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交趾之議

夜色如墨,雞鳴寺中燈火通明。

王忠跪伏于地,渾身抖如篩糠。

這不是嚇得,這是激動,面見陛下的激動。

「起來答話吧,朕沒記錯的話,你是太子府的管事太監王忠?」

朱棣翻看了王忠遞交的「筆記」,合上之後,抬了抬手,讓王忠起身。

「是,是!」王忠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當場感激涕零︰「奴婢是王忠,陛下竟然還記得奴婢,奴婢真是,真是……」

說著說著,竟當場流下眼淚。

「事辦的不錯,以後去當場當個領班吧。」

下午,在了解了水泥的性能以及造價後,兩位尚書立即拉上李煜前往雞鳴寺見駕,並且把剛回府的戶部尚書夏元吉喊了過來。

三位尚書,外加監國太孫,硬生生的把已經睡下的皇帝叫了起來。

王忠確實是個辦事妥帖的人才,李煜交給他的水泥配方,他帶著工匠們實驗了幾次,成功的和失敗的均詳細記錄了下來,外加各種材料的開支明細。

這便是剛剛朱棣看的那本筆記。

「奴婢謝陛下隆恩!」王忠激動地跪下,連磕三個響頭。

王忠退下後,朱棣親自查看被抬來的水泥板,並親自錘擊測試,對結果大為滿意。

「……修一條水泥路,從順天府往北,貫通草原,直抵北海,沿路築城,修建塢堡,遷徙漢民到此定居,自此,草原無憂矣!」李煜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朱棣是帶兵打仗的皇帝,在草原上修路這個計劃,他自然能看懂這里面的好處有多大。

漢子匈奴,唐之突厥,在往後的鐵勒、回紇、契丹、蒙古……北方草原上的主人換了一撥又一撥,中原王朝強盛時,他們俯首稱臣,中原王朝衰弱時,他們引兵南下;遠的不說,太祖多次征伐北元,總是未能斬草除根,這其中的原因,草原民族居無定所是佔了一大半的。

得先找到蒙古人的部落,茫茫草原上,這可不容易,漢之飛將軍李廣怎麼死的來著?

其次,這幫草原民族,個個弓馬嫻熟,且打起仗來極其惡心。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跑了還時不時的回頭騷擾一下,就像朱棣上次征伐阿魯台那樣,打贏了,但難傷阿魯台根本。

但若是修築一條水泥路,甚至不需多寬,一丈,能容馬車單向行駛即可,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軍隊和糧草輜重在水草豐茂的草原上行軍,和在平坦堅固的道路上行軍,那可是兩碼事!

道路平坦堅固,只要調集足夠的木板車,拉車的甚至不用駑馬,騾子、驢都行!將士們坐板車趕路,不用修正,到了就能作戰!

大軍沿著平坦的水泥路,朝發夕至!

若是沿路築城,修築塢堡,沿途駐軍,甚至以水泥路連成網,將草原分割,使各部落首尾不能相連,大部落分割成多個小部落,中原天子稱天可汗,給各部落劃分固定草場,限定活動範圍……

哎呀呀,美滴很!朱棣想著想著,眼神閃閃發亮,彷佛看到了一盞燈,照亮了自己通往千古一帝的路途。

徹底征服草原啊!一舉解決中原王朝兩千年之大患!始皇帝做到了嗎?沒吧?漢武帝做到了嗎?沒有!李世民做到了嗎?更沒有!可我永樂帝卻看到了希望!

這要是做成了,等閉眼了見了爹,他敢埋怨我搶了大佷子皇位?

好聖孫!真是好聖孫!

「這事兒,不好辦吶!」

就在朱棣浮想聯翩之時,夏元吉一臉難色,說出的話像一瓢涼水潑醒了皇帝。

朱棣緊緊皺眉,眼神里滿是不滿之色,凝望著永樂朝的錢袋子︰「夏卿,怎麼個不好辦了?」

朱棣行事類似太祖,同樣的殺伐果斷,朝堂上的官員處境也就比洪武年間好過了那麼一些,但若是問哪個朝臣最不怕皇帝,那肯定是戶部尚書夏元吉無疑了!

夏元吉不貪,不結黨,辦事公允無私心,更為難得的是,他將戶部打理的井井有條,憑一己之力支撐起了修順天,北伐,下西洋,征交趾等等大事!

換了個無能的戶部尚書,朝廷早就破產了!

是永樂朝離不開夏元吉,非夏元吉離不開永樂朝!

夏元吉好似壓根沒看到皇帝那不滿之色,攤開手,數著手指開始掰扯。

「陛下,臣剛剛看了燒造水泥所需的材料,確實如太孫殿下所言,最貴的乃是人工成本;可開鑿青石,需要用到火藥,這是錢;石膏,也是錢;築水泥窯,是錢;買木炭石炭,是錢;築城,用錢;修塢堡,用錢;駐軍保證築路,又是錢;這些加起來,戶部,早就入不敷出了!」

朱棣臉漲得通紅,可偏偏說不出什麼來,夏老摳算的很清楚,每一項看似不多,可加起來的總量太大了!

