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0章 傳國玉璽現世!我劉辨,才是漢室至尊!

通往陝縣的路上。

某隱秘處。

一支隊伍正在短暫休整。

袁紹吃了些干糧,咕嚕灌了口水,給袁術打個眼色,二人隨即起身,來到隔壁諸侯堆旁,在一個魁梧漢子的身旁落座,拍了拍其肩膀︰

「張司馬, 你是咱們這批人中,唯一精通騎戰者,此一戰能否獲勝,關鍵還要看你啊,我等諸侯可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你身上了。」

「沒錯。」

袁術也附和道︰「張司馬精通騎戰, 比我等諸侯強出不知幾許,我軍若是能得張司馬鼎力相助, 必可一舉戰敗董卓。」

張楊趕忙拱手抱拳︰「袁將軍謬贊,張某豈敢承受。」

袁紹澹笑著︰「張司馬切莫如此,你能隨我們西行討董,已經證明了對戰功的渴望,咱們可是一路人,不是嗎?」

「既然如此。」

袁紹極其鄭重地言道︰「咱們理當同舟共濟,全力以赴!」

袁術生怕落下自己︰「沒錯!咱們自當精誠團結,相互幫助,才能殺敵建功。」

張楊頷首點頭︰「這一點,還請盟主、將軍放心,末將必全力以赴。」

「好!」

袁紹安下心來,轉而直奔主題︰「張司馬,經過這些日子的奔襲,我軍騎兵雖然已經習慣了策馬飛馳, 但若是踫上董卓的兵馬,怕是勝率不高啊。」

「張司馬精通騎戰, 不知可有辦法,能在短時間內, 提高我騎兵的作戰能力, 否則咱們即便踫到了董卓,也不過是自取死路而已。」

經過連日的奔襲,袁紹這支臨時組建的騎兵,問題終于暴露出來了,他們能夠策馬飛馳,已經是相當困難,又談何誅殺董卓。

畢竟,董卓帳下的西涼驍騎,可是天下間少有的騎兵精銳,以目前隊伍的狀態,踫到董卓的西涼驍騎,與自取死路無異。

不得不承認。

袁紹終歸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也因此,他在隊伍暫做休整時,趕來尋找唯一精通騎戰的張司馬幫忙,先簡單拉攏一番,然後再尋求幫助,這樣效果會更好。

