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牽馬!
這種待遇,無論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對臣子最高的禮儀和敬重。
同時也是最能彰顯臣子所建立的功績。
這種莫大的榮譽,幾乎是每一個朝中大臣夢寐以求的。
非但是皇帝的賞識,更關鍵的是名聲。
皇帝牽馬,經過百姓口口相傳,無疑會為臣子贏來無法想象的名聲。
這種名聲,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
在這個時代,有一個好名聲,無論是為官還是做其他事情,簡直就是無往而不利。
無數官員為官一輩子,連皇帝降階都做不到,更何況是皇帝牽馬。
這份殊榮,這份名聲,甚至比乘坐龍輦更加的夸張!
當然,對于天符帝而言。
同樣也能為他迎來莫大的好名聲。
至少一個禮賢下士,重視功臣的名聲是絕對跑不掉的。
在場的文武百官,全都用羨慕的目光看向李青。
但心中連一點酸澀都不敢有。
因為李青的功績,值得如此待遇。
禮部尚書更是直接開口稱贊天符帝。
「陛下聖明!」
道路兩旁,自發出城迎接大周將士凱旋的百姓們。
見天符帝為李青牽馬,也一個個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口中盛贊李青的同時,也和禮部尚書一樣,稱贊天符帝。
「安國公當真是我大周的頂梁柱啊,若無安國公,北境戰事還真不好說。」
「此戰,光是安國公一人,就滅殺了兩百多萬蠻族,這種功績,當真是前無古人。」
「大周有安國公,何其之幸!」
「離國跳梁小丑,還想趁著蠻族入侵,逼迫我大周割地賠償,真是罔顧人族大義的小人行為。」
「有安國公坐鎮,晾他離國兵強馬壯,也休想佔領我大周一寸疆土!」
在無數百姓的注視之下,李青坐在馬背上,天符帝牽著馬,身後是文武百官。
一行人浩浩蕩蕩向盛京走去。
禮部的吏差,更是敲鑼打鼓,好不熱鬧。
天符帝愣是為李青牽著馬,走完整整三十里路!
引得無數百姓為這一幕嘖嘖稱奇。
一路上听到道路兩旁百姓們的議論聲,听到百姓們的贊美之言。
天符帝七十歲的年紀,牽馬走了三十里路,竟然絲毫不覺得累。
甚至心中有些惋惜這麼快就到了盛京城門。
隊伍後面,王琰手持毛筆,正在奮筆疾書。
將天符帝為李青牽馬記錄在傳世錄上。
天符五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征蠻軍凱旋,陛下率文武百官,出京三十里迎接凱旋之軍。
為表夫子功績,陛下親自為夫子牽馬入城。
盛京百姓,夾道歡迎。
一旁的王薪見王琰所寫,立馬說道︰
「哥,不該這樣寫。你得潤色潤色。就你這樣平鋪直敘,哪里能彰顯今日之盛況?哪里能彰顯出陛下對老師的重視?你得用周圍的環境、百姓和百官們的反應,以此來襯托此情此景。」
王琰愣住了,道︰
「傳世錄又不是演義小說,這樣寫會不會顯得太假了?」
王薪恨鐵不成鋼地搖搖頭。
「古來聖賢出生之時,都天降異象。鄰居家灶台起火,描寫成紅日高照,火光沖天,灶神送子。踫到大雷,就是雷霆震蕩三千里,神獸青龍送祥。
你這寫得太平澹了,如何能夠後世之人感受到老師的風采,感受到老師的非凡和偉大?
