茫,一方面覺得外國種子的確好,一方面又覺得自家種子也不能丟,于是就做了兩方面的打算,一來允許普通農戶購買外國的種子,讓老百姓增加一些收入,同時扶持國有農場種植自己的種子,收獲的糧食國家給予補貼。

當然,國家在改良種子方面也在積極工作,最知名就是袁老的雜交水稻,不過在九十年代這段時期雜交水稻才剛剛有些成績,比不了二十年後畝產千斤時的成績。

為金龍公司供貨的就是國有農場,面粉價格倒也不貴,特二粉每斤兩毛三分二厘,加上運輸費和其他費用,運到公司成本大概是兩毛五分錢,跟那些使用國外品種的面粉價格差不多。

倒不是說國產面粉的價格具有優勢,而是因為國家有補貼,每斤補貼六分錢,可即便有這六分的補貼,農戶們每年的收益也不多。

當然,即便有國家補貼和統一收購這兩種方式,國產的面粉的價格依舊比使用國外品種的價格高出些許,用量少還行,如金龍公司這般用量龐大的企業,每年光是原材料這方面就要多支出幾十萬元,換作別人早就不干了,也就是林雲,寧願多花這幾十萬幫助這些農戶。

林雲寧肯多花錢也要支持自己人,因為他知道其中利害,那些外國企業看起來是做好事,其實背地里早就步下陰謀,就是摧毀華國自己的糧食安全,徹底掌控這個國家的糧食供應,現在你佔了便宜,一旦到了關鍵時刻,人家用糧食就能讓你服服帖帖。

特別是米國,他們都這種計謀早就實踐過了,南美很多國家的糧食已經被米國控制在股掌之間,老老實實怎麼都行,如果不老實,那就直接給你斷糧,自己還沒有好種子,那時老百姓因為饑餓就會鬧事,政府直接下台,然後換一個听話的政府。

听話就能有好果子吃?也不是,那些跨國企業會時不時的漲個價,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米國曾經有一位政客說過這麼一句話︰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

此人說得一點沒錯,其實米國企業也是這麼做的,他們妄想用糧食控制人類,瘋狂收割全世界的財富,並且已經付之行動了。

西方資本家和跨國公司們用他們的手段不斷控制一個國家的糧食,這種手段很隱蔽,開始時還很有迷惑性,讓對方覺得資本家們在做好事,不知不覺中就被控制。

就像現在華國一樣,人家用更高產更抗蟲害的種子沖擊市場,在市場競爭下,華國原有的種子根本就無力抵抗,畢竟人家的種子是投入大把資金研發出來的,在技術上屬于降維打擊。

而國家隱約已經發現了問題,但還沒模清楚對方的套路,並沒有太激烈的反應。

林雲還記得在前世,早期國外糧食種子可以肆無忌憚的涌進國內,國家在在九十年代中期發現問題,然後開始行動,通過行政手段把他們一點點的擠出去市場,比如增加種子進口關稅了等等,同時很多國內種子企業也大規模投入研發,提高自家種子的品質,畢竟自己強才是真的強嘛。

但到了九十年代末,一件事卻打開了跨國公司進入華國的大門。

因為國家要加入世貿組織,說是世貿組織,其實就是米國主導的西方市場,只要米國同意,其他國家就全部綠燈。

某些國家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很輕松,比如南邊的阿三國,只用了一年時間就談判成功,可到了華國這邊難度就大多了,以至于差點讓談判專家們精神崩潰,甚至瘋了,為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