「這」

張楊聲音拖長,思索了片刻, 眼神驟亮︰「倒是有個辦法, 可以讓將士們有一戰之力,但如果我軍騎兵的數量不佔優勢,怕是也難以取勝。」

「哦?」

袁紹略顯驚詫,急問︰「先不管那麼多,董卓的情況,紹已經派人去打探了,相信不久必有回信,你說是何辦法?」

張楊點點頭︰「好,是這樣的。」

當下,張楊便把新手騎兵的單手正手握矛方式,以及如何伏于馬背,增加穩定性的辦法,簡單匯總後,告訴了袁紹。

「將軍放心。」

張楊拱手抱拳,鄭重言道︰「如果將士們皆以此法作戰,必可獲得與董卓一戰的能力,如果咱們的騎兵數量佔優,將其誅殺,也不是沒有可能。」

「恩。」

袁術捏著頜下一縷胡須,腦海中浮現出弘農王帳下騎兵,吊打狼騎的一幕,心下好奇,轉而又問︰「張司馬,術有個問題,不知當問不當問。」

張楊拱手︰「將軍請問。」

袁術深吸口氣︰「有沒有一種可能,一支組建不過半年,甚至只有數月的騎兵,不僅兵力少,而且裝備差,能否戰敗呂布的並州狼騎?」

「啊,這」

張楊怎麼也不敢相信,袁術居然能問出這樣的問題。

當然

他卻沒有直接懟回去,而是緩緩搖頭︰「在張某的印象中,不可能有這樣的隊伍,尤其對手還是並州狼騎,就更不可能了。」

「將軍應該清楚,末將當年便在丁原帳下做事,深知並州狼騎的厲害,尤其還是呂布為主將的狼騎,實力更盛!」

「一支組建不過半年,想要戰敗狼騎?」

言至于此,張楊極其確定地搖頭,眼神堅定道︰「這世上不可能有這樣的隊伍。」

袁術瞥向張楊,輕聲道︰「張司馬或許還不知,狼騎在大谷關與弘農王決戰時,折損了過半兵馬,而那時弘農王帳下的騎兵,不過千騎。」

「啊?」

張楊眼瞪如鈴,驚詫不已︰「這這怎麼可能?」

袁術則是極其確定︰「但它的確發生了!術本想派人探查一下弘農王騎兵,卻發現騎兵營防守森嚴,外人難以接近,因此至今不知其秘密。」

「這」

張楊開始自己尋找理由︰「末將以為,不管那支騎兵有多大的秘密,想要戰敗並州狼騎,只怕沒那麼容易。」

「除非,這場戰斗是在特殊環境下的作戰,比如說森林、山谷等易于伏兵,卻不利于戰馬馳騁的地方,如果是這樣,或許有些可能。」

嘶—!

袁術恍然大悟,緩緩點頭︰「大谷關一戰,狼騎落敗的地方,稱之為山羊坳,這里的確不利于戰馬馳騁。」

張楊暗暗松了口氣︰「如此,便好理解了。」

「不過」

但下一秒,袁術卻又想起一件事︰「弘農王帳下騎兵突襲雒陽京師倉後,在回城的路上,遭遇西涼驍騎圍剿,折損三百余騎,卻能安然突圍。」

張楊哂然一笑,輕聲道︰「突圍這種事情,除了對騎兵戰力有要求外,對于當時的環境,或許要求更大。」

「弘農王的騎兵能夠突圍,或許是因為對方壓根沒有圍住,讓其從包圍的薄弱點,一舉沖破,以此逃離雒陽。」

「畢竟,大家皆是騎兵,在速度上的差距,絕對不會太大,一旦突出重圍,想要再完成合圍,只怕沒那麼容易。」

袁術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原來是這樣啊!」

張楊拱手︰「將軍試想,如果一支組建半年的騎兵,便能與鏖戰十余年的騎兵正面抗衡,那麼騎兵還有如此大的價值嗎?」

一旁袁紹頷首點頭︰「張司馬言之有理,弘農王能戰敗狼騎、從西涼驍騎的合圍中突出,應該是偶然,而非必然。」

「沒錯!」

張楊基于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極其肯定地點頭附和︰「盟主言之有理,必是如此,如果是正面決戰,只怕連西涼驍騎,都未必是狼騎的對手,何況一支組建不過半年的騎兵。」

