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5章 三年時間,孤必凌駕于這世界之上!

忠義!

是貫穿于漢末三國時代,一個永恆的話題。

尤其它經過老羅神筆的渲染,四大名著的抬升,對于後世百姓的影響更是極其巨大的。

忠字倒是沒什麼歧義,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民族。

這一點,尤其是在民族矛盾突出的邊郡,更加的明顯。

劉辨相信侯成的忠!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人, 對于漢室一定是忠誠的。

但是他的義字,是飽受爭議的。

義是復雜的,尤其跟不同的字組合起來,意義不盡相同。

比如正義、情義、恩義、信義、仁義、俠義等等。

由此導致每個人對于義字的解讀,也是不盡相同的。

很明顯。

侯成心中的義字,不僅僅是主臣之間的恩義, 更有朋友之間的情義。

甚至于,在侯成的心里,他對呂布的義,是情義大于恩義的。

因此,他受不了被朋友拋棄,更受不了被主公質疑。

「士循。」

劉辨命程普將侯成帶下去後,便命朱彤招來了高順︰「你對侯成此人,是如何看待的。」

高順皺了皺眉︰「侯成?」

此刻的他,還不知道程普俘虜了侯成。

劉辨點點頭︰「嗯,太原侯成,與你同屬一郡,你們應該認識吧?」

「嗯。」

高順倒也沒有遮掩,老實交代道︰「末將的確與侯司馬相識,只是關系不太融洽, 末將心中的侯司馬,作戰勇 ,性格傲慢,除了呂布, 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哦?」

劉辨不由好奇︰「此人作戰勇 ?」

高順極其肯定地道︰「單論武藝,與宋憲、魏續伯仲之間,箭術與曹性旗鼓相當,自其從軍以來,屢建奇功,不過數年,便被提拔成為軍司馬,與某平級。」

嘶—!

劉辨頓感驚詫,倒吸口氣。

听到高順對侯成的評價,他有種顛覆三觀的感覺。

畢竟,印象中的侯成,在漢末三國時代,充其量就是個打醬油的。

可偏偏,到了高順這嘴里,居然有種 將的既視感。

「此人對呂布如何?」

劉辨在了解到侯成基本情況後,便直奔主題︰「可忠義否?」

高順皺著眉,沉吟良久︰「侯司馬出身太原侯氏,當年黃巾造反,襲擾並州,太原侯氏慘遭屠戮,侯司馬便是那時帶族人投靠呂布。」

「後來」

「」

高順講著侯成的履歷,劉辨卻對「太原侯氏」, 產生了興趣︰「老師,這太原侯氏莫非還是個世家?亦或者是豪族?」

此刻,軍師聯盟的聲音響起︰「辯爺,太原侯氏一族,起源于春秋時晉哀侯兄弟的後代,但數百年來,一直在向外遷徙,從未停過。」

「尤其秦漢時期,中原戰爭頻發,侯氏部分人外遷至今河北、甘肅等地,如西漢侯芭為巨鹿人,東漢侯瑾為敦煌人。」

「漢末時期,還有侯宣多的後裔遷徙上谷,裔孫侯恕為北地郡太守,在北地三水安家,侯恕四世孫侯植,隨北魏孝武帝西遷,被賜姓侯伏氏,又賜姓賀吐氏。」

「」

劉辨有些懵︰「這些人我完全沒有听過,侯氏一族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充其量就是個兩千石而已。」

軍師聯盟的聲音跟著響起︰「那唐朝大將軍侯君集,辯爺應該听過吧?他出身上谷侯氏,便是從太原侯氏,遷徙過去的。」

劉辨驚詫︰「侯君集?」

「沒錯!」

軍師聯盟肯定地道︰「在《侯氏族譜》書中,便有明確的記載,太原侯氏遷徙去哪里,各朝各代,又有什麼樣的人。」

「你可別小瞧了侯成,侯氏一族在華夏歷史上,也是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的,它比起並州王氏可能差點,但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高順將侯成的事情,簡單敘述一遍,扭頭望向弘農王時,發現弘農王眼神呆滯,充滿了驚詫,似乎有些游離︰