來來來,筆給我,我來寫。」
王薪說完,一把從王琰手中把毛筆搶過來。
這時,一旁專門為天符帝寫起居注的太監,听到王薪所言。
登時目瞪口呆,心中喃喃道︰
「原來如此,我說為何我明明真切地記錄了陛下的言行,甚至一些不好的言行略寫,好的地方詳寫。陛下每次強行看起居注,大多都是夸他的話,依舊不給我好臉色。原來是這樣。」
他立馬跑到王薪身旁,想看看他究竟要如何潤色。
待他看完之後,臉上滿是震驚。
「悟了,我悟了!原來起居注應該這樣寫!」
入了盛京之後,天符帝不再為李青牽馬。
而是邀請他同乘龍輦。
待李青登上龍輦後,跟在天符帝旁邊的大皇子滿臉誠懇地說道︰
「父皇,安國公立下如此功績,兒臣想為父皇和安國公駕車,懇請父皇允許。」
天符帝所能想到的,大皇子自然也能想到。
皇帝牽馬,皇子駕車。
這同樣會極大地提高他的名聲,對他競爭儲君之位,將有巨大的幫助。
天符帝深深地看了大皇子一眼,最終還是點了點頭,答應了大皇子的請求。
如此機會,若是大皇子不抓住,那也不配競爭儲君了。
反而會讓天符帝對他大失所望。
果然,當大隊伍進入盛京城門之後,大皇子親自為天符帝和李青駕車,行走在朱雀大街上。
夾道歡迎的百姓,頓時又紛紛議論了起來。
無數讀書人,看到李青如此風光的一面,心中各種感慨。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安國公當真是我輩讀書人的楷模!」
「待凝聚了唇槍舌劍之後,我也要去龍門郡參軍!」
「值此亂世,又逢儒道顯化,正是我輩讀書人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隊伍一路前行。
隨著百姓之間的口口相傳。
幾乎整個盛京都知道天符帝為李青牽馬,大皇子為李青駕車之事。
終于,臨近傍晚時分,一干人等抵達了承天殿。
承天殿內。
文武百官列席。
天符帝端坐于龍椅之上。
此次覆滅蠻族之戰,功勞最大的一行人,立于大殿中央。
「封蠻族聖城,為大周開疆拓土三萬里,將整個蠻族草原都囊括到人族疆域當中。此番功績,當得上前無古人了吧?」
天符帝笑容滿面。
作為君王,他內心的激動和興奮,比任何人都要來得強烈。
絲毫平靜不下來。
禮部侍郎李璨上前一步,道︰陛下,便是人皇治世之時,蠻族都只是向我人族稱臣納貢。而我大周,卻滅其族裔,盡佔其疆土。此功,當得上前無古人!
滅蠻族,永絕大周北境之患。同時大周將獲得無數上好的戰馬,能夠組建更多的騎兵!也能獲得大量的牛羊,短時間內國內不再有饑荒之憂。
朝堂之上,又有安國公此等社稷之臣。
這昭示著大周國運蒸蒸日上,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盛世!
李璨這番話,既對天符帝的胃口,又在不知不覺之間提醒著眾人,這些都是李青的功勞。
「哈哈哈!」
在一眾臣子的附和聲中,天符帝長笑三聲。
「有功就有賞,此番出征之將士,當按軍功爵論功行賞!」
說著,他看向吏部尚書,道︰
「立功之人的名單,早在五天前就給了你們吏部。將士們的賞賜,可擬了出來?」
聞言,吏部尚書臉色一僵。
支支吾吾地說道︰「回陛下,這幾天吏部上下,全都在忙北境將士們論功行賞之事。除了安國公之外,所有立功之將士的賞賜都根據軍功爵制擬了出來。」
天符帝眉頭一皺,「為何安國公的賞賜沒有擬定?」
吏部尚書看了眼天符帝,有些欲言又止。
但又擔心被同僚攻訐,咬了咬牙,說道︰
「陛下,安國公在滄瀾城力挽狂瀾,又獨自鎮壓蠻族聖城,生擒蠻皇,並斬殺蠻族二百五十余萬。
若是按照軍功爵制行賞,安國公的功績,遠超大周最高爵位。賞賜給安國公的土地,更是達到大周近一半的土地。
這……」
天符帝一听,臉色也立馬沉了下來。
這些天來,他光顧著高興,光顧著去宗廟祭奠歷代先皇。
倒是把軍功爵制給忘了!
李青的功績,若真的按照軍功爵制來施行。
大周一半的土地都得賞賜給他。
公爵這個爵位,顯然是遠遠不夠,更何況李青本身就已經是安國公。
王爵?王爵恐怕也是不夠。
更何況如今這種局勢之下,天符帝也不想大周多一位異姓王。
而且還是一位名聲、功績都已經達到頂峰的異姓王。
不知不覺之間,李青這個出身微末的狀元郎,竟然已經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了!
一下子,天符帝徹底反應過來了,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承天殿內的文武百官們,腦海中閃過四個字︰「功高震主!」
此時此刻,他們一個個低著頭,不知道說什麼也不敢說什麼。
原本喜慶的承天殿,一下子就變得無比壓抑了起來。
鎮國公、長寧公主,更是用擔憂的眼神看向李青。
天符帝居高臨下將眾人的反應看在眼里。
作為皇帝,他也已經被架在高台上了。
軍功爵制,是大周為了應對離國和蠻族南北夾擊的策略,目的就在于讓將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同時招募更多人參軍。
若他不按照軍功爵制給李青論功行賞,那舉國之力抵抗離國將成為一句笑話。
若按照軍功爵制給李青論功行賞,那又該如何賞賜?
