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2章 魏延攻陳倉,曹軍出祁山

次年開春。

東吳遣使致書蜀中,請兵伐魏,並洋洋得意,曰︰「吳大都督陸遜于石亭大破曹休,繳獲車仗馬匹、軍資器械無數,曹魏元氣大傷,正是伐魏之時。」

後主劉禪大喜。

令人持書至漢中,報知諸葛亮。

諸葛亮也知北伐時機來臨,于是一聲令下,轟轟烈烈的第二次北伐開始了。

北伐大軍還是沿老路,出漢中,穿過盤山小道,再一次來到了三岔路口。

上次東吳孫權遣使等候在此,送美酒百壇為蜀軍加油鼓勁。

昨日經歷,仍歷歷在目。

曹軍不敢大意,令人取來地圖,佯裝觀圖,實則心中早有定計。

至漢中而始,北伐路線無非就兩條。

一是西出祁山,進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

二是經過褒斜谷,北出散關,直取陳倉、眉城、武功,最後攻佔長安。

如果時間線沒錯的話。

司馬懿被擼後,曹魏大都督曹真重新掛帥,此刻正在隴西大營備戰。

而守斜谷道陳倉的則是司馬懿推薦的一員悍將郝昭,最善守城,短時間內恐無法拿下。

陳倉不下,則糧道不通,大軍寸步難行。

出岐山,對陣曹真;

走斜谷道,則會遇上郝昭。

如何選擇?

壓根就不用多想。

柿子自然是挑軟的捏。

最軟的柿子舍曹真外,還有誰?

曹軍此番第一次掛帥,急需一場勝仗來穩定局勢,安定人心。

他一面觀圖,一面暗中觀察隨軍諸將。

新任參軍姜維見曹軍不語,出言提醒道︰「副都督可兵分兩路,一路出岐山,攻取隴右,一路走斜谷道,可分散曹魏大軍吸引力。」

「兩路一虛一實,虛實之間又能互相轉換,且先看曹魏如何應對。」

曹軍暗贊了一聲,「姜維,秒人也!」

正要瞌睡,就有人送上枕頭。

曹軍又故意問道︰「何人可領兵出祁山攻取隴右,又何人走斜谷道?」

一路上沉默寡言的魏延此番忍不住了。

他面孔朝天,一對鼻孔正對著曹軍,似對他依舊不服氣。

雙手勉強的向前抬了抬,傲然道︰「丞相上次北伐,便是兵出岐山,想來魏軍此番早有準備,本將建議走斜谷道……嗯,若是副都督有疑慮,可派人去漢中請示丞相,也可讓我率先鋒大軍攻取陳倉,十日內定能拿下。」

曹軍心中一樂,見魚兒終于上鉤,假裝考慮了一會,應允道︰「既然魏將軍有信心拿下陳倉,我便撥你精兵5萬,副將10員,我們兵分兩路而行,還望將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魏延見曹軍同意,似有意在激將他,又繼續提要求道︰「本將軍還需一副手,若沒有此將相助,可沒有信心在十日內拿下陳倉。」

「哦,何人?」

魏延向馬岱一指,「還請馬將軍助我一臂之力。」

眾將齊齊一驚。

蜀軍中如何任命先鋒副將,大多有講究的。

一般由裨將軍、偏將軍和牙門將軍擔任,最高也不過一雜號將軍。

先前任趙雲副將的鄧芝,便是一雜號將軍。

馬岱貴為蜀軍中的平北將軍,實打實的軍中上將,若讓他為先鋒副將,委實有些不合規矩。

但此時情況比較特殊。

曹軍第一次掛帥,魏延和馬岱軍職與他相當,但軍中資歷明顯比他老。

若身邊留著兩員老將,時不時與自己唱對台戲,也十分糟心。

所以能一下子把兩人分出去,曹軍自是願意。

魏延也有自己的考慮。

如今蜀軍軍中實力頗有些青黃不接,能讓他入眼的將軍,也就馬岱一人。

自己將馬岱要過來,不僅可以削弱曹軍那邊的實力,同時也能增強自己的實力,兩邊隱隱在較勁,可謂一舉兩得。

雖出征前,被諸葛亮安撫下去。

但魏延可沒有向曹軍這個新任副都督低頭的打算。

兩方當事人皆無異議,就看另一個當事人馬岱的意見了。

馬岱見眾人齊齊望著他,頓時也有些為難。

想了想,不忍當眾落魏延面子,只得回應道︰「若副都督同意,我無意見。」

頓時北伐大軍兵分兩路。

由魏延和馬岱領著5萬精兵作先鋒,走斜谷道攻打陳倉,曹軍則率領剩余諸將,親領25萬大軍出岐山,進攻曹魏的隴西老營。

一路上,魏延仍在喋喋不休,「那曹軍一黃口小兒,何德何能獨領一軍?我們一鼓作氣拿下陳倉,自去向丞相呈上喜報,屆時看他如何自處。」

馬岱則在一邊憂心忡忡,善意的提醒道︰「陳倉牆高城厚,若魏軍早有準備,怕是不好拿下。」

魏延拍了拍馬岱肩旁,哈哈一笑,安慰道︰「德山(馬岱字)老弟,剛才多謝你給老哥面子,實不相瞞,丞相對我許諾過,若此次北伐有任何閃失,自然算在他曹軍頭上,怕是這副都督也做不長哦。」

