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將士們都說李永玄是天神下凡,武功蓋世,懂得法術,他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一點不奇怪。

武功高,還可以說是天賦異亶,可憑空變出無數糧草、火炮火槍,這不是神仙,什麼是神仙?

事實上,從川渝跟李永玄出來北伐的將士,對這種事,早就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當初他們行軍作戰,從來就不用搬運糧草、器械物資,到了地方,自然就會有。

不僅讓他們更輕松,而且讓他們更有信心,有這麼厲害的人率領,還怕打不贏?

一路上,從錦城打到利州、再到何南各地,沒有一場戰事失利的,將士們對李永玄的擁戴和崇拜無以復加。

連帶著,後邊跟著加入李永玄軍中的將士,也受到了他們的影響,把李永玄當作神仙來對待︰敬畏、崇拜、信賴、仰仗……

有關李永玄懂法術,是神仙的消息傳出去,固然對他手下將士有凝聚鼓勵作用,對蒙古軍也有著震懾作用,可對宋帝和那些貪官污吏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

臨安府先後兩次大量的金銀財寶不翼而飛,自始至終,都沒有找到可疑的目標。

突然間,傳出李永玄懂法術是神仙的消息,再加上他神奇的崛起,貪官想不懷疑他都不可能。

一般人,哪里有那種詭異手段,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金銀財寶偷走?

李永玄二十歲不到,武功就練得天下無敵,一兩年間,他的兵力就達到二十萬。

如果他沒有偷走那些金銀財寶,哪里有錢去發展勢力?生產那麼多火炮、火槍?

宋朝那些貪官污吏都出離憤怒,要求宋帝嚴懲李永玄,賠償損失。

問題是,找不到人,怎麼嚴懲?

如果李永玄不領旨,難道說要派兵去抓他?朝廷要派多少人去抓?

李永玄兵力十多萬,怎麼去抓?

逼急了,他到時候投靠蒙古軍,率軍南下,誰擋得住?

這一點,宋帝還是看得很清楚。

原本蒙古軍就攻不下何南各城,自從傳出李永玄懂法術是神仙後,更不用說了。

忽必烈在無奈之下,只好率軍退守洛陽以及黃河以北,與李永玄形成對峙局面,希望能夠挑撥離間李永玄與宋廷的關系,坐收漁翁之利。

這時候,蒙古帝國仍然是乃馬真皇後稱制,她想扶持自己的兒子貴由繼承汗位。

只可惜,貴由不是窩闊台汗指定的繼承人。

窩闊台更看好他的愛孫失烈門,但還沒有來得及立儲,他就死了。

按照成吉思汗生前規定大汗的繼承人必須經過諸王及貴族參加的大會推舉決定,西征統帥拔都與貴由不和,先托病遲遲不去,後公然拒絕到會,使得蒙古帝國汗位很久不能確定下來。

由于蒙古內部不和,窩闊台已經去世四年,時至今日,蒙古汗位,還沒有確定。

隨著何南各地歡天喜地地豐收,周圍生活在蒙古軍陰影下的宋人都是羨慕不已。

自從何南範用吉投降李永玄後,蒙古人就對治下宋官加強了監管。

尤其是,何南周邊的各個州府,更是蒙古監管的重點。

這些天,各州府不斷地有人向李永玄送信,想要投降。

縱使長官不肯投降,也架不住手下將士一心想要投降。

如果執意不肯投降,很有可能被手下殺死當作見面禮,立功受獎。

雖然忽必烈派人進行嚴密監管,可是仍然是防不勝防。

他決定,主動出擊。

派官員假意暗中向李永玄投降,企圖引誘李永玄上當。

李永玄陸續收到許多投降信息,也難以分辨是真是假。

他不想錯過好機會,于是對來傳信的人施展移魂大法。

沒問題,就可以進行接觸了解,派玄門弟子和暗探過去偵察情況。

有問題,李永玄也會按兵不動,等待機會,再作打算。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洛陽也有官員想投降。

