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李永玄只是想到臨安搞一筆錢維持龐大的開銷,順便警告一下宋帝做人不要太囂張,逼急了他,就會出大事。

誰能想到,臨安城里居然有人直接打開了城門熱烈歡迎李永玄率軍進城。

無論如何,這是將士百姓的心聲,李永玄沒有辦法坐視不理、熟視無睹。

反正他也不在乎名聲,如果能夠挽救數千萬人,亂臣賊子就亂臣賊子吧!

李永玄先讓人把嚇暈的宋帝弄醒,然後向他提出來三個要求。

好不容易,宋帝從驚駭中緩過神。

他听完李永玄提出來的三個要求,想都沒有想,就答應下來。

第一個給李永玄、孟共、範用吉、劉整、李庭芝、王堅、郭靖、耶律齊等加官晉爵,其中李永玄為兵部尚書,掌管天下兵馬,孟共為魯東西路安撫使,率軍收復魯東各個州府,其他人也都各鎮一方……

第二個實行捐資助餉,宋帝帶頭,將內庫所有財富捐出八成,並大幅削減皇宮開支,讓大部分宮女侍衛出宮……

第三個推行公田制度,統一規定把田地收回來,按人口分配,交納租稅……

雖然宋帝心里很不願意受人脅迫,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一開始,他已經做了最壞的準備。

不曾想,李永玄並沒有弒君奪位,只是想專權。

宋帝還能夠奢望什麼,再怎麼說,性命保住了,皇位也還在。

如果他堅決不肯配合,恐怕連活下去都沒機會。

要不然,李永玄也不可能率軍直接攻打臨安府。

想到這,宋帝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隨著宋帝在朝堂上頒布三道旨意,臨安城暫時變得平靜下來。

前面頒布的兩道旨意,跟朝堂的大臣關系不大,跟將士百姓關系也不大。

唯獨是這第三道旨意,關系重大,幾乎跟所有的人都有關系。

事實上,李永玄率軍進到臨安城,一度引起宋朝地主階級、廣大官僚、富戶的恐慌。

他們擔心李永玄掌權,在南方也大搞均分田地,前三年免稅的那套路子。

這些人掌握著南方大部分的田地,如果分田地,豈不是等于抄他們的家?

