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潁州啟程回到長安,李賢先是拜祭了昭、乾二陵,畢竟是打著祖宗的名頭出去的,不磕幾個頭,李賢的心里也過意不去。
河南道一行,讓李賢看清了一些人,也看清了一些事。原本一定下不了的決心,他也終于下了,警示不足以顯示法度的威嚴。
于是,當即下旨,晉馬遵為御史大夫,提領御史台,爵進高唐縣公。李景桓為江夏郡王、李崇義為河間郡王、李孝逸為淮安郡王。
四人共提御史台,百騎司,大索天下官吏,凡事涉陳州、潁州之官吏,立即羈押待審,抄家取證。凡涉及桉件之人,不必請旨,不論身份,即刻下獄。
聖旨一下,朝野是一片嘩然,馬遵在陳、潁殺了多少官,早就背上了酷吏之命。李景桓三王,更個個都是殺坯,如此一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進了百騎司,能有多少無辜之人,被牽扯進來,還不知道呢!
是以,不少官員都跪在宣政殿前,請皇帝收回成命,勿要一小度大,因小失大,不可以用酷吏治國。這可是會給子孫後代,留下惡例的。
「陛下,陛下,馬遵在潁州,屠戮官員府吏,高達三百五十余人,手段殘忍,懸頭于市,他就是本朝的張湯啊!」
「陳州官吏謀反,與其也月兌不了關系。如果,朝廷的欽差都這麼干,那豈不是要人人自危。」
「陛下,國家有法度,朝廷有律令,犯官再可恨,自有國法處置,不應以酷吏加刑啊!」
「天下官吏,仕林學子,可是看著您呢?您不能放縱了自己,害了大唐啊!」
看著群臣在殿外「仗義執言」,郝處俊、張文瓘、岑長倩、狄仁杰幾位宰相,都不住的搖頭,這些人都當官當湖涂了。
皇帝少小從軍,性格堅毅,什麼風浪沒見過,前朝內斗波詭雲譎,後宮內訌暗流涌動,從來都沒被他沒放在眼里過。
真是讓他下這麼大決心的,是民憤!民憤如此之大,是在戳他軟肋,所以嚴懲這些宵小墨吏,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就像皇帝在下旨的時候,給諸相講的見聞︰一個老嫗,拿著官府放的賑糧,坐在路邊傻笑,嘴里喃喃著,小孫孫終于有飯吃了。
可實際上,她的小孫子,早在半個月前就餓死了。而她自己,也是笑著,笑著就斷氣了。她,傷心死了。
老嫗死的時候,李賢就站在她身邊,他能感覺到老嫗的心中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不通經典的她,甚至還可能在彌留之際,還在責怪自己,為什麼要把子孫帶來這個世上來受苦。
李賢是個有大志,且自控力極強的皇帝,入主東宮後,一直追求「家己人足,斯民小康」為治國l理念。
可這善始不易,善終尤難,皇帝這剛墊起一塊磚,他們就推到一堵牆,專門跟他唱反調,往他的心窩子里扎刀子,能不死麼?
至于臣工們擔心的問題,恰恰是諸相最不擔心的。時至如今,皇帝的統治已然不是剛登基時的情形了,他可以像先帝一般予取予奪。
「懷英啊!你不進去請示一下聖意?陛下不說話,沒法收場可。」
張文瓘純粹是耍心眼,任誰都能看出來,他這是拿狄仁杰當槍使。可這事啊,還就他合適,誰讓他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宰相呢!
「張相,您老可別拿下官開玩笑。陛下的脾氣,誰人能逆?」
「自從先帝駕崩後,這天地間,唯一能讓皇帝改主意的,非皇後娘娘莫屬。」
是的,諸相等人不反對皇帝懲治貪官污吏,但的確怕皇帝盛怒之下,殺了這些敢于覲見的官員。
在他們之中,也許有人是心懷詭譎,但絕大多數,都是耿直的忠臣。殺了實在可惜,也寒了忠臣們的心。
皇帝與皇後,是患難夫妻,亢儷情深,去求娘娘來幫著說句話,的確不失為上佳之選。
正在諸相琢磨著讓誰去叩闕的時候,狄仁杰揚了揚下巴,笑道︰「瞧,來的還不止是娘娘呢!」
待諸相一眼望去,便看到太子-李隆璟,牽著皇後的手,一蹦一蹦的,從御道上來。
而小太子看到諸相後,眼楮就盯上了他的老師-岑長倩,掙月兌母親的手,張著小胳膊便跑了過來,要老師抱抱。
「臣等參見皇後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也就是諸臣向皇後行禮之時,岑長倩也只能拱了拱手,隨手抱起李隆璟。太子與他這位老師親厚的很,他可舍不得自己的學生,掉淚包子。
「諸相公,臣工都平身吧!」
「本宮知道你們要說什麼,可你們也得清楚,卿等此為無疑于逼宮!」
皇後之言一出,諸臣工立刻俯地,口稱不敢!逼宮可不是開玩笑了,這些人里,有一個算一個,就是借他們一萬個膽子,也沒人敢行逼宮之事。
同時,皇後也向諸臣工表明了一個態度,後宮不得干政,這是祖訓,她不敢效彷太後,行干涉前朝之事。
今兒來,不過是太子吵著要見父皇而已,所以他們的事,皇後她不管。
表達完自己的意思,皇後還對李隆璟招了招手,示意其過來,然後在兒子耳邊滴咕了兩句。
隨後便見李隆璟,搓著小手,女乃聲女乃氣的說道︰「諸臣無禮,皆罰俸半年,著逐出宮去!」
恩?
狄仁杰是第一個反應過來的,隨即喝令殿前的侍衛︰「你們都聾了,听不到太子殿下的教令麼?」
直到這時,伺候在下面的侍衛才反應過來,女乃女圭女圭再小也是國儲,他的話也是有效力的。于是,不敢耽擱,在程伯獻的指揮下,將臣工們都架了出去。
「老臣等謝過娘娘的恩典。」
是的,他們是該謝皇後,太子懂什麼啊!還不是皇後怎麼教,他就怎麼說。娘娘宅心仁厚,為臣工們扛下此事,怎麼謝都是不為過的。
原本,郝處俊等還盤算呢,換成皇帝最輕也得受杖一百。與逼宮的罪名比起來,罰半年俸祿,簡直是便宜他們了。
「本宮說了,後宮不得干政!要謝,你們還是謝太子的好。」
對對對,撫額歡笑的諸相,又彎下了腰,拱手言道︰「臣等謝過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