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3章 造船大單

「費大人,實話說吧,我來泉州之前也去其他造船廠看過了,他們給的價位可比你出的價位少了一多半,若不是看中泉州這個海港,我根本就不會到你這船廠來看,池州、建康、揚州造船廠十多個,每個造船廠造幾艘,十月之前造好六十艘船不成問題。你知道他們的報價嗎?六百貫!」楊叢義直接施壓,費大人實在有些黑心。

費大人臉色大變,反問道︰「他們真有這麼低?」

楊叢義笑道︰「你去問問不就知道了。」

費大人道︰「北邊造船廠造的船多,價位是會便宜一些,泉州真不能這麼便宜,六百貫,木料人工費都不夠。」

楊叢義見他有所收斂,便道︰「北方造船是便宜很多,但我覺得泉州的海港很好,從這出海是不錯的選擇,所以才堅持來泉州造船廠看看。」

費大人咬咬牙道︰「泉州港確實出海良港,楊大人,你看這樣行不行,每艘船八百貫,這六十艘船我們要全接,價錢再低,真的不行了。」

听到這話,楊叢義道︰「這樣,也不說八百貫的話,只要你們能在今年十月把六十艘船造好,每艘船按一千貫結算。如果船的質量好,另有獎勵。費大人,你看如何?」

費大人如起死回生,頓時臉上神采飛揚,咧嘴笑道︰「楊大人此話當真?」

楊叢義笑道︰「自然當真。」

接下來二人開始具體的商談,除了五十艘兩千料海船,還有車船和戰船,各造多少,有什麼特殊要求,都得一一商討。

具體到如何造船,就不是費大人能說清楚的,二人又一起去了船廠,找到老吏,又找了幾個老船匠,一起討論了造船的問題。

楊叢義只管提要求,老史和經驗豐富的造船匠人想辦法解決問題,達到造船要求。

比如車船一定要用鐵輪代替木輪,不能影響車船的靈便性,保證兩年之內不能壞。船匠們自然拿鐵沒辦法,這種事情只能尋求合作,找鐵廠合作,定制車輪及配件。

費大人從這里看到了商機,車船水輪容易損壞,如果他們能做出帶鐵輪的車船,兵部再要建造車船,肯定得找他們,這就是優勢,別家船廠都沒有,他的造船廠造出來,以後就能成大生意。對于鐵輪的問題,他很上心,直接包攬過去,他要親自去鐵廠協調。

六十艘船的建造工期緊張問題,楊叢義向他們介紹了流水線生產方式,畢竟需要的船種類不多,完全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加快生產速度,比一群人從頭到尾建造一艘船,能節省很多心力和精力,老吏和船匠一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自然信心大增。

後來,楊叢義又提出來再額外建造一艘大海船,不能低于四千料,最好能達到五千料,能造多大就造多大,作為船隊指揮船,功能要齊全,外觀要高大好看,下海要安全。並且告訴他們,錢不是問題,兩千貫、三千貫、四千貫都行,關鍵是得造出這種高大威武的海船。

只要朝廷給錢,費大人來者不拒,莫說四千料五千料,就是六千料,他也能造出來,直把老吏和老船匠听的直發呆,牛皮不是這麼吹的,這麼大的船哪能這麼容易就造出來,得找到合適的龍骨才行,能做大船龍骨的木材要到深山去采,船廠並沒有那麼大的木材,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日。

一群人商量討論了許久,最後把楊叢義提的要求,眾人的討論結果、解決方案等,全都記錄在案,楊叢義這才放下心來。

至于預付造船費問題,楊叢義拿著回易督造處的文書直接去了泉州衙門,預支了兩萬貫錢,交割給造船廠,剩余造船費用,三個月後再付一萬,之後每月支付五千貫,等船全部造好,再結算尾款。

造船的事情談妥,只等船廠招募人手開工,而楊叢義接下來還有事情要做,招募海船舵手和出海經驗豐富的水手。

泉州是沿海大港,每年出海的船只不會少,舵手水手也好招募,只是楊叢義要招募的太多,六十艘船,舵手至少就得七十個,水手更不用說,至少要兩千人以上。但現在並不急著招募到位,畢竟船都沒開始造,他只需要先把招募信息散播出去,只要船造出來,用不了一兩個月就能招募到足夠的人手。

楊叢義再次來到市舶司,找到嚴大人,請他幫忙擴散一下招募遠洋舵手和水手的消息,市舶司人手還是很多的,他們要控制進港出港的商船,防止偷稅漏稅,還有就是嚴查走私,很多外國的商船貨物,只能是市舶司買過來,然後再轉手賣出去,這就叫專營,除了市舶司,誰都不能賣,權力很大,所有商船都要經過他們的檢查,接觸的水手舵手等從事海上回易的人肯定不會少,幫忙擴算招募一些人手,對市舶司來說易如反掌。

