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八章 南下,擂鼓山(兩章合一)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蘇轍遠遠地看著這一幕,怔在原地,長嘆一聲。

手握傳國璽,稱孤道寡,口呼萬歲,這吳王是一點都不隱藏自己的野心了!

更坑弟的是,自己那不省心的兄長已經投靠了吳王,或許,自己也必須做出選擇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轉眼間,距離李煜率軍踏破遼都已經過去近五個月了,北方的天冷得早,已是深秋時節,候鳥南飛。

黃河岸邊,聳立著萬余騎兵,連帶他們空閑的戰馬、駑馬,竟是一眼望不到邊。

四個月多前,李煜攻破遼陽,俘虜遼國中樞,覆滅契丹之後,就地轉化俘虜組成輔兵。

無論是漢人還是契丹人,其所求不過是每日溫飽,傳宗接代而已,李煜開出的條件很是優厚,再加上契丹已亡,俘虜們自然不會為遼國殉葬,無論是漢人、渤海人還是契丹人,應者如雲。

李煜迅速招納十萬「輔兵」,以神機營將士為中低級軍官組成骨干,武器則為繳獲的冷兵器。

名為「輔兵」,這是相對于使用火器的神機營而言的,其戰斗力一點都不輸于大宋精銳的西軍。

整軍之後,全軍改稱大宋吳王軍,以一個火器營搭配一萬輔兵,兵分十路,開始接收遼國故土。

契丹中樞已滅,遼國已亡,各地州府或傳檄而定,或棄城而逃,或有頑抗到底者,也一一被大軍剿滅。

除卻燕雲之地略有波折,與想著趁火打劫的宋軍發生了幾次沖突之外,至八月中旬,除遼國西京大同府里還有最後一只契丹殘余外,遼國故土基本平定。

當然,這是指的遼國的膏腴之地,遼東,燕雲,上京等繁華之處,東北的興安嶺、蒙古高原等邊緣之地,就只能等來年開春再行平定了。

這些地方,遼國原本的統治也很薄弱,基本上屬于羈縻之地。

遼國滅亡,大宋自然也沒閑著,趁火打劫,朝廷妄圖拿下燕雲十六州,完備關防,抵御有不臣之心的吳王。

奈何,宋兵的戰斗力太渣了,對上如狼似虎的吳王軍,實在是不堪一擊,見識過大炮的威力後被嚇得崩潰,最後不僅偷雞不成,還蝕了把米,不僅燕雲十六州沒落進手里,還被吳王軍「奪」了河北之地,將「防線」推進到了黃河沿岸,更有甚者,不少宋兵貪圖吳王軍的高待遇,棄營投奔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這叫「換防」!都是大宋的軍隊,什麼你的我的,誰來守城那還不都一樣嘛!

不過,過了黃河,就是大宋的東京開封府汴梁城了!也就是說,吳王兵鋒直指汴梁,趙煦已經惶惶不可終日,遷都之議屢次提出,均被朝臣否決。

朝臣們想的很簡單,無非就是換個皇帝而已,換來換去還是大宋,倒霉的又不是自己,遷什麼都!這治理天下,無論如何也少不了讀書人不是?他趙頵總不能壞了祖制,對士大夫下手吧!?

至八月底,吳王軍所部原神機營戰兵五萬,輔兵膨脹到二十萬。

李煜也將治所從遼陽府遷至析津府,又從海外調來大批行政人員,與就地招納提拔的小吏一並,形成遼地的統治機構。

又在軍隊的主持下,大肆清算遼地貴族階級,將土地收歸「國有」,然後均分給百姓,雖然一開始各地爆發出激烈的反抗,但因為這項政策抓住了佔絕大多數平民的人心,又有軍隊做依仗,反抗被鎮壓,有海外成熟的管理經驗,這項政策順利推行了下去。

不過,此令一下,卻在宋地引起了軒然大波,朝中大臣紛紛叫囂吳王此舉乃是破壞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是欺壓士大夫階層,是不折不扣的暴君行為,總之,各種黑水都往李煜的腦袋上潑,更有甚者,竟然傳出了吳王非英宗皇帝血脈,乃是太皇太後與狸貓野合生之,是妖魔轉世的傳聞。

得虧此時太皇太後已經病入膏肓,不省人事了,要不然編造這等瞎話的朝臣,怕是落不了好。當然,一般的朝臣也不會想瞎了心去編排太皇太後,能干出這等下作事的,無非是曾被太皇太後欺壓過的,比如趙煦……

