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縣無力再戰,開城投降。
厲溫不是那種拉著別人一起死的性格,守軍戰死的不多,但凍、病而死的人,超過了三層,士氣已經崩潰,逃亡之人,與日俱增。
鄴縣的世家大族眼見不妙,早已出北門而走,他們才不會與城池共存亡。
城中還有六萬百姓,再打下去,徒增傷亡而已。
魏郡郡丞、都尉出門請降,厲溫站在城頭,看著仇人收了印綬、圖冊,受降過程並未刁難。
那位是愛惜黔首小民的,不必擔心屠城之事。
「唉∼涿縣老家,族親一十七口的血仇,溫,無能,難以相報,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他慘笑一聲,寶劍出鞘,劃過咽喉。
中平六年,正月初五,鄴縣降,太守厲溫以身殉城。
安平軍入駐城池。
劉襄對厲溫殉城之事毫不在意,但另一個想殉城的,就讓他很擔心了。
孫堅。
鄴縣投降的同一天,他接到了孫堅的絕筆信。
信中說,隴西王國八月起兵,十月攻打散關,因事先有準備,他有信心依雄關而守,但韓遂十一月破隴關,兵圍陳倉,使他首尾不能相顧。
兩部叛軍二十萬,圍攻陳倉、散關,他只有不到兩萬人,岌岌可危。
可恨長安、槐里皆有駐軍,皇甫嵩、董卓拒不發兵,孫堅自認難以幸免,只能苦苦支撐。
可憐長子孫策隨他在軍中,突圍不得。
其余四子一女隨夫人吳氏在長安被扣留,事態如此,他退無可退,希望自己戰死之後,劉襄能夠幫忙看顧家眷。
他朋友不多,知己只有劉襄一人,望能念舊時情誼,伸出援手。
送信之人,傷勢過重,竭力奔波二千里,在涿縣之時就咽氣了。
劉襄沒想到孫堅能對他如此信任,這是托妻獻子的交情了。
他也不明白為何皇甫嵩不發兵救援,陳倉乃是糧倉重地,散關更是雄關險隘,哪一個都丟不得。
這事董卓干出來,他信,但皇甫嵩在自己面前,一向是個愛惜後輩的忠厚長者,怎麼能干出這種事來?
唉!
自己鞭長莫及,想救援也是有心無力,江東猛虎和以後叱 南方的小霸王,不會就這麼憋屈的交待在關中之地吧?
那誰去開闢吳國的基業呢?
蜀國的劉皇叔已經交待在涼州武都郡,現在吳國的奠基之人也要死在不遠的關中?
這兩人都是因為自己才去的那邊,合著,三國要被自己牽連,亂世還沒開幕,就沒了兩個?
自己在關中三輔沒有什麼力量,只能死馬當活馬醫,給安頓在漢中盆地的譚免免發信,請他出兵騷擾王國後路,減緩散關的壓力。
也不知人家還認不認他,更不知道,這計策能不能成。
他無能為力啊!
孫堅孤軍奮戰卻無人相援的事情,給他敲響了警鐘,同僚、盟友皆不可依賴,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干的決心,自己的命運,要抓在自己的手里。
先專注于眼前的戰事吧。
擴充地盤,壯大力量,刻不容緩。
命令魏郡各縣開城投降的文書,已經由郡丞發出,冀州軍團一萬人,自黑山東進黎陽,嚴綱、趙雲各帶一萬人馬掃蕩其余十三縣。
沒有什麼波瀾,大軍過處,無人可擋。
魏郡治下十五縣,于二月初二全部平定,抓捕世家豪強、宗族大戶三千余人,皆斬。
全郡八十萬百姓分田種地,組建民團。
立告示于各城門外,曉諭各處山賊、水匪、起義叛軍,此時來降,免去罪責,可參與分田種地,為期三月,過時則發大軍進剿,雞犬不留。
不提像趕集一樣下山投降的賊寇盜匪,劉襄將後續之事都交給了趙雲。
任命趙雲為魏郡太守,領一萬五千冀州兵卒駐守鄴縣、平陽、武威三城,節制黎陽縣一萬人馬,負責守衛冀州南線及安定魏郡諸事。
他本人率領三萬步卒北上巨鹿,發文命崔奕領八千騎兵東進,于曲梁縣等待與大軍匯合。
曲梁縣位于雞澤東北,是魏郡和巨鹿郡交界的所在。
劉襄其實可以沿漳水行軍,自西南向東北逐一攻略巨鹿各縣,但他想跟郭典談談,已經發文邀請,在曲梁縣東方邊界會面。
自張角起義那會算起,他跟郭典認識快五年了,後來張牛角起兵,郭典也曾在自己麾下作戰,黑山軍縱橫太行山的時候,與巨鹿一直相安無事,暗地里沒少做買賣。
所以他想勸降。
北上曲梁之時,調張遼、徐晃的左右兩軍駐防北新城,關羽領前軍南下中山郡安國縣。
安國縣的位置很重要,位于泒水中游,東面是河間國,南面是安定郡,西南是巨鹿郡,背後還有北新城為依托。
根據後續的局勢發展,進可攻,退可守。
中山、常山、趙國、魏郡,冀州九郡他已佔據其四,吃掉其余五郡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東面的青州、南面的兗州、豫州、司隸、徐州、荊州等地陷于黃巾叛亂、宗賊造反,邊遠的揚州、交州、益州也是山越、南蠻作亂不斷,各個自顧不暇。
洛陽局勢異常凝重,靈帝已經昏迷不醒,隨時都能撒手人寰。
涼州幾乎全境皆反,關中平原的長安三輔,面臨二十萬叛軍的威脅,一旦孫堅戰敗,三輔之地必然動蕩不休。
大漢快要油盡燈枯了。
有人在扒骨吸髓,有人想力挽狂瀾。
劉襄一門心思的想要壯大。
而郭典想保住家族的利益。
兩人的談判卡在了土地之上。
「放棄那些田地,跟隨我,你的家族一樣能夠壯大。郭典,別逼我,你心里清楚,巨鹿那點兵力護不住你的家族,你我相識已久,我不想你沒有後人祭祀。」
劉襄有些氣憤,也有些急躁,郭典願意投降,但不想放棄兵力和田地,這是他不能容忍的,他不允許在自己的地盤上,有國中之國的存在。
郭典很委屈,按照慣例,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我認你為主,帶兵給你打天下,有點私兵部曲,家族佔點田地,怎麼了?哪錯了?
干嘛要讓他把田地和部曲交出去?那他怎麼養家?他的家族還怎麼繁衍子嗣?
空口白牙的讓我跟著你造反,那可是掉腦袋的事情,是拼上全族性命的大事。
不但沒給好處,還要往外掏老底,憑什麼?
但他不敢硬頂,委屈巴巴的說道︰「使君啊,誰家還沒點部曲,都得有點田地,要不然心里不踏實啊。」
劉襄沒好氣的回懟︰「老子就沒有,老子的媳婦在中山有千頃良田的嫁妝,也讓老子給分了,怎麼就不踏實了?跟著我你們心里不踏實?我把你們都砍了,你們是不是就踏實了?」
「使君息怒,使君息怒。」郭典趕緊相勸,可不敢惹這位發火,前幾天剛殺了魏郡的三千多個世家大族子弟,這位可是說到做到的主。
他趕緊給跟隨而來,隱于從人之中的另一個士族家主使眼色,自己笨嘴拙舌不會說話,還是得靠這個智慧高絕之人出面。
「廣平沮授,字公與,見過劉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