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直播鏡頭拉近,大屏幕中現出了林舟彈奏古箏的近景。
這時不少眼尖的觀眾都發現林舟的十根手指上纏著紗布一樣的東西。
「這是什麼?創可貼嗎?」
「因為徒手撥弄琴弦容易劃傷手指?」
「這個叫義甲,是彈奏古箏專用的工具,就像彈吉他用的撥片一樣。」
「據說華夏的古箏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那麼久以前就已經有這種神奇的樂器了嗎?」
正當觀眾們討論古箏時,林舟已經起身,手中又多了一把小提琴。
《吻別》的前奏是由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古箏組成的。
鋼琴和中提琴由伴奏樂手彈奏,林舟則要一人彈奏古箏和小提琴。
悠揚質感的旋律從小提琴中傳出,林舟站在舞台中央,俊逸挺拔,面帶溫和的笑容。
他彈奏的旋律不像海倫.杰森那麼具有攻擊性,他的演奏柔和如水,卻又流暢自如,多了一份自然和雋永。
前奏過後,歌聲響起。
「前塵往事成雲煙。」
「消散在彼此眼前。」
依然溫和平靜,帶著淡淡的哀傷,不像海倫.杰森那麼炸裂,卻讓人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歌曲的情緒中。
「這是一首情歌嗎?」
「說實話,我第一次听華夏的情歌,還挺不錯的。」
「這首歌我感覺可以改編成英文啊!」
「前提是你得從人家手里買下改編版權。」
「這首歌的創作者是誰?馬上去買啊!」
「這歌好像就是林舟寫的」
只听了第一段,歐美觀眾就被這首歌征服了。
和海倫.杰森演唱時炸裂的現場不同,此刻整個演播大廳里一片安靜,所有人都在專心地听歌。
有些歌你可以和台上的歌手一起唱,有些歌你卻只能安靜坐著,滿臉崇拜地仰望與欣賞。
《吻別》的正是這樣的歌。
第一段副歌結束,林舟又拿起了一把薩克斯,蒼涼悲傷的旋律響起。
「這林舟會華夏的古箏,還會我們的薩克斯嗎?」
「感覺好像比海倫全面啊,畢竟海倫只會歐美的樂器。」
「有什麼好吹的?這首歌就是寫的好,第二首未必有這麼好!」
很快,這首《吻別》來到了尾聲,林舟唱完最後一句,再次拿起小提琴,為這首歌的彈奏畫上了一個句號。
只是,這個句號剛畫到一半,小提琴的旋律陡然一轉,從悲傷婉轉變得懸詭黑暗。
接著,站在話筒架前的林舟一邊拉奏小提琴,一邊開口︰
「AveMariagraziaricevutaperlamiafamiglia」
觀眾們都听呆了。
「這是第二首歌了嗎?」
「以父之名?」
「利用小提琴的變奏實現了兩首歌的切換,這個轉場絕了!」
「他這是在說唱嗎?怎麼有種吟誦聖經的感覺?」
「這好像是意大利語?」
「這是意大利歌劇的唱法啊!」
「我的天,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歌劇融入流行歌曲里的!」
不少識貨的歐美觀眾一听這前奏和林舟的詠唱就震驚的雙手抱頭。
也許海倫.杰森的現場更加炸裂,但這首《以父之名》僅憑開頭這段小提琴獨奏和歌劇詠唱,便將這首歌的檔次與其他歌曲區分開來。
在地球,《以父之名》是華語歌壇劃時代王者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歌在發行當天,全亞洲超過50家電台同步首播,創下了8億人同時收听的驚人紀錄。
有人評價這首歌超越了時代。
有人認為這首歌是創作才華集大成者。
而在此刻,林舟拿出這首華語歌壇王者的巔峰之作,也是要向全世界宣告︰華流才是最強的!
放下小提琴,拿起電吉他,站在話筒前,隨著逐漸激蕩的旋律,緩緩開口︰
「微涼的晨露,沾濕黑禮服。」
「石板路有霧,父在低訴。」
他一邊演唱,一邊不斷地變換樂器。
木吉他、貝斯架子鼓鋼琴、木管
人們听得如痴如醉,現場依然沒有任何人發出聲音。
就連歐美歌手席上也是一片寂靜。
當這首《以父之名》快要結束時,里維斯才喃喃開口︰
「這個林舟,已經超出想象了。」
詹妮.凱莉冷哼一聲︰「這兩首歌應該是林舟的極限了吧?我不信第三首歌還能更震撼。」
此時,《以父之名》終于來到尾聲,林舟從鋼琴前站了起來。
微微彎腰,拿起了一個所有人都陌生的樂器。
第三首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