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89章 太史慈、太史通,太史家的兩個異類!

次日清晨。

雄雞報曉,朝霞滿天。

宛城,安康坊。

太史府。

這是劉辨抄了孔家獲得的一處宅院,便將其賞給了前期追隨而來的功臣,如今太常屬官太史通便居住于此。

蓬!蓬!蓬!

屋外輕微的震動聲接連響起,太史通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喃喃自語道︰「子義今兒個怎麼回事?居然這麼早便練箭。」

他抬頭瞥向窗口,澹澹的光芒印入房間,雖然時間尚早,但已沒必要繼續睡,太史通伸個懶腰,起身洗漱,穿戴整齊後,出了臥房。

放眼望去。

此刻,內院中有個雄姿英發的少年郎,正弓拉滿月,屏氣凝神,雙目炯炯地盯著前方八十步開外的箭靶,在箭靶的紅星處,還扎著根羽翎箭。

嗖!

箭失如星,呼嘯射出。

下一秒,箭靶紅心處的羽翎箭,竟被一箭射中,彷佛從中間 開似的,當場裂為兩段,摔落在箭靶下方。

太史通習以為常,面色波瀾不驚。

他只是緩步走到近前,抬眸望向前方︰「哦?目測怕是得有七、八十步遠吧?」

太史慈點點頭︰「恩,八十步!」

「真好箭法。」

太史通不禁點頭稱贊,扭頭瞥向對方︰「子義,听叔父的沒錯,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憑你這一身的本事,將來必定可以拜將封侯。」

「恩。」

太史慈倒也不謙虛,昂首傲然道︰「叔父放心,這次的騎兵大比武選將,小佷一定可以勝出,保證不給咱們太史家丟人。」

「別管他們。」

太史通似乎壓根不在意家族之人,大手一揮︰「他們那幫老頑固,除了整天讓你學歷外,還會干點什麼?」

「你不過是喜歡武藝,我不過是喜歡煉丹,難道這也有錯?人生路是咱們自己走,別在意別人的看法。」

太史這個姓氏,顧名思義,與司馬、司空一樣,是由官職演變而來。

太史負責觀星、授歷、祭祀等事務。

因而,這也成了太史家族的家傳底蘊,人人皆要學習觀星、授歷,甚至明白各種祭祀中的規則、細節等。

太史通還自罷了,好歹是博覽群書,只是最終走了邪道,喜歡上了煉丹而已,但太史慈則不然,他經學、歷法一般,尤好弓馬,且箭術精良。

這倆人已然成為東來太史家的異類,不為族人所認可接納,但饒是如此,二人依舊死不悔改,我行我素。

同病相憐的太史通知道那種被族人嫌棄的滋味,因此在得知太史慈趕來南陽,而且準備參加考課時,便主動將其接來居住,甚至時常鼓勵,以安其心。

「你就安心在這里住著。」

如今的太史通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乃是南陽漢庭九卿屬官,這可比蘭台秘書監那芝麻小官兒強多了︰

「不管你能不能成功入選,只要叔父還在宛城,這里就永遠都是你的家,想怎麼住,就怎麼住,叔父能養得起你。」

太史慈感動不已,拱手抱拳︰「多謝叔父!叔父放心,這次騎兵大比武,小佷必定拔得頭籌,不會給叔父丟人。」

「恩。」

太史通回頭瞥了眼地上破爛的箭失︰「叔父相信你,否則真對不起這滿地的箭失,等你當上將軍,便把你娘接過來,讓她也來享享清福。」

太史慈小雞啄米式點頭︰「恩,好。」

太史通擺了擺手︰「別練了,先吃過早膳,然後再練,不差這一時半會兒。」

「好。」

太史慈應了一聲,跟著太史通往偏殿用膳。

二人正用膳時,家僕急匆匆趕來︰

「家主,皇宮派人來,說陛下召您入宮。」

「召我入宮?」

太史通頓時一愣,微微蹙眉,深感有異。

自己不過是史子眇的助手而已,何時能輪到自己面聖了?

「恩。」

然而,家僕卻是極其肯定︰「是何侍衛親自趕來傳陛下的口諭,現在應該去往史太常的府上了,還說必須在己時前到皇宮。」

「這麼急?」

太史通深吸口氣,隨意巴拉了兩口,旋即起身︰「子義,你慢慢吃,吃完好好練習騎射,戰馬吃的草料,晌午便能到了,全都是好料子,放心。」

太史慈頷首點頭︰「多謝叔父。」

「叔父走了。」

「好。」

簡單收拾一番,換上官服。

太史通直奔皇帝行宮。

沒多久。

史子眇同樣趕來。

太史通趕忙迎上去,好奇詢問︰「道長,您可知陛下召我等入宮,所謂何事?」

史子眇搖了搖頭,輕聲道︰「陛下聖心獨裁,豈是你我可以揣測的,安心等著便是。」

呼—

太史通長出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道長不知,當初下官在雒陽當蘭台秘書監時,可是被陛下嚇出了病,到現在只要面對陛下,總是下意識憂心。」