吳王沒收土地分給百姓這一手,是他娘的在掘咱們士大夫的命根子呀!這事兒要是成了,那幫子賤民豈不要騎到咱們讀書人的腦袋上去了?這豈不是亂了綱常!此時的大宋朝堂空前的團結,完全不復月初時眾臣得過且過的態度,紛紛上書參劾吳王有不臣之心,誑奪河北之地,請官家調兵勤王,嚴加防範,更有催促趙煦御駕親征,掃平不臣的。

趙煦從善如流,欲調西軍來京勤王,西夏兵馬卻蠢蠢欲動,西軍動彈不得。無奈只能下發詔書,抽調幾路廂軍入境,與從河北之地退回來的禁軍邊軍一同擔負防守黃河沿線的任務。

好在天氣愈漸寒冷,想來用不了多少時日黃河便封凍,倒是能暫時阻擋住吳王的水軍戰船。

李煜卻沒管那麼多,反正實力遠超朝廷,等一個合適時機,平推過去就是了。李煜又在析津府坐鎮了一個月,待海外來的行政人員都熟悉了管理職位後,命吳王妃周氏署理軍政,蘇軾蘇轍輔之;設大都督府管理軍事,升楊破奴為大都督,一並協助王妃。

世子趙孝奕讀書讀傻了,李煜才不用他呢!

九月下旬,趁著黃河尚未封凍,李煜親率一萬鐵騎,行軍至黃河邊,孟州渡口處。

此行,李煜還帶上了八月份乘船來到析津府後,在四大長老的主持下召集丐幫眾舵主至析津召開大會,恢復了丐幫幫主身份的喬峰,現在已經改了本名為蕭峰,和丐幫四大長老,以及一直跟著照顧蕭峰的阿朱姑娘。

從當初被李煜擄到流求之後,小半年的相處,兩人也漸漸催生出情愫。只是蕭峰至雁門關外看過崖壁石刻後,顧慮自己身負血海深仇,對阿朱的情誼一直不敢點破,兩人之間就這麼別扭的相處著,只差最後一層窗戶紙沒捅破,讓看出端倪的李煜好不著急!這不耽誤自己完成任務嘛!

李煜轉過頭去,懶得搭理這一對鴛鴦,從隨身空間里取出M1911,忿忿的瞄準眼前平靜的黃河水面之上,距離自己二十丈外的一艘行舟,連續扣動扳機,三發子彈似流星般打在行舟上一名綠袍官員腳邊的甲板上,破口大罵道︰

「吳王你不認識,機關槍你認不認識!?」

本來計劃的挺好的。

李煜算著時日,率領一萬鐵騎南下,過黃河,去洛陽附近的擂鼓山轉一圈,再去少林寺了解一樁江湖恩怨,然後領兵入京,去見太皇太後最後一面,順便從太皇太後那里「名正言順」的弄一份詔書。

至于汴梁城內的小皇帝趙煦和朝中大臣們是否會同意李煜領兵去吊孝,李煜壓根沒考慮他們的意見。

這不是有一萬鐵騎在嘛!這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騎兵,嚴格劃分,這是使用戰馬的火槍步兵,戰馬只是行軍或者追擊時的工具而已,一人三馬,馱運武器彈藥,鎧甲糧草。這一萬人馬,足以橫掃汴梁了!

可惜,行軍至黃河邊上的孟州渡便踫上了釘子。

孟州津渡場的監渡官是個讀書讀傻了的死心眼,遠遠地听到騎兵行軍的馬蹄聲,趕緊叫上渡口的兵丁,將渡船全數劃至河對岸了,待李煜率領大軍趕到渡口的時候,整個渡場空蕩蕩的,唯有身穿綠色官服的監渡官立在離岸邊二十丈外的行舟上,笑咪咪的看著找不到渡船的「敵軍」。

李煜無奈只能上前表明身份,反而被監渡官訓斥了一通,言其忤逆不孝,領兵進入京畿之地,怕是要圖謀不軌,自己是絕對不會與其渡船的。

雖然吳王圖謀不軌全天下有識之士都看出來了,但畢竟沒有真正的舉旗造反,朝廷懼其實力也沒有剝奪李煜的王爵,明面上,李煜還是大宋的吳王。

當然,曾經有那麼一道旨意是貶為琉球郡王的,但兩個傳旨天使一個被再次閹割後,一路顛沛流離要飯回的汴梁,另一個干脆就投了吳王,再加上朝廷後來得知遼國滅亡,就干脆裝作沒有發過這道旨意了。

