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七章 差不多幾個億吧………

林芳怡思索著,同打造小麥種植基地相比,她更看重林雲提出的,對礦泉水資源的控制,因為礦泉水資源就在那擺著,直接買下來就行,不像小麥種植基地,買下地還要雇佣農民種植,而且她還想到了一個最最關鍵的問題。

「林雲,你說要種植最優質的小麥,這是個問題吧,什麼叫優質小麥?現在的小麥磨出的面粉不優質嗎?」

林雲一听笑了,不得不說,自己這個姐姐水平眼界很高,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正是自己想解決的問題。

林雲想解決什麼問題?是建立小麥種植基地保證上游產業鏈嗎?有這個原因,但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國家糧食問題。

改革開放已經十幾年了,很多領域放開釋放了國內市場的潛力,像林雲這樣的人多了起來,民營企業家不斷增多,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變革中,很多人發家致富,成為了改革開放浪潮中的弄潮兒,但還有一群人在這場浪潮中賺的盆滿缽滿,就是那群跨國公司,甚至這幫人賺的更多。

國內的企業家賺的是市場,是為了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但跨國公司眼界更高,單純的滿足普通人的物質需求根本無法填補他們的欲壑,這幫人要的是華國的整個行業,沒錯,這幫人是要壟斷一個行業,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食品方面,兩家以可樂公司為代表的跨國集團在華國攻城掠地,不斷用收購的方式吞掉國內的飲料公司,表面上是扶持你,實際上買下後就廢了你,然後利用你之前的銷售渠道去買可樂。

這一招很管用的,短短幾年就把近八成的國產品牌干掉,結果華國市場成了兩家可樂公司的戰場。

當然,碳酸飲料這個行業對國家來說只能算是一個小行業,不牽扯國家戰略,即便整個市場都被人家壟斷也不會涉及國家安全,但有的行業就不行了,比如食品行業,特別是食品產業,這關系到整個國家底線,絕對不能被國外壟斷,可偏偏那些跨國公司對控制華國的命脈一很有興趣。

華國自古都是農業國家,幾千年來都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但現在,因為人口越來越多,食品類商品不斷增加,已經做不到自給自足。

其實也並不是說生產出的糧食不夠吃,主要原因還是畝產量少,再加上人均耕地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說白了就是華國真正可以種植糧食的土地少,主要集中在東北和中南地區,其他大部分地方不適合種植糧食。

後者先天原因,沒辦法,但前者是可以通過技術改變的,也就是提升畝產量,而提升畝產量的方法就是培育更優質的種子。

要說哪里有最好的種子,當然又是米國,無論是大豆、小麥、玉米,米國的種子產量是最大的,而且還附帶「優質」的化肥。

華國種子不行,畝產量不高,米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有好種子,這就給了對方可乘之機,于是那些跨國公司就來了。

這是國際主義精神嗎?狗屁,這幫人才沒有這樣的好心,他們的種子的確可以增產,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只能種一茬,結穗後的果實完全沒有了成長性,也就是說,國外的種子是一次性,買一次才能種一次。

這個結果就是國內的種子會被西方國家消滅,等到國家沒有了自己的種子,那糧食產業就被人家徹底壟斷,到那時,整個國家的命脈就不由自己控制,人家想漲價就漲價,人家想不給就不給,要是發生這種情況,這個國家也就算是廢了。

其實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這樣的情況已經出現了,比如桑巴國,糧食徹底被米國掌控,想漲價就漲價,一旦有誰不服,那就用糧食打敗你,靠這一招著,桑巴國完全沒有招架之力,想擺月兌都不可能。

當然,國家也知道自身的問題,有一幫人為了糧食增產而奮斗,其中袁老就是最杰出的一位,袁老的雜交水稻技術讓大米畝產量不斷提升,二十多年後,最新型的雜交水稻畝產量突破兩千斤,一畝相當三畝,徹底解決了國家主糧問題,斷了跨國公司妄想壟斷糧食的念頭。

當然,大米解決了,可還是有一些糧食被對方控制,比如大豆,十幾年後,國家的大豆企業被對方打的七零八落,甚至到了近乎消失的地步,只好每年從米國進口數千萬噸大豆。

說這些有什麼用呢?其實林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他想利用這次小麥種植基地的機會做些事情,培育出屬于自己的優良小麥,一方面解決原料問題,另一方面保護自己國家的小麥種,避免走了前世的老路。

當然,這條路是很艱難,因為涉及到了技術研發,這投入可就大了,絕不是幾百萬,乃至千萬就能搞定,除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需要人才,這又不是金龍公司能做的事情,需要科研院校支持。

總之,林雲這個計劃光是資金投入很可能就不靠金龍公司賣方便面能夠承擔,靠金龍公司一家也搞不定。

這些問題別人都沒看到,林芳怡有些察覺,但也沒想那麼深,可當林雲把所有問題擺出來後,所有人都傻了。

「那你覺得做成這件事需要多少錢?」

林芳怡直接了當的問。

林雲撓撓頭,想了下回答︰「估計沒有個幾億下不來。」

「我………。」

林芳怡差點爆粗口。

「幾億?到底是幾億?一億還是九億?」林芳怡惡狠狠的問道。

林雲只覺得後背發冷,「姐,你別用這種口氣說話,快嚇死我了!」

「林雲,我們現在每年淨利潤大概是九百萬,就算是一億的投資,也得花掉我們十年的純利潤,如果是九億,那就是一百年,沒錯,我們企業家是為國家著想,可也要量力而行,別國家沒幫上,反而把自己搭進去,那我們就得不償失了。」

林芳怡可不管林雲是不是董事長,這種事不就是找死嗎?就憑金龍公司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