「報—!」

正在這時,不遠處響起悠悠一聲傳報。

眾人扭頭望去。

但見,一騎絕塵而來,乃是自家撒出去的斥候︰「盟主、將軍,董卓派出一支騎兵,正趕往澠池方向支援,兵力約有兩千。」

「兩千?」

袁紹深吸口氣,暗自驚嘆。

董卓經過數月的殺伐,兵力已然銳減。

如今,他身旁已經沒有多少兵馬,現在竟然又調走了兩千騎兵。

「哈哈!」

袁紹仰天一聲狂笑︰「此乃天助我也!」

袁術臉上閃爍洶洶戰意︰「曹阿瞞的戰術竟然真的起作用了。」

「走!」

袁紹毫不猶豫,把手一招︰「傳令!全軍速速啟程,務必要在董卓進入陝縣之前,將其截殺,然後回軍馳援澠池。」

傳令兵拱手︰「諾。」

不多時。

蹄聲隆隆,直奔陝縣。

*****

雒陽城。

牆倒屋塌,一片廢墟。

荀或凝望著殘破的皇宮,心如刀絞。

記憶里,自己在雒陽時的畫面,如倒映般一一浮現。

呼—

長出了口氣。

荀或收起傷感的姿態,轉而吩咐道︰「皇宮要仔細搜尋,尤其是書籍,能帶走的,要全部帶走,搜尋到的東西如數上繳,經殿下擇選後,其余以戰利品的方式,發給諸軍。」

史阿欠身拱手︰「軍師放心,交給末將便是。」

「恩。」

荀或再次叮囑道︰「殿下似乎很在意皇宮,已經多次提及,切記不可私藏,一旦抓到,格殺勿論。」

史阿拍著胸脯保證道︰「這一點,軍師當更加放心,如若發現,我史阿第一個便宰了他,又何必殿下下令。」

荀或頷首︰「既如此,那這里便交給你了,或再去別處瞧瞧。」

史阿拱手抱拳︰「軍師慢走。」

荀或出了皇宮廢墟,徑直往南門走時。

忽然。

迎面走來一個熟悉的身影。

「軍師!軍師!」

是張振。

張遼麾下的得力干將。

荀或沖張振澹笑︰「原來是張校尉啊,你可有事兒嗎?」

張振趕忙拿出一個木盒,遞給荀或︰「軍師快瞧,這是我部弟兄從一口井中打撈上來的,里面放著一枚印章,末將雖不認識,但總感覺它跟別的印章,不太一樣。」

「您幫末將瞧瞧。」

張振滿臉堆笑,忙把木盒遞上去,一邊開啟,一邊介紹︰「這枚印章下面雖有破損,但卻是拿黃金瓖補的,末將感覺它肯定很值錢。」

「黃金瓖補?」

荀或听著也感覺有些奇異,微笑著道︰「好吧,我幫你瞧瞧。」

張振點頭哈腰︰「那可真是太感謝您了。」

吱呀。

木盒展開。

頓時,一塊質地致密細潤,顏色晶瑩剔透,溫潤澹雅的玉呈現在荀或眼前。

其方圓僅四寸,上面紐交著五條栩栩如生的龍。

「這是」

剎那間,荀或眼瞪如鈴,滿目駭然。

博古通今的他,又豈能不知道,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因專以玉質,稱為「玉璽」。

皇帝玉璽共計六方,分別是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

而只有一方璽,不在其中。

乃是傳國玉璽!

書中描述的模樣,正與此刻的模樣,一般無二。

剎那間,彷佛有股神聖威嚴、不可侵犯的王者氣息,撲面而來。

即便是荀或本人,也不由地稍向後傾,露出駭然神色︰「這這是」

咕嚕!

荀或喉頭滾動,緊張到咽口水。

他深吸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

見荀或神色慌張,張振不由好奇,急問︰「軍師,您這是這是怎麼了?」

荀或這才怔回神來,長出口氣︰「沒事!我且瞧瞧。」

傳國玉璽即便是荀或,也沒有見過,他只是從書上有過了解而已。

為了保證自己的判斷正確,荀或緩緩伸手,小心翼翼,且極其恭敬的取出玉璽,露出其殘破以黃金瓖嵌的一角。

「軍師您瞧。」

張振由是不知,指著黃金一角︰「就是這里,居然是拿黃金瓖補的,這玩意兒肯定值錢。」

沒錯!

荀或這次極其肯定。

這木盒中裝的,正是傳國玉璽。

他趕忙將玉璽放回去,闔住蓋子,抱在手中︰「張校尉,你立功了,你可立下大功了,稍後我親手將此物送于殿下,殿下必會重重賞你。」

「你想要什麼,不妨直接跟我說。」

弘農王乃是廢帝,雖然可以正位回宮,但影響力必不會大。

但如今不同

只要有了這方傳國玉璽,弘農王正位回宮,便是上承天意,下順民心,真正的神授皇權,真正的大漢至尊!