史子眇又何嘗不知當初的事情,他哂然一笑︰「你不必擔心,當初陛下是為進入蘭台,這才故意找你的事兒,但現在可不會如此。」

「這一點,下官豈能不知。」

「只是」

太史通捂著心口,面色稍稍恢復道︰「已經成了習慣,改不了了,待會兒入宮面聖時,道長可得替我多擔待些個。」

史子眇澹笑︰「放心,有我在,沒事兒的。」

太史通點點頭︰「恩。」

不多時。

侍衛何雲趕來︰「史太常、太史掌故,且隨末將來吧,陛下在文德殿等候。」

二人忙不迭起身,行個禮︰「走。」

文德殿。

史子眇、太史通趨步上前,欠身拱手︰「微臣史子眇(太史通),參見陛下。」

上首劉辨擺了擺手,輕聲道︰「平身吧。」

二人起身︰「謝陛下。」

劉辨擺手示意二人一旁落座,簡單寒暄兩句,旋即進入正題︰「實不相瞞,朕今日召二位前來,乃是有要事相商。」

史子眇一揖︰「不知陛下所謂何事?」

劉辨簡單言道︰「朕深知二位精通煉丹之道,因此想要在太常中設立一屬官,以後專門從事相應煉制工作。」

「哦?」

史子眇頓時一愣,滿目好奇︰「陛下,莫非您也」

劉辨知道史子眇誤會了,急忙擺手打斷︰「朕不是要你們煉丹,而是與煉丹類似,煉制一些器皿,亦或者是琉璃等等。」

燃料等問題的解決,劉辨已經具有制造玻璃的條件,且不說琉璃制品在東漢時期,價值不菲,必將成為南陽漢庭的一項財政收入。

便是玻璃器皿之類的,同樣是化學必要的工具之一,一些高腐蝕性的酸堿,必須要以玻璃器皿盛放,而有了這樣頗具現代化的裝備,軍師聯盟也能隔空指導,更加方便。

「器皿?」

史子眇、太史通俱是一愣。

畢竟,這種東西在東漢時期有啊,何須他們來煉制。

劉辨則是長出口氣,輕聲道︰「朕明白,道家煉丹術追求的是長生不老,得到成仙,但實際上,煉丹一道絕非僅僅是如此。」

「咱們的視野要擴大,千萬不能被這點東西局限了,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其道,咱們應該透過現象,去追尋它的本質,發現其規律,才能真正掌握大道。」

「比如!」

劉辨試著把化學的原理,灌輸給二人︰「丹砂可以煉成汞,而在汞中加入硫磺,又可以變成丹砂,爾等可想過這是為何?」

太史通听得是目瞪口呆,原本怯生生的他,竟下意識月兌口而出︰「陛下,您說得這些,可是真的否?丹砂成汞,下官知道,但加入硫磺,卻又可變成丹砂?」

果然!

真的引起了兩人興趣。

劉辨心中暗喜,澹然一笑︰「太史掌故若是不信,可以回去試試。」

太史通當真動了心思,長出口氣︰「確實得試試。」

「此外。」

劉辨繼續道︰「比如說這里的礦石,為什麼有些是綠色的,有些是紅色的,有些是藍色,甚至還有些是白色、混合色。」

「既然全都是石頭,因何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其內部究竟蘊含著什麼物質,才能令其產生這樣不同的外在表現?」

「在朕而言」

劉辨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鄭重言道︰「所謂的煉丹術,得道成仙的道字,絕非爾等想象中那麼簡單。」

「它是要讓我等了解世間萬物的本質,只有真正掌握了其運行規律,才算是得道,才真正有可能成仙。」

「像爾等這般,一味的追求煉丹,卻不明其理,即便窮盡一生,恐怕也難以得道,難以真正成仙。」

這一番話說出來,別說是太史通了,就算是史子眇本人,也不由地驚掉了下巴。

要知道,在史子眇的眼中,皇帝陛下可是對這些東西從來不感興趣的。

但是

今日這一番話,讓史子眇由衷敬佩。

這世間的萬事萬物,的確皆有其內在的道。

若不明其道,又何以得道,不能得道,又何以成仙?

煉丹追求長生不老,這一點問題沒有。

不過,你不明白萬事萬物的道,又怎麼可能煉出長生不老的丹!