「殿下。」

「殿下?」

高順試探性,輕聲詢問︰「殿下,您這是」

劉辨這才怔回神來︰「哦,沒事,你且繼續吧。」

高順應聲承諾,繼續言道︰「末將以為,侯司馬對呂布是忠義的,但呂布對侯司馬如何,便未必了。」

「殿下應該清楚,呂布乃是五原郡人士,出身寒門,靠一身武藝在並州打拼多年,最終靠著騎都尉丁原,才成為了主簿。」

「其麾下愛將宋憲、魏續、曹性,盡皆是寒門出身,他們與出身太原侯氏的侯成,自然是很難融到一起的。」

「呂布對侯成有些偏見,若非侯司馬作戰勇 ,身上沒有半點士族的性子,只怕他在軍中很難立足。」

原來是這樣。

果然!

听了高順的話後,劉辨對侯成有了全新的認識。

他也不再隱瞞,實言相告︰「士循啊,實不相瞞,今日西門一戰,德謀戰敗了呂布、李傕的聯軍,俘虜了狼騎軍司馬侯成。」

「啊,這」

高順終于明白,為什麼弘農王會突然對侯成感興趣。

劉辨徹底釋然了,輕聲道︰「你或許還不清楚,德謀將呂布、李傕的聯軍切斷,侯成陷入包圍,呂布鳴金收兵,舍棄侯成,侯成不得已,已歸順孤王。」

高順饒有興致地點點頭,神色極其平澹︰「嗯,若是如此,侯司馬此舉倒在情理之中,末將表示理解。」

「行了。」

劉辨徹底解決了心中疑惑,輕聲道︰「士循且回營休息吧,孤知道該怎麼做了。」

高順起身,拱手抱拳︰「既如此,末將告退。」

劉辨目送高順離開,再次與軍師聯盟溝通︰「老師,看來侯成不像是演義中描述的一樣,此人或許可以使用,即便不能是一方大將,當個軍司馬、校尉,還是不成問題的。」

「沒錯。」

軍師聯盟的聲音響起︰「侯氏一族有自己的傳承,侯成又屬于一個另類,歷史上的他,算是個悲劇,但在辯爺這里,卻可以逆天改命。」

劉辨深以為然道︰「嗯,我明白了。」

「報—!」

正在這時,帳外響起悠悠一聲傳報。

劉辨抬眸望去。

但見,軍師荀或急匆匆入帳,面帶微笑,如沐春風︰「殿下,大喜事,探馬送回情報,孫堅誅殺胡軫,帶著延津方向的盟軍,已經回來,目前距大營,不足三里。」

「哦?」

劉辨驚喜︰「已經回來了?」

荀或肯定地點點頭︰「沒錯,回來了。」

劉辨急問︰「都有哪路諸侯?」

「驍騎校尉曹操、濟北相鮑信,還有兗州刺史劉岱。」

「兗州刺史劉岱也在?」

「嗯。」

荀或點點頭,輕聲道︰「這三路諸侯中,當屬劉岱的兵馬最多,足足有一萬三千余人,濟北相鮑信僅剩六千余人,曹操不足三千人。」

「殿下!」

荀或趕忙揖了一揖,提醒道︰「孫將軍去時,這三路諸侯的兵馬正在強攻汜水關,而其余諸侯的兵馬,仍不知何處。」

「這足以證明,此三路諸侯乃是漢室忠臣,他們不同于袁遺、張邈等人,殿下可以放心使用與拉攏,增強我軍實力。」

對于荀或的意見,劉辨大致上持肯定態度。

不過

劉岱此人如何,劉辨著實有些信不過。

雖然,他是唯一的漢室宗親,但其麾下的兵力與曹操、鮑信,完全不成比例。

要知道,專家早跟劉辨解讀過這段歷史,鮑信、曹操的聯軍加起來,是超過兩萬人的。

可現在居然只剩下九千人,兵力損失超過了一半。

而劉岱呢?