也就是李永玄手下兵馬太過勇 ,要不臨安城早就有人生亂。

恰恰相反,那些地少和沒地的人,就特別希望李永玄把田地均分給大家。

出乎意料,李永玄居然沒搞那套,而是提出要收回多余田地,再行分配,交納租稅。

廣大地主階級、貪腐官僚、富戶,都松了口氣,不用再擔心被人抄家了。

他們不敢高興得太早,擔心李永玄收購田地的價格折價太多。

那些地少和沒地的人,雖然失望,可是他們也都充滿了期待。

無論如何,李永玄收購多余的田地分配給大家,交納的租稅,肯定要比平常低得多。

李永玄沒有直接抄沒廣大地主階級、貪腐官僚、富戶的田地,就是擔心會引起內亂,虛耗實力。

他在北方搞均分田地,主要是為了在蒙古人的治下收買人心,恢復生產。

還有就是,那些地方,地廣人稀,人口大多都遷徙到了南方,為了吸引人口的回流。

與此同時,李永玄將皇城司改組,更名錦衣衛,另設監察局,專門監督各地的官員。

他這次升任兵部尚書,連升數級,獲得了【造船術】的技能,還有一項強化的技能。

李永玄立即對超強感知、鍛造術技能進行強化,使得他感知的能力更強,鍛造的技術更加先進。

他把所有為皇家生產各種奢侈品的工廠都取締,轉而大力生產火炮、火槍以及戰船。

為了緩解宋朝很嚴峻的財政危機,李永玄利用超強感知找到了幾個資源豐富的礦藏。

叫人開發出來大量的金礦、銀礦、銅礦、煤礦,不僅讓公田法順利實施,而且還讓國庫迅速地變得充盈起來。

閻貴妃收到蒙古密信,要求她想方設法尋找機會接近李永玄,務必要取得他的信任,暗中破壞宋朝君臣關系。

思慮再三,閻貴妃決定坦誠相待。

她很欣賞李永玄的能力以及為人,不僅能力強,而且膽子大,居然敢率軍殺到臨安,臨朝掌政。

正好蒙古人要閻貴妃接近李永玄,于是她不顧一切想要試試,素女功媚術是不是真的沒有作用。

面對著閻貴妃的誘惑,李永玄就像是一個經不住考驗的干部,淪陷進去。

閻貴妃的武功並不高,和黃蓉、李莫愁差不多,不過她最擅長施展媚術,可以讓男人神魂顛倒。

可對上武功遠強于她,又學會九陰真經里移魂大法的李永玄,卻是一點作用都沒有。

果不其然,閻貴妃是素女宮的人,仍然是處子。

她雖然很得宋帝寵愛,可是為了保存自身實力,都是施展媚術讓侍女應付宋帝寵幸。

跟李永玄一起切磋後,閻貴妃才知道她的實力實在差得太遠。

李永玄對姿色妖媚、異常美貌的閻貴妃很喜歡,時不時地與她溝通交流、切磋武功。

閻貴妃跟小龍女完全是兩個極端,一個如冰霜,一個像熱火,李永玄偶爾還可以體驗一下冰火九重天的感覺。

李永玄掌握宋朝的朝政大權以後,反而閑下來,有什麼事都可以交給手下的人去做,他只要掌握好大局方向,就沒有問題了。

或許是在外面見多了的血腥殺戮,小龍女更加喜歡住在冷清寧靜的古墓。

這幾年來,對李永玄幫助最大的女子還是要數程英、陸無雙,她們在錦城幫忙打理,讓李永玄沒有後顧之憂,他的勢力才會發展那麼順利。

還有完顏萍和耶律燕,她們也幫了李永玄很多。

完顏萍她父親的親故舊部幫忙爭取了很多金國人投降李永玄,耶律燕和她大哥耶律齊也是如此,還幫忙守城。

除此之外,絕情谷的公孫綠萼對李永玄也不錯,幫忙囤積了大量火炮、火槍、糧草。

最後就是,經常暗中幫李永玄傳消息的閻貴妃。

如果不是她傳遞情報,李永玄也會有很多麻煩,至少不會發展這麼順利。

李永玄掌握朝政以後,完顏萍、耶律燕就跟著他到了臨安府,在西湖邊上安了新家。

完顏萍和耶律燕認識了這麼多年,也都知道彼此跟李永玄之間什麼關系。

前面兩年,她們還有點不是滋味。

時間久了,也就慢慢地成了習慣。

李永玄害怕後院起火,盡量不讓她們踫到一起,可有的時候,沒有辦法,也只能盡量保持平衡。

他倒是想要大被同眠,問題是小龍女她們心里肯定不會樂意。

如此一來,李永玄唯有雨露均沾,誰也不冷落。

慶幸的是,他有隨時傳送的能力,可以天南地北的四處傳送。

李永玄想著小龍女一個人在古墓,難免會無聊,就加倍播種。

總算黃天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前,小龍女肚子里終于有了李永玄的骨肉。

兩個月後,李永玄讓人打造出來了第一艘戰船,並把火炮安在戰船上面,讓船員裝備大量火槍。

沒過多久,李永玄派水師和孟共率軍水陸並進收復整個魯東,余玠、李庭芝、劉整充分利用火炮、火槍的火力優勢收復大名、河東、何北各個州府。

這些地方大多是山地,不利于蒙古軍騎兵作戰,更有利火炮、火槍發揮。

忽必烈、兀良合台、察罕與張柔最終抵敵不住,無奈之下率軍撤出中原。

幾個月後,李永玄已然率軍收復了北宋的疆域,與蒙古軍形成對峙之勢。

轉眼之間,時間到了一二四六年八月二十六日。

蒙古乃馬真皇後一切都準備就緒,于是派使者召集諸王、貴族到都城和林參加大會,選舉大汗!

