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五十六章 韓信對龍且

初夏的微風拂過臉龐,讓人不禁覺得心曠神怡。

諸葛策坐在校場中的軍令台上,周圍是眾大臣翹首以待。

比起上次諸葛策和三大軍團的軍演,眾大臣更期待漢國未來兩位統帥的較量。

韓信和龍且都是諸葛策學生,龍且頭頂有龍家光環照耀,韓信則無人听說名聲,至于听過的人, 不過是此子經歷過胯下之辱故事。

「夢兒覺得誰能勝?」諸葛策把玩著手中茶杯,對著身邊的徒弟饒有興趣的問道。

「韓信機會比較大。」曉夢沉吟片刻,不太確信的說道。

雖然他們同在學堂中求學,但曉夢平時比較高冷,除了在諸葛策和眾師娘面前會露出天真爛漫的一面。

至于學堂的其他學生們,根本不敢和曉夢來往,畢竟她漢王策的關門弟子名號,誰敢得罪。

「希望如此, 龍且需要打擊,韓信需要贏得軍演增加信心,改變其他人的看法。」雖然心里諸葛策這麼想,但他並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輸贏看兩人發揮。

韓非和荀夫子來到校場,眾大臣紛紛上前見禮,這位儒家大佬地位擺在這,他們萬不能失禮。

荀夫子在諸葛策下手邊坐下︰「今日大王兩位學生比試,沒想到得到這麼多人關注。」

他算是給足諸葛策面子,畢竟打著參加韓非婚禮名義賴漢國,在學校沒建造好之前,荀夫人沒有留在漢國的理由。

「漢國的未來屬于他們,再過幾年之後,平定天下的任務, 寡人就交給他們兩人。」諸葛策微笑著說道,同時示意雙胞胎姐妹給荀夫子看茶。

「大王身邊紅顏知己不少。」荀夫子看著絕色容顏的雙胞胎姐妹,也不得不贊嘆, 諸葛策桃花運旺盛。

之前他來桑海時, 紫女和焰靈姬都是絕色傾城的美人,連身邊雙胞胎侍妾都如此漂亮,而且還天生劍骨,令人羨慕嫉妒。

韓非不屑的撇嘴,心里暗道︰要說壽春城最大的流氓,就是眼前這位漢王,據說念端醫師手完術,見面都躲著諸葛策走。

也不知道到底看到這啥。

諸葛策揮了揮手,四名士兵抬著新制做的沙盤進來。

荀夫子忍不住站起身,走上前觀看精致的沙盤。

沙盤上面詳細的寫著數值,基本詳細復刻整個壽春城方圓百里情況。

「沙盤嚴格按照一定的比例,把現實地理中的山丘、河流、城市、要塞、路線堆積或勾勒出來的模型,可提前做軍事推演,或者按照雙方對壘做出判斷。」諸葛策走到沙盤前面,指著一比一復刻的校場介紹。

下面的大臣看到沙盤,心里非常好奇,可惜他們沒有荀夫子的地位高,能上軍令台和諸葛策坐在一起。

校場外的較量已經開始。

韓信指揮手中兵馬分成四路,一路佯攻正面,其他兩路側面襲擾,而他親自帶一隊繞後,勢必要生擒龍且。

諸葛策麾下的無當飛軍,魏武卒,白毦兵不管韓信和龍且如何命令,他們都會毫無保留的執行。

龍且則合兵快速行軍,他帶一隊坐鎮後方指揮,如果韓信分兵襲擊,正好落入圈套。

因為兵力有限,分開會削減戰斗力,而合兵可以勢如破竹,破開對方的計謀。

校場內,諸葛策和荀夫子、眾大臣听著斥候的稟報,紛紛議論現在的局勢。

「就快要變天了,龍且此番明顯沒掌握好天氣,看來勝負已分。」諸葛策擺弄沙盤上的復刻兵馬,韓信的分兵雖然大膽,卻有奇效。

荀夫子捋著花白胡須,對于兵家常事,他所知不多,但也為韓信的大膽而感到意外︰「龍且乃將門之後,行兵布陣下意識會走正統路線,缺少幾分詭道,失去兵家真正的精髓。」

「荀夫子前輩說的有道理,兵者詭道也,龍且合兵推進是非常穩健選擇,但韓信絕對能想到,這是兩軍對壘的大忌。」諸葛策搖了搖頭,這兩位學生還需要繼續打磨。

帥輕易不進險地,韓信親自帶兵去繞後,同樣是兵家大忌。

如果繞後反被龍且「擊殺」,或者生擒,會導致輸掉軍演。

壽春城上方的西風越來越好大,蒼穹之上的烏雲快速移動,這種雨來的快,去的也快。

諸葛策伸出右手,接順著羅傘流下的雨滴,眼神遙望著遠處。

因為有雨聲的影響,听兩軍廝殺聲有些困難。

曉夢開啟武侯奇門,一團雨水被她聚在手中,不斷變幻各種造型。

兔子、小鹿、鴨子,基本都是可愛的小動物,側面說明曉夢本質是個孩子。

「武侯奇門的傳承,這位小女圭女圭掌握的很好,大王確實收了個好徒弟。」荀夫子看著曉夢熟練的運用武侯奇門,再次夸獎道。

「荀夫子前輩的眼光也不錯,韓非是寡人的肱骨之臣,李斯在秦王政手下如魚得水,有接替呂不韋的潛質。」諸葛策其實對李斯才華很認可,不過對方顯然不會來漢國發展。

由于諸葛策介入,韓非並未間接死在李斯和緋煙手中,荀夫子沒有放話,不認李斯這位學生。

「李斯利欲燻心,對權力特別執著,早晚會折在權力的身上,自古以來權臣下場有幾位好的,尤其秦王政和大王一樣,都是難得賢明之君。」荀夫子搖了搖頭,這兩位學生他太了解,韓非夢想不過是利用律法改變國家,對權力並沒有特別野心。

尤其在韓國即將不存在時,韓非心思都在改變漢國上,想要幫助諸葛策建立新的國度。

如果成功後,韓非很可能會急流勇退,遠離權力的中心。

李斯則像呂不韋,喜歡萬人之上的感覺,有一切掌控的,如果嬴政退位後,李斯會舞弄手中權力,左右新王的決策。

諸葛策贊成荀夫子的話,不過他想不到嬴政的壽命不長,李斯死在另外一位權臣手中。

下場非常慘,大秦毀滅絕對有李斯一份功勞,他為一己之私利,同趙高偽遺詔,害死扶蘇,最後落得腰斬,也是報應。

即使當時滿朝文武,都知道他是冤枉的,卻無人敢為李斯喊冤,不得不說諷刺意味極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