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五章 融諸子百家之精華為一體,教化萬民

皇宮當中。

大皇子武乾和二皇子武坤,並肩往外走。

「二弟,離國狼子野心。如今變法成功,國力大漲。再加上北境那邊,一旦蠻族和萬妖國入侵。離國定會越過金庭山,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向我大周開戰。」

「軍功爵制推行,軍中必有功勛將領不服。你此去龍門郡,務必當斷則斷。切莫念著袍澤之情,行那婦人之仁。」

大皇子語重心長地提醒到。

作為大哥,他十分清楚自己這個弟弟。

雖然好戰,在戰場上也身先士卒,無比勇 ,治軍能力更是得到鎮國公的贊嘆。

可他最大的缺點,就在于講義氣,看重袍澤之情。

說難听點,就是婦人之仁。

二皇子面無表情地說道︰「軍功爵制的推行,將極大地極大地增強我大周軍隊的戰斗力。關于這一點,我比大哥你更加清楚,更加知道其中的重要性。」

「倒是大哥,你現在輔左父皇治國。只希望你能將以往的心狠手辣,放在對付寒門身上。別到時候為了所謂的大局、為了所謂的權衡而畏首畏尾。」

大皇子微微一笑,知道二皇子意有所指。

二人慢慢走到皇宮門口,大皇子在登上自己的馬車之前,滿臉認真地對二皇說道︰

「二弟,皇權之爭,不只是你我兄弟之爭,更關乎大周億萬百姓。」

「我若登基,我不會變成父皇。我也希望,如若你登基,也莫要變成先帝。有時候,即便再欣賞、再有才華之人,該殺還是要殺,不能有絲毫優柔寡斷。」

「就好比李青此人,胸懷大才,亦是一個一心為了天下的良臣。可在他心中,皇權的地位,遠不如百姓。與其說他是為皇權效忠,倒不如說是為百姓效忠。」

「他日無論你我誰登基,都必殺此人。」

二皇子沒有說話,只是看了大皇子一眼,便翻身上馬,揚長而去。

先帝優柔寡斷,有婦人之仁。

若非他感念兄弟之情,遲遲不肯對各地藩王動手。

根本不會導致藩王做大,引來了七王之亂。

要不是 山王在這個時候加入大周,成為大周異姓王,相助朝廷鎮壓七王之亂,恐怕大周早在先帝之時就已經分崩離析了。

而二皇子,與先帝一樣,對情義看得特別中。

對親近之人婦人之仁,下不了殺手。

騎在馬背上,二皇子低聲呢喃道︰「大哥,或許你是對的,皇帝就該無情。但我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

李青將百姓放在首位,將皇權放在末位。或許對皇帝不利,但對一個國家而言卻是好事。

正是因為他從底層一步步走到現在,所以才知道百姓疾苦,才會處處為百姓著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我深以為然!

如此大才,卻因為沒有把皇權放在百姓之上,就要殺之,未免太過于可笑!

這樣的皇帝,還有什麼心胸可言?不過是一個心胸狹隘,自私自利的昏君罷了。根本不值得百姓和大臣對他效忠!」

……

御史台。

李青還未進門,就見守在御史台門口的魏搉春光滿面地迎了上來。

「御史大人,您可算回來了。」

「公公有何事?」李青對這個十分客氣的老太監,印象很不錯。

魏搉滿臉笑容地說道︰「今日早朝,陛下不是吩咐咱家徹查黃欽學嗎,查出來了。」

「上次御史大人您因八皇子之事,參了黃欽學和胡亦銘二人一本,致使他們名聲掃地,落了個畏懼強權的惡名。

兩人心懷怨恨,便合計著報復您。正好看到御史大人大婚時,向村中長輩行參拜大禮。

就想以此為由參您一本,狠狠地懲罰您村中長輩。

咱家今日過來,一是讓御史大人您提防點胡亦銘,不過您也不用太擔心。

只要他漏出點把柄,讓咱家找著機會,就給他逮進東廠。

這第二件事,是東廠宦官們的束脩已經準備好了,正等著御史大人您去講講學呢,您看看什麼時候得空。」

說完,魏搉一臉期待地看著李青。

他之所以能夠爬到內務省太監總管的位置,後來又能得天符帝信任,出任東廠督主。

除了他會察言觀色對天符帝忠心等諸多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深知為人處世的道理。

與什麼人說什麼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這些東西,都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也正是知道自己是如何發跡起來,所以他才會迫切地想要讓李青去東廠給宦官們講學。

他用幾十年的時間,模索出來的道理,書上都有記載。

多讀書,總有好處。

也有利于東廠宦官們更好的與那些鷹犬們打交道。

李青沉吟片刻,這些天來,魏搉的確幫過自己不少的忙。

而且若能塑造一個接受過教育,擁有正確道德觀,懂聖賢道理的東廠,對大周而言,對百姓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也是功德一件。

