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九章 問君能有幾多愁

趙匡胤死後,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又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援漢遼軍,而後猛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被迫出降,北漢滅亡。宋太宗深感晉陽自古為帝王龍興之地或割據政權反抗中央政權所在,傳為「龍脈」,而晉陽城地形險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百姓習于戎馬,人性勁悍,難以掌控,宋太宗懼怕此地再出割據政權危害北宋政權,同時憤恨于晉陽城軍民的長期頑強抵抗,稱此地「盛則後服,衰則先叛」,遂以開封太原星宿不合為借口詔毀晉陽,遷城中士紳富戶于開封洛陽,火燒其城,城中老幼被燒死或逃跑被踩踏致死者不計其數,並征伐數萬人削平晉陽北部的系舟山山頭,曰「拔龍角」,並下令決汾水、晉水沖灌晉陽城廢墟,禁止任何人在當地居住,徹底將其摧毀。

卻說趙德昭跟隨宋太宗攻打幽州時。軍中有一次夜里驚亂,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不高興。回到京師後,宋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沒有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趙德昭跟宋太宗論說此事,宋太宗大怒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退朝後自刎而死。

公元981年3月,趙德芳病逝,時年二十三歲。

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中死去的種種存疑,所以在大宋臣民的眼中,趙光義的上台是頗不光彩的。為了證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趙光義必須尋求一個繼統合法的法律依據,才能取得天下臣民的信任。

據宋史記載,公元961年,杜氏患病,宋太祖服侍杜氏用藥不離左右。病情加重時,召丞相趙普來听取遺命。杜氏問宋太祖說︰「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嗎?」宋太祖嗚咽著不能回答。杜氏再次問他,宋太祖說︰「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積德所致!」杜氏說︰「不是這樣的,只是由于周世宗讓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如果周氏有年長的皇帝,天下難道會成為你的嗎?你去世後應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光義,光義再傳給三弟廷美,最後由廷美傳回給你的長子德昭。天下太大,頭緒太多,如能立長者為君,這是國家的福氣啊!」宋太祖叩頭悲泣說︰」我不敢不听你的教導。」杜氏對趙普說︰「你一起記住我的話,不可違背。」命趙普在床榻前寫下誓書,趙普在紙尾寫上「臣普書」。把它藏在金匣里,命令謹慎小心的宮人掌管。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趙匡胤就把皇位傳給了趙光義。

听起來有理,事實上狗屁不通!為什麼呢?

一是柴榮英年早逝,死時38歲,孩子7歲。杜太後說這話時宋太祖只有三十五歲,趙光義二十三歲,而太祖長子趙德昭已經十多歲了;當時太祖身體健康,杜太後憑什麼認為趙匡胤早死,幼子繼位會重蹈柴榮的覆轍呢?黃泉路上無老少,弟弟、兒子比哥哥、父親先死也有可能,三十五歲時就寫下誓書傳位給弟弟豈不荒唐?

二是如果真有遺詔,杜太後選定了儲君,趙匡胤生前為何不公布?及早立儲不是更能讓天下安定嗎?即使是突然死亡,宋皇後也應該知道此事,掌管金匱的宮人同樣也知道此事。如果他想違背杜太後的命令,最後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那麼,他就應該特別照顧知道這個「秘密」的人趙普。要麼特別重用,要麼殺人滅口。他為何兩者都不選擇,而是因為趙普貪賄,只把他罷相呢?他不怕罷相後趙普隨便亂說嗎?

三是既然杜太後有這個「傳約」,趙匡胤去世後,趙普當時為什麼不把這個秘密說出來,讓趙光義名正言順地坐穩天下?為什麼要在太平興國六年,也就是趙光義當皇帝五年後才拿出來。而那時候,趙匡胤的兒子及弟弟先後去世,趙光義正遭遇天下人私議。如果當時就拿出來,這樣的私議不就不存在了嗎?

趙普拿出「金匱之盟」的時候,他在政治斗爭中正被政敵盧多遜死死壓制,幾乎看不到翻身的希望。于是他找到趙光義,說︰「其實當年你媽留下過遺囑,就是要你哥把皇位傳給你。我有件東西可以證明這一點。」

久旱逢甘霖啊!正苦于沒有繼承合法性的宋太宗欣喜不已。【太宗肯定知道是假的!若果真有,趙普五年後才說,豈不是找死?】

趙普拿出的正是由他自己記載、趙匡胤親手放在金匱中的杜老太太的遺囑。

當然,這一切都是趙普自己說的。

按照趙普的說法,當時有三個人在場︰杜老太太、宋太祖趙匡胤、趙普。趙普很有些象現在的遺囑執行律師。可是前兩個人都死了,還不是隨便律師怎麼說。

至于遺囑,偽造一份很難嗎?

