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章 做生不如做熟

大燕國並不禁海,所以海上貿易繁榮。

世人皆知海商豪奢,以此推測,那海上往來,定然獲利頗豐,賺取銀錢,想必比在陸地上也稍稍容易些。

可是,並非所有居住在海邊的人,都能夠從海上獲利,都能夠在海洋獲取財富的蛋糕上,舌忝上一絲糖霜,品嘗到財富的甜美。

相反,因為海商的崛起,海外貿易的繁榮,造就出了一大批財富無處流轉的豪門大族。

按照華夏的傳統,刻在骨子里的習慣讓這些海商們,不斷的兼並土地,以至于港口繁華的幾個城市周邊,普通百姓基本淪為佃農或者雇工,甚至因為絲綢、瓷器等等大宗熱銷品的龐大需求,進而成為最早期的產業工人。

朝廷的法度雖然亂了,但終究大面上的規矩還在,有對外貿易權力的港口就那麼幾個,趙亨義想在三亞灣搞海外貿易,實際上是違法的,甚至會遭到海商們的集體抵制。

所以,他面臨的問題有很多,選擇自然也有不少,但眼下,卻需要選擇一個港口,制造出聲勢,收攏一些民心。

並非趙亨義不在乎那些世家大族、大海商,而是這些人很難拉攏,也無需拉攏。

即便靠著大海,這些人賺的盆滿缽滿,但他們獲取財富的貪婪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只要有九花玉露和銀鏡在,只要能夠繼續生產出源源不斷的新奇產品,那麼趙亨義和三亞灣,就能一直受到這些人的追捧。

可普通的百姓不同,不管趙亨義賣出去多少九花玉露和銀鏡,都和那些每日睜開眼,就需要想辦法填飽肚子,或者僅僅維持不被餓死的百姓無關。

那些世家大族和大海商們,富貴的太久了,以至于讓他們從來不願意低下頭看一看,腳下那些螻蟻一般的百姓,更不會在乎,這些百姓的死活。

以寧波為例,這里商貿發達,周邊的土地早就被兼並殆盡,被華夏人看做是根基的田地基本失去了流通的可能,即便有所交易,也是在同一個階層中間流轉。

而大批失去田地的百姓,除了少部分成為佃農之外,剩下的大部分人在無意識的選擇之下,進入了紡織作坊、瓷窯等等貿易產業之中,數代人下來,早已變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工人。

這就是後世津津樂道的資本主義萌芽,而那些一旦進入龐大的貿易產業鏈之中的普通百姓,若是不出意外,絕大部分人子子孫孫都將在作坊內勞作一生,直到干不動為止,亦或者,如今年這般,大旱之後大澇,糧價飛漲,所得的工錢不足以養活一家人,在絕望中慢慢凋零。

和寧波的商行多有合作,趙亨義對寧波一地的情況掌握的較為全面,後世人的眼光,總能看出點不一樣的情況。

來三亞灣做工的人,越來越好招募了,甚至因為此前積累的好口碑,讓和趙亨義合作的寧波本地商行在招募人手的時候,可以挑挑揀揀,提高了工匠甚至是民夫的質量。

可這一切的背後,都在無聲的表明著一種聲音,寧波附近的糧價又漲了。

猛然一看,這像是一個黑色笑話,世人印象中的魚米之鄉,竟然會因為缺糧,而導致糧價瘋狂上漲。

可實際上,大燕國到了眼下,寧波附近真正用來種糧食的田地已經不多了。

甚至,每年都要從外地調糧進入寧波府,從而緩解糧食帶來的壓力。

田地都被種上了經濟作物,種糧食才能賺多少?

至于糧價飛漲,對于豪門大戶而言,也不過是感慨一聲,今年又讓那幫賣糧食的撈著了!

可對于升斗小民而言,尤其是那些在作坊內做工的產業工人而言,卻是生死攸關。

這些最早的,主動或被動成為市民階層的百姓,許多人過著今日做工,今日便有工錢買米的日子。

一旦米價糧價上漲,原本足以應付生活的工錢便不夠用了,等待他們的,可能是一輩子償還不完的債務,也可能是就此餓死街邊的悲劇。

這些慘劇,那些世家大族或者壕商們,是看不見的,也有可能看見了卻習以為常,畢竟,類似的事情每隔幾年就會上演一次,或天災,或人為的,總之就像是一場無休止的輪回一般,類似的劇情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的上演。

三亞灣消耗的糧食,則是和大糧商簽訂了長期協議,從更遠處調運而來,即便每日消耗巨大,可依然不用發愁。

更何況,隨著流民的不斷遷入,墾荒的田地不斷增加,三亞灣得天獨厚的氣候加持之下,可以讓新開墾出的田地隨時都能種下合適的糧食,無非是新田地產量頭兩年會低一些罷了。

趙亨義並沒有因為自己有飯吃,就漠視其他人的生死,更何況,想要真正在三亞灣立足,想要獲得穩定的人口補給,單靠遷徙流民並非長久之計。

寧波城就是趙亨義選定的試驗目標,有道是做生不如做熟,想來,那些和三亞灣合作的商行不會怪他的,畢竟趙亨義要做的事情,也能稱得上萬家生佛了。

滿員的若常號和若依號駛出了臨川港,這兩艘瓊州團練用來操練的訓練船,前不久才重新命名,六小只爭到了冠名權,結果抽簽時,若常若依雙生小姐妹竟然同時中簽,所以,兩艘海船才會以小姑娘的名字命名。

起初,趙亨義還擔心小姐妹會想出什麼胭脂水粉的名字,結果還不錯,就是其他妹妹們扯著他的衣襟,讓他這個做姐夫的答應,今後也要有其他人名字命名的海船才成。

若常若依號此次出港,是在為捕鯤做準備,但是按照趙亨義的安排,這東西需要循序漸進,先從小的開始抓。

兩艘船都算不得大船,每艘滿員三百人,全是為了操練,正常操控的話,一半人就夠了。

出了海,兩艘船規規矩矩的沿著近海航道直奔寧波外海,帶隊的宋應安在抵達目的地之後,讓人放下船上的小舟。

臉色微紅,宋應安開始按照賢弟趙亨義的交代,用硬物敲擊小舟的船幫……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兵卒們一臉懵,不是說操練嗎?跑這麼遠,就等著看副團練使敲船幫?

宋應安也很無奈啊,可趙亨義和他說,這樣做能抓到魚,很多的魚……他就信了。

真正開始操作,宋應安卻心里發虛的厲害……這不是兒戲嗎?

難道,自己是在給魚奏樂听嗎?

特殊且固定的節奏,持續在小舟上響起,就在宋應安頂不住眾人圍觀的目光,準備放棄的時候,驚呼聲突然傳來!

「快看!海水變成了黃色!有東西從下面涌上來了……龍王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