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元兵南下攻宋的許多將領原本都是宋人,比如此次率兵攻打潼關的將領張弘範。
此人雖然投靠元廷,但據鞍縱橫,橫槊釃酒,可謂是叱吒風雲的大將。
歷史上,便是此人帶兵攻破了襄陽城。
大營之中,張弘範銀盔銀甲,與幾位偏將在地圖前商討。
「潼關地勢險要,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其南有秦嶺,北有渭、洛二川匯聚于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兵家必爭。」
「真不知道潼關原本的守將究竟是怎麼搞的,竟然在一日之內便被宋軍攻破,真是無用!如此險要之地,哪怕放條狗都能守三天!」
左手邊一名偏將道︰「將軍,屬下打探到此股軍隊並非宋軍,而是明軍。其主明尊乃是位絕頂高手,每每攻城之時,他必定與軍中高手先行潛入城關內。其武功如神,能在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城內無人能擋,故而屢屢破城!」
張弘範眉頭皺起,沉聲道︰「一派胡言!所謂的明尊武功入神,不過是那些守將的托詞罷了!」
「什麼江湖人士咱們沒見過?武功再高,能破得了咱們的軍陣麼?如今咱們三萬大軍進發,管他什麼宋兵還是明尊,一並屠了!」
「是!將軍神勇,自不怕此等妖人。」
「傳令下去,今日在此扎營修整一晚,明日攻城!」張弘範傳令各營將領道︰「如三日內不並力破城,皆斬!」
「是!」
眾人應了一聲,各自退去。
第二日天明,張弘範親至城下,督管諸軍搬土運石,填壕塞塹。
通關之上,箭失滾木飛石如雨,有兩員裨將畏避而回。張弘範縱馬持劍親自將其斬于城下,隨即親自下馬接土填坑。
元兵之中的大小將士見到主帥如此,軍威大振,人人 沖向前。城上明軍雖然勇 ,卻也抵擋不住韃子如此的 攻。
潼關之上,劉庭槐、獅王等人見狀,愈發的焦急。明軍眾多將領都在城上,卻不見陸離。
眾人拼死抵擋,只盼能夠給陸離與湯六一等人拖延更多的時間。
眼見城上漸漸抵敵不住,韃子如妖魔爭先上城,見人變殺,再過不多時便能斬落關鎖,令大隊擁入。
正此時,忽然有喊殺之聲從元兵兩側與後方共同殺來。
「來了!」
城關之上的眾將士目光驟然一亮,而張弘範與眾位元廷將領卻是一驚。
原來,周圍秦嶺與華山地勢莫測,可輕易藏兵千人。
陸離與湯六一,鷹王各領一隊,三隊人馬藏于城外,待攻城之時同時從周圍殺向韃子。
其實眾多將領都認為宋兵早就被打怕了,如今大軍壓境,對方只敢守城,卻不料陸離等人所圖甚大,不僅要守城,還要打一場勝仗。
在陸離看來,進攻的一方從來都是自己,而不是對方。
這一戰,他不僅要守住潼關,還要將敵方全部殲滅于此!
元兵見狀,登時受驚。
唯有張弘範高聲傳令道︰「對方人數不過千人,給我沖殺了他們!」
潼關之下,兩隊人馬 地撞到一起。
張弘範注意到,從後方殺來的隊伍首領帶著一副猙獰的面具,正是傳言中的明尊。
但見陸離縱馬而來,待兩兵交接之時,身體驟然躍出,竟然從馬背之上與士兵的頭上掠了過來。
其手中長劍如同長龍,劍光的龍頭之處,寒芒刺骨,即便隔著老遠他也竟然覺得有一絲膽寒。
他所經過之處中元兵被一劍斬殺,鮮血噴涌,形成一道血色的龍身。
他就如同在半空中沖過來的劍神,肆意收割元兵的性命。
兩軍慘烈的沖殺有如堅固的圍牆,竟然被陸離生生的撕開一道口子。
「怎會如此?天下怎會有如此勇武之人!」
「重盾!給我攔住此人!」
「放箭!無論敵我,射死此人!」
一眾黑壓壓的重盾兵在頃刻間出動,兩排一人高的重盾有如潼關上的城牆一樣,直接壓了過去。
陸離一人一劍沖殺過來,而他的對面是一道黑色鋼鐵城牆。
而在這黑牆之後的天空里,漫天箭雨激射而來。
「重盾與箭雨麼?」陸離輕笑一聲。
重盾又如何?箭雨又怎樣?
當日在濠州城內面對湯六一的重甲兵,陸離是心存收服對方的想法才沒有下殺手。
而如今,他沒有必要留手。
陸離手持長劍,劍上散發的氣息有如萬丈山岳。他催動自身的功法,不僅將自己修煉而來的真氣傾瀉到劍氣之中,更是施展出劍勢,調動了一絲天地之勢。
只見磅礡的氣勢忽然從陸離的身上爆發而出,他一人站在那里,便如同一座巍峨高聳山岳。
一聲低沉的劍鳴驟然充斥潼關,壓過所有的喊殺之聲。下一刻,沖霄劍氣驟然化作一道無可匹敵的劍光,瞬間斬出。
轟!!!
