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很高興,他認識壽木,這是好東西。
漢朝的時候練氣服餌之風盛行,這種有助于修行的大藥,可遇而不可求,價值極高。
更讓他歡喜的不僅僅是重禮,而是送禮的人。
他的老相識,劉襄劉宜程,長沙定王之後,宗室之中的旌旗,老一輩的是劉伯安,新一代的就是劉宜程了,這位還是軍方新貴,名將種子,公認的當代霍驃騎,更是朝廷新任的四位州牧之一。
年輕一代第一人!
什麼八及、八顧、八達,都是那些士人吹出來的,還有那袁家雙子、王佐之才、治世英雄,他也都是看不上的,哪里比得上十幾歲就上戰場,二十歲不到就名揚天下的劉宜程,人家的名聲可都是實打實的戰績堆出來的。
這才是真麒麟。
這樣的人物送重禮來賀,怎能不歡喜!
必須擺酒慶賀。
最近幾天,董卓是春風得意啊,朝廷任命他為並州牧,四位封疆大吏之一,雖然並州是最差的一個,但也比他原本的征西將軍強多了,四征四鎮雖然是重將,但這頭餃不是常設的官位,打完仗就得收回,不穩定。
更別說有一堆並州士子給他送錢,想讓他早日剿滅黑山賊,一改往日瞧不上他的姿態,極為配合他的動作,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真是舒爽。
「哈哈哈哈,諸位,飲勝!」董卓當先獻酒,這是酒宴第一步,作為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
來赴宴的人很多,涼州軍中的宿將,並州的士子,都來給他捧場。
酒過三巡,他要顯擺了。
「老夫今日得到一方壽木的面甲,這可是難得之物,特意拿出來讓諸位品鑒。」
壽木這玩意雖然挺值錢,但世家子弟都是見過世面的,並不會過于驚異,傳看一番,恭維幾句也就罷了,只有涼州將校各個稱奇,翻來覆去,你爭我搶。
特別是董卓的女婿牛輔,當場就要泡酒喝︰「外舅,听說這壽木泡飲可得長生,某來嘗嘗味道如何。」
董卓趕緊出言制止︰「住手,沒見識,少听那些方士胡說,長生怎會如此輕易?壽木泡飲延年益壽倒是真的。」
說完取回面甲,輕輕一嗅,芳香怡人,好物件!但他可不是為了顯擺壽木,他還沒那麼淺薄,下一句話就道出了目的︰
「軍中辛苦啊,身為主將勞心費神,難以安枕,老夫的好友,鎮北將軍、幽州牧、薊侯劉宜程特意送來壽木面甲,為老夫安神,都是慣常帶兵的,知道主將的難處啊。」
說完又感慨了一句︰「想當初在涼州,我與劉宜程並肩作戰,于渭水南岸破十萬羌胡,斬敵四萬而還,便如在昨日一般。」
涼州人受歧視,董卓清楚的知道,那些士人只是現在有求于他,方才放低身段,日後還會故態萌發的,所以他要在這些人面前表現一下跟隔壁幽州牧的親密關系。
雖然劉宜程也不怎麼受士人待見,但沒人敢歧視他。
唉!
涼州人苦啊。
董卓在感慨,下面的並州士子心里發慌,並州就在幽州邊上,對于劉襄的惡名那叫一個如雷貫耳。他們不但听說過,也是有過切膚之痛的,當年的太原溫氏就是因為得罪了他才被滅族的,郡望之家啊,毫無顧忌,說滅就給滅了。
誰敢惹?