這樣的身份,當著屬下的面,被一個小小監渡官教訓,李煜臉上自然是掛不住的,當下不由分說便掏槍恐嚇。

「吳王殿下若是非要渡河,那便率幾十護衛過河便是,何苦要帶上如此大軍!」自己腳下甲板崩裂,木屑打在身上生疼,監渡官嚇得雙腿一哆嗦,幾乎要站不住了,口中卻依舊不改言辭︰「汝領兵入京畿,意欲何為?」

「你TM有種!」李煜嚷了一句,卻也不得不佩服這是個忠于職守的硬骨頭,見嚇唬不了他,索性改變方略,對著身旁正和阿朱竊竊私語你農我農的蕭峰說道︰「蕭大俠,孤听聞你……蕭大俠?蕭峰!」

「啊?殿下叫蕭某?」蕭峰一愣,趕緊轉過頭來。

這他娘的還是那個行俠仗義的丐幫幫主嗎?怎地遇上了兒女情長,就淪陷在溫柔鄉里了?李煜嘆了口氣,對蕭峰身後的矮胖宋長老幽幽的說道︰「哎,老宋頭,雖說現在已經沒了漢人契丹人之分了,但丐幫有如此幫主,前途堪憂啊!你們有沒有想過換一個幫主的?」

「呵呵,殿下說笑了。」宋長老自然听懂這是在開玩笑。

阿朱羞澀的低下頭,蕭峰干笑兩聲︰「殿下有何事要說與蕭某?」

李煜指著河面,「孤听聞你輕功不錯,可能踏水渡江否?」

「眼下這河水的寬度自然是可以。」蕭峰打量了一下近兩百丈寬的河水。

「那可否踏水而渡,擒下對岸那幾十艘渡船上的兵丁?讓他們把渡船搖過來?」

「殿下稍待片刻!」

蕭峰點點頭,答應一聲,一拍馬背,戰馬發出希律律一聲嘶鳴,前腿一彎,竟跪倒在地。

原來是蕭峰練得都是大開大合的功夫,就連輕功也是這個路數,在馬背上借力,戰馬自然承受不住他的力道。

「我的戰馬……」在路求索的都囔聲中,蕭峰整個人凌空飛起,像一只老鷹般躍向河面,眨眼間竟沖出了七八余丈距離;快落水時,腳尖在水面舉重若輕的一點,河水砰的一下炸開,蕭峰的身體卻再次升起,向著前方躍去。

循環往復,不多時,便已經登上了對岸的一艘渡船。

李煜好生羨慕,拿起掛在脖子上的望遠鏡湊到眼楮上,幽幽的說道︰「其實他可以行至岸邊再出發的……」

行舟上,看到這一幕的綠袍監渡官跳腳大罵︰「果然是俠以武犯禁!這些江湖賊寇!」

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負責渡口行船的兵丁只不過是一些地方上當值的廂軍,如何會是武功高強的蕭峰的對手,盡管綠袍官員跳腳大罵,但被嚇唬住的兵丁哪里還肯听他的話,按照蕭峰的吩咐乖乖把渡船搖了過來。

李煜倒也沒為難這個盡忠職守的監渡官,只是把他關押了起來。幾十艘渡船,大軍渡河足足用了一天一夜,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盡管如此,河對岸的洛陽城里的宋軍依舊躲在城里觀望,不敢出城阻止。

過河後,李煜放掉監渡官及其手下兵丁,率領大軍,大搖大擺的從洛陽東境穿過,直插洛陽城東南八十多里的擂鼓山。

在本地重金尋得兩名山村百姓作為向導,在向導的帶領下,一路行軍進入山區,行了半日,地勢也越來越高,道路也越來越窄,大軍被拉長數里。

休息了一陣,用過干糧,又行數里,忽見前方有一山澗,周圍竹蔭森森,景色清幽,巨竹搭成一個涼亭,構築精雅,隱藏在竹海之中。

涼亭之中,左邊有四五名做鄉農打扮的青年漢子,各手持兵器,正與右邊穿著奇裝異服一群人對持。

李煜率領大軍靠近,卻早就驚動了這兩撥人。

待走到近前時,那群奇裝異服里走出來一個山羊胡子,豪橫的指著李煜問道︰「我等在此聚會,官府的人來此作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