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一章 黔中山村

按照制糖局的規劃,首批正式授權制造東寧糖的民間作坊限定在五十家,再多就超出了制糖局的能力範圍,無法進行有效的指導。

這五十家的選擇采取競標的方式,為了避免人數過多,同時也是提高門檻,參與競標的人選必須提前繳納一千兩的押金作為其股本實力證明。

本來以為門檻已經夠高了,結果評選當天報名參與的人數還是超過了預計,總計達到了近千人。

甚至連英國商館的馬薩昂也派了人來參與,可惜被戶部無情地拒之門外。

此次評選會由制糖局和戶部聯合評選,南北鎮撫司、察言司、工部、刑部都派了人來監督,確保過程的公平公正。

因為是第一次組織這樣的活動,不管是組織的朝廷還是參與的商人們都不是很熟練,在評選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

好在有楊瑾和蔡濟二人親自坐鎮,評選會總體上進行的還算順利。

最終評選出來的五十家中有三十家原本就在經營制糖作坊,擁有一定的基礎,剩下二十家都是沒有經驗但經營思路獲得楊瑾和蔡濟認可的,其中就包括了滿剌加華商集資投標的兩家。

制糖局將作坊的標準詳細地整理成文檔發給了已有作坊的三十家,要求對方在原本工坊的基礎上按要求進行改造。

另外二十家新入行的中標人則會在制糖局指定的選址地重零開始建造新的工坊。

將要求交給各家後,具體的工程制糖局就不再管了,只是制定了期限,在明年三月之前必須完工。

各家接到要求回去後都抓緊時間雇佣工人,敲敲打打地開始了改造、修建,都干勁十足,滿懷希望。

……

黔中普定縣那史村今天迎來了三位來自山下的客人。

北鎮撫司小旗官趙慧進帶著手下的兩個力士正沿著蜿蜒的山路向上爬行。

在雲南的吳世璠被清廷剿滅的前夕,北鎮撫司趁著戰亂往雲貴地區安插了很多暗樁。

這些暗樁們除了刺探雲貴地區偽清官府的情報外,還有背負著延平王殿下親自交辦的任務︰尋找偽周兵馬大元帥馬寶的藏身之處。

鄭克臧直接點名馬寶此刻應該隱姓埋名藏在貴州時再次震驚了柯儀,心中再次糾結起殿下另外的消息來源到底是什麼。

但好歹鄭克臧的消息給北鎮撫司指出了調查方向。

根據北鎮撫司收集的情報和走訪,最終研判出馬寶的藏身處應該在貴州中部的普定縣一帶。

確定了範圍後,自去年以來,北鎮撫司動用了大量人手在普定縣周圍的村落、山寨中進行走訪,可惜並沒有什麼進展。

貴州身處西南內陸,多民族混雜居住,清王朝對這里的基層管理相對薄弱。

尤其是在這十萬大山中,基本靠的都是自治,無論明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苗亂、侗亂,可以說十分混亂,怪不得馬寶會選擇藏身此處。

但正是因為這樣的混亂,北鎮撫司得以在此生根發芽,不斷擴大勢力。

跟在趙慧進身後的兩名力士一個叫譚宗一個叫吳濤,這二人都是北鎮撫司在貴州本地發展進來的人員。

趁著三人蹣跚上山的空隙,年輕些的譚宗率先打開了話匣。

「趙頭,這俗話說人靠衣裝,穿華服寶甲時自然知道這是兵馬大元帥,等人換上布衣爛麻,誰能分辨到底原來是統領萬軍的將軍還是地里耕種一輩子的老農。」

趙慧進聞言皺了皺眉頭道︰「只認衣裝不認人說明你觀察的不夠仔細,統領萬人的將軍即便穿著破衣爛衫總還是有幾分不一樣的,況且上頭不是下發了馬寶的畫像嘛,照著找就是了。」

譚宗嘆了口氣道︰「這都找了一年了,蹤跡全無,上頭什麼時候能調我去貴陽府啊,天天鑽大山實在無趣的很。」

趙慧進皺了皺眉頭,瞪了一眼譚宗道︰「眼高手低的毛病怎麼就改不了呢,這工作本就無趣,哪有那麼多驚險刺激的橋段,你當是話本小說不成?」

譚宗聞言訕訕。

此時迎面下來兩個有說有笑的砍柴樵夫,趙慧進沖吳濤使了個眼色。

吳濤會意,用貴州方言招呼兩位樵夫,詢問道︰「兩位,那史村離這還遠嗎?」

「不遠了,再往上走一會就到了,不年不節的你們上村里做撒子?」,為首的那個樵夫好奇地打量了三人一眼。

吳濤笑了笑道︰「有位長輩听說前年搬到了此處,特地趕來拜訪,兩位是村里的人?」

樵夫了然地點點頭道︰「我們就是那史村 ,前年打仗搬來的有好多家哦,你們長輩叫哪個嗎?」

吳濤打著哈哈道︰「不好直呼長輩姓名,多謝二位了,我們自己去找即可。」

拜別兩位樵夫後,譚宗有些無奈地搖頭道︰「也不知這馬寶改了何名何姓,大海撈針啊大海撈針。」

趙慧進沒搭理他邁步繼續往山上行去,又走了小半個時辰,翻過一座山頭,那史村出現在三人眼前。

整個村子靜靜地躺在山谷之中,苗族樣式的吊腳樓隨處可見,正中有一個巨大的木制牌樓。

三人從山頭走下進入村中,此時正是午後,村口的小河旁苗、侗、漢三族的婦女聚在河邊一邊淘洗衣物,一邊東拉西扯的閑聊,看著十分和諧。

譚宗不禁感慨道︰「此處確實是個隱居的好地方,大山之中,遠離戰亂,妙啊妙啊。」

吳濤贊同地點點頭,趙慧進開口道︰「咱們不是來看景色的,還是按之前分工,我去找此村的村老,你們二人在村子里逛逛看有沒有什麼發現,注意點別引起注意。」

說到了正事,二人臉色都嚴肅了起來,點頭稱是,于是三人在村口分開。

譚宗一路往村子西側行來,期間遇見當地的村民他都會主動上去攀談。

經過詢問村民,譚宗得知前年搬來此村的人家共有十三戶,其中大部分在村東住著,村西僅有五戶。

譚宗順著村民的指點按順序前往五戶外來人家的住所勘察。

前三戶都是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孩子,根本沒有符合目標的人物,最後兩戶都是父子兩人,兩位父親的年紀看起來都是知天命的年紀。

馬寶是崇禎元年生人,這兩個老人的年齡看起來倒都符合。

巧的是這兩家住的很近,中間只隔著一戶,而且此時兩位老人都在家中的院子里坐著,倒是方便了譚宗。

他裝作體力不支的樣子,坐在路旁休息,眼楮偷偷瞄著兩位老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