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司隸治兵、屯田,堅決與曹魏抗衡到底。
在這一場天下大勢中,就看誰的實力雄厚。
江東、蜀中、曹魏的財政,都在快速地消耗。全部的人力物力,都在往戰爭方向依靠。
一些商貿活動,幾乎停滯。
倘若不是絲綢之路支撐,蜀中恐怕要傷筋動骨了。
要知道,蜀中之所以能夠與曹魏抗衡,在經濟上不輸給北方,是因為商貿的發達。
現在為了服務戰爭,蜀中的勞動力不是從軍,就是被征招成勞役。
誰有空去治理桑麻呢?
除了必要的糧食,商品都停止了生產,蜀錦都受到了影響。
縱使如此,劉禪也沒有想過退兵。現在這麼好的機會,怎麼能錯過。
漢軍佔據了西涼、河東、京兆尹、河南尹等地,將勢力延伸出來了。
但劉禪還沒有絕對的實力,能夠守住這些地區。
所以,他要尋求司隸、西涼的發展,作為前線大軍的支撐。
漢章武八年(228)。
劉禪在司隸的屯田,第一次獲得收獲。他親自率領軍民,收割水稻。
其實司隸地區,一般都種植冬小麥,水稻佔據的比例非常少,畢竟水稻需要的條件,比冬小麥苛刻一些。
但為了補充前線的糧草,劉禪自然選擇最高效的方式,進行屯田。
只要土地足夠肥沃,也是可以種植兩季稻的,只是收成遠遠不如交州、蜀中。
這是氣候、地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更何況,三國時期,處于「小冰河」的氣候,也就是很寒冷,更不適合水稻的生長。
氣候嚴寒、降水量變低、土地產出降低、大疫橫行,還有戰爭等因素,導致東漢末年,人口銳減。
隨著三分天下的到來,縱使戰爭依舊不斷,但人口逐漸得到了控制。
畢竟大多數地區,都已經趨于穩定。
穩定的生產環境,能夠促進人口的爆發增長。
畢竟人口就是生產力。
只要家中有糧食,不怕養不活人。
漢軍此次屯田,共計收獲一千兩百萬石糧食,遠低于劉禪的預期。
不過這足夠大軍自給自足了。
按照一名士卒一年食用三十石糧食來算,屯田可以養活四十萬大軍!
現在除了分散駐扎河東、長安地區的軍隊,漢軍在洛陽有二十萬精銳。
由于他們訓練量比較高,糧食的消耗肯定更快。
但只是養邊軍的話,綽綽有余了。前線有了糧食,劉禪的心也安定。
魏國的補給要方便很多,劉禪並不指望他們缺糧。
這不太現實。
劉禪要保障的是漢軍的吃穿即可。
他與司馬懿的對峙,將會長期進行下去。
就看誰先露出破綻了。
讓劉禪沒想到的是,突破口竟在南陽!
不可一世的老將徐晃,病倒了!
要知道,徐晃功勛卓著,是曹操最器重的戰將之一。
也是曹魏的柱石!
他這一病倒,讓司馬懿、曹叡都是手足無措。
宛城,不能有失。
宛城失,南陽一丟,那麼許昌就危險了。
倘若荊州兵奪取了南陽,那麼劉禪將從洛陽出兵,與趙雲合兵,攻打潁川。
曹叡已經能夠預感到豫州的淪陷。
他痛苦地閉上眼楮,半晌後睜開,露出銳意的鋒芒,道︰
「諸卿。」
「誰可以代替徐晃,鎮守宛城?」
徐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前魏國強盛的時候,西有夏侯淵,虎步隴右。東有張遼,坐鎮合肥,讓孫權望而卻步。南有曹仁,不輸關羽。
可是,這三人都已經去世了。
魏國面臨著無人可用的窘迫!
司馬懿的謀略不錯,很有大局觀。
但他頂在宛城最前線,曹叡又覺得不妥。
縱觀曹氏、夏侯氏,還有真正的戰將嗎?
曹叡沒想到,他竟面臨著無人可以的境地。
司馬懿舉薦了鄧艾。
鄧艾有勇有謀,不輸給任何大將。只是口吃的毛病,讓他錯過了很多機會。
司馬懿派遣鄧艾奇襲壽春時,他終于展露鋒芒,成為了一代將星。
曹叡同意了任命,準備將徐晃請回鄴城養傷。
鄧艾去往宛城,接管了守軍。
沒想到徐晃在途中顛簸,忽然去世了。
徐晃因為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
曹魏建立後,加位右將軍。
現在他的病逝,似乎預示著什麼,天下蠢蠢欲動。
劉禪得知鄧艾接管宛城後,十分惋惜。
如果有機會,他倒是願意鋌而走險,奇襲宛城。
只可惜,鄧艾不會輕易給機會。
如此一來,宛城十萬兵馬,兗州二十幾萬兵馬,都在司馬懿的掌控下。
他麾下掌控的兵力,已經是魏國的大半!
如此權勢,足以傾天。
劉禪寫了一封信,送給司馬懿,稱願與司馬懿劃河而治。
只要他放棄黃河以南地區,那麼漢室將扶持司馬氏,取代曹氏。
這種簡單的離間計,很拙劣。
但非常吃香!
司馬懿惶恐之下,只好向曹叡請退。他願意回到鄴城,侍奉曹叡。
曹叡知道讓司馬懿掌權危險,可他實在不知道再相信誰。
他安慰司馬懿,讓他放心地抵御漢軍。
然而。
軍中已經頻繁傳出謠言,司馬懿要自立,與蜀中聯合討伐曹魏。
司馬懿知道堵不如疏,一邊加強對中層將領的管控,一邊無視這些流言。
流言沒有繼續擴散,卻也沒有消停。
自古以來,將軍、臣子領軍在外,都容易受到猜忌。
尤其是司馬懿這樣鷹顧狼視之人,曹叡更是提防。
兵權也分給許褚、夏侯霸等人一些。
目前魏國在江淮地區,只布置了幾萬兵力,防備江東。
倘若僵局繼續持續,司馬懿將不堪重負。
因此,他率先攻打了汜水關,並且派遣舟師與蜀軍作戰。
雙方圍繞著洛陽,展開了一系列的摩擦,各有損傷,不分勝負。
漢軍的處境,並不樂觀。
馬謖沉聲道︰「不如派遣使者至江東,讓孫權出兵討伐江淮。」
劉禪非常心動,最終還是拒絕了。
「這時候讓孫權出兵,恐怕會付出一定的代價。」
以孫權的貪婪,恐怕大冶鐵礦很難保住。
這不是劉禪想看到了。
「殿下,沒有江東的幫助,我軍很難與魏軍周旋。」馬謖無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