「征徭役三十萬,最大的成本便省下了。」宋禮提出了一個建議。

徭役,就是百姓每年要免費出力給官府做工,飯都不管的那種。大明征發徭役還算比較人性化,一般都在百里之內征發,百姓不用千里迢迢去做勞役。

「不可!」夏元吉當即回絕︰「營造順天,征發徭役二十萬,朝廷正在準備北伐,又從九邊征發徭役二十萬了!」

「再加征三十萬,汝想讓陛下成為秦二世乎?況且修路不是幾月就能完工的,耽誤了農時,會弄得百姓怨聲載道!」

從順天府往北修路,自然是征發北方徭役了。

吳中︰「那就募集工匠!」

夏元吉︰「倒也不是不行,但戶部沒錢!」

「秋稅之後……」

「那也沒錢,今年的秋稅都有了去處了,要不把你們刑部官員的俸祿停了,倒也能擠出不少來?」

夏元吉油鹽不進,宋禮突然想到了一條來錢的路子︰「鹽場那邊已經開始用新法制鹽了,太孫殿下提出的經銷商……」

「那至少要等到明歲開春,且不過是一錘子買賣,修路可是個長期投入!」

說著,夏元吉隱晦的看了看朱棣。

這眼神朱棣頓時就明白了!

「好你個夏老摳,感情是看上朕的內帑了!」

內帑現在確實剛剛有錢,鄭和從西洋回來,四十八艘寶船,滿載寶石、紅木、胡椒……如今尚在發賣,每天都有源源不絕的金銀銅錢運進內帑。

「朕的內帑也不富裕,要保證宮內開銷,要賞賜有功將士,還要補貼營造順天府的虧空。」朱棣很不樂意︰「再想別的辦法,入冬之前,這水泥工坊必須建好,且囤積水泥,等明年朕征伐阿魯台之後,立即動工修路!」

「爺爺,孫兒倒是有個主意,能輕易征得百萬勞工,還不用負工錢,只管飯就成。」

正在幾位尚書爭吵,朱棣听了無奈嘆息的時候,李煜突然諫言,說出了自己一早便想好的主意。

燒制水泥可不是個好活,容易得塵肺,折損壽命;采石、修路也是苦差事,這些,怎能忍心讓大明子民去做?

大明百姓多麼淳樸啊,又繳納賦稅,又獻出女兒供權貴賞玩,怎能如此欺壓?須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那麼,就只好辛苦一下大明的藩屬國了!

平日里總喊著大明爸爸,爸爸有事,自然兒子代其勞!

趕巧的是,這會兒南邊恰好有個兒子忤逆不孝,讓大明爸爸挖坑正埋著呢!

「百萬?只管飯?你是說……」順著李煜的思路,爺孫兩個竟同時從嘴里蹦出一個詞來︰

「交趾?」

交趾布政司,以前叫安南國,是大明正在征伐的土地。

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元年),安南陳朝外戚黎季犛篡奪了皇位,改陳朝為胡朝,並在永樂二年上書朱棣請求冊封,稱陳朝皇室絕滅,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為皇帝,朱棣信了他的話,遂封他為安南國王。

可這事沒過倆月,原安南國王之孫陳天平從老撾來投奔朝廷,將黎季犛篡位之事捅了個底兒掉。朱棣大怒,他自己就得位不正,再封一個得位不正的安南國王怎麼行?

冊封詔書還沒到廣西便被追回來了,並下旨嚴厲斥責黎季犛!

黎季嫠便上書自辯,並恭請陳天平回國即位。在永樂四年的時候,朱棣便派都督黃中率五千名士卒送陳天平回去,大理寺卿薛岩擔任副手。

本來挺好的一件事兒,陳天平回去也不過是個傀儡,黎季犛依舊把持朝政,過些年讓陳天平「無子而終」便罷了,大明有了面子,這事兒也就過去了,黎季犛不過是晚幾年當國王而已。

可黎季犛也不知中了什麼邪,竟在芹站埋伏軍隊,公然殺死陳天平,甚至連大明大理寺卿薛岩也被殺害了!

騙人回去,剛進家門口便立即翻臉,連明使都給殺了,這是公然抽打大明爸爸的臉面,周邊藩屬國都看著呢!這事能忍?