做完這些事情,楊叢義未做停留,當即離開泉州,策馬返回臨安,還有許多重要人手要招募,不回到臨安辦不成。

二月初,楊叢義馬不停蹄的趕回了臨安。

保和坊的回易督造處變了樣子,院子門外掛起了牌子,看起來更像個辦事處了,而不是偷偷模模的小作坊。

回去當天,看到回易督造處多出來的幾個老先生,楊叢義知道,這應該就是湯鷽從老家找來的人,算是他的回易班底吧,楊叢義只能羨慕。

顧不得休息,他找到湯鷽,兩人相互通報了各自工作的進展。他把泉州一行主要成果,原原本本相告。而湯鷽也告訴他,督造處的幾個老賬房先生,都是從他家抽調來的,他爹听說他得了官職,大擺三天流水宴席,廣告鄉里,隨後就把幾個得力的賬房先生調來協助他,還將采購售賣藥材的幾個掌櫃也都調來臨安,他的物資采購班底算是勉強組建起來,但他家的藥材生意,怕是要大不如前了。

湯鷽暫時把賬房先生留在臨安,而幾個掌櫃都已經派了出去,去各地有名的窯場、織造廠、綢緞莊、茶廠,開始前期采購接觸,但還是人手太少,大宋實在太大了,州府上百,幾個人一時間根本就跑不過來,他自己在臨安也是干著急,幫不上什麼忙。

這時楊叢義突然就想起了一個後世常見的詞匯,招標。當即就把招標這個概念稍稍換了一下,告訴湯鷽,不用讓掌櫃們一家一家去談,只需要他們召集人手,把需要大宗采購的消息,告訴窯場、織造廠、綢緞莊、茶廠等,甚至還可以大量印制物資采購意向文書,把要采購的物資品種種類、參考價格全都印上去,然後到每個州府廣為散發,而掌櫃和賬房先生只需要在臨安等待,商家有意向自然會派人前來洽談,如此一來很多麻煩都能避免。

湯鷽一听這個想法,腦子頓時就像打開了一扇窗,當即興奮的跑出去,找那幾個老賬房。

物資采購的事情有了眉目,而楊叢義的事情還一團亂麻,好多人手都要招募,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所有人手里,在楊叢義看來最重要的就是防衛力量,這需要的是成建制的軍隊,軍隊他不可能自己組建,但這些軍隊要能海戰,還能陸戰,就相當于是要海軍陸戰隊,海軍是前綴,重要的還是陸戰,所以能選擇的只有禁軍,可他只是一個低級武官,怎麼可能調動得了禁軍,這事兒得跟黃大人溝通匯報。

黃大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一次回易督造處,同時也留了聯系的方式。

湯鷽告訴他,黃大人其實是內侍省的,官家的近侍。

得到這個信息,楊叢義便有些豁然開朗了,做遠洋回易賺錢,必然是趙構的意思,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商人,也沒人看得起商人,那這種事情只能派近侍去干了,關鍵是讓近侍出去主持回易趙構也放心,不擔心他們會中飽私囊,貪墨了回易的錢。

在大宋的歷史上,皇帝經常會派內侍近侍去地方,監視地方大員,每次大的戰爭,前線也幾乎都有內侍的影子,皇帝不相信統兵將帥,每次出征都會派遣一名監軍,很多時候派的就是內侍,童貫就是個典型,從監軍西北開始,作為一個內侍,後來居然能掌兵權二十余年。

如此想來,趙構讓黃大人來主持三百萬貫投資的回易也在情理之中。既然遠洋回易是趙構的意思,那麼協助黃大人賺回錢來,封賞自然就不會少,難怪黃大人敢保升官八品,以他官家近侍的身份,保不了他升官,那可就丟了面子。

既然黃大人身份特殊,招募的人才就可以更豐富多彩一些,畢竟出海一趟會經過許多國家,出去代表的就是大宋的顏面,面子要有,硬實力也不能缺。

楊叢義當即就重新調整了船隊的人員配置計劃,在最初的計劃里,除了回易人才賬房掌櫃、舵手水手、向導翻譯、武裝力量以及郎中外,就沒什麼其他人了,但現在不一樣了,代表的是皇家,就需要講排場,歌舞人員要有,宗教人士要有,讀書人更要有,畢竟是遠洋出海,很可能就開啟了海上絲綢之路,需要他們記錄下來這壯麗的開端。

再想的更深遠一些,密諜也必不可少,畢竟大船隊沿途停靠,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無法繼續起航,在這段時間里,還是有很多風險,需得提前探知、化解。(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