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七章 鴉館樓朱溫賭帶

卻說晉王因收了存孝,在居延川上住了一月,軍情緊急,不敢久停。晉王傳令,拔寨起程,一聲炮響,大隊軍馬離子飛虎山,望中原進發,日行夜宿,不覺已到大潼城。哨馬報說,大潼鎮守官李友金領眾迎接。晉王入城,吩咐軍馬安下,友金至府相見,各敘禮畢,友金稱晉王為皇兄,晉王呼友金為御弟。 友金大設筵席,款待晉王及諸將官,酒至二巡,友金起身謂晉王曰︰「皇兄上長安,乞帶小弟,領本部人馬,一同去破巢如何?」晉王曰︰「朝廷曾有旨取爾否?」友金曰︰「並無。」 晉王曰︰「既無聖旨,吾豈敢擅自帶爾去?」友金曰︰「吾既不去,願令大將兩員領軍二萬,相助皇兄可否?」晉王允諾,並問︰「二將是誰?」友金曰︰「一名史敬思,一名郭景。」 友金遂令二將見王叩頭。 晉王辭別友金,傳令催軍趲行,望河中府進發。行不二日,哨馬報說,前近石嶺關。晉王傳令,安營歇息,準備次日打關。

卻說把關將乃並州人氏,姓鄭名存當,其弟名存惠,守函谷城。二人驍勇,是黃巢撥來守關。哨馬報告,晉王人馬到來。 存當使存惠引軍一萬,離函谷城,布陣于野。晉王遣薛阿檀先引馬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塞野而來。存惠出馬與薛阿檀打話,阿檀使寶刀一口與存惠戰,存惠大敗而走,阿檀背後趕來。李存孝、安休休都到,踏平村落,圍住函谷,存惠上城守護。原來函谷城郭堅固,濠塹深險,連圍七日,攻打不下。薛阿檀進計與李存孝曰︰「城中無水少柴,古語有雲,民非水火不生活,連圍七日,軍民已慌,不如暫且收軍,如此如此,唾手可得。」存孝曰︰「此計甚妙。」即時告于晉王,著令字旗,傳言諸將,盡皆退軍。當晚存孝斷後,各部兵漸漸撤退。存惠此時于城上觀看,軍兵退了,恐有計策,只開西門,令人哨探,果然去遠,縱令軍民出城,打柴取水,只限三日。眾皆懼*再來,多打柴薪入城,亂亂紛紛,出入難以盤詰。第三日,人報晉王人馬又到,軍民竟奔人城。存惠領兵上城守護,存當自引本部兵將,各門提調,守至三更,忽見城門里一把火起,存當急來救時,城邊轉過一人,手持大刀,斬存當于馬下。隨後,十余騎勇士,殺散軍士,斬開門鎖,放存孝軍馬入城。存惠從東門棄城而走。存孝、安休休卻得了此城,遂重賞各軍。原來是薛阿檀獻的計,故意退軍,卻扮作打柴軍人,雜在百姓伙內,挑柴入城,當夜里應外合,得了此城。

卻說鄭存惠退守石嶺關,遣飛報急奔長安,奏知失了函谷城等情。黃巢聞奏此事,遂喚大將柳彥璋、齊克讓帶一萬人馬,替存惠守石嶺關,二人領命,星夜便往。

卻說柳彥璋、齊克讓到石嶺地方,吩咐軍校監守關隘,並不出戰。存孝命軍人于關下辱罵。柳彥璋大怒,要提兵下關,克讓諫曰︰「不可與戰,待後新軍來時,自有主意。」存孝軍士日夜輪流數番來罵,彥璋只要廝殺,被克讓苦苦哀告,當時過了五、六日,柳彥璋在關上看時,直北兵都下了馬,坐在關前草地上辱罵,多半困倦就睡。柳彥璋傳令,點起軍士,綽槍上馬,開關殺將下來。克讓恐怕有失,領兵隨後趕來,直北兵將棄甲曳兵而走。彥璋得勝,迤邐趕來。克讓急驟馬來追,請彥璋回兵。只听得一聲炮響,背後薛阿檀殺來,彥璋抵敵不住,折軍大半,殺出重圍,彥璋、克讓急奔回關。其時,喊聲大振,金鼓齊鳴,山背後兩軍齊出,左是李存孝,右是安休休,一同趕來。彥璋等棄關而走,薛阿檀直殺過石嶺關,連夜追敗兵,趕數十里,正撞著巢將孟絕海領兵來,救了柳彥璋等一軍,翻身直趕到關下。存孝救薛阿檀上關,盂絕海自回。當日,存孝插立大唐旗號。隨後遣將迎晉王上關,停兵歇馬。卻說晉王正在營中惶惑,忽報存孝遣一將來,迎大王上關。晉王大喜,傳下號令,人馬一齊上關。程敬思曰︰「此去河中不遠,河中是長安的後門,朝廷金牌調取二十八鎮諸侯,會兵彼處,久等大王兵到,協力破巢,不可久停,速宜進兵。」于是,晉王傳令,即日拔寨,會齊起程,望河中進發。