因此這個所謂的「金匱之盟」,是趙光義在遭遇天下人對他的信任危機以後,由他與趙普合伙炮制的。此處有「金匱之盟」與「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是一樣的自欺欺人!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不知道趙普是傻子,還是趙光義是傻子?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相信有「金匱之盟」的人肯定是傻子。

那麼,趙光義為什麼要編造這樣一個子虛烏有的故事呢?

因為有了「金匱之盟」, 趙光義的皇位是因為杜太後的臨終遺囑才確定下來,所以他勉為其難地接了哥哥的班,?他完全是身不由己, 一如他哥哥在陳橋兵變時一樣身不由己。不過別人給你什麼你就要什麼嗎?如果給你一口棺材你也躺進去嗎?

所以趙光義你就不要再裝了,搶的就是搶的,何況搶皇位一點都不丟人。你哥哥也是搶的,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去偷去搶卻不必愧疚的東西就是——皇位。

而且人類有史以來,歡呼聲都送給了那些不擇手段攝取皇位的人。唐太宗光天化日之下公開殺了他的大哥和三弟,天可汗可以永享英明;那麼趙光義搶了哥哥皇位,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呢?

當然,世事無絕對,數千年勾心斗角的皇位爭奪戰中,卻出現了一大"異類",此人就是宋太宗的長子——趙元佐。

身為皇長子,趙元佐自幼聰明機警,文武兼備,十三歲即練就一身百步穿楊的本領,某次打獵時露過一手,把一旁的契丹使者嚇個半死。趙元佐不只出類拔萃,長相氣質也與老爹十分契合,因此,宋太宗喜愛有加,很早便將其視作大宋朝的接班人。

如果一直風平浪靜下去,趙元佐基本就是未來的大宋皇帝了,但很不巧,所謂「金匱之盟」的兄終弟及繼承方式,注定了不會太平。

所謂金匱之盟,其實是把雙刃劍,按照杜太後與太祖擬定的接班順位︰趙匡胤傳位給二弟趙光義,趙光義再傳給三弟趙廷美,最後由趙廷美傳回給趙匡胤長子趙德昭。

如果趙光義認定金匱之盟合理合法,則他死後必須傳位給三弟趙廷美;如果他認為不合法,那他自己就不該繼承皇位。所以趙光義既希望它是合法的,又希望它是不合法的!

人定勝天,天命不可違,但人力可以改變它。

首先是太祖長子趙德昭,被叔叔趙光義罵了一頓後,很識相的自刎而死;其次是太祖次子趙德芳,在二十三歲的年紀里,很自覺地一病不起,直接掛了。接下來,就是三弟趙廷美了,先被人舉報造反,被貶,又被人舉報不知悔改,再貶,于是,這位前大宋二把手瞬間變成鄉下老農"涪陵縣公",氣不過,吐血三升而亡。

種種這一切,趙元佐都看在眼里,雖然此時還十分天真。在趙廷美被陷害時,趙元佐據理力爭為叔叔求情,不想被宋太宗劈頭蓋臉一頓臭罵,這才醒過味來,幕後黑手原來就是自己老爹。心灰意冷下,趙元佐自此閉門不出。

趙廷美死後,一向聰明機警的趙元佐竟然"瘋"了,且不是一般的瘋,動不動持刀傷人。不久後,更索性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的府邸燒個精光。宋太宗大怒,將趙元佐廢為庶人,自此與皇位毫無瓜葛。

奇怪的是,成為庶人的趙元佐"瘋病"立即就痊愈了,除了依舊深居簡出不見人外,一切如常。

顯而易見,趙元佐不過是在裝瘋,之所以出此下策,只是對老爹宋太宗為權勢刻薄殘忍、六親不認的一種反抗。你越想將皇位傳給我,我越嗤之以鼻。一件沾滿鮮血的黃袍,趙元佐實在鄙視。這一點宋太宗了如指掌,所以父子二人最終鬧翻。沒辦法,一個心中滿懷道義,另一個卻是黑暗無比,可堪一嘆。

在充斥著厚黑精神的天朝權謀史上,趙光義無疑是勝利者,但看似愚蠢的趙元佐,才是一個真正的"人"。正是︰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

前後更嘆息,浮榮安足珍?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