劍光流轉,與兩排重盾撞在一起,但見火花四濺,黑色鐵甲驟然炸裂!
重甲兵手中的重盾竟然被陸離一劍斬斷,厚重而高大的盾牌被陸離一劍斬為兩段,而那一隊重甲兵的盔甲也碎裂開去。
一眾軍卒仍舊保持著持盾防御的姿態,但是他們的雙眼已經無神,盔甲之內鮮血順著口鼻橫流。
剛才的陸離,一劍斬出屠滅元兵重甲兵營!
而漫天箭雨,也被這一劍給瞬間清空。
生死拼殺的戰場之上,竟然詭異的安靜了一瞬間。
無論是張弘範等人元兵將領還是守衛潼關的鷹王等人都傻眼了,他們看向陸離的目光中充滿敬畏。
下一刻,這些人眼中敬畏分別變成畏懼與狂熱。
元兵的心中懼怕了,而所有的明軍都感覺自己血燃燒起來。
「隨尊主沖殺!」
「殺!」
而陸離一劍斬出皺,更是直接化作一道殘影沖向張弘範的帥旗。
萬軍之中刀劍遍地,箭失漫天,然而陸離如入無人之境。劍光化作長龍,刺向張弘範。
張弘範眼看避無可避,只得手持鑌鐵長槍,將全身的勁力與殺氣灌輸到長槍之上,全力刺出。
這一槍,如同千軍萬馬一同沖殺而來,不愧是在馳騁沙場的大將,其一身武藝絕不弱于當世一流高手。
但是在陸離的劍下,也只能槍斷人亡。
眾人但見劍光刺眼,下一刻便看到一代名將張弘範已然授首。而陸離抬頭看到一旁的帥旗, 地大喝一聲,隨後一劍斬落。
帥旗,應聲而倒。
另一邊,戰場之上的三萬余韃子兵登時大亂。
「帥旗倒了!」
「怎麼回事?明尊竟然能夠一人破萬軍,將張大帥殺了!」
帥旗一倒,元兵氣勢瞬間跌落谷底。
而在陸離的身旁,數位將領也已經傻眼了。
他們到了現在終于相信傳言所說的,明尊武功如神,無人能敵。之前張弘範並不相信這個傳言,而他現在已經被陸離斬落馬下。
「這樣的武藝,該如何抵擋?」
「這仗還怎麼打?」
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疑惑,他們已經被陸離殺破了膽。元軍之中尚且有十幾位將領正在陸離的周圍,他們每人都手持兵刃,但是在此刻卻沒有一個人生出要與陸離對抗的想法。
潼關之上,獅王高喝道︰「韃子主將已死!中軍大旗已經被明尊斬斷了!」
「諸將士,隨我沖殺!」
明軍驟然沖殺而至,他們的臉上沾滿鮮血,怒吼道︰「殺光韃子!」
「韃子主將已死!殺!」
潼關城門大開,明軍從四方沖殺而至。剩下的元兵們早已經心生怯意,無心再戰。韃子三萬大軍,被八千明軍徹底擊敗。
頃刻之間,元兵已然潰敗。
明軍大勝,將元軍糧草軍資盡數繳獲。
元軍之中的韃子盡數被押到潼關城頭斬首示眾,足有數千人。其中宋人將領若有不降者,無論家世背景盡數斬首。
此戰結束之後,一封封戰報送至元宋朝廷,元廷與宋軍兩方朝廷盡皆震驚。
且說元廷銳氣受挫,這些年來樹立起來無可匹敵的形象驟然破碎,他們如何善罷甘休?
