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9章 初見知軍

楊叢義獨身一人,沒什麼事情可安排,收拾了行李後,他去找了郭青,順便把五十兩金子送過去,順便道個別,這次外出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他的熟人不多,郭青算一個。

楊叢義一大早來到衙門前,就見眾捕快已經聚集,等待出發。

眾人見楊叢義趕到,便都聚攏上來,「楊哥,就等你了。」

楊叢義與他們並不熟,認識的人一巴掌就能數清。面對這麼熱情的兄弟,他臉上勉強擠出笑容,「大家都到了吧。」

眾人紛紛道,「到了。」

楊叢義從懷中掏出名冊,開始點名,「高虎、邱平、李二牛、李湖生、張彪」

點過一遍名字,二十五人一個不少,楊叢義便不再多話,宣布啟程出發。

一行二十六人,其中許多人還沒有出過太湖縣,去懷寧也屬第一次,他們興致高昂,一路說說笑笑,並不把任務放在心上,似乎以為只是出去游玩。

楊叢義則默不作聲,獨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東去懷寧的路,楊叢義不知道,但自有去過的人帶路。其實也不用專人帶路,太湖縣至懷寧自古便有官道,沿用至今,只此一條,東出縣城便是。

眾人一路步行,並不急著趕去懷寧,知縣大人只告訴他們出發時間,卻沒有告訴他們要到達的日期,因此他們一行走的很隨意,就像一同出來春游踏青。

楊叢義已經大致知道這次任務是怎麼回事,職責所在,他更不著急趕路。

他們沒有馬匹代步,晚到也在情理之中,若上面追究責罰,也有合理的解釋。

自靖康之難以後,宋朝在北方的馬場全部落入金國手中,幾乎斷絕了軍馬來源,此後十幾年宋金戰爭不斷,軍馬不足只得收購民間馬匹充數,以致後來民間的馬匹越來越少,普通人家就算養得起馬,也不敢騎出去,一旦被官府看到,便會被強行買去充作軍馬。

馬並不好養,朝廷南遷之後也嘗試過重建馬場,但南方多山地,雨水多,到處是河流湖泊,遍地是水,根本不適合養馬,養出來的馬也不能跟北方馬相比,但又不得不養。紹興和議之前北方嚴禁向宋朝出售馬匹,雖有人私下販賣,但數量稀少,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宋金和議之後,北方不再禁止向宋朝出售馬匹,但他們高價賣過來的卻永遠是次馬,即便如此,宋朝還是馬匹奇缺,民間更是稀少。

太湖縣屬安慶軍,有駐軍的地方,更不會有民馬,除了士紳豪門,不管誰家的馬匹都留不住。官府衙門自然也不會多養馬匹,特別是像太湖縣這樣的僻遠之地,衙門里也只有幾匹馬,只在特殊的時候使用,平常外出辦事的衙役捕快都只能靠兩條腿。

太湖縣離懷寧最近,即便是步行,他們也會比另外幾個縣的人先到。追捕逃犯肯定是追到為止,先到便要先受累,不會因為來得早,就能提前撤退。這幫時常偷奸耍滑懶散慣了的混子,自然不會自找苦吃。一路上他們慢慢吞吞,行似蝸牛,不是累了要休息,便是渴了要喝水,借口多多,目的只有一個,晚到一天,便少受一天苦。

楊叢義對此並無不滿,讓人涉險怎能不讓人偷懶,因此便順水推舟,他們想休息便休息,半天只走二十里也沒關系,只要到了就行,反正也只是當餌做戲,早到晚到結果都是一樣。

除了楊叢義,眾人絲毫感覺不到此行潛藏的危險。在他們看來,這次為十幾個逃犯出動的捕快少說也會有兩百人,兩百人會抓不住幾十個?何況在懷寧還有駐軍,說是不能派兵,但悄悄調派百十人追捕逃犯,誰又知道,又能如何?他們可能就是去湊人數、充場面,協助守路口,盤問過路行人,跟平常的任務並無區別。

他們就這麼一路輕輕松松、慢慢悠悠走著,三百多里的路程硬是走了整整五天,直到第五天下午傍晚時分才趕到懷寧衙門報道。

雖然一路幸苦,然而衙門里並無任何官員或小吏出來接待他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幫手,一衙役在了解到他們來自太湖縣之後,直接帶他們到早已安排好的住處住下。

那衙役一問三不知,眾人氣得直罵娘,卻也無濟于事,只得安心等待。

人生地不熟,楊叢義不希望他們亂跑惹事,便在吃過晚飯後把大家召集起來,要給他們提幾個要求。

眾人鬧哄哄的擠在一間大通鋪房間里,楊叢義掃視一圈,高聲道,「兄弟們,靜一靜。把你們都叫來,是有正事要說。」听到他說話,眾人逐漸安靜下來。

楊叢義接著道,「我知道,大家趕了五天路都很辛苦,想出去放松一下,但我們初來懷寧,人地兩生,很不方便,大家今晚老實呆著,好好休息一晚,想做什麼明天再說。」

眾人一時議論紛紛,懷寧可比太湖縣熱鬧多了,他們正打算趁著還沒安排任務出去逛逛,順便找點樂子,楊叢義一句話就想讓他們放棄顯然不可能。

楊叢義見眾人反應強烈,便道,「大家不要激動,听我說。我們來到懷寧便是客人,二十六人便是一個整體,代表的是整個太湖縣,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與太湖縣息息相關。千萬不要圖一時之快,做下不該做的事情,否則傳回太湖縣,誰的面子都過不去。」

眾人一時無言,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他們這些人沒幾個是安分守己的人,難保不會有人出去惹事,如果在太湖縣,在自己的地盤上他們自然不怕,但現在是在外鄉,畢竟勢單力孤,真出了事,誰都月兌不了干系,回去肯定會受罰。

楊叢義見大家安靜下來,都能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便接著道,「這是我對大家說的第一件事,不管做什麼心里都要保留一點敬畏之心,行事才會有分寸。第二件事,你們各自找四人組成五人小隊,確定隊長之後把名字告訴我。」

眾人不解,問道,「楊哥,這是做什麼,難道我們要分開執行任務?」

楊叢義道,「任務要等李大人安排,怎麼執行我不知道。但我們不能毫無頭緒亂成一窩,二十五人先分成五小隊,五人一隊行動起來迅速,也方便隨時調配。你們自己選同伴,選好之後告訴我。」說完便到角落坐下,抓緊時間練習功法。

屋內紛紛擾擾,卻打擾不到楊叢義練功,這就是道家功法的好處,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只要心能靜下來,都可以催動內息在周身經脈循環,強筋煉骨。

第二天上午,眾人原本想趁著其他縣人馬還沒到,在城里走走。但李大人並不給他們閑逛的機會,一早就派人來通知他們辰時三刻去衙門。

眾人雖滿月復牢騷,卻也穿戴整齊,在楊叢義帶領下準時進了衙門。

未等多時,一穿緋色官服的中年人來到堂上坐下。只見他掃視堂下眾人一眼,朗聲問道,「你等來自何縣?人馬有多少?」

這官員一開口,楊叢義心中暗自詫異,安慶軍李大人為何不著戎裝?不是武官嗎?他滿月復疑問,卻不能問出口,迅速上前一步答道,「回大人,屬下來自太湖縣,奉陳知縣令,領二十五人前來協助追捕逃犯。陳知縣有親筆書信一封,命屬下轉交李大人。」說完從懷里取出一封書信呈上。(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