「陛下,您」

史子眇一臉的難以置信,下意識拱手抱拳︰「您今日這番話,令微臣茅塞頓開,此前我等煉丹求道,的確是狹隘了。」

「沒錯!」

太史通跟著附和道︰「正如陛下所言,我等追求得道成仙,首先應該要了解萬事萬物蘊含的道,若是連這個都搞不清楚,又何談得道成仙?」

真特麼上道兒!

劉辨心中甚喜,但面上卻依舊平靜。

他走到一旁書架上,取出自己默寫了足足三日的書︰「這一本書名曰《萬物道》,里面記載了大量自然界中事物的運行規律。」

「這其中便有礦石顏色成因的相關記載,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拿回去好生研究,等將其研究透徹了,朕再幫你們默寫第二卷內容。」

經過很長時間相信,史子眇、太史通已經明白劉辨具有博聞強記、過目不忘之能,因此對于這本《萬物道》的由來,二人也不會懷疑。

史子眇趕忙上前,接過書本︰「多謝陛下。」

太史通更是點頭哈腰︰「謝陛下。」

劉辨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從今日開始,設立問道館,太史通遷任問道長丞,隸屬于太常屬官,專門負責探索萬物道,明白嗎?」

太史通眼神驟亮,心情大爽。

雖然,此前他是史子眇的助手,負責禮儀、祭祀等東西。

但實際上

他一點不喜歡這個東西,反倒是有空,便在自家鼓搗煉丹之道。

沒曾想,朝廷居然會專門設立相關機構,而且由他負責。

太史通感動不已,忙不迭謝恩︰「謝陛下。」

「先別急著謝。」

劉辨擺手打斷太史通,深吸口氣道︰「朕設立問道館的目的,不是給你煉丹用的,而是要探索物質的本源,將其熔合重組,產生新事物的。」

太史通點頭哈腰︰「微臣明白。」

「這樣吧。」

見太史通這麼好忽悠,劉辨直接轉入正題︰「朕這里有一份配方,听說可以用某些礦石煉出一種硬度堪比鋼鐵,但質量極輕的物質,這件事便交給你了。」

太史通拱手︰「陛下放心,微臣必竭盡全力,為陛下煉出此物。」

「恩。」

劉辨頷首點頭︰「如此甚好。」

旋即。

便將鋁合金的煉制方法,轉交給了太史通︰「太史長丞要多與史太常溝通,才能將其煉制成功,若有不懂之處,可以入宮尋朕。」

二人齊齊拱手︰「喏。」

與此同時,直播間網友立刻沸騰起來︰

「還真別說,太史通有點科研狂人的感覺。」

「是啊,瞧這小子那倆眼珠子,好像在放光一樣。」

「或許要不了多久,鋁合金就能造出來了。」

「哈哈,要事這樣的話,陷陣營的鎧甲,也能換成鋁合金的。」

「硬度夠高,而且質量還輕,簡直太給力了。」

「」

陷陣營之所以兵力少,不是高順帶兵能力差,而是陷陣營要求太高,符合條件的士卒實在太少,這才影響了他的編制。

如果,劉辨可以造出硬鋁合金戰甲,那麼對于負重一欄的要求,自然便降下來了,如此一來,符合條件的士兵會更多,陷陣營自然就能擴編了。

美滋滋!

*****

荊州,襄陽。

州牧府。

劉表端坐上首,其下一干文武分列兩旁。

治中從事韓嵩將錳礦呈上︰「主公,朝廷便是想要這種石料,在下查過了,它在桂陽郡郴縣,咱們可以走水路運送,這樣速度能更快些。」

「只此一種嗎?」

劉表打量著這塊石頭。

在他而言,並沒有感覺這石頭有什麼特殊之處,拿來做石料,甚至有些丑,完全登不得大雅之堂,由此心中更加疑惑。

「恩。」

韓嵩點點頭︰「正是。」

劉表深吸了口氣,捻須沉思良久︰「那朝廷可有要修建宮殿的跡象?」

韓嵩搖了搖頭,老實回答︰「沒有。」

很顯然!

這的確是一次試探。

劉表暗松口氣,懸著的心徹底放下來。

他可不願意招惹南陽皇帝陛下︰「既如此,那便給朝廷進貢數十船,以安其心。」

韓嵩欠身拱手︰「主公英明。」

正在這時,一旁蒯越橫出一步︰「德高,陛下對于高筒轉車一事,是如何回復的?」

韓嵩早料到蒯越會問,因此轉身面對,一揖作禮︰「恐怕要讓異度失望了,在下未能見到皇帝陛下,全程皆是由尚書魯肅接待。」

「哦?」

蒯越自然不信︰「這怎麼可能?按照流程,你應當入宮面聖才對。」

上首劉表同樣皺著眉,捻須詢問︰「是啊德高,你未能入宮面聖,那這塊石料,又是如何選定的?」

韓嵩對答如流道︰「是這樣的,微臣去尚書台時,陛下忙于政務,一直沒有接見,至于這塊石料,听說是陛下隨意選的。」

「啊,這」

雖然,理論上全然沒有問題。

甚至于陛下隨意選取,也符合他們最開始的試探猜測。

但是

越是這樣,反而越是讓蒯越懷疑。

即便再怎麼忙于政務,難道連使臣都不願意接見?

