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492.確立市場價值【求訂閱】

「為什麼沒有7星,8星?完美已經不足以詮釋這部電影的出色!感動,全程捏著拳頭看完。

敘事不拖沓,沒有美式災難片的個人英雄主義;宏大,還是宏大,全片充滿各種想象;特效,絲毫不輸好來塢進口大片,甚至有些地方有過之而無不及。

強烈建議,制作團隊趕緊買了三體的版權吧,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我都等……」

「在學校看了《流浪地球》的點映!除了電影情節、在現場看到了大劉老師!我更難忘的是郭導在現場講述的拍攝歷程。

真的真的太難了、也許有的人會一听國產科幻失去興趣(真的,我身邊哪怕看了很多書的同學、也有的會這樣)這也不能怪任何人,畢竟大家看電影也都是想看到好看的、但是對于對科幻有興趣的朋友,真的來看一看吧。

我相信同為科幻迷並為科幻奮斗了這麼多年的郭老師、絕對值這一張電影票價。

「太讓人驚喜了,緊湊的節奏、多次的劇情反轉、以及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是丑國電影、大概最後會采用讓一部分精英去往新家園,而我們華國的農耕文明注定了我們對土地對地球的情感無法割舍,在流浪地球背後正是這層含義吧。」

「代表目前華國電影工業最高水平,特效劇情都十分硬核,情感張馳把握得當,沒有很夸張很過的感覺這點處理比戰狼好很多。

肉眼可見華國電影在像好的方向發展,流量騙錢的時代慢慢過去了,沒有硬實力投機取巧渾水模魚是走不長的。稍遜星際穿越,持平火星救援。

幕後配樂剪輯都是大咖,沒有小鮮肉沒有大明星,把錢都用在刀刃上,10分不過分。

對于文化自信的問題,我想說,慢慢來,總有一天華國人拯救世界也不在會有戰狼警告。」

「這場浩浩湯湯的太陽系「春運」燃情又暖心。

父子情,戰友情,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情感與理智的抉擇,電影賦予了劉慈欣原著更多沒有的元素。

張弛有度的節奏,兩個小時的時間,心情隨著劇情起伏。

更別說激動人心,艷驚四座的特效畫面了。看過《流浪地球》,我們終于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國產電影終于有了真正的硬核科幻片!」

……

在《流浪地球》的首映禮結束之後,整個娛樂圈因為這部電影沸騰了起來。

沒辦法。

這就是華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

說到科幻。

我們必須得弄懂科幻、奇幻和玄幻的概念。

科幻顧名思義就是科學加上幻想,科幻是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或者理論在里面,只要你有一定的常識,就能理解電影中一些知識點,甚至有的科幻還代表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而奇幻和玄幻則是以法術、內功、魔法、精神力,包括很多目前科學無法證明其存在的像精靈,矮人,仙人,佛祖等等一系列以想象而來的存在。

在分清楚了這點之後。

我們應該就知道,但凡在華國市場上所能看到的影視劇,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可以說基本上都和科幻沒什麼關系,基本都是玄幻。

那麼華國有科幻電影嗎?

當然是有的!

早在80年代到90年代的時候,

國內還是出現過一批優秀的科幻電影的,比如《珊瑚島上的死光》、《毒吻》。

還有很多觀眾童年的陰影《瘋狂的兔子》。

這些都是科幻。

但是因為制作成本和技術原因其場面都不大,內容也不夠硬。

因此,也就稱不上硬科幻。

在國內。

確實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好的科幻電影出來了,甚至連科幻電影這個題材都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

所以在這個領域上我們已經空白了太久,可是好來塢的《星際穿越》、《頭號玩家》、《星球大戰》、《黑客帝國》等等科幻電影一度在全球收割票房高達幾十億丑金,科幻電影大行其道,無往不利,除了收獲一大批粉絲和高票房之外,手辦、周邊等等衍生品都在蓬勃發展。