當即糾集十萬大軍分批七次 攻潼關,而此番敵我雙方人數太多,眾人也只守不攻。
即便陸離有萬夫不當之勇,也沒辦法正面沖殺十萬人的大軍。
太為難人了。
潼關之地戰火持續數月不止,卻連一次城門也沒有攻破過。每當元軍即將攻破潼關之時,陸離便會一身輕甲,手持長劍登上城樓。
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一人守城關,一劍抵萬軍。
除此之外,更有湯六一等人帶領小股軍隊在外游走,便如同討厭的麻雀一樣,不斷擾亂和蠶食元軍。這小股軍隊並不貪勝,秉承陸離給出的十六字原則。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韃子從沒有見過這樣的打發,被明軍弄得煩不勝煩,疲憊不堪。
以點帶線,因為潼關一關的大戰集中了元兵不少的兵力,襄陽等地的元宋戰線壓力減小了不少。
期間郭靖還寫了封信給陸離。
原來他在秋收之時听聞韃子又要南下,便再一次回到了襄陽。只不過這一次,襄陽的戰況並不如同往年那般吃緊。
他打探之下才知道,鎮守潼關的明尊竟然就是當日華山論劍的少年,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分。
到了這年冬大寒,元兵又吃了敗仗。別無他法,只得暫且退兵。眾人都知道,這一退之下,元兵少說也得修養生息十年左右時間才能再次攻打過來。
而這段守關的期間,李通等人便派人安撫皖、魯、豫三地之民,並且派出五散人前往長江以南的宋域拼命的宣揚的明尊形象。
自從韃子侵略中土以來,戰線周遭的百姓可謂是過得豬狗不如,每日里提心吊膽。
然而陸離一人守住潼關,還將韃子兵殺的頹敗,可謂是這幾地人民的救難報仇之人。再加上李通的安撫,幾地之人對于明軍的崇敬已然遠超宋廷。即便是江南奢華之地的百姓,也對明尊陸離的形象越發敬重。
而在郭靖的影響之下,江湖人士對于明教的看法也大大改觀,絕不像倚天屠龍時代那般以明教為邪魔。
而與此同時,劉庭槐還提議派人去南方宋廷訴苦,只說眾人抵抗韃子艱苦萬分。宋廷之中許多官員偏安南域,早就希望有人能替他們擋住凶惡的韃子。
大家都是文人,誰會想要去與韃子拼殺?再加上民聲所向,宋廷很痛快的給予了陸離等人物資支持。
雖然也有一些武將一心報國,但是沒有皇帝點頭,還是沒辦法。
而這些錢財之中的一半全都被李通拿出來,反過來買通賄賂宋廷官員。
他們不僅要錢,還要人。要有才能的人,有才學的人,要有各種技藝的人。
有這些人在皇帝周圍日日提議,也有不少擅長治理與戰事的人才,甚至于民間的技藝之人也來到明域。
而出奇的是,皖、魯、豫三地一直是‘明’的地盤,而皇帝本來想給陸離的封侯,也被一眾‘被賄賂的官員’勸說,最終沒有下達。
換句話說,現在明軍並沒有宋廷的官方身份,他是獨立的勢力。
最後的結果就是,宋廷皇帝心里還將陸離這片地盤當做是自己的附屬勢力,只把陸離當做是自己手下的一員 將,不斷地提供物資援助。
但是在這三地人民的眼中,儼然已經新成立了一個國家。南宋給他們的物資支援,不像是慰問,倒像是歲貢。
反正,宋朝也很擅長給其他國家歲貢,百姓早就習慣了。
總體來說,現在的陸離與宋廷之間的關系很曖昧。你說兩方分居了?並沒有,但其實也算是獨立了。因為這三地的管理已經完全自主,甚至不少制度都已經與宋廷完全不同。
陸離不由得感慨李通和劉庭槐這些讀書人,心真髒啊。
簡直就像是渣男,一直吊著宋廷。
陸離與宋廷的關系可以說是模稜兩可,但是與元廷的關系卻是十分明確的。
死仇!
元廷的所有官僚將士,皆恨不得殺陸離而食其肉。
對此,陸離毫不在乎。
真有能耐的話,你們就來啊!
由于陸離經常在戰場上佩戴著猙獰的面具,元兵韃子人人稱陸離為‘蘇木哈克走出的修羅’。
听到這個稱呼,陸離都忍不住愣住了。
自己明明是不好武斗的三好青年,怎麼就和修羅分不開了呢?
在笑傲江湖的時候,被稱作是修羅劍,到了這個世界也被稱為‘修羅’。甚至于就連天玄大陸之中覺醒的劍靈,都名為七劍修羅。
緣,妙不可言。
但陸離還是希望希望人們能夠透過他冰冷的外表了解到他溫柔的內心,畢竟,修羅的手段都是他為了完成任務而采用的手段而已。
人家也是個溫柔的人呢~
此番潼關大戰之後,迎來了久違的和平,剩下的事情便都在治理與發展之上。陸離自覺目前的勢力似乎可以完成此世的第一階段任務了,隨後他便以閉關修行為由,離開潼關,啟程前往少林寺。
前面就說過,陸離打算閱盡天下武學,自創一門絕頂功法。
而江湖皆言,天下武學出少林,幾乎在任何一個武俠小說里,少林派都是一直存在的正道之首。
別的不說,最出名的就有七十二絕技,那麼陸離怎麼可能放過這群和尚呢?
嵩山腳下,陸離騎著一頭劣馬,噠噠噠的走著。
他腰間隨意的佩著一柄鐵劍,手里拿著一壺桃花釀,時不時的喝上一口。桃花釀的味道很好,酒味很澹,倒像是飲料。
接連大戰之後,陸離月兌下戰甲,漫步山林之間,只覺得心情大為舒暢。
面向大好山林,陸離忍不住長嘯一聲。簫聲高昂直透雲霄,回蕩山林之間,一聲之後,陸離整個人都輕松了不少。
「好呀,我還以為是誰在喊,原來是你!」
正此時,忽然有聲音從陸離身後傳來。
陸離回頭看去,只見一個少女十八九歲年紀,身穿澹黃衣衫。她騎著一頭青驢,正沿山道緩緩而來。
陸離認出此人,正是郭靖與黃蓉的次女,外號‘小東邪’的郭襄。
故人相見,自是欣喜,二人笑著交談幾句,便一同上少林而去。
------題外話------
求一波推薦票和月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