「啊?」

張振震驚,誠惶誠恐︰「如果是殿下要,末將豈敢貪賞,此乃末將的福分。」

荀或卻是堅持道︰「張校尉不必驚慌,你放心提要求,否則我荀或還得回來一趟,即便你不求賞,但殿下卻是不得不賞。」

「啊這」

張振一臉的不敢置信。

他沉吟良久,試探性言道︰「要不,賞末將些錢財如何?末將想要在南陽買套宅院,再買些田地,得空時把父母妻兒全部接過來。」

「好!」

荀或毫不猶豫地點點頭︰「放心吧,你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張振大喜,拱手抱拳︰「多謝軍師。」

荀或急忙搖頭︰「非是謝我,你要謝殿下,還要感謝你那幫弟兄。」

「恩。」

張振雖然應了一聲,但仍是一頭霧水︰「軍師放心,兄弟們那里,我會彌補的。」

荀或澹然一笑︰「晌午以後,讓文遠來中軍找我,你那幫弟兄,人人有賞。」

「真的?」

「當然!」

「好。」

張振點頭哈腰,感激不已。

荀或則是收好玉璽︰「我要回營了,你們繼續搜尋。」

張振拱手︰「諾。」

目送荀或離開後,張振興奮得恨不得跳起來。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

不過是枚印章而已,居然能這麼值錢。

「再多找找,說不定還有。」

「哈哈!」

張振興奮不已︰「我可真是太聰明了。」

此刻。

雒陽南門。

中軍,大帳。

劉辨端坐上首,表面上正在捧卷讀書,但實則是在與專家溝通交流︰「老師,咱們既然要放棄汝南,為什麼不放棄潁川呢?」

「袁術是豫州刺史,他能對汝南太守徐璆下手,自然可以對潁川太守李旻動刀,咱們完全可以把李旻也撤回來,這樣不是能把拳頭握得更緊嗎?」

軍師聯盟解釋道︰「辯爺,放棄汝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這里是袁氏的老巢,根深蒂固,徐璆根本就站不住腳。」

「但是潁川不同!」

軍師聯盟立刻將話題,轉移到潁川郡︰「其一,潁川郡與司隸接壤,即便辯爺將來引兵返回南陽,勢必要在雒陽範圍留一支兵馬。」

「不管咱們打與不打,只要留一支兵馬在雒陽,名義上就還是在討伐董卓,河洛地區沒有糧草,屯田固然能解決一部分,但仍需要潁川、南陽的支援。」

「單從這一點上來講,潁川郡就不能丟,因為它是溝通南陽、河洛的橋梁,只有這樣,咱們的糧草才能源源不斷的送上去。」

「此外,再從戰略上分析,潁川郡是咱們打入豫州的楔子,佔領中原富饒之地的蹺板,一旦咱們徹底穩定根基,決心向外擴張時,豫州、荊州必是首選。」

有道理。

劉辨深以為然地點點頭,轉而又問︰「汝穎士族盡皆集中在汝南、潁川,咱們的勢力延伸在潁川,豈不要對潁川士族動手?」

「辯爺勿急。」

「這便牽扯到其二了。」

軍師聯盟緊跟著分析道︰「潁川郡雖然有很多世家,但諸如荀、陳、鐘、韓等,皆以經學傳世,而非累世顯官稱雄,這一點跟汝南袁氏完全不同。」

「漢桓帝時,潁川才冒出了‘潁川四長’,這才把名聲真正打出去,截至漢末,這四家也就荀家還拿得出手。」

「但也不過只是個司空荀爽,而且按照史料上的記載,荀爽要不了多久,就該去世了,荀家真正的崛起,是在荀或投靠曹操,而且是曹操成勢以後。」

「從某種意義上說,潁川郡的士族是辯爺可以拉攏的新世族階級,何況荀家還有荀或在,唐家還有唐煜、唐冒在,潁川郡的土壤豈能輕易丟棄。」

「咱不僅不能丟,而且還要好好經營。」

軍師聯盟著重強調道︰「最為關鍵的是,李旻已經在潁川郡站穩了腳跟,雖然個人能力上略有欠缺,但足夠忠心,可以彌補缺陷。」

「對于辯爺而言,可以汲取潁川的人才資源、物產資源,而唯一需要付出的,便是加強李旻的軍力,令其有實力與袁術抗衡。」

袁術?

