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二章 花見羞入宮受寵

漢東就是福建,自王審知受梁封爵,稱號閩王。同光三年,審知病歿,子王延翰嗣位,受後唐封為節度使。至莊宗遇弒,中原多故,王延翰也建國稱王,表面上奉唐正朔。只是延翰,妻崔氏貌甚丑陋,卻異常妒悍,延翰廣選良家女,充當妾媵,被崔氏接連加害,一年中傷斃八十四人,崔氏為冤鬼所祟,也致暴亡。延翰得拔眼中釘,很是欣慰,樂得縱婬暴虐,任所欲為。弟延鈞上書極諫,反被黜為泉州刺史。延鈞很是不平,便與延稟私下設謀,欲殺延翰。

延稟為審知養子,本姓周氏,原名彥琛,素與延翰有隙,曾任建州剌史,此次合兵進襲福州。延稟先至,緣城得入。延翰為色所迷,一些兒未曾預聞,至延稟突入宮門,延翰驚走床後。延稟早已瞧著,令部兵牽出門外,面數罪狀,將他殺死。即開城迎納延鈞,推為留後。延鈞仍令延稟還守建州,一面詳報唐廷。唐封延鈞為閩王。但閩已立國,與南漢相似。

天成二年(927年)正月十六日,王延稟回建州時,王延鈞到郊外餞行,王延稟在臨別之前對王延鈞說︰「好好繼承先人之志,不要麻煩我老兄再來!」王延鈞應允。

天成二年(927年)五月初三日,後唐任命王延鈞為本道節度使、瑯琊王。

王延鈞殺兄攘位,據閩數年,會遇疾不能視事,延稟竟率子繼雄自建州來襲福州。延鈞忙遣樓船指揮使王仁達往御,仁達遇繼雄軍,為立白幟,作乞降狀。繼雄信以為真,過舟慰撫,被仁達一刀殺死,割下首級掛在西門,兵士見到後都潰散逃走,王延稟被俘。

延稟被牽至延鈞帳前,延鈞病已少愈,諷刺延稟道︰「我沒有繼承先人之志,果然麻煩老兄又來一趟!」王延稟不能回答,王延鈞喝令推出梟首示眾。王延稟之子王繼升鎮守建州,听說父親戰敗,就逃奔到吳越國。王延鈞遣弟延政往撫建州,閩地復安。

長興三年,王延鈞上書後唐朝廷說︰「楚王馬殷,吳越王錢都是尚書令,請封臣為尚書令。」後唐沒有應允,王延鈞于是拒絕向後唐朝貢。

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正式稱帝,在寶皇宮受封,改年號為龍啟,國號「大閩」。追謚王審知為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建五廟,設百官,改福州為長樂府。閩國狹小,國用不足,任中軍使薛文杰為國計使。薛文杰經常查訪民間隱情,找富人的罪過,沒收其財產以資國用,閩人怨聲載道。

薛文杰與樞密使吳英不和,薛文杰誣告吳英謀反,把他抓進監獄審訊。吳英被迫招供,被殺。吳英曾主管閩軍,深得軍心,士兵們听說吳英被殺,忿怒不已。

同年,南吳進攻建州,王延鈞派兵援救,士兵們不肯前去,說︰「把薛文杰交出來就進軍。」王延鈞只好用檻車把薛文杰送到軍中。薛文杰精通算命之術,路上為自己佔卦說︰「三天過後就不用擔心了。」押送者听見後,日夜兼程只用兩天就到達,士兵們群情激憤,在市上把薛文杰碎尸,閩人爭相用瓦石砸他,其尸體一下子被分食一盡。第二天,王延鈞的使者到來,赦免薛文杰,不過他已經死了【誰叫你告訴別人三天過後沒事呢?不說就好了。】。

當初,薛文杰為王延鈞造檻車,認為以前的檻車太松闊,就設計新檻車,讓上下貫通,里面鐵芒相對,一不小心就踫到鐵芒,做成後,他自己首先嘗到滋味。

王延鈞妻子早亡,其父王審知的小妾叫陳金鳳,長得狐媚妖艷,王延鈞對她非常寵愛。王審知死後,王延鈞立陳金鳳為皇後,仿佛武則天第二。

延鈞既貪,復愛孌僮。有小吏歸守明,面似冠玉,膚似凝酥,他即引入宮中,與為歡狎,號為歸郎。這水性楊花的金鳳姑娘,也為顛倒夢想,願與歸郎作並頭蓮,歸郎樂得奉承。于是金鳳與歸郎,差不多夜夜同床,時時並坐。但金鳳多多益善,又招入百工院使李可殷,與其通奸。可殷是個偉岸男子,仿佛戰國時候的嫪毒,獨得秘緘。當時王延鈞曾命錦工作九龍帳,掩蔽大床,國人探悉宮中情形,作一歌詞道︰「誰謂九龍帳,只貯一歸郎!」