卻說晉王領大兵,離了石嶺關,投河中府來,人馬正行,忽報前面塵埃起處,金鼓齊鳴,一彪人馬到來。眾視之,乃各鎮諸侯迎接晉王。晉王一馬當先,眾諸侯滾鞍下馬,拜于道左,告言接遲,望恕眾臣之罪。晉王曰︰「大唐許多諸侯,人馬盡有,不能保駕,使聖上遠奔,失其社稷,此何理也?」眾諸侯曰︰「臣等皆懷報國之心,爭奈巢賊部下,驍勇極多,因此眾人措手不及,致有此失。」晉王曰︰「吾想高祖、太宗太原起義之時,六十四處煙塵,一十八處擅改年號,苦爭血戰,創立三百年大唐天下,如此英雄,今子孫如此懦弱,被巢賊侵奪如此,何也?」眾諸侯曰︰「此天之歷數,有泰有否,時勢不同。」 晉王令眾諸侯呈獻姓名立行,並各鎮守地方,于是眾諸侯次第呈進︰

第一鎮︰簪纓世代,閥閱名家,函國公袁容。

第二鎮︰門迎珠履,名重丘山,晉國公王鐸。

第三鎮︰沉默寡言,聲名著見,荊西節度使王元。

第四鎮︰文學素著,師表一代,徑原節度使程宗楚。

第五鎮︰聰明特達,議論風聲,秦州節度使仇公遇。

第六鎮︰沉毅質恪,武藝超群,寰州節度使童弘真。

第七鎮︰德行純備,節操過人,同台節度使岳彥真。

第八鎮︰輕財仗義,政尚清肅,華州節度使韓鑒。

第九鎮︰交游豪杰,結納英雄,曹州節度使曹順。

第十鎮︰學識過人,高尚志節,兗州節度使周順。

第十一鎮︰闊談高論,博古知今,鄆州節度使赫連鐸。

第十二鎮︰貫通諸子,博覽九經,河中節度使王重榮。

第十三鎮︰孝弟仁慈,虛己待士,幽州節度使馬三鐵。

第十四鎮︰仗義待人,揮金似土,定州節度使王景宗。

第十五鎮︰儀容丑陋,膂力絕倫,汴梁節度使朱溫。

第十六鎮︰賑窮救急,志大心高,徐州節度使支祥。

第十七鎮︰有謀多智,善武能文,景州節度使周太初。

第十八鎮︰惠及諸人,聰明有學,平州節度使王用之。

第十九鎮︰忠直元亮,秀士文華,壽州節度使張仲仁。

第二十鎮︰仁義君子,德厚溫良,萊州節度使馬君武。

第二十一鎮︰威鎮羌胡,名聞華夏,陳州節度使劉從吉。

第二十二鎮︰聲如巨鐘,豐姿英偉,孟州節度使朱合爽。

第二十三鎮︰隨機應變,臨事勇為,朔州節度使唐大弘。

第二十四鎮︰英勇冠世,剛勇絕倫,邢州節度使朱文。

第二十五鎮︰先哲流裔,好客禮賓,鄜州節度使楊思恭。

第二十六鎮︰文救唐代,名重當朝,青州節度使王敬武。

第二十七鎮︰精通韜略,善曉兵機,于州節度使王守存。

第二十八鎮︰沉默寡言,孝行著聞,覃州節度使邵升昌。

諸路軍馬,多寡不等,共計二十三萬。晉王番漢人馬,獨有五十余萬,熙熙攘攘,勢壓諸鎮。

卻說河中府有兩座樓,一座名鴉館樓,一座名觀鶴樓。 眾諸侯拜見已畢,宰牛殺馬祭天,歃血臨盆,請晉王上鴉館樓飲宴,商議進兵之策。晉王終日飲酒,全然不思進兵。

正值汴梁節度使朱溫,心懷不忿,徑至袁容帳下,謂容曰︰「朝廷有旨,遣此老漢帥兵,洗蕩黃巢,恢復大唐天下。今到了旬日,又不整理軍情,只顧醒而復醉,醉而復醒,如此飲酒,況手下將士,皆要賞賜,此事吾實惡之。」袁容急掩其口曰︰「足下勿言,晉王若知,數日款待之情都已失了。」朱溫曰︰「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當轟轟烈烈,直言 論,安可掩耳偷鈴哉?」容曰︰「晉王勢大,眾諸侯無不欽仰,某居下位,安敢開口?」溫曰︰「似此不言,遲滯不進,何日得見太平,你看俺說來!」抽身便起,隨上鴉館樓去。

卻說晉王在樓上,正在舉杯飲酒,忽見一人奔上樓來,徑到面前,擊桌大呼曰︰「大王十分為人,終日飲酒,醉亦不止,忘了大唐天下被黃巢所奪耶!」晉王視之,其人身長一丈,膀闊三停,臉如噀血,須若金針,耳猶兩翼,藍發狼牙。晉王吃了一驚,遂問︰「丑漢何名?」溫曰︰「臣姓朱名溫,更名全忠,現任汴梁節度使之職。」晉王口︰「汝何等人,敢稱此名,如此無禮,全忠乃人王中心四字,除是聖上可稱,汝何犯上?」溫曰「此是聖上所賜御名,非臣自取,臣聞大王之名,亦有三四 。」晉王曰︰「吾有何名?」溫曰︰「大王初諱克用,次號鴉兒,三日碧眼鶘,四日獨眼龍,此皆顯名,反責人犯上乎?」晉王大怒曰︰「吾之名字,安敢諱言?」隨即拔劍直砍朱溫,溫側身躲過,輪刀大呼曰︰「汝能使劍,偏我不會用刀?」便欲交鋒。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于晉王面前。未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