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六章 豬瘟山

是夜。

老狐入夢。

「池哥一切安好,吾心甚安。」

「小青小白都好?」

「都好,小青已經褪下一張蛟蛻,另外,小白竟然也褪下一張蟾衣。」涂山孑說道,「此地武者氣息太濃,我不敢久留。」

「等幾天吧,等我的新山頭到手,你們再回來……蛟蛻和蟾衣都保存好,我有大用。」

打了聲招呼,涂山孑就匆匆離開夢境。

濱溪莊園屬于高檔小區,住在這里基本都是武道強人,業主家家戶戶都是力士境、勇士境,如郝伯昭這樣的武士境也有好幾位。

氣息強盛,邪祟根本不敢靠近。

也就是涂山孑被雷 之後,身上邪祟之氣盡除,才敢前來托夢。不然的話給它十個膽子,也不敢來濱溪莊園。

九十年道行,並不足以讓它在人間橫行。

這也是它一心想要渡過人胎之劫,以人類身份重新修煉的原因,人類才是大夏民國的主宰,這個世界的主宰。

強橫如渡劫的墨坎蛟,最終依然被斬成兩截。

可見異類想要在大夏民國生存,道路有多麼艱難——連瑞獸尚且如此,更遑論邪祟了。

一連三天,池橋松都在裝病。

每期的《彭蠡晚報》他都會看,可惜一直沒有找到署名陸瑜的稿子,也沒有其它關于自己的新聞報道。

說白了,與連鍋端彭蠡四鬼的打鬼行動相比,他那點功勞實在太小。

小到提了兩句之後,就再沒有人關注。

「浮名而已,往後名利唾手可得,現在又何必患得患失。」池橋松自嘲一笑,來到別墅後院,練起了《大力神拳》。

似乎是累積足夠。

這一次練拳,他腦海中靈感爆發,一招一式,展現出十幾種不同 獸的姿態,赫然將《大力神拳》的門竅模到。

只可惜。

薄田還在腦海中,暫時沒法施肥觀察,這門《大力神拳》需要多少包肥料。

「肥料庫有三包肥料,本來到五月又能凝結一包,但現在收回了薄田,無法吞吐天地靈氣,怕是要推遲一陣子。」

他默默計算。

小青褪了一張蛟蛻,至少六包肥料。

小白意外褪了一張蟾衣,池橋松听過蟾衣,是一味貴重的藥材,想來拿著肥田之後至少能得一包肥料。

畢竟怎麼說,小白也是吉祥之物,與等閑靈獸不同。

「不過也難說,就小白那呆傻模樣,看不出來哪里有靈性……它跟小青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池橋松感慨。

小青的靈動,小青的天賦,那是肉眼可見的強大。

小白的呆傻,小白的懶惰,那也是肉眼可見的清晰。

「算來算去,現在只有十包肥料,希望《大力神拳》不用太多肥料。」他清點完肥料,就迫不及待想要種田。

每耽擱一天,就是耽擱一天的武道進取。

一個星期的時間彈指而過。

五月初的天氣愈發灼熱,自無毛老狐渡劫那場大雨過後,過去有大半月時間,墨坎縣又是滴雨未下。

「穿越過來,有一年多了。」

站在一座荒山山頭上,池橋松莫名有些想家。

池父抽著旱煙,和池橋松站在一塊。

「這山頭比一道坎大多了,縣里真大手筆,直接劃給了咱家,地契上的紅章我看了好久,是林業所的章不假。」

一道坎高低不過百米,整個大約五千畝左右。

但是這座新山頭高度大約有一百五十米,比一道坎稍微陡峭崎區一些,佔地粗略計算大約有兩萬畝。

距離縣城半個小時腳程,騎車只要十分鐘。

就是沒有正經道路。

縣城通往一道坎有一條水泥路,在這條路一半的位置修了一條寒酸的石子岔路,這條石子路就通往這座荒山。

大約二十年前,有個富戶承包了這座山頭,在山上養豬。

結果犯了豬瘟,豬全部死絕,富戶當時就賠個底朝天,過不幾天便吞槍自殺。這座山也就又荒下來。

附近幾條山溝的村民,就喊它為豬瘟山。

池橋松跑了縣城周邊好多地方,最終還是覺得千里翠隴陵邊上的山頭,比較適合種田,于是就挑中豬瘟山。

距離縣城近,進出千里翠隴陵方便。

而且山腳下有一條小河環繞,將山頭與周邊山頭隔絕開,附近沒有村民居住。

當然。

在登記造冊寫地契的時候,池橋松嫌棄豬瘟山不好听,就改為了池家山——這名字還是小姑父溫一祥提的。

小姑父心不在種田上面,一心想著日後回縣城做生意。

所以並不介意山頭被叫做池家山。

「改造起來,是個大工程呢!」二叔戴著草帽,扛著鐵鍬,滿頭大汗的走上來,身後跟著大黃狗和七只小狗,「可惜一道坎那邊有穢氣,不然那些鐵絲網都能搬過來,節省不少材料。」

一道坎已經不能住人,包括山腳下的房屋,都被拉上警戒線。

池家村整體搬去了馬路對面。

賠償什麼的,都由縣里承擔,還免了十年的稅。

「從頭開始干吧,這是屬于咱家的山了,跟一道坎不一樣。」池父心里偷著笑,屬于自己的土地和承包的土地,那是兩種概念。

以農民的樸素觀念,承包來的地,種得再熟將來也要交回去。

但是自己家的地,那是世世代代可以傳承的地,需要仔仔細細照料,才能養育一代又一代兒孫。

二叔滿臉的贊同︰「是咧,干活都有勁!」

池橋松笑道︰「二叔,你不用著急,等幾年,我把周圍幾座山頭都買了,交給你種去。」

二叔頓時把臉耷拉下來︰「那不行,那不行,你二叔還等著沾你的光,將來做大生意呢……種田哪能種一輩子。」

他從來就不是安分的人。

以前最窮的時候,也沒想過種田,寧願跟二嬸在縣城里打短工。

和小姑一家一樣,二叔一家也都等著池橋松發跡當大官,將來好跟著過上縣城里的好日子——大夏民國的農民是最貧苦的階層。

有選擇機會的話,沒有人願意回家種田。

池父敲了敲旱煙桿子,打斷道︰「好了,小松,你有事就回城里去。馬上要去新環境工作,多跟你師父學習,他官場經驗足。」

這一周時間里,郝伯昭連番運作。

池橋松不僅成功立下二等功,轉正為新右會的正式社員,而且還成功接任清淤辦主任職位,成為朱大帥手底下的一名基層干部。

這是大夏民國的正式公務員編制。

將來不管哪位流水的軍閥當家做主,池橋松都是鐵打的地方官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