于是點頭道︰「擇日不如撞日,便今天吧。」

魏搉聞言大喜。

「太好了!」

……

兩刻鐘之後,東廠校場。

數百個宦官聚集于此。

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看著李青,臉上滿是激動的神情。

經過魏搉這段時間不斷的灌輸,他們早已像魏搉一樣,把李青視作心中的榜樣。

尤其是後來李青所做的一系列事情,自參請罪、以身作則,冒著得罪天符帝的危險斬殺八皇子,讓他們更是發自內心的對力李青感到敬佩。

狀元樓傳出的那句「吾欲學李青,正氣滿乾坤」,更是成為了東廠的行事準則。

在講學之前,魏搉站在高台上,向東廠番子們訓話。

「御史大人不以我們是閹人而心生鄙夷,甚至願意給我們講學,這對我們而言,是極大的榮耀。

本督丑話說在前頭,誰要是敢不認真听講,誰要是不勤學奮進,就別怪本督將那些審訊犯人們的刑罰,一一用在你們身上了!」

光著膀子,露出後背金光燦燦盡字第一筆的曹老三扯著嗓子大喊道︰

「我等必勤學奮進,不讓御史大人失望,不讓督主失望!」

其余東廠番子們,也跟著大喊了起來。

只是這明明十分熱血的場面,由他們用宦官們特有的陰柔尖銳嗓音喊出來,總感覺十分別扭。

听得那些來東廠做鷹犬的修士們,心中直犯惡心。

「這群沒卵子的閹人,怎麼每天都跟打了雞血似的。」

「是啊,我一開始純粹就是因為缺錢、缺修煉資源才加入東廠。一開始為這幫閹人辦事,總覺得怪憋屈,心里不是個滋味。這些天的接觸下來,才發現他們雖然是閹人,卻立志盡忠報國,所作所為都是正義之事。如今倒是對他們有些敬佩了。」

「沒錯,在我看來,他們比絕大多數的官員都好太多了。東華門不是有個大爺,經常在東華門賣紅薯嗎?前段時間被一個紈褲策馬撞到,那曹老三見了,當即帶著那大爺去找大夫。事後還把那紈褲抓緊東廠,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他們以那御史李大人為榜樣,做的的確很不錯。不過這李御史,的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那日審判八皇子的時候,當著陛下的面將其腰斬。實在是令我欽佩。」

東廠的修士們閑聊之時,李青那邊已經開始進行講學了。

只是經過一番詢問下來,在場數百個東廠宦官,會識字的竟然只有三兩個。

其余之人,都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在真正給他們講聖賢道理之前,還得進行啟蒙,得教會他們識字。

心中不斷篩選啟蒙課。

最終,李青決定用千字文來給東廠宦官進行啟蒙。

他將一張白紙,掛在牆壁上,對眾人說道︰

「今天,我先教你們一百個字。等你們將這一百個字學會了,再學後面的知識。」

說完,李青手持毛筆,一邊在紙上寫著,一邊念道︰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台下,魏搉帶頭,和所有東廠宦官們一起跟著大聲念。

所有人的表情,都無比的鄭重和認真。

識字讀書,對他們來說,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如今李青親自給他們講學,沒有一個人分神,沒有一個人不集中精力。

一個時辰之後,李青教完一百個字,離開之前說道︰

「七天之後,我再來東廠。你們這段時間,就好好復習這一百個字。」

「魏公公識字,誰有不知怎麼念的字,就去問他。七天之後進行考試,識得七成以上便為合格。」

數百個東廠宦官全部起身,對李青深深鞠躬。

「恭送老師!」

魏搉將李青送離東廠之後,回到現場。

一雙眼楮像鷹一樣盯著在場所有人,臉色十分嚴肅地說道︰

「七天之後,御史大人要對我們進行考核。雖然御史大人說了,識字七成以上便算考核合格。

但本督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都要在這七天之內,把今天所學的一百個字,全部牢牢地記在心中,不得給御史大人丟臉!

少認識一個字,杖責十下!超過三個字不認識,那就給本督滾出東廠!

都听明白了沒有!」

一眾東廠宦官聞言,渾身一震。

下一刻,目光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齊齊大聲喊道︰「我等絕對不給御史大人丟臉!」

見宦官們如此,魏搉滿意地點了點頭。

「另外,還有一件事需要你們給咱家盯緊了!」

「黃欽學和胡亦銘這兩個雜碎,為了報復御史大人,在朝堂上胡亂參奏。

如今黃欽學已經在我們廠獄當中,但胡亦銘卻在外面逍遙法外!

方才審訊黃欽學的時候,他不是交代了胡亦銘亦參與了報復御史大人嗎?

我們東廠要徹底給御史大人解決了這個隱患,你們都給我搜集胡亦銘的一系列罪行無論大小,咱家要讓胡亦銘進了東廠就出不去!」

東廠宦官們聞言,一個個被氣得怒火沖天。

這黃欽學和胡亦銘不敢審判八皇子被御史大人參了一本,感覺落了臉面竟然還有膽子報復!

實在是豈有此理!