劉辨只能呵呵了。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過招,劉辨還真沒把袁術放在眼里。

如果,袁術沒有家族方面的支援,他能不能建立一番功業,猶未可知。

何況如今,袁術、袁紹必將迎來一場大敗,等他徹底緩過勁兒來,自己的實力必將更強

正當劉辨與軍師聯盟溝通時。

「殿下!」

「殿下—!」

忽然,帳外響起悠悠一聲呼喚。

是荀或。

劉辨一下子判斷出來。

他舉目望去。

但見,簾帳起,荀或疾步上前,臉上遮掩不住的喜悅︰「文若,可是有何喜事?」

荀或飛快點頭︰「殿下,大喜事!」

言罷。

荀或急忙呈上木盒︰「殿下,您猜這是什麼?」

劉辨眼神驟亮,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名詞︰「莫非是傳國玉璽?」

雖然,荀或還未開啟,但弘農王作為廢帝,自然是見過傳國玉璽的。

也因此,荀或沒有絲毫懷疑,點頭道︰「沒錯,正是傳國玉璽!是張校尉在雒陽城南的一處枯井中發現的。」

「您瞧!」

吱呀。

荀或這才緩緩打開,呈送于劉辨︰「有了它,殿下隨時可以正位回宮,而且能向天下人宣告,殿下您才是正統的漢室至尊。」

劉辨起身繞過帥桉,徑直轉入帳中,來到玉璽面前。

與此同時,直播間網友同樣嗨翻了天︰

「臥槽!這是真的傳國玉璽嗎?感覺跟電視上演得不太一樣。」

「居然這麼小?估計也就方圓十公分左右,電視上的都得雙手抱著。」

「逼格雖然沒有電視上牛逼,但總感覺這氣勢牛逼了不是一點點。」

「瞧這上面的五條龍,簡直帥爆了。」

「辯爺快拿起來,讓我們看看背面。」

「蠢貨!有字的是正面。」

「有字的,才是正面。」

「」

劉辨同樣激動不已。

他緩步上前,輕輕拿起玉璽。

入手微涼,卻溫潤細膩,質感極佳。

劉辨捧在手心,仔細端詳︰「怪不得,當日在邙山山腰時,孤總感覺在這雒陽城,冥冥之中,似乎有東西在召喚孤。」

「沒想到啊!」

劉辨長出了口氣,輕聲道︰「列祖列宗竟把傳國玉璽給朕留下了,看來他們還是希望孤當皇帝,而非是陳留王協。」

「沒錯!」

荀或極其肯定地道︰「北門大橋神秘垮塌,如今又有傳國玉璽現世,這足以證明,殿下您才是真正的天選之子。」

「如今,從南陽轉運的糧草已至,殿下當設酒宴招待將士,將傳國玉璽與北門斷橋之事,告知眾將,安定軍心的同時,可令徐璆、李旻、曹操等人更加忠心。」

劉辨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可以!此事便交由文若辦吧。」

荀或一揖︰「此事交予屬下,殿下盡管放心。」

「哦對了。」

劉辨提醒道︰「要重重賞張校尉,他可是立下大功了。」

荀或澹笑︰「殿下放心,不僅要重賞,而且要大張旗鼓地賞。」

劉辨又豈能不明白荀或的意思。

傳國玉璽、北門斷橋!

這兩個神秘事件,可以通過重賞張振,在軍中傳開,以此增添神秘色彩,對于劉辨皇權正統的形象,必有極大的鞏固作用。

劉辨正欣賞傳國玉璽時,軍師聯盟的聲音響起︰「辯爺,歷史系專家讓我待為感謝你,傳國玉璽自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後曹氏自焚于玄武樓時,便已經失傳。」

「後世自制的玉璽太多,全都說是始皇帝玉璽,但今日專家可以斷言,它們全都是假的,只有這方玉璽,才是真正的傳國玉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