他麾下的兵力,居然還能有一萬三千人。

這意味著劉岱的戰損不高,亦或者他根本就是在保存實力,濫竽充數。

孫堅或許不清楚其中的內幕,但敏銳的劉辨,卻一下子察覺到了異常。

拋開身份,單從數據上來分析,劉岱這人的確不如曹操、鮑信,更值得信賴,至少從目前的表現上看,的確是這樣的。

「一萬三千人。」

劉辨皺著眉,沉吟良久︰「文若,這劉岱的實力蠻強的啊,戰至現在,居然還能有一萬三千余人,比曹操、鮑信加起來還多。」

曹操等人在打探大谷關的戰敗,相應的,劉辨同樣在打探汜水關的情況。

他們對于雙方的初始兵力,自然是有了解的。

荀或沒有絲毫意外,顯然他同樣意識到了此事︰「不管怎樣,兗州刺史劉岱是漢室宗親,他能參與此次討董,便值得殿下拉攏。」

「您若是嫌棄其虛與委蛇,只怕長安的那位,會花大手筆拉攏,與其落入賊手,不如殿下您竭力爭取,這對于未來在兗州的戰局,是有好處的。」

果然!

荀或的目光是長遠的。

在他心里,討董已然獲勝,下面的戰爭,才是真正要關心的。

劉辨明白荀或的意思,他長出口氣,輕聲道︰「與董卓拼拉攏的手段,只怕孤給劉岱的條件,會遠遠遜色于董卓。」

「孤這里需要的,是真正為匡扶漢室而努力的人,絕非是靠利益驅動而來的諸侯,以利相交,利盡,則人散,孤不屑為之。」

這一點。

劉辨看得非常透徹。

誠如自己不可能給孫堅開空頭支票一樣,同樣不能給劉岱、曹操、鮑信等人開,因為一旦實現,就必須要兌現。

未來南北漢對立,政治手段上的較量,必然是不會少的,跟董卓拼空頭支票,靠利益來壯大力量,這樣只會把劉辨自己搞殘。

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扎穩打,重新建立一套秩序,才是匡扶漢室最正確的一條路,靠利益拉攏來的盟友,遲早會因利益而背叛。

至于荀或的顧慮

不得不承認,它的確很有道理。

但是,劉辨背靠軍師聯盟,未來點亮科技樹,別說是一個小小的董卓,便是袁紹、袁術,以及天下諸侯,全都屬于是降維打擊。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那點小伎倆,壓根不值得一提。

「這」

荀或細眉微蹙,輕聲道︰「殿下,此番董卓退往長安,一定會攪動天下,令中原處于內亂之中,咱們雄踞南陽,只怕是首當其沖,此時拉些盟友,與殿下有利。」

「至于利益如何?」

荀或沉吟了片刻,再次一揖︰「殿下之慮固然有理,但在下以為,絲毫不爭,只會令天下諸侯,甘做董卓屠刀,短期內,會讓咱們處于不利之地。」

「短期?」

劉辨扭頭望向荀或︰「大概多久?」

荀或揖了一揖︰「坐穩南陽,招兵買馬,積蓄力量,只怕沒個三、五年時間,難有橫掃天下之力,再造乾坤之能。」

「三、五年?」

劉辨承認需要時間來穩定基本盤。

但是

三年時間,對他而言,已經足夠久了。

按照軍師聯盟專家的預想,今年搞定南陽士族,明年解決糧草之患,後年軍事科技指標,就要遠超這個時代該有的水準。

畢竟,南陽這里具有天然的優勢,是全國的糧產大郡,更是全國的冶鑄中心,再加上兩系法雜交水稻,以及專家的鋼鐵事業革新。

三年時間!

絕對會大不相同。

等眾諸侯緩和過來,有了一定的征戰能力,可以對劉辨下手時,劉辨的實力已經處于整個時代的巔峰,降維打擊絕不是夢。

而且,優勢一旦建立,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大,到時候只要是個沒瞎眼的諸侯,就決不會站錯位置。

荀或極其肯定地道︰「至少得三、五年,甚至更久。」

劉辨卻是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三年!孤只需要三年時間,便可凌駕于這世界之上。」

「這」

荀或雖然不太相信,甚至以為劉辨過于自負。

但是,他從劉辨的雙眸中,看到了君令天下的王者霸氣,竟不由自主地默認了︰「殿下確定要這麼做?」

「嗯。」

劉辨極其肯定︰「孤需要的人,是甘願為大漢而犧牲的人,不是借此機會,擴充自己影響力的諸侯,哪怕他是漢室宗親,亦是如此。」

「文若!」

劉辨雙目炯炯地凝視著荀或︰「孤需要的人,正是你這樣的人,你若有心,回到南陽後,當為孤引薦人才,攜手共建大漢新秩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