但是反觀國內在這一塊卻是駐足不前,毫無進展。

盡管年度總票房已經翻了幾番,上院線電影的數量也是成倍增長,但是相對來說,國內的電影近幾年都是各種喜劇的票房一騎絕塵,偏科還是太嚴重。

隨著《流浪地球》的火爆。

參與這部電影的演員也跟著爆火了起來。

特別是吳景他們說的那些話,

更是被央媽拿出來進行表揚。

比如︰達叔說的︰「以前確實沒人會拍這種戲,因為科幻這項在我們中國比較弱,當然也未必有公司願意投資,導演自己非常堅持,用了好幾年的時間計劃拍這部戲。」

還有吳景說的︰」華國科幻片一直沒有人拍,如果還不拍,又會落後別人五年十年。總得有人去拍,我不支持,誰支持呢?我是抱著當炮灰的心態來拍的,但也許這事兒就成了呢「

當然,

還有陸晨他們說的!

總之,反正和《流浪地球》有關的人員基本上都火了。

郭導也一戰成名,

隨著《流浪地球》的票房增加,

距離權勢級也越來越近。

《流浪地球》並不是郭導的第一部作品。

在《流浪地球》之前,人家已經出道好幾年了。

郭導的首部作品叫做《李獻計歷險記》,這部電影作品的風格,便是科幻電影,但是科幻電影最新的的是特效,這部電影沒有資金支持,所以特效方面一言難盡。

之後,為了迎合市場,郭導導演了作品《同桌的你》,《同桌的你》是大熱IP,在上映之後,也成功斬獲了高達4好幾個小目標的票房。

雖然《同桌的你》質量並不高,但是它的票房高啊。

所以!

郭導成績還挺亮眼的,

隱隱的有些比肩吳景的趨勢。

吳景同樣是通過第三部電影晉升權勢級。

不說其他人了。

這個成績陸晨都比不了。

這是實話。

不過,現在的陸晨可不關注這些!

大家都知道陸晨這邊已經完成了《侏羅紀公園2》的拍攝,也知道了陸晨已經準備封鏡了!

也知道《流浪地球》和他真沒什麼關系,不過,媒體和觀眾的注意力仍舊沒離開他的身上。

沒辦法。

誰叫這部電影的制片人是柳施施呢。

因此。

陸晨想要低調也低調不了。

這兩天。

自己老婆沒法出來接受采訪,那只能陸晨出來頂鍋了。

接受采訪的過程中,陸晨也被問到了關于封神項目的事情。

「還沒有,正在籌備。」

陸晨笑道︰「因為特效類電影的籌備期一般都是比較長的,所以距離開始拍攝還有挺長的一個時間。」

「那陸導你非得封鏡?」記者連忙追問了一句。

陸晨微微的點了點頭!

「先不說能不能忙的過來,就算能忙得過來,我也沒那個精力了,畢竟我馬上就要當爸爸了呢!」說道這里,陸晨的臉上露出一抹期待的笑容。

記者微微愣住,隨後立馬恭喜道︰「恭喜陸導。」

「謝謝。」

陸晨笑著表示感謝。

采訪的過程中。

這些記者還是提到了《流浪地球》。

「陸導,看得出來,你對《流浪地球》的評價很高啊!」

「沒錯。」

「可網上很多的觀眾都表示不喜歡《流浪地球》,你覺得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記者問道。

「科幻,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都首先是一門藝術。既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那麼就不強求大家有共同的標準,甚至要堅決反對統一標準這種提法。因為一旦藝術有了標準,它也就立刻成了對自己的諷刺。」

頓了頓,陸晨繼續說道︰「但尊重每個人對藝術的表達和選擇,不等于這個行業可以無限試錯。

華國科幻曾經命途多舛,但也隨著劉大老的成就迎來了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不多見的黃金機遇。

直到現在,這個機遇的可能性和能量還在不斷釋放,似乎遠遠沒有觸到極限。

在這種罕見的浪潮里,無論是以前的從業者,還是曾經的關注者,都無法清晰判斷當下的狀態。

大家似乎有各種可能性,但是實踐起來卻又仍然困難重重。

因此既然有人如我們,認為這將是華國科幻佔據領導地位的黃金時代,也就會有人判斷,這不過是運氣使然的鍍金泡沫。

在復雜的當代語境下,這點小小的爭議本來並不重要。」

「這樣的嗎?」

記者有些搞不懂這其中的區別。甚至有些懵逼。

听不懂陸晨這話的意思!