天下事無獨有偶,閩國除皇後陳金鳳外,又出一個李春燕。

李春燕為延鈞侍妾,妖冶善媚,不下金鳳。姿態比金鳳尤妍。延鈞也加愛寵,令居東華宮。用珊瑚為榆,琉璃為檽瓦,與長一般無二。不料延鈞驟得瘋癱,不能御女。金鳳得了歸守明、李可殷等,作為延鈞的替身,倒不寂寞。春燕未免向隅。

這天延鈞在宮中歇息,春燕在旁侍候。一會兒延鈞鼾聲漸起,春燕料他一時半刻不會醒來,急忙回自己寢所打扮一番,然後又匆匆趕回皇宮。

這時路邊閃出一人,對著春燕深深一揖。春燕嚇了一跳,定楮一看,卻是不久前剛剛探望過皇上的太子繼鵬。

春燕朝繼鵬欠了欠身子,待要繼續往前走,繼鵬卻不避嫌疑,伸出雙臂擋住春燕。他目不轉楮地盯著春燕,肆無忌禪地說,夫人天姿國色,青春年少,天天陪侍父皇豈不委屈?若蒙夫人錯愛,繼鵬死生不忘!

春燕見繼鵬言語輕佻,不由停下腳步,義正辭嚴地說︰妾身雖賤,不過已蒙聖上恩寵,關乎名節,請殿下自重!

繼鵬見春燕雙眉緊皺,櫻唇稍撅,雖是一臉怒容,越發顯得動人!當下婬心大發,一把扯住春燕衣服。春燕滿臉通紅,再也顧不得什麼禮儀,她用勁將身子一抽,然後跌跌撞撞地向延鈞寢宮奔去。繼鵬望著她的背影,如痴如醉。

繼鵬自見了春燕,十分著迷,願替父代勞,作長久夫妻。乃運動金鳳,乞她轉告延鈞,令兩人得為配偶。王延鈞本來不願,經金鳳巧言代請,且自己瘋癱不能御女,方將春燕賜給繼鵬。【王延鈞太大方了】

王延鈞復忌親軍將領王仁達,勒令自盡,一切政事,統歸繼鵬處置。

皇城使李仿,與春燕同姓,冒認兄妹,遂與繼鵬作郎舅親,自恣威福。一日竟使壯士持梃,闖入可殷宅中。正值可殷出來,當頭猛擊,李可殷腦裂而死。

看官試想,這李可殷是皇後情夫,驟遭慘斃,教阿鳳情以為堪?慌忙轉白延鈞,延鈞暴怒,力疾視朝。呼入李仿,詰問李可殷何罪?李仿含糊對付,但言查明復旨,踉蹌趨出,急與王繼鵬定計。

王繼鵬正想篡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號召皇城衛士,鼓噪入宮。

延鈞正退朝休息,高臥九龍帳中,驀聞嘩聲大至,亟欲起身,怎奈手足疲軟,無力支撐。那衛士一擁突入,就在帳外用槊亂刺,把延鈞搠了幾個窟窿。金鳳不及奔避,也被刺死。歸郎躲入門後,由衛士一把抓住,斫斷頭顱乃去。

延鈞在九龍帳中,尚未斷氣,宛轉啼號,痛苦難忍,宮人因衛士已去,揭帳啟視,已是血殷床褥。當由延鈞囑咐,自求速死,令宮人刺斷喉管,方才畢命。

延鈞被弒,繼鵬即位,改名為昶。冊李春燕為賢妃。命弟王繼嚴權判六軍諸衛。皇城使李仿為弒君幫凶,繼鵬恐他對外人言,命人將他拿下梟首,懸示啟聖門外。李仿部眾不服,攻應天門,未能得手;轉焚啟聖門,將李仿首級取下,投奔吳越而去。