如果順利拿下洛陽,李永玄就可以率軍順勢佔據關中,進可以攻,退也可以守,迅速地發展壯大他的實力。

面對著擺在他眼前的巨大誘惑,李永玄沒有失去理智。

他知道蒙古軍主力集中在黃河以北和一些重要的城池,便決定以滑州為突破口,向北方進軍。

幾天後,李永玄率五萬人馬成功收復滑州,佔據白馬,直逼浚州。

黎陽守軍得到消息,殺死蒙古派遣的官員投降李永玄。

臨近滑州的開州守將猶豫再三,最終率軍投降李永玄。

數日間,李永玄率軍連下三州。

忽必烈、兀良合台、察罕與張柔收到情報,大為震驚。

他們以為李永玄肯定會攻洛陽,或者是其他重要城池,沒有想到,他竟然率軍北渡攻取滑州。

攻不下,又守不住,忽必烈等人左右為難。

蒙古軍擅長于進攻,不善守城,只能是依靠投降他們的宋人守城。

偏偏他們屠戮太多,又不敢太過相信宋人。

緊接著,李永玄派遣李庭芝率兩萬人馬向東攻取濮州,他親率三萬人馬往西攻取衛州、相州。

衛州與鄭州、汴梁隔黃河相望,這里的將士和百姓看著何南各個州府欣欣向榮,一個個早就已經蠢蠢欲動。

他們想投降李永玄,只是蒙古人盯得太死,才一直沒敢輕舉妄動。

如今李永玄率軍北上殺到浚州,有了一個堅實的後盾,衛州的將士百姓哪里還怕蒙古軍鎮壓?

忽必烈、兀良合台、察罕與張柔想率軍跟李永玄決戰,可惜一直都找不到機會。

他們不敢貿然分兵,以免被李永玄里應外合各個擊破,只能是把兵力集中在大名府、東平府、磁州、潞州、澤州、懷州,防止李永玄率軍北上、東進、西征。

李永玄每次行動前,都會先把情況模清楚,盡量避開蒙古軍主力,跟他們玩貓捉老鼠的游戲。

他還是沒把握跟蒙古鐵騎硬杠,縱使是手里有大量的火炮、火槍,也不願意輕易地冒險交戰。

李永玄眼見難以取得什麼突破,便率軍駐守衛州汲縣,隨時準備西征河東南路,以威脅洛陽。

暗地里,他傳送到錦城派遣一萬人馬出川,前往利州,再從利州抽調一萬人馬準備偷襲長安。

自從李永玄到錦城,就在汴梁、洛陽、長安布下棋子,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利用。

眼下蒙古軍主力都在黃河以北、洛陽等地,相對來說,長安的防守兵力很空虛。

一方面,李永玄的主力人馬都在何南一帶,除非先攻下河東南路,或者是洛陽,不然威脅不到長安的安全;另一方面,川渝的宋軍兵力有限,防守有余,進取不足。

等到兵力部署到位,李永玄親率兩萬精銳進入子午谷,他準備學三國魏延上演一出奇襲長安。

當他們行軍快到子午谷出口時,李永玄便讓大軍潛伏,他傳送到古墓趁夜與小龍女進入長安。

這計策,看似凶險,其實不然。

李永玄有隱秘空間、又有背包,還能傳送,完全用不著考慮補給,更重要的是他要面臨的不是穩定的魏國,而是不得人心的蒙古軍。

長安在終南山以北,乃是華夏十三朝古都,從古墓到長安並不遠,李永玄和小龍女去過兩次。

李永玄任錦城知府,收復利州,他提前安排在洛陽、長安的人手就想盡快起事,以恢復中原。

沒想到,李永玄率兵去了何南,時隔兩年,他才想起要奇襲長安。

沒多久,李永玄就和小龍女潛進長安城中,把不願意配合的重要官員全部殺死,讓潛伏的人控制長安南門。

辦妥了長安城的事,李永玄又和小龍女前往接應隱藏在子午谷的兩萬精銳人馬。

兩人殺了蒙古守將,打開關門跟等待已久的兩萬人馬殺進了長安。

天沒亮,李永玄就率軍把陷入混亂的長安城平定下來。

原以為,他們可以趁著蒙古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把潼關拿下來,意外的是蒙古守軍得到長安動亂的消息,早就已經作好了防備。