有點答非所問。

看到有些懵的記者,

陸晨解釋道︰「文化行業有自己的周期,錯過一個窗口,沒有人知道下次你是不是還有機會。歷史可以螺旋上升,但它不會簡單重復,更不會等待。

眼下這次機會,華國科幻有有了領頭人,有社會基礎,有資本關注,有繼續保持上升的社會發展趨勢。

如果不能一鼓作氣,打開科幻商業化的大規模市場,難道還有更好的機會嗎?科幻大體量類型電影,這不只是戰場上的制高點,更是開創科幻商業市場的唯一突破口。」

「這樣啊!」

听到陸晨說到這里,這些記者也明白了。

《流浪地球》或許真的沒想象中的那麼好。

但是作為電影人的陸晨他們需要確立這個題材的市場價值,或許這也是央媽和無數媒體立捧《流浪地球》的原因。

好來塢確立科幻的市場價值,不是靠《降臨》《彗星來的那一夜》《Her》《第九區》《月球》,甚至不是《銀翼殺手》《沙丘》《2001》這樣影史級別的電影。

在90年代啟動大片邏輯之前,是《星戰》《星際迷航》確立了可信的宇宙敘事,《終結者》《異形》《全面回憶》讓觀眾知道科幻動作戲的精彩,《第三類接觸》建立了日常體驗和人類精神之間的可信橋梁。

這些電影確實更商業、更俗套,更缺乏所謂「藝術的獨特性」。

但是讓我們用一個更實用更功利的角度來評判︰以這些電影為藍本,後來的好來塢甚至全世界出現了大量的彷制品。

是這些不屬于天才的、可以被普通人學會的技術,開創了一條條道路,「給後輩兒孫留了一門吃飯的手藝」。

這一點,是影史經典所不能也不會去做的,畢竟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別人無法模彷。

這種情況下。

不少人在看完《流浪地球》之後的評價是這樣的︰這是一部劇情邏輯稀爛的電影。

這是一部情感虛假的電影。

這是一部胡亂扇情的電影。

甚至,還有人說︰高潮那里全人類救援隊互相協助的情節太虛偽了。

那麼問題來了!

是這些人不懂科幻嗎?

當然不是。

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他們用來評價《流浪地球》的標準是好來塢的那個標準。

而不是華國人的標準。

無數人推崇《流浪地球》,並不是說《流浪地球》有多好,而是他們想通過《流浪地球》確立科幻的市場價值。

只要市場價值確立。

那麼之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資源投入這個領域。

只要成功。

它就是華國科幻電影的希望,是永遠不會再失去的寶貝。

國內並不缺錢科幻電影的題材!

唯一的難點在于改編。

沒錯,就是改編。

改編難,改編科幻更難,這是歷史性的難題。

這也是陸晨從來沒有踫過這個題材的原因!

非專業的。

真心玩不懂這個題材。

之前陸晨他們就做過很多分析,改編作品的成功率並不高,尤其是科幻小說。

因為電影終究不是小說,兩者各有不同的獨門手法,用來吸引受眾,卻不能直接通用。

閱讀科幻,讀者激動的是其中腦補的宏大場面,以及在此背景下凸顯其渺小但也會重要的人類行為。

但這種審美體驗顯然很難直接被電影沿用,反之觀眾對《阿凡達》《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的興奮,也是在小說中很難重現的。

體現人類和宇宙之間的對抗,小說可以只用幾百字就讓讀者接受,但電影必須從人物身邊的小世界開始,一點一點展現這個巨大的新宇宙。

這畢竟是一個地球遠離太陽,人類住在地下城的世界,如此全新的觀念和情景,必須給觀眾足夠可信的線索,指引他去一點點接受。

因為電影要面對幾千萬觀眾,甚至是完全不看科幻的觀眾,而不是幾千個已經對科幻小說完全熟悉的讀者。

電影不能依靠讀者自己的想象力去填充,必須用清晰、明確、充滿細節的畫面和聲音說服觀眾,甚至是讓讀者去聯想其中的味道、溫度、力量和速度。

因此!

這個題材還真不是誰都能踫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