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三章 瓊州決戰(終)

北側城牆清軍攻勢過 ,駱英雄難以抵擋,只好轉移到敵人被壓制住的西側城牆,在神機鎮的掩護下繼續采用穴攻之法。

而盧天賜在西側城牆下分散方向設置了許多水甕,哪個甕中的水面有波動便說明那個方向有敵人在挖地道,城中守軍根據水甕的指示挖渠引水,將地道統統淹掉。

明軍一連幾次穴攻失敗,不少士兵和民夫活活在地道內被淹死,嚴重動搖軍心士氣,邱世寧及時叫停。

「邱帥,炸大堤吧!淹死他們!」

手下的將領們紛紛鼓噪建議邱世寧將黎母水的堤壩炸開。

「再等等,再等等,城內百姓何辜啊,況且水淹城池,弊病甚大,沒個一年半載難以恢復,我們拿下瓊山又有何意義呢?」

為帥者要從全局著想,不能只謀一城一地,從這點上來看,邱世寧算是個合格的統帥。

攻城戰逐漸變為拉鋸戰,邱世寧命令神機鎮輪班連夜從土台處向城內開炮,城內軍民百姓整整一晚都沒睡好。

一連幾夜在炮聲中度過,大部分民眾發現其實也沒什麼事,就是靠近城牆一側的建築房屋被打爛了而已,影響的只是少數居民,于是民眾們松懈下來,逐漸習慣了明軍的炮火聲。

而西側守城的士卒們就沒這麼幸運了,經常有清軍在半夜睡夢中被城外飛來的炮彈砸死砸傷,在明軍一連幾日的轟擊下,城內守軍的士氣低落之極。

盧天賜和林霖看在眼中,急在心里,盧天賜上火的嘴上起了好幾個大泡,每日焦頭爛額,僅靠五千士卒來應對明軍四面八方的攻擊,讓他心力憔悴。

而從南邊來援的楊彥迪和馬震此時趕到了定安縣,與揭竿而起反抗偽清統治的黎族起義軍順利會師。

符亞丹十分激動,他心中一直覺得在崖州給黎族百姓分地的楊彥迪是個大英雄。

雙方見了面後,符亞丹更肯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不得不說,海賊出身的楊彥迪身上確實有特殊的人格魅力,自小飄在海上的他與許多傳統武將不同,既不歧視降將,也不看輕別族。

在海上長大的漢子有著海一般的心胸,他原本的手下中就有很多降兵、少數民族甚至還有廣南國人。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特質,不管是馬震還是符亞丹都對他敬服有加,願意接受他的命令。

而黎族起義軍首領倪偉明顯更為謹慎,雖然他也對楊彥迪有很好的印象,但十八峒黎人的前途命運壓在肩上,由不得他不小心,他只是同意了雙方合作,並未流露投靠之意。

定安縣的城牆上坑坑窪窪,稀稀拉拉的箭失插在上面,經過黎族起義軍幾日的強攻,城內守軍疲敝,士氣低落。

此時城內文武官員在城頭看見鄭逆與黎賊匯合一處,心中更是絕望到極點,定安縣令連夜喬裝帶家人從北城門逃跑,縣丞李康見滿城軍民皆無抵抗之心,無奈之下獻城投降。

楊彥迪留下一部分本部人馬協助倪偉帶領的黎族起義軍駐守定安,他帶著剩下的人一刻都不耽誤馳援瓊山,符亞丹自告奮勇,在倪偉的默許下,帶著一千來名黎族戰士跟隨楊彥迪援助瓊山。

此時瓊山城內和定安縣情況類似,在邱世寧連續的轟擊下,守城軍民的士氣日漸低落,盧天賜可能是操勞過度,整個人變得十分敏感,動輒就會打罵手下文武官員,連一向和他交好的林霖和從廣東來增援的參將李舜武也沒能幸免。

