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七十一章 李斯出使漢國

「念端姐姐知道我來,這麼快就趕過來,是不是非常想念我。」諸葛策笑著說道。

念端臉蛋含羞嬌媚,美眸水汪汪的,滿溢著似水蕩漾著春情,吐氣如蘭的靠在諸葛策懷里。

太後李嫣媚眼微眯,放出迷人的視線,搔首弄姿,媚惑的蕩態盡顯無遺。

「嗯,是很想念大王。」念端越來越像以前的胡夫人靠攏,從最初的欲拒還迎,到主動發起進攻。

而且對于諸葛策撩端木蓉的也只是睜只眼,閉只眼,王宮內關系有幾個能不亂,只要端木蓉過的開心快樂就好。

諸葛策把李嫣螓首按下去,學習降溫第一人坤哥,長舒一口氣︰「醫館人手現在還夠不夠,不行的話再安排招聘些人手幫忙,別把你們身體累壞了。」

念端和端木蓉學習後世醫學知識加以致用,許多疑難雜癥迎刃而解,壽春醫館名聲在外,不少人從外地慕名而來,生意變得越來好,她們理所當然更加忙碌。

「人手還能忙得過來。」念端溫柔的說道。

「過幾日我會讓韓尚書在大漢日報刊登招聘廣告,你們負責把關。」諸葛策直接拍板定下來,念端怕麻煩他,又不善于說謊,諸葛策听出來醫館人手吃緊。

念端知曉諸葛策心疼她們,修長的玉腿搭在他的腰間︰「大王也不能太勞累,身體才剛有起色,要懂得節制。」

諸葛策也想節制,但是情況不允許,後宮的女人們如狼似虎盯著他,外面還有幾朵野花需要經常滋養。

李嫣舌忝了舌忝嘴角,邀功似的摟住諸葛策脖頸。

諸葛策看著懷里兩個熟透的美人,再次折騰起來。

……

李斯踏上漢國這片土地,便能感受其中巨大變化,秦國也在試行道路交通修繕,和漢國的政策一樣,給予商人們有名無實貴族頭餃。

「師弟覺得漢國如何?」韓非眯著眼楮,當年韓國勢弱,李斯沒少為難韓非,現在情況扭轉過來,秦國主動尋求結盟,漢國不再是弱勢的一方。

「變化很大,至少比之前的楚國強盛不少,漢王當初隱瞞很深,導致我看走了眼。」李斯拐著歪罵諸葛策是竊國之賊,這次秦國主動聯盟,不過論國家的實力,整體要比漢國強不少。

「師弟的這句話倒是沒錯,自周天子分封諸侯之後,各國都比以前強大許多,但還是逃不過滅國命運,且周朝滅亡秦國出力最多。」韓非迅速回懟,說白了當時大家一起分割周朝,誰也別把自己擺的那麼正。

周考王分封其弟姬揭于王城,建立周國。

周公國公子根叛亂,趙國與韓國支持公子根,逼周顯王封姬根于鞏。

至此,周朝王畿分屬西、東兩周公國,周王僅余成周的王宮,寄居于東周公國。

前秦軍逐周赧王出王宮,周赧王遷居西周公國的王城,秦滅西周公國,周赧王病逝,西周滅亡,秦滅東周公國。

比起說諸葛策是竊國之賊,那麼秦國就是反叛之賊。

「師兄所言有理,所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子昏庸無道,逼迫諸侯反叛,秦國拯救百姓于水火。」李斯臉皮倒也不薄,把大義的帽子直接扣在秦國頭頂。

「漢國子民安居樂業,百姓們恨不得給大王立永生碑,那樣世世代代都有好日子過,民心所向。」韓非臉皮能和諸葛策相提並論,自然不會比李斯差到哪里去。

昔日師兄弟見面便開始唇槍舌戰,互不相讓。

李斯自知扯皮的功夫不如韓非,逐漸轉移話題︰「師父在壽春過得可好?本來我還想接師父到咸陽城享清福,誰知道師兄快了一步。」

「師父當然過得不錯,偶爾去給學生們上課,平時和學院老師下下棋,種種花草,連我都羨慕老師現在的生活,上次伏念掌門過來,師父不願意跟著回去。」韓非開口道。

話正說著,馬車已經到了壽春學院門口。

李斯下了馬車,看見一群男孩子們在雪地上來回搶皮球,有些不解的問道︰「不知這是何名堂,難道是鍛煉軍事方面的人才?」

「哈哈,師弟想象力真的豐富,不過是大王發明體育運動,孩子們下課會趁空隙鍛煉身體。」韓非嘲笑李斯像個土鱉,什麼都不懂。

面對嘲笑,李斯當然明白是韓非是故意為之。

「原來是強身健體的運動而已,還不如用時間多研究課堂所學的文化。」李斯對體育運動嗤之以鼻,他認為既然孩子們不去軍隊中,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玩耍上。

韓非見李斯不懂下課時間含義,也不懂課余休息的重要性,便不再繼續多言,免得這位師弟把壽春學院的模式學了去。

荀夫子在校長專用的房間接待了兩位弟子︰「一晃幾年過去,你們兩人都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老夫深感欣慰,不過希望你們能秉承法家的思想,以法治國,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不要做那破壞者。」

這句話提醒兩人,不要做律法之上的人,如果那樣所謂的法不就成為了笑話,尤其是李斯,對權利的十分強烈,很容易破壞建立的法。

韓非和李斯低頭行禮,表示受教。

「當然儒家的禮義廉恥,道德約束也不能丟下,齊頭並進才是好事。」荀夫子總體上對兩位弟子很滿意,自從接受要學習百家之長之後,荀夫子抽空會研究其他學派的知識,加以致用。

李斯倒是愣在原地,當初荀夫子極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強調依法治國,「以刑去刑」,不重視道德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準可言,所以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

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以此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現在怎麼又覺得儒家的道德可用?前後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教育內容方面,商鞅反對儒家以「禮、樂、詩、書」教育學生,反對向學生灌輸「仁」、「義」、「禮」、「智」等道德準則。他認為「儒學」不過是一些「高言偽議」,不切實際的「浮學」。

現在荀夫子要並合融會,有些不符合法家理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