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三章 誰的治下更好?

跟諸多古代王朝一般,明鄭對鹽與鐵也實行絕對的官營,禁止民間參與。

自從將大肚番國剿滅後,工部在西部海岸新建了數座鹽場。

這些鹽場剛剛建好沒多久,人手嚴重不足,于是廣東移民中的鹽工根據意願直接被補充進新建鹽場中,重操舊業。

目前東寧的制鹽采取的是這個時代世界上靠海國家都在用的工藝︰海水曬鹽法。

具體的步驟是先在海邊開挖一個個水池,引海水注入其中。

方方正正的淺池排列成大片的鹽田,通過陽光的暴曬,讓海水中的水分蒸發。

隨著水分蒸發,鹽的濃度逐漸加大,當水分蒸發到海水中的氯化鈉達到飽和時,形成鹵水,再及時將鹵水轉移到結晶池中。

鹵水在結晶池中繼續蒸發,原鹽就會漸漸地沉積在池底,形成結晶,達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采集得到粗鹽,其實此時便可以吃了。

但粗鹽中含泥沙等不溶性雜質和氯化鎂等可溶性雜質,許多官營鹽場還會對粗鹽繼續加工,經過沉澱,將泥沙過濾除去,然後去水,最終得到細鹽。

這個方法的缺點其實很顯著。

一是環境要求,只能夠在海邊,二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土地,三是耗時過久,太陽暴曬蒸發水分需要時間,期間若踫見雨天就得重新再來,故而效率極低。

但即便如此,海水曬鹽即便在後世也仍是主要的制鹽方法,而更先進的電滲析法在後世都未完全普及,以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就更不用妄想了,畢竟首先得有電才行。

但鄭克臧並未放棄對制鹽方法進行改良,他心中早已有了改良的方桉,只是受制于條件還並未試過。

這改良方法還得從東寧的硝石不足說起,當初為了彌補硝石的不足,在李景的建議下,由朝廷出面向民間廣泛的征集硝石。

鄭克臧本來對此沒報太大希望,結果發現從民間收上來的硝石數量還不少,當然離滿足大軍所需還遠遠不夠,但增加了些儲備總是好的。

民間藏著這麼多的硝石並不是因為民眾們要自制火藥造反,硝石除了是制造火藥的重要材料外,在古代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冰。

明明是火藥的原料之一,但單獨與水反應時卻能迅速降溫結冰,這讓人不得不感慨化學反應的神奇。

而鄭克臧想出提高鹽田的效率便是從此處入手,太陽暴曬背後的原理無非就是蒸發水分,形成鹽度高的鹵水。

沿著這一思路,若是往鹽田中放入硝石與水反應結冰,同樣也可以將水去除,而且更快。

眾所周知鹽是無法結冰的,到時只需將結成冰的水打撈出來,留下的同樣是鹽度足夠的鹵水,這樣一來就可以省略最費時間的暴曬過程。

當然這硝石制鹽的方法目前只是停留在鄭克臧腦海中,究竟能否成功還有待實際驗證。

同時,這一方法雖然大大加快了制鹽的效率但會相應地消耗硝石資源。

基本上可以說是以硝石換鹽,這對目前缺乏硝石的東寧來說實在太過奢侈。

但根據工部的匯報,硝田之法實施的十分順利,預計不久後便可以得到第一批硝石補充。

之後硝田會源源不斷地提供穩定的硝石,在不影響火藥儲備的情況下,拿出一部分提高制鹽效率也並非不可以。

但這需要時間,現階段肯定是不成的。

後續而來的廣東移民並沒能像最先到達的移民一樣分到現成的良田,只能分散到屯墾點進行開墾。

在鄭克臧的嚴令下,戶部為進行屯墾的民眾們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一應農具供應充足,甚至還給每個屯墾點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耕牛和駑馬。

所有遷移的民眾均逐步被妥善安置,鄭克臧听著戶部匯報的安置情況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起來。