諸王中,長子西征統帥拔都威望最高,听說要推舉貴由為汗,因與他不和心中不滿,托辭有病,拒絕赴會,于是委托弟弟斡爾答、昔班、別兒哥代表自己出席忽里台大會。

東西道諸王以及各地大臣、將軍均已到達和林,乃馬真皇後遂于和林附近的夏營地達蘭達葩召開選汗大會。

由于與會諸王百官均早已被皇後籠絡,因此大會一致推舉貴由為大汗。

縱使貴由即位為汗後,乃馬真後仍在干涉政事,數月後乃馬真後去世,貴由才親政。

這個時候,距離蒙古帝國第二位大汗窩闊台過世已經足足將近五年了。

在這之前,乃馬真皇後長期把持朝政,濫行賞賜,法制廢馳,從而造成了政令不一、矛盾重重的局面,政治已經日趨腐敗。

等到貴由繼續汗位後,不但不從實際出發,勤于朝政,整飭宮禁,反而大開府庫,以金銀財寶賞賜那些推舉他為大汗的諸王、大臣和將領,以炫耀他的康慨和感念之情。

更離譜的是他本身就體質不強,手足又患拘攣病,卻在上台之後,也像他的父親晚年那樣,晝夜沉溺于酒色之中,使得蒙古法度不一,內外離心的衰敗局面也愈演愈烈,日益嚴重。

貴由很忌憚宋人的火炮和火槍,不敢南侵,又對跟他不和,反對他繼位的拔都懷恨在心,于是決定西征討伐拔都。

在他看來,蒙古人的根在草原,而缺乏騎兵的宋人也不會對他們造成任何的威脅,自己最大的威脅是拔都。

與之相反,宋朝在李永玄鐵腕治理下,蒸蒸日上,國泰民安,實力越來越強盛。

整個宋朝就像是一台戰爭機器,迅速地運轉起來。

僅僅不到一年的時候,就生產出來兩千門火炮、十萬支火槍,三十艘巨型戰船。

李永玄一邊積攢國力,一邊向南擴張,隨時準備好跟蒙古帝國來一場世紀之戰。

他派遣使者到大理、安南各國,要求他們向宋朝稱臣納貢。

前幾年,窩闊台見無法攻破宋軍川渝東部的防線,便命令征蜀蒙古軍抽調精兵,攻取大理,想要繞後攻擊宋朝。

當時調集的軍隊達二十萬之眾,大理國王段祥興派遣大理國高禾將軍在今麗江九禾一帶,與蒙古軍展開激戰。

高禾戰死于大九河,不幸中的萬幸是,大理沒有因為戰敗而滅亡,蒙古軍因大汗窩闊台的死而退兵。

此戰後,大理國派專使段連柘赴宋朝通報戰況,宋朝也派出使團專程去大理,到九禾吊唁陣亡將士。

李永玄拉攏大理國,既是為了增加對抗蒙古的勢力,又是為了得到大理國的戰馬。

大理國雖然國小力弱,可是卻盛產馬匹,而宋朝又非常缺少戰馬,李永玄想要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也沒有足夠多的戰馬。

收到李永玄的消息,大理國上下都是欣然接受,請求與宋朝通商。

這些年,大理國曾經多次請求內附宋朝,可宋朝始終沒什麼興趣。

一方面,有鑒于唐朝的教訓,唐朝曾與南詔建立藩屬關系,可安史之亂後,南詔竟然叛大唐並大舉入寇,甚至攻破過成都,使得唐西南地區大亂,因此宋朝對西南地方政權的高度警惕。

另一方面,落後的西南地區無法為宋朝帶來多大的收益,加上要面對北方強敵的情況下,在西南采用收縮策略,以確保了西南地區的安寧。

說穿了,就是宋朝太富有,大理太貧窮。

就像是一個乞丐想跟富翁建立友好關系,富翁總覺得別人是圖謀他的財產,不願意接觸,尤其是這個富翁實力又不怎麼強,自然會非常警惕。

大理國投靠宋朝的目的很簡單,他們向往宋朝發達的經濟、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對抗蒙古大軍的入侵,希望能夠得到宋朝的幫助。

現在李永玄掌控宋朝,國力漸漸地強盛,自然就要實施擴張策略。

沒有想到,安南那邊,卻遭到斷然拒絕。

轉念一想,也就釋然。

如果不是李永玄出現,現在宋朝正承受著來自于北方蒙古的巨大壓力,除了保衛京城之外,幾乎所有的軍事力量都囤積在北方,南方基本上沒有什麼經營。

安南以及東南亞諸國紛紛自立,不再到宋朝朝拜,也不再認宋朝為宗主國,面對李永玄派遣的使者,又怎麼會輕易地屈服?

尤其是安南,作為東南亞地區的強國,更不把虛弱的宋朝當成一回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