現任的並州牧跟那位是好友?可別跟幽州牧學壞了,這得好好的哄著。
「使君辛苦,我等感佩。」
「董並州勞苦功高,帶兵有方,不讓古之名將也。」
「僅以此酒敬使君,聊表吾之心意。」
一時間馬屁如潮,酒宴的熱度再上新高,董卓的目的初步達成。
只是其中出了個另類,呂布好奇的發問︰「听說劉鎮北剛強豪勇,每每親臨戰陣,卻不知是何模樣?真想在戰場上跟他交交手,見識一下他的武藝。」
董卓哈哈大笑,心說我就沒見劉宜程出過手,哪有什麼武藝?但他剛利用完人家的名聲,不能拆台。
「姿容俊秀,雅量非常,虎步關右,騎戰無雙。」
回想起劉襄在涼州的三次大戰,每次都讓他驚詫莫名,論用兵,真的是甘拜下風。
呂布目光發亮,更加好奇這位傳說中的鎮北將軍,改日一定要去幽州跟他比試一番,必能酣暢淋灕的大戰一場。
酒宴賓主盡歡,主要是董卓被並州士子拍馬屁拍得很高興。
揚眉吐氣啊!
受氣的小媳婦終于熬成婆婆了!
開心,太開心了。
直到他出兵界山,看到對面那個身著細鱗甲戴著面具的人。
董卓嘴角抽搐,瞠目結舌,對面的主將他認識,就算認不出人,他也認識那匹馬。
肩高七尺半,身長一丈,全身火炭一般紅,矯健神駿,如獅似虎。
送那麼名貴的面甲,是在這等著我呢,要打一場蒙面大戰?
你知道在臉上戴個面甲,你怎麼就不換匹馬隱藏身份呢?誠心讓我認出來是吧?還有其他那幾個帶著面甲的,估計也是我認識的。
太壞了!
這世道,壞人真多啊。
董卓的心情跟吃肉的時候,看見了半個蛆一般,惡心的想吐。
打,心里沒底。
不打,心里不甘。
並州的精華就是上黨和太原兩郡,其他七個郡加起來都比不上這兩個地方。
欺人太甚,肥肉都被你吃了,俺老董只配啃骨頭不成?
董卓火氣上涌,揮手下令︰「後退三里扎營。」
他要好好想想,對面不是黃巾賊寇,不能掉以輕心。
牛輔二話不說,下令後隊變前隊,交替掩護,緩緩撤退。
長史劉艾看看自家主將,又看了看對面戴著面甲的敵方主將,眼珠亂轉,若有所思。
「有麻煩了。」他低聲自語。
涼州兵馬依汾水安營立寨,劉艾疑問道︰「那位……」
董卓抬手阻止︰「黑山賊寇驍勇善戰,不可掉以輕心,傳令各部,提高警惕,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夜間加派值守,誰敢懈怠,我拔了他的皮。」
劉艾點點頭,明白了,他意味深長的說道︰「賊寇人多勢眾,我軍獨力難支,要向朝廷求援嗎?若能在河內、河東兩線進攻,仗就好打多了。」
「誰會發兵呢?西園已經調動兩部去征剿葛坡黃巾和板櫓蠻反叛,剩下的陛下不會再動。何大將軍的殘破北軍被劉宜程挖了一刀狠的,現在也沒恢復過來。袁家在西園的部隊不成氣候,河南尹所部更是穩得很,死也不會動的。陛下的身體欠安,誰會願意離開京師呢?」
董卓苦笑一聲,接著說道︰「今日看到對面的兵卒了嗎?沒多少騎兵。真惹急了,騎兵才是他最擅長的。」
劉艾眉頭緊皺,苦惱的說道︰「涼州三戰,渭南之戰尚能模清路數,克散關和救隴關,這兩戰我復盤多次,不得不說,若我帶兵,勝不了。」
「大散關啊,如此雄關,七日便破。救援隴關更是以一敵十,逼得韓遂十萬大軍倉惶退兵,一退四百里。不可力敵啊。」董卓有些提不起戰意,聲音飄忽的念叨︰
「唉!他說,他只想當個幽州王,我信了,結果我是個傻子。並州三郡之地被佔,劉伯安帶著士族家眷幾千人退避河東,自己也去朝堂請罪了,我當初還嘲笑他不通軍略,結論下早了啊。」
董卓和劉艾在絞盡腦汁的想著對策。
劉襄盯著奔涌的汾水,煩惱水量太大,不好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