大明立國四十載,威服四夷,除了倭國那次,何曾丟過這麼大的臉?朱棣聞訊大怒,于同年九月命朱能為征夷將軍,張輔為右副將軍,率領豐城侯李彬等十八位將軍,調兵二十萬,會同左副將軍、西平侯沐成分道進討安南。

一月後朱能病逝,又命張輔掛帥。

大軍吊民伐罪,犁庭掃穴,用時八個月,徹底剿滅黎季犛偽朝,抓獲黎季犛及其諸子、諸王、將相大臣等人,用檻車裝了拉回了應天府。

安南即平,其後,「朝廷遍尋陳朝王室的後代未果」,遂廢安南國,設交趾布政司。

張輔也以滅國之功進位受封英國公。

可惜,好景不長,張輔剛走,交趾即叛。

朝廷又遣張輔南下鎮壓交趾,自此數年,交趾陳季擴叛軍乍服乍叛,雖不成氣候,但屬實麻煩,也更加惡心,現如今,張輔還在努力清剿叛軍。

好在,交趾產糧,足以供應大軍所需,不至于拖累朝廷朝政,若不然,夏元吉早就以頭撞柱了!

「爺爺聖明!」李煜拱手提議道︰「孫兒所言,正是交趾那邊。」

「交趾土人,不服王化,乍服乍叛,毫無道德信義廉恥可言,明面上與朝廷若即若離,暗地里卻支持陳季擴的叛軍,擅殺我朝百姓,縱使學了些儒家經典,也不過是沐猴而冠!不若命英國公徹底改撫為剿,所到之處,盡遣土人北上修路,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李煜的提議相當的狠毒,三位尚書卻沒有任何反對之言。不僅如此,夏元吉還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顯然是頗為贊同太孫的提議。

「這……不太好吧?」朱棣權衡利弊,略帶遲疑。

他想當千古一帝,可太孫之策,可謂絕戶之計,若是用了,肯定會背上罵名。

「爺爺,交趾乃是膏腴之地,叛亂不止,如此混亂,英國公所部都能自給自足,可見交趾產糧之豐富。」李煜不斷地誘惑道︰「交趾之地,兩河灌既,溫度適宜,降水充足,稻可一年三熟,孫兒听說當地土人隨意往地里撒一把種子,也不認真打理,卻從無餓餒之苦,可見此地富足。」

「反觀我大明百姓,一年四季辛勤勞作,所得不過溫飽便已是幸甚,若是踫上天災,卻要賣兒賣女了!」

「如此膏腴之地,卻被一幫猴子佔據,豈有天理乎?當盡遣土人,將屋子打掃干淨了,騰出土地來,自大明移民百萬,交趾安定,憑此一省之地,產糧足以供應我朝南方七省!」

李煜一通話說完,朱棣還沒怎麼著呢,夏元吉眼楮都綠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他打理戶部十年,對朝廷的家底可太清楚了!

中原王朝缺糧!自古至今都缺!如今雖是盛世,可百姓碗中從無半點葷腥,勉強溫飽便不錯了;若是趕上天災,難免家破人亡。

乍听一年三熟之地,夏元吉如何忍得住?

去它的仁義道德吧!仁義道德可沒有百姓重要!聖人都講究華夷之辨,大明的仁義道德,那是對自家百姓的!交趾土人畏威不懷德,就該像太孫諫言那樣,全數捕了,騰出土地來讓大明百姓更重!

夏元吉往前一步,剛想開口說話,沒承想李煜的動作比他還要快。

李煜深躬一禮,面帶悲天憫人的慈悲之色︰「爺爺命孫兒監國,孫兒既是監國太孫,自當擔承國事!」

「為我大明億萬百姓計,孫兒不懼罵名,當做此罪在當下,功在千秋之事!雖千萬人,吾往矣!」

李煜是真不怕罵名,先天高手其壽一百六,自己活著,誰敢罵?等自己駕崩之時,早就熬走多少代腐儒了!誰還能記得這事?

夏元吉听罷,同樣躬身一禮︰「太孫慈悲!」

朱棣眼淚都快下來了,雖然總感覺有哪里不對,但此情此景,怎能多想?

果真是好聖孫啊!朱棣同樣是殺伐果斷的性子,起身一把扶起李煜,眼眶泛紅,笑罵道︰「朕還沒死呢,朕死了還有你爹,什麼時候輪到你一力承擔了?」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不過是區區土人而已,朕擔的罵名還少麼?不差這一件!」

「三位愛卿,就太孫此議,寫個章程如何?」

「傳旨,明日開奉天殿,召開大朝會,廷議此事!」

說是廷議,但皇帝動心,此事差不多也就定了下來,大朝會上不過走個流程而已︰你們看,這可不是朕一意孤行啊!這是滿朝文武共同擬定的!要挨罵,大家一起來!

李煜與三位尚書走後,朱棣坐在燭火下,愣了良久,不斷的思索今晚之事。

卻突然明白過來,今晚上,自己被孫兒一直牽著鼻子走了!

明明一開始說的是水泥築路之事,卻扯到交趾土人身上了?怕是孫兒早存了清剿土人之心了?

也對,他是監國,應該是知道了交趾那邊的情況。

朱棣突然自嘲的笑了起來。

「這猴崽子!行,算是學到了老大的幾分真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