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章 擴建和土地問題

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的熱銷也引來了有關媒體的關注,不過關注的重點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私有化企業成功的這個案例。

遼北電視台為鐵河區政府做了一期節目,題目就是「改革中的龍口面粉廠」,這期節目還上了遼北電視台下午六點半的遼北新聞。

節目播出時,林學東父子,宋春濤、杜滿囤、徐慧以及廠里的不少工人都坐在會議室里觀看,電視台可是現場取景,還采訪了不少人,說不得就能上電視,普通人能在電視上露個臉就是祖上燒高香了。

六十四十分,節目終于播出。從十年前的龍口面粉廠說起。

那時不過是一家生產面條的街道辦企業,一台制面機養活著三十幾個人。

後來改革開放,面條不賺錢了,于是林學東承包企業,從銀行貸款買了一台二手方便面生產線,帶領職工開始了又一輪的創業。

創業是艱難的,縱然林學東嘔心瀝血,成績依舊不盡人意,終于,在今年八月份來自浙省的企業家宋春濤買下了這個瀕臨倒閉的企業,從此龍口面粉廠改名金龍食品有限公司,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

私人購買國有制企業,在沈城尚無先例,區長楊立臣力排眾議,拍板了收購方案,終于,金龍食品有限公司在浴火中重生。

短短兩個多月,企業先是改良產品,開發出新產品︰紅燒牛肉面。

然後又貸款二百萬元購進一台年產四百三十萬袋方便面的生產線,再與豐和市面粉企業達成購買面粉協議。

一套組合拳下來,金龍食品有限公司徹底扭轉頹勢,短短兩個月就銷售方便面五十萬袋,實現產值近百萬元,實現利稅五萬元,利稅額已是之前龍口面粉廠十年的利稅總額。

短短兩個月時間,原本瀕臨破產的龍口面粉廠鳳凰涅槃,已經展現出勃勃生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節目到此發出疑問,楊立臣率先出現在鏡頭前,他說道︰「龍口面粉廠根本的問題還是解放思想,引入新的活力,用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問題。

當然,這一步說來容易,實則不易,但我們還是選擇了改變,只要改變固有思想才能破而後立,現在看來,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也是成功的。

下一步,我們鐵河區將繼續深入改革,為金龍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更好的幫助,讓他們能上馬第二期,第三期項目,同時也要對如龍口面粉廠這樣經營困難的企業實行改革……………。」

楊立臣講完,宋春濤再次以企業負責人的身份登場。他說道︰「我們企業以先進技術為本,再通過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調動工人積極性。

當然,我們也要感謝鐵河區政府,政府負責人解放思想,為我們企業的創建提供了巨大幫助,而我們企業自身也將以更好的效益報答政府。

我們企業已經計劃在明年擴大建廠,引進更多的生產線,今年我們兩個月就實現產值近二百萬元,在明年,我們計劃年產值突破一億元,實現利稅五百萬元,為沈城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宋春濤的話絕對是有轟動意義,年產值一個億是什麼概念?整個鐵河區有幾百家工業企業,如今能做到這個數的也不過那麼十幾家而已,都是職工上千人的大型國企,你一個只有三十多職工的小企業憑什麼做到?

但林雲就是要把「牛」吹出去,因為可以給自己添加談判資本呀!

這是年代就是一個「膽大妄為」的年代,你吹的牛越大,相信你的人越多,特別是政府,就喜歡這類企業。

現在林雲已經在和政府商談擴大建廠的事情了,把牛吹出去也好為自己多爭取一些。

龍口面粉廠的舊址已經不夠用了,兩千平米左右的場地太小,新購置的生產線就佔了最大的一間廠房,足有四百多平米,另外在二廠買的那套設備也佔了三百多平方米,兩套設備下來一半的地方沒了,這哪夠呀!

鐵河區準備在沈城經濟開發區為金龍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一塊五千平方米大小的土地,不過林雲覺得不夠,起碼得五萬平方米起吧,結果開發區負責人嚇得腿一哆嗦差點坐在地上…………。

沈城經濟開發區算是國內比較早的開發區了,八八年開始規劃,專門用來招商引資,如今已經有五十多戶入駐,多是外國企業和外地來的企業。

沈城經濟開發區屬于省級開發區,有不少扶持政策,比如入駐企業可以減免兩年稅收,實現多少產值還有一定的獎勵政策等等。

另外區內基礎建設也很好,基本上是七通一平,企業入駐後除了自建廠房什麼也不用管。

其實開發區最有價值的是土地,入駐企業得繳納土地款,十幾年後,進入開發區的企業就是直接買地,但在九十年代初,全國也只有粵省特區在允許買賣土地,沈城對買賣土地很謹慎,可以買賣,但土地面積要小,不能太大,盡量低調,或者先租也可以……

如果是五萬平方米土地,租金每年七萬兩千塊左右,平均是平方米每天租金一分錢,完全就是白菜價。

林雲的想法是直接買下來,可政府猶豫不決。

國家的土地買賣最早是在深市出現,十年前深市成為特區,急需大筆資金開發建設,而國家只給了兩千萬,這點錢對于整個深市建設杯水車薪。

好在國家給了靈活的政策,允許特區自己搞,于是深市模仿港城賣起了土地,最早是以商業用地一畝地十幾萬元的價格出售,折合一平米土地二三百元左右,賣家大多港城的地產商,對方買了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兩三千塊錢一平米賣出,原地淨賺十幾倍。

在一九八七年,深市首次舉行土地拍賣會,公開拍賣一塊八千八百平米的土地,最終以五百二十五萬元被拍走,拿下的土地有償出讓公開拍賣的第一塊地,不到一年的時間,企業在這塊地上蓋起了商品房住宅小區,一共一百五十四套住宅,出售的房價是每平方米一千六百元,遠遠低于當時的市價,一小時內售完。

盡管如此低價,企業還是淨掙了將近四百萬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