李永玄也沒有氣餒,天色一亮,他就讓人去招降長安附近的城池。

他相信應該有不少人願意投降,與其給殘暴不仕的蒙古軍當走狗,不如堂堂正正地做一個人。

隨著李永玄率軍奪取長安的消息傳揚出去,周邊的城池紛紛投降,鎮守洛陽的張柔又懵杯了,連忙給察罕、兀良合台、忽必烈報信。

這些天,有關李永玄的事跡早就人盡皆知,听說他在何南把田地分給將士百姓,還不用繳稅,就連幾十萬蒙古軍也拿他沒有辦法。

何南周圍各州府的將士和百姓,做夢都希望李永玄率軍攻打過來,他們就不用受蒙古軍欺負,可以分到田地安居樂業的生活下去。

得知李永玄率軍順利攻取長安,周邊的城池紛紛請降。

連長安都抵擋不住,更何況是周邊的城池?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為蒙古軍去拼命。

僅僅不到兩天時間,京兆府大部分州府向李永玄投降,只有少部分州府和城池,還沒有投降。

得知李永玄率兩萬大軍經子午谷奇襲長安收復京兆府大部分州府,察罕、兀良合台、忽必烈簡直不敢相信。

李永玄不是正率軍駐守在衛州,怎麼會突然跑到利州?還率軍拿下了京兆長安?

若非之前有過先例,察罕、兀良合台、忽必烈都以為是情報有誤。

他們心里都很茫然,難道李永玄真是神仙?

要不然,他怎麼可能神出鬼沒,武功蓋世?

為了確認李永玄有沒有在衛州,蒙古軍主動發起進攻,結果發現,李永玄確實是在衛州汲縣。

忽必烈、兀良合台、察罕與張柔徹底懵了,難道說這個世上其實有兩個李永玄?是孿生兄弟?

看起來,只有這個解釋才合理。

關鍵是,一個就讓他們頭痛了,兩個豈不是更難對付?

李永玄拿下長安後,消息很快就傳到何南、利州、京西南路等地。

無數宋人奔走相告,熱淚盈眶,大肆慶賀。

李永玄先是率軍北伐收復汴梁,何南各地,現在又率軍收復長安,再過段時間,恢復中原、趕走蒙古韃子,想必也是指日可待。

宋帝和那些被洗劫的貪官污吏,就沒有那麼好心情了。

他們想捆住李永玄,以免他繼續發展下去,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然而派出的欽差到何南四處找李永玄宣旨,找了幾個月都沒找到。

很顯然,李永玄故意躲著不見,其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本來宋帝想要下旨,申飭李永玄大逆不道,可現在李永玄率軍收復了京兆長安,有大功于朝。

如果還要下旨申飭,還不被百姓罵作昏君?

沒辦法,宋帝非但是不敢申飭,而且還不得不違心地嘉獎李永玄,順便派人到長安頒布旨意。

等京兆府的局勢變得穩定下來,李永玄讓王堅率領大軍駐守長安。

經過郭靖幾個月的整編和訓練,李永玄的兵力又多出來五萬人馬,他的總兵力達到二十五萬。

其中火炮兵一萬人,騎兵五千,火槍兵達到了十萬人,其余兵種,都是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自從何南糧食豐收,全部免稅,就有越來越多的宋人涌入到何南,想分一杯羹。

人多了,勞力豐厚,兵源充足,李永玄也是樂見其成。

這些年,蒙古軍大肆燒殺劫掠,何南到處是田地荒蕪、十室九空,僥幸沒有被殺的人也大多逃到江南去了,或者是投靠了蒙古人。

正因為沒有人種田,李永玄才會分配田地,免稅三年,就是希望能夠讓這片已然生靈涂炭的地方恢復生機。

何南地處華北平原,耕地很多,多容納幾十萬流民完全不是問題。

李永玄獲悉宋帝下旨嘉獎自己,便寫了一封奏折過去︰表示收復失地都是將士們立下的功勞,他沒有功勞;如果要嘉獎,就應該嘉獎所有的將士,而不是自己。

隨著他手下兵馬變得越來越多,既沒有收到一分錢稅,朝廷又沒有給物資補給,財政開支已然是難以支撐。

既然宋帝想要演戲,李永玄就要一點片酬,做個好人。

收到李永玄的折子,宋帝差點兒沒有氣瘋,居然還想讓自己給他提供糧草補給,這亂臣賊子膽子也太大了︰不僅故意抗旨不遵,而且還敢明目張膽地跟朝廷提條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