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這個太孫曾經彈劾過自己,即便是這個太孫對自己始終懷有敵意,自己也一如既往地尊重他,愛戴他。
這樣以來,才能讓朱元璋相信自己在他死後不會造反,從而打消他最大的疑慮,讓他對自己放心,以為自己能度過這一關增加一個大大的籌碼。
所以,朱桂現在如此低眉順目地裝孫子,都是給朱元璋看的,並不是給朱允炆看他,他的內心里是不喜歡向朱允炆行禮的,這個人是自己的晚輩也就罷了,還老是對自己存了壞心,鬼才願意給他行禮。
故,在听到朱允炆給自己看座之後,朱桂也沒有謙讓,便一坐了上去。
還是坐著跟人說話舒服,尤其是對自己的晚輩。
朱允炆見到朱桂坐定之後,便笑了一下,表現出一副虛偽的姿態,來,向朱桂拱了拱手,道︰「十三叔遠道而來,剛剛回到京城就來看望孤,這讓孤真的感動莫名。
有件事孤不得不跟十三叔去說,前段時間孤確實在大殿之上彈劾過十三叔,那只不過是因為孤身為儲君,必須要維護朝廷的體制。還望十三叔不要見怪。」
朱桂听到朱允炆這話,心里不由地輕輕嘆了一口氣,允炆這孩子還真是學壞了啊,這麼虛偽無恥的話也說得出來,而且還臉不紅,心不跳的。
這個儲君的位置真的就這麼有魔力嗎?能這麼快讓一個曾經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變成這樣一副樣子。
不過,朱桂知道,他現在演戲還沒有演完,光是坐在這里听朱允炆虛偽是不行的,該表的姿態還是要表的,于是,朱桂便向朱允炆還了一禮,臉上換上一副惶恐的表情說道︰「太孫實在是太客氣了。臣听了于心不安啊。
這件事是臣有錯在先,不管有什麼樣的理由,臣都不應該假傳聖旨,動搖朝廷的體制。臣這麼做,自然是人人都可以彈劾臣,臣絕對沒有二話。
這一次,臣奉旨回京,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專門回來向父皇和太孫請罪的。
太孫別說是彈劾臣了,即便是重重地懲罰臣,那臣也不敢有二話。」
朱允炆見朱桂的話說的誠懇,臉上的表情也很恭敬,心里不由地大為爽快,哎呀,孤今天才知道這做儲君的感覺有這麼好。
坦白來說,朱允炆對朱桂的這副態度還是很滿意的,不僅話說的到位,把責任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而且神態也十分的恭敬,沒有一點桀驁不馴的樣子。
單從這一點上來看,他真的比其他的藩王們強太多了,朱允炆甚至在這個時候都動了惻隱之心,想要放朱桂一馬了。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來李景隆說的話,朱桂這個人是個喜怒不形于色,胸中有高山大川的人,他的野心很大,但是從來不在臉上表現出來。
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可怕了,不能輕易放過他,必須要趁著這個機會狠狠地收拾他一番,最起碼得大力削弱他。
不過,朱允炆當了這麼長時間的儲君,也早就練就了一副虛偽的面孔,即便是內心中驚濤駭浪,恨不得將朱桂千刀萬剮,但是他的臉上還是掛著一副和藹的表情,道︰「十三叔何出此言,你我都是大明宗親,你又是我的長輩,我怎麼能重重地處罰你呢。
此事雖然事關我大明的體制,我不得不彈劾十三叔,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還是會向皇爺爺替十三叔求情的。」
朱桂的心里不由地發出一陣冷笑,求情?你他娘的不給我搞小動作就不錯了,允炆啊,當了太孫真的變壞了啊,咋這麼虛偽呢,之前不這樣啊。
不過,朱桂也不傻,他來到這里就是演戲的,既然朱允炆這麼喜歡演戲,那他干脆就陪這位大佷子演到底,便向朱允炆拱了拱手,笑道︰「那臣就多謝太孫殿下了。對了,這一次,臣在來的路上,偶然得到了唐代張旭的草書。
太孫也知道,臣就是個粗人,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的,對這些古玩字畫是一竅不通,這種東西,放到臣的手里實在是糟蹋了。所以,臣這次來東宮,特意帶來給太孫收藏。
臣進來的時候,已經將禮物交給在門口當值的太監了,還希望太孫不要嫌棄。
此外,臣在西北邊陲之地,哪里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飛禽走獸,臣這次來,還特意給皇嫂準備了一件貂皮大氅,是純種的貂皮做的。也交給東宮當值的太監了,還希望太孫也一並交給皇嫂,希望能在冬天給皇嫂御寒。」
請客送禮這一招一直都是國人求人辦事的不二法則,即便是皇家也不例外,有道是伸手不打送禮的,只要是肯舍得大本錢去送禮,那辦起事情來就是事半功倍。
兩世為人的朱桂自然是深諳此道,再加上這一次要辦的事情關系到自己的身家前程,必須得不惜血本,方方面面的都打點到。
雖然朱桂知道,朱允炆肯定不會因為這點小小的禮物就輕易的放過自己,但是,只要是自己送出去了,他收了,那他自然就不能做的太過分,因為老朱還在那里蹲著呢。
你小子要是做的太不地道了,一點都不拿自己的叔叔當回事,你看他老人家管不管你。
所以,朱桂經過一番思考之後,還是決定向朱允炆和他的母親送出了重禮。
一想到這里,朱桂就覺得寶寶內心里是真的苦啊,別的穿越者來到古代之後都是懟天懟地懟空氣,連皇帝都敢懟,誰要是欺負主角,搶主角的女人,必死無疑。
但是,他現在卻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前程,不得不虛偽地向自己的敵人送禮。
這種感覺真他媽憋屈啊,這難道就是成大事之前的磨礪嗎?