曹老三目露凶光,滿臉凶狠地說道︰「督主放心,屬下一定將胡亦銘那廝查個底朝天!」

……

李青回到御史台後,就有禮部官員送來了御史左中丞的官服和官印。

還有天符帝授予他萬年縣男爵位的詔書。

萬年縣男,食邑一千石。光是靠這個食邑,就足夠讓人過上十分富裕的生活。

李青拿著詔書,心中一陣感慨。

一個萬年縣男都如此富裕,那些個世家大族的底蘊,簡直無法想象。

普通百姓和世家大族,完全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里。

將原本侍御史的官印交還給禮部官員之後,李青打量了一下御史中丞的官服。

雖然李青連升兩級,從之前的從六品升到從五品,但暫代的官職卻是從三品的御史左中丞。

因此也有資格穿上三品大員的官服。

大周的官員等級,可以從官服的顏色上很容易識別出來。

三品以上的官服為紫色。

五品以上的官服為緋色

七品以上的官服為綠色。

九品以上的官服為青色。

月兌下綠色的侍御史官服,換上紫色的御史中丞官服。

李青在銅鏡面前整理衣冠。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紫色官服的確比綠色官服看上去舒服順眼很多。

走到桌桉前,李青拿起御史左中丞的官印。

這枚官印,比侍御史的官印要精致大氣許多。

看樣式,明顯是以昂貴的玉石打造。

握著御史左中丞官印,李青立馬感受到一股磅礡的國運在其中流轉,而後化作官印守護己身。

從三品的官運,要遠比從六品的官運要磅礡數十倍之多!

官運除了能夠護持己身,防止妖魔邪祟近身之外,還有一系列近乎通神的作用。

早些年,涇江洪水泛濫,導致大量良田被淹沒,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丞相司馬眕,便攜帶丞相官印,調集磅礡的國運,遏制洪水。

一千三百年前人族將妖族趕出七國境內,除去有佛道兩教派遣大量強者相助之外,也與人族國運有關。

此刻李青有三品官運在身,昨日那惡蛟魂魄若再想刺殺,壓根就進不了身。

甚至在靠近李府之時,就會遭遇官運反噬。

這也是為什麼朝中大臣,明明沒有幾人修行,卻不懼魑魅魍魎的原因所在。

「老師!」

門外,傳來了王琰的聲音。

已經到了下值的時間,他捧著一卷薄薄的書籍走了進來。

王琰興奮地說道︰「老師,這是學生根據您的言行,所整理出來的傳世錄第一冊。你看看,若是沒有問題,學生立刻讓王氏書鋪大量刊印,讓天下讀書人,都知道老師您的學說和道理。」

除了正常的殿中侍御史的職責之外,王琰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編寫傳世錄上面。

他越讀李青的學說和道理,越感覺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真諦!

恨不得立馬將其傳遍整七國。

李青翻開傳世錄第一冊,仔細閱覽了一遍。

上面總共記載了六篇文章。

分別是《舍生而取義》《知行合一》《說劍》《以身作則》《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六篇文章,既包含李青的學說,也包括了他為官行事的道理。

從文章的質量上可以得出,每一篇文章,王琰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注入了他的心血。

通篇看完之後,李青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辛苦你了,守仁。」

王琰連連搖頭,「能為老師編寫傳世錄,是學生的榮耀。」

「對了老師,再過一段時間,就是國子監每年舉辦一次的國子監會講。

屆時如陽山書院的山長王林甫,稷山書院的大儒司馬鏡,臨湖書院的楊懿,國子監祭酒孔嵬等多位大儒,都會在國子監講學,闡述自己的學說和思想。

若在此之前傳世錄傳遍盛京,為盛京讀書人所看到。

到時候只要有超過一千個學院書生向國子監舉薦,老師您也可以參與今年的國子監會講。」

「還有此事?」

李青聞言,心中頓時有了想法。

在大儒雲集的國子監會講中,闡述自己的學說和思想,將極大地極大地有助于他的學說和思想的傳播,有助于他將來開宗立言。

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李青不想錯過。

他拍了拍王琰的肩膀,說道︰「守仁,刊印出版第一冊的傳世錄,便麻煩你了。」

王琰正色道︰「老師不必客氣,這是學生應該做的!」

「當年孔聖門下有十哲,七十二賢,三千門徒。學生欲學顏子,成為老師門下十哲之首,」

王琰對李青充滿了崇拜,打心底里認為李青的學說和思想,不比任何先賢差。

認為光是從里面挑選出一個知行合一,便能讓李青位列古來聖賢前列。

現在所缺乏的,無非就是名聲,無非就是學說和思想傳播的還不夠廣泛。

李青道︰「我不必學孔聖,你也不必學顏子。我有我的道要走,你自然也有屬于你自己的道。」

李青心中有一個宏偉的目標。

將華夏諸多聖賢的學說和思想,傳到這個世界。

他要融諸子百家之精華為一體,教化萬民!

並非單純的只是儒家思想。

至于王琰的道路,也基本上已經定好了,與顏子截然不同。

李青所希望的是,王琰能夠將知行合一發揚光大,甚至進一步完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