小子因時敘事,其它各國的情況順便介紹一下︰

吳越王錢,是時亦已老病,奄臥多日,自知病必不起,召諸將吏入寢室,流涕與語道︰「我子皆愚懦,恐不足任後事,我死,願公等擇賢嗣立!」

諸將吏皆泣下道︰「大王令嗣傳瓘,素從征伐,仁孝有功,請以為嗣!」

乃召入傳瓘,悉出印鑰相授道︰「將士推爾,爾宜善自守成,無忝所生!」

傳瓘拜受印鑰,起侍寢側,又與語道︰「世世子孫,當善事中國,就使中原易姓,亦毋失事大禮,切記勿忘!」

傳瓘亦唯唯遵教,未幾錢歿亡,享壽八十一歲。

傳瓘為第五子,【《十國春秋》謂為第七子。】曾任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嗣位後改名元瓘。

高季昌出身低微,早年間曾是汴州富豪李讓的家奴,李讓被朱溫收為養子後改名朱友讓,高季昌便追隨主人加入朱溫的陣營。某日朱溫在朱友讓家中做客時,偶然看到了高季昌,見他相貌不凡,便知非尋常之輩,便令高季昌從軍,並讓朱友讓收其為養子。就這樣,高季昌不僅成了朱溫的養孫,也由一介奴僕被提拔為牙將,命運自此迎來轉機。

高季昌是朱溫的養孫,以軍功獲封節度使。

高季昌在朱溫軍中因好謀武勇見稱,曾因建言朱溫討伐李茂貞、破鳳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鑾毅勇功臣」稱號,遷宋州刺史。後來又追隨朱溫掃蕩青州,累功升至潁州防御使,後梁建立後,朱溫任命高季昌為荊南節度使,並授予他符節和斧鉞。從此,出身奴僕的高季昌一躍而成為封疆大吏,躋身于諸侯之列。

經過多年的辛苦經營,荊南地區的人口開始繁衍,生產得以恢復,兵源、財源都得到補充,高季昌的勢力也隨之壯大起來。公元915年,高季昌被後梁末帝封為渤海王,9年後又被後唐明宗封為南平王,高季昌因避後唐莊宗祖父李國昌的諱,改名為高季興。

唐師伐蜀時,曾命高季興充西川東南面行營招討使,他卻作壁上觀,按兵不發。嗣聞蜀已被滅,高季興放著大膽,遇有唐吏押解蜀物送往洛陽,竟遣兵士截住江中,中途邀劫,奪得蜀貨四十萬,並殺死押牙官十余人。李嗣源遣人詰問高季興,高季興滿口抵賴,只說是押牙官覆船溺死,應當問水神。李嗣源聞報未免含憤,準備勞師進討。高季興竟舉州向吳國稱臣去了。

高季興死後,其子高從誨如法炮制,繼續攔路搶劫,繼續四處稱臣,甚至還向一度佔據中原的遼國稱藩,完全沒有節操可言。各國都鄙視父子二人的做法,于是便稱他們為「高賴子」或「高無賴」。

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姐姐即李克寧之妻,被賜死,妻子卻是唐莊宗從姊【輩分有點亂】,孟知祥內恃帝戚,外擁強兵,權勢日盛,唐廷頗加疑忌。客省使李嚴,自請為西川監軍,嚴母面諭道︰「上次你倡謀伐蜀,僥幸成功。今日還好再去麼?」

李嚴謂食君祿,當盡君事,竟不遵母教,請令即行。既至成都,孟知祥盛兵出迎,入城與宴,酒至半酣,知祥勃然道︰「公公前次奉使王衍,回朝後即請莊宗伐蜀;莊宗信用公言,遂致兩川俱亡。現今各鎮,俱廢監軍,公公獨來監我軍,究是何意?」

李嚴方欲答辯,知祥令部將王彥銖動手。彥銖不由分說將李嚴拉下餐座,一刀砍作兩段。

孟知祥上表唐廷,誣李嚴他罪,唐主李嗣源再遣客省使李仁矩赴蜀慰諭。因瓊華公主及知祥子孟昶尚住都中,亦命仁矩乘便送去,孟知祥總算厚待仁矩,遣歸洛陽,申表稱謝,但心中不免藐視唐廷。

楚王馬殷死後,長子希振自願讓位,希聲承襲父職,誰知二載即亡。弟希範向唐報喪,唐主準令襲職。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