這明顯不符合常理。

可韓嵩神色澹然,沒有絲毫破綻,蒯越實在不能信口胡唚,冤枉與自己平級的治中從事。

劉表則捻須盯著韓嵩良久。

連他都能看出這是個坑,韓嵩又豈能看不出來。

這其中固然有韓嵩反擊的可能性,但劉表同樣不能隨意誣陷。

「沒有見到便罷了,以後還有機會。」

劉表輕飄飄一句話,便把此事壓下來。

荊州需要安定。

他不希望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不管韓嵩是什麼原因,沒有見到皇帝陛下,事情已經發生,再追究沒有任何意義,甚至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德高啊。」

劉表笑盈盈抬眸望去,輕聲道︰「你這一趟南陽之行,可有何心得體會否?」

韓嵩一揖作禮︰「驚為天人。」

「驚為天人?」

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

劉表深感震驚的同時,饒有興致地詢問︰「怎麼講?」

韓嵩深吸口氣道︰「主公,在下不管說什麼,恐怕都難以描述那種震撼,不過有一首宛城的童謠,足以證明南陽的現狀。」

「童謠?」

劉表澹然一笑︰「有點意思,德高且誦來听听。」

韓嵩一揖︰「喏。」

當即,他沉吟片刻,照著技藝誦讀︰

「帝臨南陽,百姓安康;」

「免賦賜農,屯墾開荒。」

「稻田養魚,水車灌既;」

「開辦學堂,教書育郎。」

「師言讀書,當明志向;」

「學成文武,報效帝王。」

童謠便是這樣,通俗易懂,畫面真實。

尤其出自孩童之口,更是代表了民間最真實的一幕。

在這個神授皇權的時代中,童謠便是代表民心,更貼合讖言。

滿殿文武盡皆飽讀之士,自然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皇帝陛下定都南陽尚不足一年,便令整個南陽大治,民心可依,如此本事,便是荊州牧劉表,同樣為之震撼。

「好啊!」

劉表深吸口氣,感慨萬千︰「沒想到,南陽民心竟以至此,實在令人敬佩!不過德高,這稻田養魚是甚?我怎麼從沒听過?」

「主公。」

韓嵩揖了一揖,立刻解釋道︰「這是朝廷推行的一種全新養殖模式,乃是追求稻田、魚和諧共存的養殖生態。」

「魚可以食田間雜草、蟲害,有利于稻田通風和光照,而魚類的糞便可以肥田,從而促進水稻生長,提高產量。」

「在下仔細對比過了,那些听從朝廷吩咐,采用稻田魚生態養殖的百姓,不僅可以靠賣魚賺錢,而且田間水稻生長茁壯,遠勝于尋常稻田。」

劉表萬分驚詫︰「哦?竟有如此功效?」

韓嵩點點頭︰「沒錯!而且朝廷為了解決耕田勞力不足的現狀,發動鄉村的庠序,增設孝經師一人,以《急就篇》《倉頡篇》為教材,教書育人。」

「如今,南陽宛城附近的孩童,幾乎人人可識上百字,更有甚者,可以簡單模彷,進行詩賦的創作,這童謠便是宛城附近的孩童首創。」

劉表愈發的感到震撼︰「陛下果真非常人也。」

韓嵩深感贊同︰「沒錯,如今正值全面農耕之際,不少百姓皆在田間地頭搭建房屋,老人小孩皆會下地干活,這是真正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主公!」

韓嵩深躬一禮,朗聲言道︰「在下以為,咱們荊襄同樣應該效彷南陽,推行稻田魚生態養殖,發動庠序,鼓勵孩童入學。」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言至于此,韓嵩神色中透著一股興奮,彷佛久違的理想,再次涌上心頭︰「若是如此,要不了多久,咱們荊州便可實現聖人口中,所謂的大同世界。」

然而

劉表起初還帶著一絲興奮。

但韓嵩越是如此,他就越是警惕,甚至小心。

很明顯。

這一趟南陽之行。

韓嵩已經徹底成為南陽派。

可是,荊州未來的路,到底應當如何?

劉表卻是不敢輕易下結論︰「德高說得很好,南陽的確有很多經驗教訓,值得咱們學習,只是今年已錯過時機,只能明年再行效彷了。」

------題外話------

感謝【踩泥合瓦vip】大老100幣打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