就把他當成是磨礪吧,朱桂自我安慰了一番,心里才稍稍好受了一點。
就在這個時候,卻听見一個中年婦女的聲音說道︰「肅王有心了。你的那件貂皮大氅我已經收到了,真的很漂亮,嫂子在這里謝謝你了。」
這個聲音朱桂自然是認得的,她就是大哥朱標的繼室,當今太孫的母親——呂氏。
呂氏這個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父親呂本在朝中做過太常卿,也算是個知書達禮的人。
呂氏自幼受到正統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嫁給朱標之後,一直都是相夫教子,持家有方。
而且,她的運氣也很不錯,從一個側妃一路開掛,榮升為太子妃,至少到目前為止,她的人生經歷更像是網絡小說的女主角。
只可惜的是,後來的她的兒子在登上皇位之後,大力削藩,將很多藩王或者囚禁,或者是廢為庶人,呂氏當時作為當朝的太後,作為諸位藩王的長嫂,也沒有見她出面阻止的記載。
最終,她的兒子一錯再錯,丟掉了這個鐵打的江山,不得不說,呂氏對這件事還是有一定的責任的,她作為太後,在見到自己的兒子以酷烈的手段對付他的叔叔們的時候,沒有出面阻止,最終導致了雙方的矛盾激化,導致了一場內戰。
歷史上的呂氏是怎麼想的不得而知了,不過,現在的這個呂氏見到朱桂之後倒是十分地和藹,一點也沒有準太後的架子。
朱桂見到自己的皇嫂走了過來,不敢鈞禮,忙從座椅上站了起來,向她深深地作了一揖,一臉恭敬地說道︰「臣弟朱桂,見過皇嫂。」
呂氏忙向朱桂點了點頭,淡淡地一笑,道︰「肅王不必多禮。肅王遠在西北,連日征戰,此次回京,還不忘給我帶一件貂皮大氅,這讓我心里太感動了。
肅王既然來了,就不要走了,晚膳就在這里用吧,我讓廚子們給你做一頓好吃的。」
朱桂的心里是一萬個不想在這里吃飯的,因為他和朱允炆已經算是公開表示敵對狀態了,兩個人現在是面和心不和,現在在一起吃飯又有什麼意思呢?
反正這一趟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該送的禮已經送了,該演的戲也已經演了,朱桂是真的不想再待在這里了,不光是他心里不自在,估計朱允炆心里也不自在。
于是,朱桂便又向呂氏作了一揖,淡淡一笑,一臉恭敬地推辭道︰「多謝皇嫂的好意了。只是臣弟連日趕路,有些勞頓,想要回去好好休息一番,改日皇嫂若是有時間,臣弟再登門拜訪可好?」
呂氏見朱桂說的這麼誠懇,也知道他大老遠趕來,肯定挺累的,便不再強留他,笑了一下,道︰好吧。肅王這一路趕來,不遠萬里。鞍馬勞頓,想要休息也在情理之中。今天我就不留你了,改天你一定要過來,嫂子吩咐下人們給你好好做一頓好吃的。」
坦白來說,如果呂氏不是朱允炆的母親,能有這麼一個關心自己的大嫂,朱桂心里還是十分感動的。
只可惜的是,她現在不光是自己的大嫂,而是未來的太後,她心里最重要的肯定是她兒子的江山社稷,所以,呂氏此時說出的這番話,有幾分真情,幾分假義,朱桂還真的拿捏不準。
不過,朱桂也知道,不管對方是真情也好,還是假意也罷,自己此時都沒有跟她翻臉的實力,便連忙又向她作了一揖,一臉恭敬地說道︰「多謝皇嫂好意,等臣弟休息好之後,一定再來登門打擾皇嫂。時間不早了,皇嫂和太孫也該休息了,若是皇嫂沒有別的事情的話,臣弟這就告退了,不再打擾皇嫂和太孫了。」
朱允炆和呂氏沒有在強留朱桂,幾人又寒暄了一陣之後,朱桂便轉身出來大殿,而後又帶著自己的隨從離開了東宮,回到了肅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