底下的官員們私下里都在傳盧道台壓力太大得了失心瘋。

而今夜瓊山城內發生的兩件事徹底引爆了盧天賜脆弱的神經,讓他出了昏招。

有幾個士卒,手捧文書,口里嚷著有緊急軍報送往張士臣處,一定要打開東邊的永泰門。

這時已經深夜,守城軍的職責所在,未得上級命令,不肯擅自開門。

雙方爭執起來,帶隊的軍官大喝︰「耽誤了緊急軍令,你們可敢擔責!」

見守著城門的士卒不為所動,帶隊軍官下令手下動手捆人、斬人。幸好參將李舜武帶隊巡夜,見到此處生亂,連忙趕來,嚴詞責詰帶隊傳令的軍官。

那軍官訕訕不敢言,就要帶隊離去,心中生疑的李舜武立馬命人將這隊形跡可疑的士卒統統拿下。

審問過後,原來是瓊州大營的一個把總和幾個心月復士卒眼見守城無望,想要逃跑,于是搞出這麼個假傳軍令的戲碼,妄圖出城逃命。

盧天賜知道後大怒,直接命人將這隊士卒盡數斬殺。

事情到這里還沒有完,到了後半夜時。

靠近城西的城牆邊,一處僥幸在明軍炮火下幸存的二層小樓里,深夜中忽然掛起幾盞紅燈籠。

城防禁區,晚間向來嚴禁火燭,一燈不許上城,違者以軍法論處。

這幾盞燈籠,為數雖少,目標卻異常顯著。

守軍不少人都看見了,大家議論紛紛,覺得肯定不是單純的掛燈籠照明,這里面大有文章,很可能是有人與城外的明軍約好甘當內應,以此為信號,里應外合奪下城池。

盧天賜得知此事後立馬下令調查那個掛著燈籠的小樓,卻發現小樓的主人前年便離開了瓊州,近兩年無人居住。

這下事情有點詭異了,問了附近巡夜的兵卒,沒有一個看見有人靠近這座小樓。

盧天賜又連夜親自巡查各營,看有沒有擅自異動的兵卒,結果一無所獲。

但在這樣敏感的時刻、敏感的地方,連續發生事故,盧天賜覺得肯定不是偶然,查不著只能說對方隱藏的好,或者說幫他的人足夠多。

想到這里,盧天賜坐立難安,好不容易捱到天亮,他立刻升帳議事下令在全城搜捕排查明軍奸細。

城中百姓被士卒們騷擾盤問心中怨氣漸生,而本就不多的守城部隊還要分出人手去抓奸細,更是讓各營上下都有了點意見。

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沒有援軍趕來,城內文武都清楚,這城難守了。

邱世寧雖不知城內發生的這些事情,但設身處地地想一下,便知城里面是多麼盼望有援軍趕來。

基于這個判斷,邱世寧和來援的楊彥迪一起為盧天賜量身定做了一個陷阱。

馬震麾下近兩千降兵,其中一大半人還都是原來的綠營裝扮,更有許多從山口之戰歸降的清兵衣服上還都有斑斑塊塊的血跡,一看就是剛經歷過大戰。

馬震親自帶著千名清軍降兵裝成突圍成功的清軍,試圖詐開瓊山的城門。

為了讓盧天賜上當,邱世寧拉下老臉求水師幫忙一起演戲。

九月十七的清晨,守衛南門的清軍驚奇地發現明軍水師今日沒有炮擊,同時城外傳來一陣喊殺聲,帶隊的守備不禁好奇向外看去。

就見一隊千人左右的清兵,正在奮力攻打外面明軍水師停靠的河口河碼頭,明軍水師驟然被襲,毫無還手之力,幾艘大鳥船倉惶逃離。

留下兩艘未來的及跑走的哨船,在南城清軍眾目睽睽下,馬震一把火將這兩艘哨船燒掉了。

「速去稟報盧道台。」守門守備連忙吩咐手下去傳令。

接到消息的盧天賜匆忙趕來,就看見了遠處駱英雄帶著本鎮兵馬來「援助」水師。

馬震見駱英雄上場了,立馬帶人往城門處狂奔,眾軍士齊聲高呼︰「快開城門,我們是張軍門部下!」

盧天賜見狀大喜就要命人打開城門,參將李舜武連忙攔住他,「道台大人,小心有詐啊!」

盧天賜一听也猶豫了,關鍵時候,馬震再次關鍵救場,他看見了城上二人,出聲高呼︰「可是盧道台和李參將當面,末將是馬震啊!」

不得不說這是天意,從廣東派來駐守瓊州的馬震既認識廣東綠營參將李舜武,也認識雷瓊道道台盧天賜。

兩人見城下的是馬震,心中警惕瞬間消失大半。

看著駱英雄越來越近,馬震不由連聲道︰「快開門啊,兩位大人。」

盧天賜不再猶豫,連忙命人開門,李舜武這次沒有阻止。

大門洞開,盧天賜輕出口氣,多了一千人這可是絕佳的消息,人雖不多但起碼說明張士臣部還在外面,有了援軍就有了希望,這城還能守下去。

盧天賜帶著左右文武親自在城門口迎接馬震,看著渾身都是干涸血跡,身形狼狽的馬震,盧天賜關切問道︰「馬游擊怎麼搞成了這樣,張提督呢?」

馬震面色悲涼,嘆了口氣,「此事說來話長。」

隨即面色突然變得猙獰,大喝道︰「張士臣在下面等你呢!」,話音剛落,一刀 向盧天賜。

跟著進城的清軍也紛紛抽刀便砍。

身邊的李舜武反應極快,及時幫盧天賜擋住了馬震 來的刀,大喝道︰「中計了!快關城門!」

雙方在城門處廝殺拉扯,寒光閃過,留下一地尸體。

後邊跟著的駱英雄急速來援,清軍最終沒能奪回城門倉惶退入城中,南門淪陷,明軍攻入城內,瓊州府城易幟。

PS.吐槽下,今天下午收到一個兄弟評論說我起了個日本元素的名字,最後寫的卻是抗日,這這這……(滑稽臉),明天回東寧繼續種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