真的賞賜大周近半的土地?真的封李青為異姓王?
前一刻,天符帝看李青百般順眼,甚至親自為他牽馬。
這一刻,天符帝恨不得李青直接死在戰場之上。
「父皇!」
在一片沉默當中,大皇子站了出來,打破了承天殿的沉默。
「父皇,大周不能從百姓手中掠奪土地賞賜給安國公。但既然大周推行了軍功爵制,自然要論功行賞。
兒臣有一個提議,既然大周境內沒有這麼多土地上次,不妨將原本的蠻族草原劃分為二。
草原以北,賜給安國公。」
蠻族草原,縱深三萬里。
草原以南,靠近滄瀾城的那一片,水草肥美,適合牧羊牧馬。
草原以北,臨近極北之地,寒風刺骨,氣候十分惡劣,壓根不適合居住生存。
更何況旁邊還是萬妖國的地界。
即便大周佔領了,除了象征意義之外,並沒有其他任何用處。
大皇子的提議,讓天符帝眼前一亮。
若是將蠻族草原一分為二,將草原以北賞賜給李青。
既按照軍功爵制論功行賞,不至于軍中將士嘩然抱怨,失去軍心。
也能讓天符帝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
反正是一片氣候惡劣不適合居住生存,並且還臨近萬妖國的土地,賞賜給了李青又能怎麼樣?
大皇子話音落下之後,殿閣大學士楊郢立馬說道︰
「臣附議!」
隨著楊郢開口,陸陸續續又有一眾大臣附議。
最後,連鎮國公也開口附議。
能夠站在承天殿內的大臣,都不是蠢貨。
大皇子的提議,給了李青和朝廷雙方一個台階下。
天符帝嘆息一聲,對李青說道︰「長青,你的功績太大了。朕本應賞賜你豐饒肥沃的土地,但朝廷的土地不夠啊,也不能從百姓手中和藩王手中搶奪土地給你。
眼下只能先委屈你了,你也不要有怨言。
日後大周若是打下其他疆土,若是佔領了離國的疆土,朕定給你改換封賞!」
佔領離國的疆土?
如今大周被離國死死地壓在龍門郡,正艱難地困守。
佔領離國的疆土,這已經不是在給李青畫餅了。
但天符帝並不在乎,只要能夠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只要能夠安撫軍中人心,這種虛無縹緲的餅,畫就畫了。
李青自身,也明白個中緣由。
這個時候,若與天符帝在封賞上面進行爭執,無疑是最愚蠢的做法。
躬身道︰「謝陛下,臣並無怨言。」
天符帝臉上再次洋溢出笑容。
從龍椅之上站起身來,道︰「李青斬蠻族二百五十余萬,在覆滅蠻族之戰中,立下赫赫功勞。
今特封為鎮妖王,賜蠻族草原以北為鎮妖王封地!
望鎮妖王能夠為大周鎮守草原,不使萬妖國來犯!」
話音落下,承天殿群臣瞬間嘩然。
天符帝果然還是封李青為異姓王了。
這雖然在他們的意料當中。
可當這番話當真從天符帝的口中說出來之時,群臣還是感覺無比震撼。
異姓王!
大周開國這麼久以來,除了 山王之外,便再無第二位異姓王。
不過震撼歸震撼。
這個時候並沒有任何一人站出來提出異議。
誰敢對天符帝封李青為異姓王有異議,那就是與大周所有將士為敵!
這個後果,沒有任何願意承擔。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于李青的封地,也在于李青的王號。
草原以北的為封地。
鎮妖為王號。
李青這個所謂的異姓王,的的確確有點有名無實的感覺。
除了一個異姓王的名號之外,其他什麼也沒有。
大殿內一眾立了大功的北境將士們聞言,則一個個臉上帶著喜色。
只要功勞夠大,連王都能封!
這讓他們心中,更加有了盼頭。
立功的念頭,比以往更加強烈!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封王遙遙無期,但封個伯爵、子爵總不過分吧?
「謝陛下!」
李青作揖謝恩,臉上的表情十分平澹。
絲毫沒有遇到不公平賞賜的憤怒。
他所求的,是熔煉諸子百家為一爐。
是將前世華夏諸多聖賢的絕學在這個世上傳播。
是教化天下,為人族開萬世太平。
是走上文道的極致!
其他虛名利益,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