馬岱沒想到還能听到這等秘聞,頓時吃驚的問道︰「文長,你與丞相是如何相談的?」

魏延得意的笑了笑,有意與馬岱分享這個秘密。

「丞相說,只要我全力配合此次北伐,等那曹軍稍有失誤,就任命我為副都督,接管全軍,且看那曹軍的副都督能做多久。」

馬岱一時間疑惑連連,努力在心中消化這個驚天大消息。

他雖不看好曹軍掛帥,但對于魏延的作風十分了解,此人斷斷不是司馬懿對手。

頓時,此次北伐的前景,在他心中籠罩上了一層陰雲。

幾日後,曹軍率領的北伐大軍,一鼓作氣,連下曹魏三城,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收為彀中。

至從諸葛亮領軍北伐以來,此三郡連番在蜀漢和曹魏之間轉手,由曹魏派下來的官吏早在大軍到來前就提前跑路了,剩下一城平頭百姓,對此情形也見怪不怪。

曹軍率軍安民,很快將三郡穩定下來。

其後于渭水邊下營,與曹真的隴西大營成南北相持之勢。

大帳中,曹軍正與姜維商議。

後者臉上仍一臉吃驚。

「副都督是讓末將使詐降之計?」

曹軍點頭道︰「然也,你乃新降之將,之前一直為曹魏效力,有天然的投降傾向,那曹真新官上任,立功心切,定會中計。」

姜維仍一臉疑惑,不解的問道︰「那東吳鄱陽太守周魴剛對曹休使過詐降計,害得曹魏損兵折將,曹休也兵敗而亡,此番故技重施,曹真定有準備。」

曹軍玩味的笑道︰「正因為東吳的詐降計在前,此番才會成功,兵者,以正合,以奇勝,連你都覺得我方不會使詐降計,那曹真能想得到?」

姜維心中仍有疑惑,見曹軍一臉篤定,只得勉強應下。

「末將試試。」

卻說曹真抵達隴西大營後,立刻升帳,面對滿帳魏將,表現得信心滿滿。

「哎呀,本都督出發前,曾找人算了一卦,卦象說本都督時來運轉,鴻運當頭,果然,沒想到剛來前線,就收到了這個好消息。」

曹真指的好消息,自然是諸葛亮並未隨軍出征。

他安坐在案幾後,修理整齊的八字股抖了抖,說不出的得意。

「據探馬來報,本次蜀軍北伐是由一員叫曹君的蜀將掛帥,諸位可曾听過這員蜀將?」

曹真不待其他人反應過來,又嘿嘿嘿的連笑了幾聲,打趣道︰「那曹姓乃大魏國姓,這蜀將說不定八百年前還和本都督是同族呢,這下可難辦了,讓本都督好生為難啊!」

曹真拍了拍手,見帳中諸將皆被他的話語吸引,一時間意氣風發,之前被司馬懿比下去的郁悶也被一掃而空。

「若是兵敗後殺他,未免傷了同族之誼,若是不殺,又無法向陛下交代,哎呀呀,你們說……讓本都督如何抉擇啊?」

「這有何難?」

曹真重新出任大都督後,作為曹真一手提拔的魏將王雙,表現尤為活躍。

王雙向上首的曹真拱了拱手,建言道︰「待末將擒下那曹君,先問他降是不降,若他不降,再殺不遲,也算全了大都督的同族之誼。」

「還是王將軍想的周到啊!」

曹真尤怕諸葛亮,見此次不是諸葛亮領軍,心中大定,感覺功勛唾手可得。

他見帳中唯一的老將徐晃雙目微睜,立在一邊沉聲不語,與其他諸將的滿心歡愉格格不入。

以為對方不贊同他觀點,頓時發問道︰「徐晃老將軍,剛才的話你可在听?這叫曹君的蜀將你也認得,你且說說該如何應對。」

徐晃為將幾十載,早已悟透為將做人的道理。

雖他並不認為曹君好打發,但這曹真新官上任,意氣風發,又是曹魏親貴,自然不能當面頂撞他,最多只能委婉的提一下建議。

徐晃不慌不忙的上前兩步,回道︰「那蜀將雖不如諸葛亮狡猾,卻有一股悍不畏死的勇武,也是十分難纏,還望大都督小心應對。」

「哈哈!」

哪知徐晃話剛落,曹真便大笑出聲。

「我差點忘了,據說老將軍在街亭與這蜀將交過手,以一萬精兵連攻四日,還被那蜀將給跑了,此番卻不怪將軍,都是那司馬懿指揮不當,畢竟吃一塹長一智嘛,老將軍如此謹慎也是應該的。」

曹真名義上是在為他開解,實則在挖苦。

更是諷刺他為敗軍之將。

若擱在十幾年前,這口氣如何忍得下?

就是曹操當面,他也會頂回去。

不過此時此刻,徐晃早已洗盡鉛華,褪去浮華,是故只是嘆了嘆氣,一言不發的退回隊伍,繼續閉上雙眼作假寐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