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91章 您是不是有誤解?

說白了還是需要演員不斷體驗生活,不停分析理解人物內心,模擬一言一行,最後力求靠近角色而已。

足足聊了一個多小時,時間差不多,眾人出來,正好另一個主角郭天王到場,段奕宏帶著去打招呼。

可能是因為沒看過白夜追凶和沉默的真相,郭天王明顯不認識蘇澤,還以為只是普通朋友探班,簡單寒暄拍攝開始。

蘇澤也沒往心里去,畢竟人家是港島來的,沒看過國內網劇很正常。這次能遇見段奕宏已經不錯,提前熟悉說不定以後有機會合作。

站在監視器附近,看眾人臨場發揮,這才是主要目的。

正好今天是段奕宏和郭天王殺青前最後一場對手戲,可能是因為投資過看不見的客人,秘密訪客情況很類似,場景基本集中在一棟別墅,全靠戲劇沖突吸引觀眾。

但投資成本超遠看不見的客人,畢竟郭天王可不便宜!

說起有關家庭的題材,蘇澤能想到最出色的就是飲食男女和血觀音。特別是血觀音,堪稱經典,無聲之處起風雷。

仔細研究段奕宏的表演,因為角色和氣質要求,很多情緒需要細節表達,有種壓著演的感覺?

沒錯,不是收著。

而是壓著!

蘇澤皺起眉,明顯感覺狀態不太準,收著是自己通過調節可以控制,壓著總有種施展不開的味道。

這個劇本讓蘇澤最不理解的地方就是汪先生為什麼要組建這樣一個非血緣家庭?

月兌離劇本創作,回到導演陳正道個人傾向,蘇澤逐漸明白汪先生之所以組建這個家庭,表面是為囚禁于困樵,逼他懺悔,從而替死去的兒子復仇。

其實所作所為不光只為復仇,更是為滿足自己一種極端變態的心理欲求。

因為他是一個被父權壓抑多年,內心極度扭曲的男人。

當初因為父親反對,被迫與Roy分手。此後苦尋戀人多年未果,于是選擇和張曉雪形婚,並借月復生下Roy的兒子汪楚。

幸運的是汪楚和Roy一樣,也擁有一雙感光敏銳的灰色童孔,于是對汪先生來說,就不僅意味著愛人的重生,也是攝影夢想的延續。

但一場校車事故意外奪走汪楚的生命,可以想象此時的汪先生是何等痛苦,他無處申訴,只得遷怒于被判無罪的校車司機于困樵。

而他采用的報復方式不是消滅,而是精神摧殘,想要所謂凶手也經受同樣的痛苦,失去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于困樵是孤兒,于是才設計組建這個家,讓他先感受到「家」的溫暖,然後再狠狠剝奪。

因為在汪先生看來,這是比死亡更殘酷的懲罰!

看著片場激烈沖突的兩位演員,蘇澤終于明白這部作品導演想要表達最核心的思想是什麼。

揭露父權意志對個體造成的綿延的傷害?

最極端竟然是汪先生這個父權意志的犧牲品,竟在自以為反抗父權的過程中,一步步黑化,最終成為父權本身?

為了讓同性戀人重生,哄騙一位深愛自己的女性成為代孕工具;為泄私憤,不惜將一個無辜的底層人囚禁;甚至編造出一個虛假的家,並成為名義上的父……

屠龍者終成惡龍,

受害者轉眼間已黃袍加身,成為下一個施害者。

想到這里,蘇澤忍不住暗自搖頭,平心而論這部作品有點浪費幾大實力派演技,包括看似強勢主導的郭天王!

至于陳正道口口聲聲說的希望觀眾走近每個角色,用心體會內心恐懼?

拜托,這不是電影塑造人物的方式好嘛!

起碼一部時長有限的商業類型片不具備這樣的空間。

電影總有主角、配角和工具人之分,觀眾真正能「走近」並「細細觀察」的只能是主角。

可秘密訪客一家五口,你能確定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嗎?

五大主演戲份權重幾乎持平,復雜糾葛的內心活動同樣隱蔽,除非那些記憶力、理解力超群的所謂觀眾,走近每個角色細細觀察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以蘇澤拍攝懸疑片的經驗,秘密訪客采取的是「猜謎——解謎」的嵌套結構。前八十分鐘都是謎面和伏筆,只為後三十分鐘的解謎和真相服務。

而這些角色之謎、情節之謎不是抽絲剝繭循序漸進逐個拆開,反而放到最後集中統一破解?

如果影片采納這種結構,那先前各個角色各不相同的背景、經歷、心路就必然得是兜住的,換句話說人設必須立得住!

全靠只能通過隱晦表達的台詞跟細節,在人物的身上虛晃一槍,提醒觀眾注意而無法交代清楚所謂隱喻……

根本不夠看!

比如蘇澤能想到的一場戲︰張紫楓將冰淇淋遞給汪太太,結果她的手一松,勺子掉地上。

只有當觀眾看完全片用心去回憶,才可能明白這一幕是什麼意思。

哦,原來是懷孕的汪太太早就有逃離之心,張紫楓以掉落的勺子來暗喻她?

該放手時就放手!

是不是听起來挺巧妙?

可問題是當這幕發生的時候,觀眾還不知道汪太太的孩子壓根就不是汪先生的!

這種信息不對等產生的結果就是︰在觀眾眼里這個家庭氛圍古怪、家庭成員貌合神離,對張紫楓與汪太太的真實身份和心照不宣的默契一無所知。

你們這是在搞什麼!

身為觀眾同樣不知道榮梓杉弟弟幾次三番想要給張紫楓姐姐吹小號就是不听是什麼意思?

也不清楚張紫楓為什麼要三番五次跑進地下室跟段奕宏這個殺人犯敞開心扉,甚至還化妝穿著內衣?

整整八十分鐘都由這樣一個個謎語、符號和隱喻組成?

蘇澤明白陳正道設計所有都是為引爆最後謎底,但是……

這根導火索有點太漫長了!

站在觀眾角度,我知道這個家庭的故事大有文章,但就是猜不透這個故事,甚至看不清它的走向。

我也知道每個演員都很努力地演,傳遞出很微妙、很復雜的情緒,可就是看不出這些情緒的目的。

而導演最終對觀眾提出的要求又是︰你們一定要把前八十分鐘那些不知所雲、莫名其妙的細節全記住!

這樣等到老子揭開謎底真相大白的時候,再去回憶先前的伏筆隱喻,細品演員的精妙演技肯定會拍桉叫絕回味無窮!

陳老哥,

您對觀眾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