但很快,右參政柯平求見鄭克臧給他澆了一盆冷水。

在當初優待泉州移民時他便察覺不妥,但那次人數不多,他便沒多說。

此次廣東移民數量巨大,在鄭克臧驅趕平埔番將良田免費分給民眾時他就隱晦地提出了反對意見,但並未引起鄭克臧的重視。

隨著遷移的進程穩步進行,柯平終于決定直接當面勸諫鄭克臧。

「殿下可曾听過斗米養恩,石米養仇?」,在王城書房內,柯平面色嚴肅地看著鄭克臧問道。

鄭克臧點點頭表示知道,用眼神示意柯平繼續說。

「殿下不覺得朝廷對待廣東的移民過于寬宥了嗎?」

鄭克臧聞言臉上露出一絲疑惑,看著認真的柯平問道︰「柯卿是說我對新來的移民過于寬厚了?」

柯平點頭表示肯定。

「這又如何呢?他們本就是漢民,自當有所優待。」

柯平搖了搖頭並未認同鄭克臧的解釋。

鄭克臧見柯平對他的優待持反對態度,悄悄坐直了身體道︰「願聞柯卿高見。」

「臣惶恐,只是臣的一點淺見,殿下如此輕易地將已開墾好的耕地分給遷移民眾,還免其一年賦稅縱然能短時讓民眾感恩戴德,但從長遠看卻不利于這些移民的融入。」

鄭克臧聞言明白了柯平的意思,他笑道︰「柯卿是害怕這些民眾如今享受了如此好的待遇,等日後穩定下來,朝廷對其正常征收稅賦勞役會引發他們的不滿?」

柯平點頭道︰「殿下所言甚是,臣確實有此擔心,但除此之外,更嚴重的問題是那些異國移民、土番甚至本地的漢民恐會因差別對待而心生不滿。」

鄭克臧聞言臉上露出一絲無奈道︰

「這也沒有辦法,柯卿需知這些民眾從偽清遷移到此處,在融入我東寧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將我東寧與偽清進行對比,據我所知我東寧的賦役是高于偽清的,百姓們在偽清生活賦稅負擔更低,若不能在最開始優待之,如何還能爭取到民心。」

在鄭克臧的印象中清初的賦稅勞役是很低的,尤其是康熙皇帝那著名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

該策規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國的丁數為準,此後達到成丁年齡的,不再承擔丁役,更是加深了許多人對清朝前期民眾負擔較輕的印象。

偽清官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大批御用文人寫文章大肆宣揚本朝賦稅較之前朝更輕。

故而鄭克臧內心並未對此產生懷疑,但柯平驚訝的表情似乎表明他的這一印象並不正確。

柯平的臉上先是露出驚訝隨即轉為惱怒,憤聲道︰「何人向殿下說偽清治下百姓的負擔低,是蔡濟還是柯儀?簡直是不知所謂。」

鄭克臧聞言有些疑惑問道︰「听柯卿話中之意,難道不是如此?」

柯平搖頭道︰

「殿下莫要被偽清的手段所蒙蔽,滿洲人慣會欲蓋彌彰,無論他們在文字政策上如何修飾宣傳,數字是不會騙人的,根據臣所掌握的情況,偽清賦稅實際遠高于東寧,甚至猶過于崇禎年間。」

柯平這番話引起了鄭克臧的好奇,他目露探尋之色道︰「還請柯卿為我解惑。」

柯平微微躬身,「殿下折煞臣了,不敢說是解惑,臣只是將實情告知殿下。」

「崇禎年間我大明征收的正賦加遼餉、練餉和剿餉三餉,每年不過一千七百萬兩,而在永歷八年時(1654),當時的雲貴川桂四省仍在我大明手中,而廣東湖南兩省仍在打仗,在那樣的局面下,順治偽帝悍然下令在全國征銀三千萬兩!」

他提到這里情緒稍稍有些激動,「臣當時記得很清楚,許多福建百姓不堪重負紛紛逃到泉州和漳州投奔到國姓爺麾下。」

「即便如今康熙偽帝所宣稱的減稅減賦,休養生息,也不過是表面文章。」

他一邊說一邊悄悄地打量了下鄭克臧的神色,見殿下露出沉思狀,他的語速加快了一些。

「殿下可知我東寧沿用明制,在官員核定賦稅時,民眾繳納賦稅八分便算為合格,給小民們預留了余地,可偽清官員征收時額定十分,一分不許少,僅此一條偽清治下百姓便要多繳五分之一的稅賦。」

柯平說完後嘆息一聲繼續道︰「這還是在征收稅賦標準相同的情況下。」

他沖著鄭克臧拱拱手,語氣帶上一絲恭敬道︰

「有賴殿下英明,我東寧如今大力推行攤丁入畝之策,取消了丁銀,實際上比偽清征收的稅賦少得多。」

「況且我東寧在賦稅上規定百姓交銀交糧都可接受,而偽清則規定每年丁銀必須征收兩千萬兩,百姓們需要將糧食兌換成銀才能繳納賦稅,常有豐收之年,民眾換不到銀錢而無法交稅的天方夜譚。」

鄭克臧擺擺手對著柯平道︰「柯卿拍馬屁還真是少見。」

柯平聞言臉色變得嚴肅,「臣並非只是在拍殿下馬屁,而是實情。」

他語氣一轉帶上了一絲輕蔑道︰

「我東寧重商貿,銀錢在民間足用,而偽清禁海遷界,隔絕商貿,又不產銀,銀價日貴,百姓的負擔也在每日加重。」

「故而偽清治下百姓負擔遠重于我東寧,母庸置疑!」,柯平最後斬釘截鐵地以這個結論結束了此次解惑。

鄭克臧听見柯平擲地有聲的聲音,微微有些恍忽,沒想到歷史上常常出現的深宮不知民間事竟發生在了自己身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