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二章 時光荏苒

轉眼間到了五月中旬,天朗氣清,樹木蔥郁,蟬鳥齊鳴。

就在昨日,崔主薄獲得府城加蓋了州治公章的文書,有了代縣令的正式名義。

畢竟距離冬日遴官銓才還早,吏部只是記了個缺,等到時候一體補齊,而且這種重要官職,有的是人爭,免不了中飽私囊上下其手一番。

崔主薄知道自己不可能最後升任真縣令,但也很高興,能掌握一年半載的權力,那也是極好的,只要干的不錯,再好好活動活動,到時候升任縣丞問題也不大。

宋伯玉這段時間沒有閑著,幫助崔主薄穩定局勢後,又獲得朝廷第三次旌表義士的文書,趁機成為代治粟吏,獲得管農事、興水利的大權。

其實他直接任正式吏役也可,但為了能順利進入靖平衙門,宋伯玉選擇了代職。

他要治理的重點就是大澤地區,這里如果只是荒著太過可惜,但大澤每到夏季都會洪泛,耕種不易。

宋伯玉有潯水龍王吳成民的夢泡,可以隨時進入其中,這段時間更是經常在夢中與吳成民的僚屬一同觀大澤地理,規劃籌建大澤水利工程。

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在潯水支流處營建大澤分水堰;二是在新形成的赤澤湖修防洪堤;三是疏通和新建灌溉溝渠,並營建分水堰到赤澤湖的主水渠潯赤渠。

如此就能起到蓄洪、泄洪、灌溉、飲水等多種效果,將大澤附近全部化為良田,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這個工程很龐大,如果沒有吳成民的僚屬們一同推演籌劃,宋伯玉還真不一定能弄好。

但即使如此,想在來年三月建完,也非常困難,宋伯玉這段時間除了命四靈神入夢與各地大戶詳談,就是動員四鄉百姓,許諾分未來的大澤良田三十畝,在此處新建一大澤鄉。

這確實管用,大戶、貧民都有所意動,財用和人力就算是勉強足了。

宋伯玉本人更是親自上陣,除了夜間休息,幾乎是不分晝夜的直接肉身碎岩扛石擔沙築堰,令大澤分水堰工程加快了兩倍,一人可當數百精壯漢子。

他的目的當然不是專門為了造福故鄉,而是為了獲得人道功德、鄉民感恩願力和名望。

雖然宋伯玉自己覺得很功利,但宋伯玉這樣的投入賣力的做,別人可不覺得功利,哪有人為了個空名不分白晝碎岩扛石擔沙築堰,而且做好了規劃?

這些一切令他在臨邑的名望又高了一個層次,不但百姓交口稱贊,更有本縣文人宣稱要在大澤分水堰成之日,給宋伯玉刻碑立傳!

除了專注營建大澤分水堰、赤澤湖堤和潯赤渠外,宋伯玉還認真閱讀並在夢境中實際體悟了《金精養劍經》,此仙經乃是宋伯玉第一次獲得關于陰神階段之上的經文。

陰神之上為觀想階段,分為感應、摹刻、擇道和異景四個大境界。

所謂觀想階段,就是觀想一尊神聖,絕大多數人都選擇觀想十柱石神,也有人選擇觀想福德正神尊祇,少數邪修會觀想未知邪神魔神。

感應境界,就是尋覓感應自己要觀想的那尊神祇,努力與之溝通,當溝通渠道順暢穩固,感應境界就算大成了。

摹刻境界,是將神祇的神形摹刻在自己的泥丸宮中,日夜虔誠觀想,不斷將神形凝實,反饋自身,最終能使出神降神打之能,借用神祇的力量。

擇道境界,不同神祇會擁有一種或多種「道」,修士擇一專修,凝聚道之符篆,為日後神通之基,大道有指向天罡三十六法和地煞七十二術的正道,也有三千旁門左道,道之符篆煉成,即功行圓滿。

異景境界,以道之符篆為基,在泥丸宮中創造道之內景天地,有朝一日,內景小天地能外放,暫時替代外部天地的一部分,那就修成了外景,是為圓滿。

《金精養劍經》主修的乃是地煞七十二術中的劍術神通大道,主要思路是蓄金精,養靈劍,在異景境界圓滿時,能形成金行劍冢異景,以金行劍冢替換外部天地進行戰斗。

此經听說來自隕落的古劍修大派紫金劍派,後續還有三冊,更為精妙。

《金精養劍經》唯一的問題或者說代價就是沖動魯莽,只要修此經,都會慢慢變的魯莽強悍、過度自信,說不定紫金劍派就是因此而亡。

陳道榮那日在陰崗山下如此冒失、自信,可能也與此有關。

入夜,宋伯玉將記載著《金精養劍經》的玉簡收入儲物袋,運轉體內四萬一千縷先天元,舒緩身體的疲憊,待行功完畢,他坐床感嘆︰「這冊經文確實精妙,給了我頗多啟發,既然金精可養,那我修行的金木水火土冰雷風殺九流劍氣也應該可養!

至于代價,尋常人可能需要尋安定心神的心法或寶物,但我有功德在身,完全可以養功德靈劍,豁免一切代價。說到底,還是要多積累功德,先早日積功成就一輪功德金光,成為人人都不願殺害和招惹的福德至人才是正理。」

感嘆一番,宋伯玉月兌衣蓋涼被而眠,門外則是靈神宋童正在值守。

銀月夢境之中,他又一次選擇了蕭火旺的夢境,繼續推演劍丘印記之體系。

前段時間一直忙于推演規劃大澤水利工程,不能專注,現在才騰出來所有夢境的時間,正好可以配合剛剛學到的《金精養劍經》,將劍丘印記進行完善。

重點就是將九道劍氣之種融合進劍丘印記,讓劍丘印記化為九個部分,金行可以直接借鑒《金精養劍經》,其他八種的推演就很漫長了。

宋伯玉也不著急,現在不是急于提升實力的時候,道基不穩,最後的成就可能有限,根本無緣成仙。

必須穩扎穩打,完全悟透再說,他甚至準備等一年後,再入一次沉痾陰淵,在那里推演完善後,再行突破。

演道開路不可急,百經養吾經更不易,否則變成文孝先那樣,明明前路就在眼前,卻此生無望,豈不令人扼腕!

夢境之中的推演不覺時間飛逝,轉眼九天過去,宋伯玉再睜眼,天已大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